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6.1物体的质量 目 标 表 述 教 学 目 标 课时 2课时 1. 知道质量的单位,能进行不同单位间的换算。 2. 借助实物和插图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在说明书和教材的帮助下学习正确使用托盘天平。 3. 通过练习,感受质量单位的大小,在实际测量中培养估测质量的能力。 4. 通过探究活动理解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1. 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知道质量是物体自身的课 一种物理属性。 标 2.通过实验,感知质量单位的大小,能说出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考 3.能说出实验室、生活中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 纲 教 材 分 析 学 情 分 析 1. 从学生较熟悉的质量单位“千克”入手,引入质量的概念。 2. 通过阅读说明书,在自主学习中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3. 在讨论中克服天平使用中常出现的错误,通过交流广泛熟悉常见物体的质量。 4.借助生活经验,通过探究和交流理解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学生有什 么 知道物体有质量,知道可以用生活中的工具——秤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制 定 依 据 学生缺 什 么 对质量的概念没有具体的认识和理解,缺少对天平的认识和使用。 教 学 重 、 难 点 重、难点表述 原 因 分 析 助 学 方 质量的单位; 学习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的内容,即质量的初步概念、质量的单位和如何用天平测量质量。质量的概念只作“物质的量”的粗浅介绍,重点是质量的单位何用天平来测量质量的问题。学生对于质量容易和生活中的重量混淆,教学中应当注意。 每组一架天平、一只烧杯、一盏酒精灯、分组实验足够的小冰块 每组自便橡皮泥一块 案 教 学 过 程 教学 阶段 质量的概念 教 师 活 动 1. 引导讨论 (1) 一根铁钉与一枚大头针比较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外? (2) 大胖子同学与小瘦子同学在肢体构成上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外? (3) 物理课本与课桌在构成上有何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外? 2.小结:所有物体都由物质构成,一种物质能构成大小和形状不同的物体,由于物体的形状和用途不同组成它们的物质的多少也可能不同 3.板书 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1. 由比较长度和时间的方法去思考如何比较物体质量的多少? 2. 引导学生列举熟悉的质量单位。在此基础上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3. 讲解: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Kg 常用的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 板书: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说明:斤、两也是质量的单位,它在我国民间使用,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4.引导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 一只苹果的质量 你身体的质量 一袋方便面的质量 方便面里佐料的质量 一只鸡蛋的质量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讨论:1 相同之处:都是铁造的不同之外: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重量不同;用途不同;所用的铁的量不同„„ 讨论2 相同之处:都是肌肉骨胳等构成不同之处:体重不同;体形不同;胖子比瘦子具有的物质多„„ 讨论3 都由物质构成,但它们是不同物质构成的,物理书是纸等材料构成,桌子是木头等材料构成,物理书要的材料的量没有课桌要的材料的量多。 1.交流: 要有反映大小的数值和反映物理意思的单位。 吨 千克 克 毫克 斤 两 2.练习: (1)熟记换算关系。 (2)进行单位换算 一头鲸的质量约为1.5×105Kg=______t 一枚药片质量约为 5×10-4 Kg=____mg 4. 学生估测手边物体的质量: 钢笔的质量、 橡皮的质量、 具体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 留心生活是学好物理的前提。 运用比较法培养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对已有的经验进行总是学习物理知识的一种方法。 2.在活动中学习,练习中巩固能加深学生对质量的理解。 教学 阶段 三、质量的测量 课桌的质量„„ 进行交流。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1. 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质量的测量工具。 2. 杆秤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直沿用至今,几乎家家都有。 3.板书:实验室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指导学生观察托盘天平对照插图6-1认识托盘天平的构造。 5. 指导阅读托盘天平使用说明书。 6. 演示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 7.突出要点: (1)在称量质量前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2)物体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3)称量质量时通过增减砝码移动游码使横梁平衡。 (4)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所表示的质量 1. 要求学生正确使用天平测量自带的橡皮泥的质量。