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政治全册教材知识点解析 苏教版
1、请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你家乡的巨大变化:(①住房大起来②道路宽起来③环境美起来④收入高起来⑤私车多起来⑥钱包鼓起来;⑦文化高起来;⑧假日游起来;⑨营养讲起来;⑩寿命长起来;)
取得这些变化的原因有哪些?①坚持党的领导;②坚持社会主义道路;③坚持改革开放;④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⑤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⑥全国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 2、建设和谐社会,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的社会。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 3、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遵守社会公德,是公民的个人修养,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4、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参加哪些实践活动来奉献自己的爱心与力量?①参加义务劳动;②照顾老人和儿童;③自愿清理社区卫生死角;④帮助残疾人;⑤参加义务植树活动;⑥向灾区人民捐款;⑦参加环保志愿者活动;
5、参加这些实践活动,对你的成长有何帮助?知识上:能增长知识,扩大知识视野;注入学习动力。能力上:提高自己实践创新能力。情感上:增强关心社会的情感,明确社会责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成为“四有”新人。
6、你将通过哪些途径进行社会调查和收集资料?①现场问卷调查②实地考察③上网查资料④到图书
馆查资料⑤走访当地群众⑥专家访谈等。
第2课 融入民族文化
★1、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2、中国文化的特点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就是要积极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就是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实践中不断推进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4、热爱祖国,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责任心,源于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是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
★5、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团结统一 、 爱好和平 、 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 的伟大民族精神。
6、为什么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对外交流的扩大,世界各国、名民族文化交流也日益增加。一方面,中华文化正走向世界,另一方面,外来文化大量涌入,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特别是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和行为。
★ 7、我们如何对待外来文化?怎样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8、又如何对待中华民族的文化?①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②注意防止和剔除传统文化中消极和落后成分(去其糟粕);③积极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 9、中国共产党是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和创造者。
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民族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派中形成的民族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奥运精神等。
★ 10、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①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的脊梁,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战胜困难和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精神动力和重要保证。
1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青少年学生应怎么做?①增强爱国情感,热爱祖国和集体;②树立远大理想,明确社会责任;③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④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勇于承担振兴中华的使命;⑤勇于实践和创新;⑥生活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
★ 12、请设计宣传文化的形式。
在社区宣传形式:①现场问卷调查;②相关图片展;③发放倡议书;④万人签名活动;⑤相关文艺演出;
在学校宣传的形式:①主题班会;②板报评选;③手抄报评选;④演讲比赛;⑤征文比赛;⑥相关图片展;⑦专家讲座;
第3课 笑对生活
1、挫折是指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追求某个目标时遇到的障碍或干扰 2、挫折的存在具有普遍性。
挫折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即:给人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的消极影响;和给人以一种教育或磨练,使人奋起和成熟的积极影响。
★ 3、怎样正确面对挫折?①在人生道路上,人们不可避免地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和困难。②人们正是在不断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过程中取得进步和成功的。③不畏惧挫折。④在挫折中迎难而上,理智地分析,以乐观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战胜挫折,那么挫折就会成为人生中的宝贵财富,成为帮助人们走向成功的铺路石。
4、怎样战胜挫折?①培养战胜挫折的心理素质;②辨证看待挫折;③勇敢面对挫折;④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如⑤自我暗示;⑥心理疏导;⑦放松训练;⑧请求帮助;⑨换位思考;
★ 5、挫折和创新有何关系?克服困难和挫折,需要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挫折激励创新,创新战胜挫折。
★ 6、创新的重要性(为什么要勇于创新)?①人类文明,在不断创新中完善;人类历史,在不断创新中延续。②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潜能,造就有用人才;可以激发我们攀登人生高峰的热情,督促我们珍惜时间、珍惜生命。勇于创新是我们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必由之路。③创新精神是中化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在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 7、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你认为国家、学校和中学生分别应怎么做?
国家: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人才强国战略;③加大对教育、科技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投入;④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环境;
学校:①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②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各种课程和选修课;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④多组织科技小发明、小创造的活动;
学生:①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创新打下知识基础;②积极参加小发明、小创造等活动;③敢于对书本知识质疑;④勤于思考、勤于动手,提高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⑤发展创造性思维;⑥进行研究性学习;⑦不怕挫折和失败;⑧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敢于善于创新。
第二单元:合作诚信 第4课 学会合作
1、乐于合作、善于合作,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一种基本素质。
合作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一共同目的而相互配合、相互协作进行的一种活动。它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客观要求。
★ 2、合作的价值?
