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方向与方法肖
教育作为人类关注自我延续和发展的一项实践活动,涉及到两个基本的问题——方向与方法。所谓方向就是我们的教育究竟应该为一个怎样的社会培养怎样的人。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为幸福人生奠基,为自由社会培养人——为民主社会培养好公民。公民区别于臣民,自由平等和充分介入社会合作是公民的基本特征。而教育的方法更多的是一些将理想和信念化为实际行动的实践策略和操作程序。教育的方法包括用什么内容和用什么途径、策略与手段去培养我们所希望培养的人。
教育的方法固然是重要的,可教育的方向才是第一位的。如果方向错了,方法越好,越有效,就越有可能南辕北辙,越来越远离真正的目标。教育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对于教育的方法选择、使用和创造。
假如你要培养一个幸福生活的创造者、自由社会的建设者,你就需要带给他那些充满自由、民主、人权和科学精神的内容,有巨大的质疑、探索、修正、丰富和补充空间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内容,有内在的意义(逻辑)联系的内容,能激发起儿童学习的内在兴趣与需要的内容,更多地用探索学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带给他们更多的成功的体验和发现的快乐,把所有的学习都提升到自主学习的高度——能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和自我监控,我们才有望培养出具有“自尊自重之意识、是非
川
判断之智识、责任担当之能力、独立自主之品格”的幸福人生的创造者和民主社会的建设者。
教育的方法涉及到为学生提供高品质的教育和为教师创造高品质的教育人生所需要的方方面面的工作。从大的方面来说包括怎样创设人性化的、生命化的、高品位的学校文化,怎样有效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怎样实现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怎样有效地进行班级的组织与管理,怎样转变学习困难的学生,怎样进行发展性评价以促使所有的学生成功等等。而在这些背后,还包括怎样创建高效率的学习型组织,怎样提升教师校园生活的品质,怎样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这其中又包括怎样进行校本教研、怎样组织集体备课、说课和教学观摩等等。
古人云“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强调的是精神的修养,心性的修养。否则,任何好的方法,都可能变成照猫画虎、鹦鹉学舌、邯郸学步的笑柄。实践证明,能否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各样的教育方法,能否创生有效的教育策略,能否形成自己行之有效的教学技艺,都取决于我们是否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决于我们的学识的积累、眼界和追求。所以任何急功近利的思想和做法都可能真正损害我们的事业,损耗我们成长的潜能,污损我们职业的内在尊严。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教授,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选自《基础教育课程》2015-10)
应试教育本质是反教育钟启泉
我国基础教育界围绕“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论争已经数十年了,但应试教育的惯性仍未根除。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
面,鼓噪“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的论调此伏彼起。这种论调的一个预设前提是,“应试”等同于“应试教育”。这样,反对“应试教育”就等同于反对学校教育中的任何考试、评价与应试。这种
60
[2016年第03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