巡视操作情况,及时纠正操作错误。 2. 指导学生借助烧杯测量冰及其化成水后的质量。 方法:先容器质量,然后再测共同质量,共同质量减去容器质量等于被测对象的质量。 说明:加热时间长同学们可能会得出水的质量比冰的质量少要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3. 总结实验结果: 板书: 物体的质量不随其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改变,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1. 交流:生产和生活中质量的测量工具有:杆秤、磅秤、电子秤、天平„„ 2. 阅读信息快递,掌握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 3. 观察并交流6-2图中的错误情况和原因,克服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4.www练习3学会认读游码。 1. 先估测,后测量,看看自己的估测能力。记录测量结果 2. 将橡皮泥捏成不同形状,测量不同形状的质量。 3. 比较归纳结论。 4. 每组从保温筒中取一些小冰块测量它们的质量。 5. 用酒精灯加热使其熔化再测量其质量。 6.讨论:杨利伟带到太空中去的某仪器在地上和太空中质量有没有变化 1.在具体操作中掌握天平的正确使用,学习借助说明工具的说明书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2.在交流中发现问题纠正错误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研品德。冰化成水,质量不等就不等,以此引导学生分析不等的原因。 2.拓宽视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民族 1.练习: (1)熟记换算关系。 (2)进行单位换算 一头鲸的质量约为1.5×105Kg=______t 一枚药片质量约为 5×10-4 Kg=____mg 2. 学生估测手边物体的质量: 钢笔的质量、 橡皮的质量、 课桌的质量„„ 巩固练习 预习设计 第七章 第一节 质量 一.质量 1.什么叫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千克(kg) 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 进率:1000进 二.质量测量 1.实验室测量质量工具:天平 自豪感 反馈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反思与重建 “优化学生学习过程”教学方案
课 题 6.2 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目 标 表 述 教 学 目 标 课时 1课时 1.熟悉天平的构造,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 2.知道怎样测量小于天平感量的细小物体的质量 3. 学会使用托盘天平称轻小物体和液体的质量。 4.学会记录实验数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误差分析。 5.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1. 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课 2.经历测量固体和液体质量的过程和方法,知道减小误差的方法,标 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考 说明:这里只要求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在后续学习中,纲 应能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进行测量。 教 整个活动过程从活动材料的准备到活动的实施,突出学生的材 自主性,让学生参与以探究为主的实验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想、分 去做、去领悟,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探究活动状态中,充析 分体验了新课程改革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模式。 学 情 分 析 重、难点表述 教 学 重 、 难 点 原 因 分 析 助 学 方 案 学生有 什 么 知道天平是测量质量的工具 正确使用天平的方法 制 定 依 据 学生缺 什 么 1.托盘天平的使用 2.正确使用游码,正确读出游码指示的质量数 天平是初中物理重要的测量工具之一,熟练使用天平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今后的物理学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经历测量固体、液体质量的过程,进一步熟悉天平的使用; 2.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培养合理地设计实验步骤的能力; 3.测量前先进行估测,使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大小产生感性认识,培养估测能力。
教 学 过 程 教学 阶段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⑴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⑵ 调天平横梁平衡,根据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中线处或指针在中线处左右摆动的刻度相等为止。 ⑴ 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后,接从大到小的顺序加减砝码。 ⑵增加一个最小的砝码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右边,而减少一个最小的砝码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左边,此时不加砝码而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⑴根据天平底座上的铭牌的标称确定。 ⑵根据天平配套的砝码的总质量数及标尺示数估计。 设计意图 学会果调天平 学会果使天平 一、复习引入 1.什么叫质量?物理实验中称物体质量常用的工具是什么? 2.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前要进行哪些调节?