合作①可以使人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增强团结,使个人和集体的力量得到放大,能增强战胜困难、走向成功的信心和勇气。②可以扬长避短,最充分、最有效地使用人力和资源,做到人尽其能,物尽其用。③可以减少冲突或排他性竞争,求得整体优化;可以集思广益,优势互补,激励创新,不断产生新的思想,
新的成果。④可以互惠互利,共享成果。
★ 3、在合作中出现矛盾和分歧是难免的,关键是及时勾通,消除隔阂。
4、合作需要公平,公平是良好合作的前提。善于合作必须坚持的原则是是公平公正。
5、竞争是指不同的个人或群体为了达到同一目标,按同一标准或规则与对方展开的竞赛与较量。 6、人是竞争的主体,各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竞争。其结果是优胜劣汰。
★ 7、竞争的积极影响①对个人:竞争能促进个人的成长、进步和全面发展;②对集体:竞争能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③对企业:竞争能促进企业增强活力,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经济效益。
8、竞争的负面影响?①盲目竞争会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②许多不正当竞争会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③激烈的竞争会引起人们过分紧张和焦虑;④经常失败,可能会使人产生挫折感和自卑感;⑤经常成功可能使人骄傲自满,故步自封。
9、学习生活中,你准备如何正确参与竞争?①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②审时度势,扬长避短;③相互理解、相互宽容;④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 11、竞争与合作有何关系?①合作与竞争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②合作存在竞争;③竞争需要合作。④只有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第5课 与诚信同行
★ 1、诚信有何价值?①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和精神财富;②对个人:诚信是为人做事的基
本准则;③诚信是公民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④对社会:诚信是协调公共关系的重要条件;⑤对企业:企业不讲诚信,必然损害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必将影响自身的利益。⑥对政府:诚信是从政执政的基本要求,是人民拥护和支持政府的重要精神支撑。
2、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和精神财富。诚信政府是建立诚信社会的基础。
3、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对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魅力;对企业而言,诚信是资本,是财富,是竞争力;对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对政府而言,诚信是良好的社政府形象。
4、个人心理、生理以及社会交往过程中的秘密,就是隐私。 隐私权是指公民隐瞒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事,未经本人允许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
5、怎样维护个人隐私?①提高防范意识;②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③保持适度的情感和社交距离;④当隐私权遭到侵犯时,依法维护。
6、诚,使自己坦然,心如明境;实,使自己坚稳,富有力量。
第三单元:崇尚法律 第6课 做守法公民
★ 1、依法治国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 2、依法治国的含义:广大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保证
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 3、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 4、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 5、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 6、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 7、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政府机关和执法机关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 8、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 9、实行依法治国的意义?只有实行依法治国,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依法治理社会秩序,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才能促进社会和谐,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才能维护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从根本上实现人民作主。
★ 10、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和道德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法律是道德的基础,只讲道德不讲法律,道德就没有约束力。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只讲法律不讲道德,法律就失去民众的诚服,导致野蛮粗暴的管理。
★ 11、法治与德治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因此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有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觉悟。
12、公民树立法治观念是文明社会对公民起码的素质要求。
★ 13、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守法用法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14、公民树立法治观念的含义?就是要树立严格遵守法律,以及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合法权益的观念。
15、近几年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其他法律:婚姻法、刑法、义务教育法、收养法等。
16、我们为什么要认真学习法律?/为什么把青少年作为普法教育的重点之一?
①青少年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缺乏生活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法律意识淡薄;②能够促进青少年依法律己,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③能促进青少年依法行使公民的权利和履行义务,依法维权;④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17、树立法治观念,必须做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
★ 18、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采取哪些具体的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①记住违法分子的相貌特征及去向;②拨打110报警;③向路人求助;④告诉老师和父母,请学校和家长帮助解决;⑤向中国青少年维权网进行法律法规的咨询;⑥向当地专门的青少年维权部门寻求帮助;⑦向相关的行政部门提起申诉;⑧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七课 维护合法权利
★ 1、财产继承有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分配继承遗产的原则:男女平等、养老育幼、和睦团结、互谅互让。法定第一继承顺序:配偶、子女、父母。法定第二继承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 2、财产所有权是指公民行使自己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3、当公民的合法财产权利遭到侵害时,该怎么做?首先可以向侵权人提出要求,要求对其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其次,侵权人发生争议时,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法院将以判决的形式责令侵权人承担相应的民事法律责任,如承担停止侵害、排除障碍、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4、国家法律保护公民的著作权、发明权和发现权。这些权利不受性别、民族、年龄的限制。 ★ 5、我国保护公民智力成果权的法律有哪些?
