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克锋
【摘 要】业务外包在实践上丰富多彩,在理论上的研究也有很多,综合分析,业务外包的定义大致有三种观点,分别是业务转移观、管理模式观和战略决策观。不同的学者分别按照产权关联度、发生外包业务双方的关系亲密度和外包资源的维度对业务外包进行了分类,虽然分类标准与维度的不同产生不同的外包业务类型,但其理论基础无疑都是一致的,其理论基础包括交易费用理论、核心能力理论、价值链理论、规模经济理论、范围经济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期刊名称】《中国商论》 【年(卷),期】2016(000)027 【总页数】2页(P167-168)
【关键词】业务外包;外包分类;理论基础 【作 者】郭克锋
【作者单位】[1]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F272
综合中西方学者对业务外包下的定义,大致有三种观点,分别是业务转移观、管理模式观和战略决策观。 1.1 业务转移观
业务外包是指一个组织将其自身的某些业务活动的内容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转移给
外部提供者来提供的行为(GreaverⅡ,1998)。它是将某个组织内部的某些业务及其相关资源,转移给一个外部组织,由这个外部组织按照合同或协商好的价格提供这些业务(Heywood,2001)。 1.2 管理模式观
外包是单位组织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本身只提供核心的业务活动,其他业务活动由从外部优秀的专业组织来提供,以达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管理模式(李布,2000)。李威松等(2004)也认为外包是指企业整合利用外部资源,由此来提高核心业务能力、经营效率和企业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 1.3 战略决策观
外包是企业将低价值的、非核心的业务及其决策权交由能比自己更有效地完成该任务的外部专业提供商,并与其形成资源互补的战略联盟,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管理活动(李自如等,2004)。从本质上讲,外包是企业的一种经营战略,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种新理念(樊磊,2006)。
业务转移的观点认为业务外包是一种业务或活动的向外转移,把本来自己从事的一些非核心业务转移给成本更低的外部提供商,而且通过合同约定来保证外包业务的正常运行,从而降低运营成本,增加收益。管理模式观更深一层,对于任何一个组织来说资源是限的,为取得竞争优势就需要将有限的资源用在效率最高的业务上,而将其他业务和活动外包出去,这是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一种管理模式,上升到管理模式的业务外包是以较长期的观点审视企业的外包决策。战略决策观认为业务外包是组织的一项战略,着眼于组织的长期发展。从时间的角度来看,转移观的时间维度最短,为短期观点,管理模式观为中期观点,战略观为长期观点。
业务外包按照不同的标准有许多种分类方法,许多学者对业务外包的分类进行了研究,总体来看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按照合作双方产权关联度进行分类,完全没有产权关联的外包可以采取市场交易、
短期合同和长期合同的方式;部分产权关联的外包可以采取合作外包、合资外包和联合开发的方式;完全产权关联的外包其实就是以收购或兼并的方式来进行业务活动,并不能称得上是严格意义上的外包。
根据外包业务双方的关系紧密程度进行分类。如果业务委托方与受托方之间只是通过市场进行交易,依托合同约束形成外包关系,没有其他关联交易或契约联系,则是交易型外包;如果外包业务的正常有效运转需要相关双方之间建立长期有效的沟通关系来加以维护,则是伙伴型外包,这种伙伴关系的建立可以采取产权关联的方式,一方拥有另一方股权或互相参股;还有许多外包关系是处于二者之间的,就属于中间型外包,这种外包关系依靠合同约束,但双方之间也不存在亲密的伙伴关系,而是战略合作的行为。
按照外包业务所属的不同领域或外包资源的不同,业务外包分为研发外包、生产外包、销售外包、人力资源外包、财务管理外包、物流外包、后勤服务外包等。 三种分类方式各有优劣。按照产权关联程度分类,委托单位对受托单位的控制程度比较清晰,从而使外包业务的市场成熟度、风险和交易成本的大小比较明确。市场成熟度低的外包业务,由于市场上提供该类业务外包的组织较少,委托方面临的失控风险、受损风险和道德风险较高,应该采取产权关联度高的外包形式;反之,就应该采取产权关联度低的外包方式以降低成本。交易型、中间型和伙伴型的分类较为粗糙,外包业务范围、外包方式和双方的产权关系都比较模糊。根据外包业务的领域分类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哪些是组织的非核心业务,不能明确的是双方的产权关系如何。将三种分类方式结合起来,就可以确切地了解组织外包业务的性质、类型及外包方与承包方的关系。 3.1 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理论由科斯首次提出。市场和企业都是资源配置手段,并且可以相互替代,根据市场交易成本与企业自组织成本的比较进行取舍。威廉姆斯进一步分析,市场
交易成本取决于两种因素:人的因素(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和交易特性因素(市场的不确定性、资产专用性程度和交易频率)。外包决策首先要考虑到资产专用性,然后考虑交易不确定性,交易频率排在最后。在资产专用性程度和交易不确定性程度比较低,而交易频率比较高的情况下,外包是比较合适的选择。通过外包,可以降低交易费用。 3.2 核心能力理论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企业是某种形式的知识和资源凝聚体。如果某种资源能够给企业带来收益或者帮助其减少损失,这种资源对企业就是有价值的。企业要在市场中生存发展就要取得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来源于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只有靠企业的优势资源才能获得。Quinn和Hilmer指出,企业应该集中资源持续不断地在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上进行投资,将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外包出去。任何组织的资源都是有限的,而且对于形成组织的核心竞争力的贡献也是不平等的,形成核心竞争力的组织资源具有稀缺性、难以模仿性、因果模糊性和蕴含于企业文化之中。任何组织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如果将资源与能力平均分配于组织的各项业务之中,则每项业务都不会有太大发展。只有将使用一般资源的非核心业务外包,才能集中组织资源于核心能力与核心业务。而且组织从外包寻求资源,充分利用组织所不具有的或者成本更低的外部资源为组织服务,有助于增加组织竞争优势。能力与资源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其中资源是内容,能力是表现形式。 3.3 价值链理论