怎么调节? 3.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被测物体放在哪一盘上?砝码放在哪一盘上? 4.一般按什么顺序加减砝导学 码?在什么情况下移动游码? 过程 5.怎样读出被测物体的质量? 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再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数。 7.怎样确定天平的最大称量值? 8.使用天平时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如节如用导学 二、实验活动: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7. 阅读实验要求。 过程 8. 讨论:小男孩和小女孩哪个方法正确?为什么? 9. 了解实验的目的、器材。 10. 设计实验步骤。 11. 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12.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师检查、指导。 13. 各组交流实验数据。如果偏差较大,要分析原因。 14. 讨论:怎样测量一个微小物体的质量?以前哪些实验用过同样的方法?还有哪些物体的质量也要用这种方法? 三、实验活动:测量水的质量 1、估测烧杯内水的质量,记录下来。 2、设计实验步骤 3、比较不同的实验方案,找出缺点,指出测量值偏大还是偏小。 A.先测烧杯和水的质量,再测烧杯的质量。 B.先测烧杯的质量,再测烧杯和水的质量。 1、讨论:测液体质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2、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6、整理器材。 四、生活、物理、社会 1、我国古代就掌握了天平的制造和使用方法。请阅读“古代天平”。 2、阅读、讨论。 反馈练习 1、阅读。 2、学生讨论。 3、检查器材。 4、设计实验步骤。 5、设计表格。 序号 1 2 3 数量 1 100 200 总质量 6、实际操作。 7、讨论。 让学生自己去体验。 在实际操作中巩固使用天平单个的方法,培质量 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检查、纠 正。 前后知识联系有利于知识的迁移。 对质量单位的大小产生感性认识,培养估测能力。 培养爱护公物的好习惯 1. 拓宽视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1、先估测,后测量。 2、方案A的缺陷:水不易倒干净,测量值偏小。 3、实际操作 4、整理器材 阅读、讨论 讨论:1.将一段1cm长的棉线放在天平的左盘里,能称出它的质量吗?想一想怎样才能测出这段棉线的质量? 2.怎样称出一张邮票的质量? 3.容器里盛有质量为1kg的饱满的大米,如果给你一架天平,你能测出容器里大米的粒数大约是多少吗?说说你的方法。 4.小明由于粗心把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 巩固练习 《学习评价手册》 预习设计 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一.质量的测量 1.工具:天平 2.天平的使用: 使用前观察:天平的最大测量值: 标尺上的分度值: 使用时: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的“0”刻度线处。 2、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3、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在右盘内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 4、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应的刻度值等于物体的质量。 二.用天平测一个回形针的质量 三.测量烧杯中水的质量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反思与重建
“优化学生学习过程”教学方案
课 题 6.3 物体的密度 目 标 表 述 课时 1课时 1.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体验科学探究所带来的乐趣。 2.通过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性质。 3.了解密度的单位,会查密度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 2.能用密度知识(包括公式ρ=教 学 目 标 制 定 依 据 课 标 考 纲 m)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 V的物理现象。 3.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体验和增强合作、交流意识。 密度与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概念的联系:它们定义方法一样,都是用比值定义法;两者单位形式一样,都是有两个单位组成的复合单位;两者都是不随定义式中的其他两个量的改变而改变的量。 学生对生活中的密度现象有一些感性认识,诸如“铁比木头重”、“木头比棉花重”之类的认识;对用比值反映物体的运动规律有一定的认识基础,对体积单位的换算有一定的学习基础; 大多数学生也没有认真注意过液体中存不存在“一种液体比另一种重”的现象,气体中的情况那就不用说教 材 分 析 学 情 分 析 学生有 什 么 学生缺 什 么 了;但对用比值法反映物质的性质,感到有点困难;对复合单位的认识,还要加强认识。 重、难点表述 教 学 重 、 难 点 原 因 分 析 助 学 方 案 1.教学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2.教学难点:(1)用比值法反映物质的性质。 (2)密度概念的建立和认识。 对“物质的属性”认识不足,很容易和“物体的属性”混淆;密度概念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诸如“铁比木头重”之类的说法的区别和联系,在讲课时要注意分清。 本节所创设的问题情境是:你能区分表面被涂成相同颜色的铁块和塑料块吗?这个问题的限制条件是:物体的形状相同,表面被涂成相同的颜色。由于没有限制区分的方法,因此这一探究课题是开放的,并没有唯一的答案。