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家庭教育参考文献

2024-04-17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家庭教育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王兆先等.家庭教育词典[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3。

[2]周利群.中学教育家校合作的现状调查与推进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1。

[3]赵忠心。中国家教之道[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15。

[4]周大平.求索中的家长委员会[J].教育,2012(22):40-41.

[5]谢群锋.浅析家庭教育在“三结合”教育现实中的一些困惑教师[J]。2013(7):10-11。

[6]关鸿羽。养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1995(2):20-21。

[7]鲁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67.

[8]马忠虎.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3—4.

[9] 周德祥.家校合作:现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J].2013(1):30-32。

[10]刘晓。基础教育“家校合作”的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13.

[11][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著.林志英译。家长教育学[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82。12。

[12]马忠虎.如何使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J]。1994(5):52-53。

[13]黄河清.家校合作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3—54。

[14]陈忠。盛毅华。现代系统科学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45-48。 [15]黄河清。家校合作导论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3—54.

[16]崔文尖。基于期望价值理论的动机相关性因素实证研究 [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4):32-33.

[17]何非.中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与发展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24.

[18]Street,phiL Home school cooperation at the secondary level in the United Kingdom the successful schools project[J]. Childhood Education, 1998,101。

[19] 陆春晔.影响小学家校合作的主要因素及应对策略[D].苏州大学,2010,12-15.

[20][29]杨艳。有效家校合作途径探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5):36.

[21]刘震。《学记》释义[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56—59.

[22]孙云晓..当代中学生隐秘解析[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50-54。

[23] 赵其坤。做有思想的教育行动者[J].现代教育,2012(10):10-11。

[24]方华.家校共育赢未来--对家校合作教育的思考[J].江西教育,2014(1):11—13.

[25]黄河清.家校合作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3—24。

[26]杨艳.有效家校合作途径探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5):12.

[27]邹泓等译。发展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401—410。

[28]岳盼盼。构建小学家校合作模式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0):13—15。

[29]梁蓉.论班导师制的实施[D].四川师范大学,2010.3。

[30]邹强.国外家校合作问题研究及其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1(10):36-37。

[31]黄河清。美国家校合作管窥[J]。教育评论,2008(6):24-27。

[32]王华晔.影响小学家校合作的主要因素及应对策略[D].河北大学师范大学,2013。11-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