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郁敏敏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7年第12期
【摘要】教师作为社会道德价值观的传播者与宣传者,必然也接受社會对他们的要求。在如今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教师需要进一步塑造自我人格,提升人格品味,并且在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能符合学生成长规律与社会价值要求的教学风格。两者互为引证,互为表里,缺一不可。本文拟从社会的高度与从幼童的角度,选择幼师这个特定教师群体,着重论述教师的人格特征与教学风格之间的密切关联。 【关键词】人格;风格;教育;心理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286-01 由程方平主编的《中国教育问题报告—入世背景下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与基本对策》一书中曾明确提出:在未来世界的国际竞争中,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单键归根结底都是人才和教育的竞争,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老师质量和水平的竞争。[1]而如何提高教师的核心竞争力,外国的教育专家提出了很多的教育理论,而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就是人格素质决定论。 一、现代教师人格形象的提出
早在十九世纪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在他的专著《人的教育》中就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通过直观的方法来培养学前儿童;使他们参加各种必要的活动,发展他们的体格,锻炼他们的外部感官,使他们正确地认识人和自然以及增长知识;使儿童在游戏、娱乐和天真活泼的活动中,做好升入小学的准备。”这段话的核心思想,就是在儿童在进入成年之前必须施以人格上的熏陶,培养幼童以人的意识,而实施并承担这一功能是站在幼儿对面的教师。只有教师人格的高尚,才能引导幼儿人格的形成,只有教师情感的完备,才能渗透幼儿情感的隐成。只有教师人格特征的丰富,才能牵引幼儿人格特征的丰富。对教师来讲,人格特征的养成既是个人的自我内在需求,也是幼教职业的特殊需要。 二、人格特征与人格理想的整体呈现
教师的教学显得很成功,学生受益满足。达到了好的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提高了教学质量。这样的教师往往会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因此探寻教师的人格共性就显的尤为重要,它是保证教师能否顺利形成有章可依的教学风格的重要依据。 (一)人格是内在理性外显与社会道德内化之间紧密结合的最大化呈现
教师的课堂教学任务从本质上讲就是人与人、面对面的理性交流的过程。而幼儿教师所面对面的对象一个个活生生的幼童。幼童的人格是空白的,需要教师理性的指引,需要教师深思熟虑后的具体行为,需要教师将社会道德观通过教学的具体策略内化到幼童的内心当中,最终使幼童的人格由模糊转向清晰。而且这个转变将直接面对与接受“社会”这个大审官的冷酷审视,而审视的唯一标准就是道德。
(1)树立责任感是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重要载体
责任是人存于世安身立命的资本,它决定了我们是否要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决定了我们是否要将个人置身于社会的整体价值体系中。对教师而言,责任更是我们能否实现自我的教学风格的关键所在。教师面对学生,研究学生,探索教学的有效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与兴趣,在各项工作中认真负责,严格要求自己,也严格要求学生,尽到教师的职责。 (2)培养自信心是引导教学风格的重要手段
鲁迅先生曾在《中国失去自信力了吗?》的文章中明确正告,中国人需要自信心,而对于老师来说,自信心更是展示其教学风格与魅力的重要手段,自信心来源于教师对自我专业知识的清醒认识,来源于对学生具体情况的充分了解,来源于对课堂完美的驾驭。自信是教师的一种个人魅力,也是人格在内心的直接涌现。 (3)强化热情心是构建教学风格的重要途径
我们知道,学前阶段的教学并不是严格意义的教学模式,它也并不是单纯以传承知识为唯一目的的。作为学前教育阶段的教师,我们坚持反对“为教而教,为学而学”的陈旧模式。正如陈鹤琴在谈到“活教育”时说道:“活教育的教学方法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并且还提倡“积极的鼓励胜过消极的制裁”,“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等等。
(二)人格是自我情感外溢与社会理想内迁之间紧密结合的最大化交织
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他的专著《德国教育培养指南》提出了“全人教育”,他指出:教育的‘自动性’是人的发展的主观基础,而以社会中的真、善、美为教育的客观基础,只有两者的结合才算是培养了“全人”。 (1)情绪是添加在教学风格里的润滑剂
“严肃、认真”不应该成为幼儿教师的主要特质,面对特殊的一群被教育者—幼童,他们不知对错,不晓深浅,也从来不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唯有强化情绪上的感染力,突出情绪上的主导力,才能让幼童在一定的空间里按照你的理想化的设置慢慢向前走。因此,我们的课堂上
需弥漫着情绪化的特性,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感情充沛,富有激情,利用个人情感的感染力,引动学生的情感共鸣,最终达到以情促知的教学目的。 (2)幽默是混合在教学风格里的佐料
一个不懂得幽默的民族是悲哀的民族,而一个不懂的幽默的老师也必不能成为真正的名师。所谓幽默,是一种对现实的善意的调侃、是一种对自我的无恶意的批评,是一种出人意料之外的会心一笑、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尴尬解围。它生长在深厚的文化土壤,是开放的一朵最为鲜艳的花儿。作为教师,懂得幽默即懂得了教育的内在特征、懂得了幽默,即懂得了教学的各种策略、懂得了幽默,即懂得了课堂的有效调度。 (3)进取心是安置在教学风格里的推力
当代教育学家虽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上颇有分歧,但他们在理念层面上已有共识。他们认为,教学风格是教学实践中经过很长时间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并且教学风格与教师的个性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个性化的结果。这段表述透露出最强烈的信息,就是创新与发展是一位教师的生命。教学风格具有发展性,一种成熟的教学风格从不拒绝时代的挑战,它会随着自身经验的积累而不断得到升华,实现新的飞跃,以达到新的风格的形成,这是教师水平考试提高的表征。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的人格决定着教师的教学风格。反之,教学风格是教师人格美的具体表现形式,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年轻教师必须要培育好自己的人格价值,认真钻研,开拓创新,逐渐形成的自我的教学风格,以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最终实现个体心灵跳跃与社会规范之间紧密结合的最大化互动。 参考文献
[1][2]、程方平主编《中国教育问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3]赵谦翔《赵谦翔与绿色语文》[M].北京师大出版社,2006. [4][7]陈鹤琴《活教育的教学原则》[M].上海新华书店,1948.
[5][6](美)科斯特派克《少有人走过的路》[M].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 [8]冯契《人的自由与真善美》[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