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 教 学 过 程 教学 阶段 引入新课 教 师 活 动 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特性,我们正是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来区分、鉴别不同的物质。 你能识别桌子上的几种物质吗? 特性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能进行相互区别、辩认的一种性质。但有时单凭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并不是都可行。 教师手拿两个大小相同的铁块和铝块,问:能单凭体积来鉴别它们的种类吗? 教师再拿出一个小铁块和一个较大铝块,问:你能单凭质量来鉴别它们的种类吗? 那么我们能通过比较什么来鉴别金属块的种类呢?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方案来鉴别金属的种类,教师进行引导。 学 生 活 动 学生仔细观察,提出各自的见解。如:颜色、质量、体积、气味等。 学生讨论得出不能仅根据体积或质量的大小来鉴别物质的种类。 学生猜想: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和体积就能鉴别它们的种类了!学生设计出实验探究的主要步骤和实验表格: 1、 用天平测出金属的质量; 2、 用刻度尺测出金属块的边长,并计算出它们的体积; 3、 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寻找规律。 设计意图 明确物质的特性明白鉴别物质种类的方法 密度公式 密度单位 实验结束,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 质 体 质量/体积 3进行分析---尝试计算“质量/体量 积 g/cm 3积”并将数据填到表格中---提g cm 问:从表格中能得到什么结论? 铁块1 分析数据 铁块2 A. 铁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 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铁块3 积比值一定 铝块1 B. 铝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铝块2 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铝块3 积比值一定 C. 铁块的质量跟体积比值不等 于铝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 值。 如何建立密度的概念?联系对速 度的定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从表格中可看出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考。 1、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积的质量,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就号ρ 2、密度公式:ρ=m/V;m 表示质是表示这种特性的物理量。 量,V表示体积 331、 密度单位:千克/米(kg/m);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其大小33与其质量、体积等因素无关;同克/厘米(g/cm) 种物质的密度相同,不同物质的 密度一般不同。 你能推导出它们的关系吗? 例题:一铁块质量是1.97吨,体 积是0.25米3,铁块密度多大? 学生练习(板演) 1g/cm3=1000kg/m3=103kg/m3 4.密度物理意义: 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学生板演 已知:m=1.97t=1.97×103kg; 1米3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V=0.25m3 5.思考与讨论 求:ρ=? (1)对同种类物质,密度ρ解: 与质量m和V的关系。 (2)不同种类物质,密度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3)公式 建立密度的概念 公式 mV 的理解 m的物理意义。 Vm1.97103kg7.9103kg/m33V0.25m答:铁块的密度是6、课堂小结:密度的定义;密度单位及换算;密度的计算;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不同的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7.9×103kg/m3 反馈练习 投影三道实践应用题,三道应用题分别对应于:鉴别体育课上的铅球是否为纯铅;计算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石的质量;求一卷细铜丝的长度三种类型,但只要求学生分析得出解决方法,不要求学生具体计算。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密度,通过实验和讨论,知道了密度也是表示物质物理属性的一个物理量,它表示的是单位体积的物质质量大小的差别,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密度来鉴别物质、可以用来计算不便于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的。 巩固练习 《学习评价手册》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预习量筒的使用,并从11页的密度表中查出冰和水的密度。取一块冰放在碗里熔化成水,比较前后体积的变化。试想:预习设计 冬天自来水管冻裂的原因是什么? 第三节 物质的密度 1. 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板书设计 “ρ”表示密度公式: m V33332. 密度单位:千克/米(kg/m)克/厘米(g/cm)1g/cm3=1000kg/m3=103kg/m3 3. 密度物理意义:ρ水=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它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因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 反思与重建
“优化学生学习过程”教学方案