《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国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国人民共和国专利权法》、《中国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6、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受到侵犯时应该怎样维权?未成年人因没有行为能力或没有完全行为能力,当其智力成果和荣誉权受到侵犯时,可依法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向法院起诉,使侵权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7、侵犯知识产权有什么危害?损害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不利于民族的创新精神的培养,不利于我国的对外交往,也损害了法律的尊严。
8、怎样保护知识产权不受侵犯?
要完善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加大对侵权行为的处罚力度;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建立全国举报投诉服务系统。 9、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重要性(意义)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激励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保障。
★ 10、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各项事务享有监督权。 ★ 11、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对象:一府两院(政府、法院、检察院) ★ 12、新闻监督是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有效和直接手段。 13、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正确方法
A.当面反映、打电话、写信、发电子邮件、向人民代表反映、通过媒体反映等,但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的方法;
B.发现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要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最常用的是用各种方式投诉、举报。但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C.对社会上特别是所在社区中存在的问题,要向有关部门反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14、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六种监督)
人大监督、政协监督、新闻监督、群众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政府系统内部的监督。
第四单元:情系祖国 第8课 拥护党的领导
★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2、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是由于党和国家采取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 3、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奋斗历程表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 4、1997年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02年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的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5、科学的行动指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 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7、我国现阶段的最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 9、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指经济建设为中心。 ★ 10、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 1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 1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3、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改革,建立和完善与当代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从而促使经济和社会全面、快速、持续发展。通过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等一切先进文明成果,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从而增强我国自力更生、开拓创新的能力,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 14、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
★ 15、四项基本原则是指: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人民民主专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
1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 17、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 18、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而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9课:人民当家作主
★ 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 2、宪法规定: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直接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立法权、任免权、监督权、决定权。
5、我国各级人大代表都是由民主选举产生,县级以下(包括县)人大代表由直接选举产生,县以上的代表实行间接选举。
★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 7、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基本方略。
★ 7、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行使国家权力、参与国家管理的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在我国必须是年满18周岁的我国公民。)
8、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自由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监督权、批评建设权、申诉控告检举权。
★ 9、权利义务关系:权利义务是相统一的,权利是履行义务的前提,义务是享有权利的基础。 ★ 10、公民行使政治自由权利时
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权利。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
第10课 走向共同富裕
★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 2、公有制经济的成分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国有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形式。
4、集体经济是生产资料归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形式。作用: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
散资金,缓解就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对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 5、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 6、公有制经济的意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家引导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
★ 7、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以及股份制企业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8、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加快发展生产力。有利于扩大劳动就业,增加人民收入。有利于繁荣市场,方便人民生活。
★ 9、我国的分配制度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 10、在公有制内部,主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生产要素分配。
★ 11、我国的分配制度是党和国家富民政策的重要内容,是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12、实行这一分配制度的意义:有利于激发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13、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
★ 14、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四个部分组成,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社会救济包括最低生活保障、灾民救济等。
★ 15、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关键是要帮助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发展经济、脱贫致富。
16、帮助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发展经济、脱贫致富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有利于实现整个国民经济良好发展,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顺利实现。
17、“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五单元:走向明天 第11课:胸怀全球,迎接挑战
1、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出现全球化趋势。根本原因是由于高科技革命的推动。中国于2001年加入WTO。
2、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3、在当今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4、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发展问题,就是要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5、简述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两者是相辅相成。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第12课 放飞理想 立志成才
1、按理想的内容分,包括社会、道德、职业和生活理想,其中,社会理想 是最根本的,起着决定作用。
2、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最崇高、最进步、最科学的理想。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民族团结的强大力量。
4、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5、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青春。 6、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创业精神,需要艰苦奋斗精神。
7、艰苦奋斗含义:是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开拓进取的工作作风和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
8、艰苦奋斗地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作风。全民族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9、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不是不要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而是要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为实现理想顽强拼搏,要以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要善于积聚财力和物力,奉献社会发展,用于提高自身素质。这既是文明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自身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
★10、为什么现阶段还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发展又不平衡,地区差别还很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不高,我国农村还有几千万贫困人口。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全体人民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11、人类永远需要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艰苦奋斗永远不会过时。
12、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