价值链是指生产者为消费者创造价值的一系列内部与外部活动的所有环节,它涵盖了价值创造过程中从原材料到最终消费品的所有过程,由五种基本活动和四种辅助活动构成。企业的竞争优势只可能来源于价值链的某些特定环节,可以称之为“优势环节”。企业只有将资源集中于价值链的优势环节,才能获得并维持其竞争优势。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消费需求结构化变化,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使价
值链的增值环节越来越多。使得一个企业很难单独完成一种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创造的全部内容。于是一些新的企业进入市场,专注于价值链条上某个具有优势的环节提供服务,使原来提供价值链全部服务的企业在该环节上处于竞争劣势,迫使其放弃这些价值环节,选择某些具有比较优势的环节提供服务。 3.4 范围经济理论
“范围经济”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由一个厂商全部生产的成本小于由几个厂商分别生产的成本。因为共同生产可以共享技术、知识和信息,从而产生协同效应,降低成本;而且,共同生产也可以将单独生产产生的市场交易内部化,使各种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企业通过外包的方式进行联合生产,既可以发挥各自的独特优势,以可以享有经由外包关联产生的范围经济的好处,从而收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效果。但是范围经济并不是绝对存在的,如果几个企业的联合生产成本高于企业单独生产的成本之和,这种联合就产生了范围不经济。所以,企业在进行外包选择时也要考虑到范围不经济的存在,仔细权衡。 3.5 规模经济理论
规模经济指的是由于市场规模的扩大而产生的成本下降、效率提高的现象。它有外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规模经济之分。外部规模经济指的是企业本身以外的因素产生和规模效益,整个地区或产业内的企业都从中受益;内部规模经济是指单个企业由于市场规模扩大而产生的报酬递增和成本下降,受益的是单个企业,使该企业产生独特的竞争优势。
企业通过业务外包首先可以获得内部规模经济,由于部分业务外包,企业可以集中资源投入自身业务而使业务规模扩大,获利规模经济收益。同时,业务承包方由于接受外包业务也会扩大自己的业务规模,从而也可以获得规模经济收益。其次,可以获得外部规模经济,企业之间通过外包业务发生更频繁的业务联系和沟通,从而增加了组织知识与技能的共享与交流,企业之间互相学习,优势互补,从而使整个
产业都能获得额外收益。但规模经济同时也具有规模不经济阶段,这说明企业边界不能无限扩大,超过合适的规模企业收益反而可能受损,所以业务外包也要有一定的度,需要权衡比较。 3.6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属于国际贸易理论。其基本含义是:一个国家应该生产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与别的国家交换自身生产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从而通过贸易获利。用企业来代替国家,就可以解释外包业务的优势。两个企业各自提供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业务活动,外包自身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业务活动,既可以获得比较优势的利益,又不至于产生完全市场化劣势业务的损失。而且从社会的角度来看,通过外包,既定资源获得了更优的配置,总体社会福利增加。
企业是否进行业务外包主要基于成本考虑,即自组织业务费用与市场交易费用的比较。如果市场交易费用大于自组织费用,企业就会自组织生产。而业务外包作为一种中间组织,不需要企业扩大规模,却在实际上拓宽了企业边界,即充分发挥了企业的比较优势,又可以分享外部资源,克服市场交易的不确定性。由于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以及企业资源的有限性,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具有比较优势的核心业务上,将其他业务和活动外包出去,从而扩大自身业务的市场规模,产生规模经济优势。而且通过与业务承包商的联系与相互学习,产生范围经济。
总而言之,企业通过交易费用与自组织成本的比较决定业务的外包与否,通过业务外包将企业资源与能力集中于具有比较优势的价值链的核心环节,从而产生规模经济效应与范围经济效应,降低企业成本,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关文献】
[1] Heywood J B.The outsourcing dilemma[M].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2001. [2] 罗爱文.企业劳务派遣业务外包的实践和探讨[J].管理观察, 2016(20). [3] 樊磊.企业业务外包的内涵及其理论解释[J].生产力研究,2006 (02).
[4] 卢峰.当代服务外包的经济学观察:产品内分工的分析视角[J].世界经济,2007(8). [5] 尹建华,王兆华,苏敬勤.资源外包理论的国内外研究述评[J].科研管理,200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