课 题 教 学 6.4 密度知识的应用 目 标 表 述 课时 2课时 1.进一步理解密度的概念,并能熟练利用密度的公式进行计算。熟练掌握密度单位的换算。 2.知道量筒和量杯的用法。 3.能根据物质的这一属性来鉴定物质的种类。 目 标 4.尝试用密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5.会用量筒和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6.培养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和生活的意识。 7.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意识。 课 标 考 纲 制 定 依 据 教 材 分 析 学 情 分 析 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本节课主要围绕“鉴别金属螺母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这一活动开展,在上节课学习的密度概念的基础上,先后学习量筒(量杯)的使用和测量固体的密度,但更侧重于后者。 学生有 什 么 学生缺 什 么 知道鉴别物质需要测量它们的密度,知道密度是物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对于测量固体的密度,学生缺乏测量物理量必备的基本思维习惯:间接测量物理量的方法,先依据某个原理(即公式),再推导出必须要测的物理量及选择所测量物理量的器材和步骤,及对实验误差的分析与处理。 重、难点表述 教 学 重 、 难 点 原 因 分 析 助 学 方 案 教学重点:(1)量筒(量杯)的使用。 (2)用天平和量筒测不规则固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1)量杯的刻度为什么不均匀。 (2)测不规则固体密度时,如何减小误差。 教 学 过 程 教学 阶段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课前复习 量筒(量杯)的使用 复习:什么是物质的密度?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要求出物质的密度要知道哪些量? 出示一个小石块和一杯盐水,指出用天平可以称出石块与盐水的质量,但刻度尺却无法测出它的体积。本实验我们学习用量筒的使用方法。 1、量筒的使用方法 介绍量筒和量杯,mL是体积单位3“毫升”的符号,1mL=1cm。 3那么1L=____mL=____dm 提问:量筒或量杯使用时怎样放?怎样读出液体的体积? (1)测量时量筒或量杯使用时应放平稳 (2)读数时社,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液体液面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液面的底部齐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与凸液面的顶部齐平。) (3)教师提问测固体体积的方法: 教师提问:怎样测各种固体(如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悬锤法”或“针压法”。 提问:测石块的密度合理的实验步骤是什么? 教师巡视并与学生探讨。 教师介绍密度表,并试着让学生通过密度表寻找规律: 2、密度知识的应用 组织学生阅读“密度知识的应用” 学生阅读课本量筒(或量杯)的使用说明。 学生对照事物观察量筒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学生讨论测固体体积的方法 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且物体放入后不超出量筒的量程为准)读出体积V1; 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此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 ③用V2-V1,得到侍测固体的体积。 悬锤法 V=V2-V1 针压法 V=V2-V1 学生讨论得出实验步骤: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先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 学生分组实验,并将结果填入表格。(1)查密度表,知道每种物质密度表示 量筒(或量杯)的使用 体积单位 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 测量固体体积的方法 查密度表,比较并理解各种物质的密度的物理意义 密度知识的应用 内容 教师巡视 (1)利用密度知识求物体质量 公式:由ρ=m/v得m=ρv可算出质量。其中物质的密度可以查密度表,而体积如果没有直接给出,可以通过测量的方法得出,如果是规则的物体,可用体积公式求出来。 (2)用密度知识求物体的体积 公式:由ρ=m/v得v=m/ρ可算出物体的体积。 (3)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公式:ρ=m/v。 组织学生阅读“生活、物理、社会” 自制量筒或量杯 的物理意义:如水的密度是331.0×10kg/m表示________; (2)比较各种固体(如金属)密度的大小;(3)比较各种液体的密度的大小(水银最大);(4)体会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的含义;(5)比较各种气体的密度大小,并注意它们的单位和固体及液体的不同;…… 学生阅读“密度知识的应用”内容,结合“WWW”中的第五题鉴别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的组成物质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自主阅读交流、讨论各自的体会。 密度知识的应用 利用密度知识求物体质量 用密度知识求物体的体积 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课后实践 例:有一体积为30厘米3的铜球,质量为89克,则该铜球为实心吗?空心部分体积有多大?若在空心部分装满水,则注入水后球的总质量是多少? 2例:有一卷铝线的质量是5.4kg,横截面积是2mm,求它的长度。 分析:如要得出铝线的长度,可先测出铝的质量,后据v=m/ρ求出体反馈练习 2Sr积,再测出铝的半径r,由算出它的截面积S,由v=sl得l=v/s就可求出这卷铝线的长度。 例:市中学生运动会的金牌质量为29.5克,体积为5.2厘米3,它是真金的吗?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预习设计 板书设计 反思与重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