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l1月 Journal of Gr缘色科技 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第11期 统计数据准确性及影响因素的调查 朱胜,刘锦扬,成美纯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103) 摘要:指出了当前作为衡量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已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 一。以政府统计工作者为对象调查了其对统计数据准确性及影响因素的判断,结果表明:当前我国统计数 据质量总体比较可靠,但是一些地区统计指标的数据准确性较低,“水分”较大,领导干预是影响统计数据 质量主要因素。 关键词:统计工作者;统计数据准确性影响因素;专题调查 中图分类号:C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9944(2013)10—0223—03 1 统计数据准确性的基本特征评价 1.2统计数据关联项目之间的一致性 本次调查了4个反映统计数据准确性的基本特征, 多数被调查者人认为统计数据的关联项目之间的 一分别为:统计数据反映实际情况的准确程度,统计数据 致性处于一般水平以上,人数比重达49.59 ,认为 一的关联项目之间的一致性,统计数据在时问维度上的连 致性高和较高的也超过4成,认为一致性程度低和较 续性和不同来源、部门、项目的统计数据可比性,评价程 低的未超过1O 。 度依次分为高、较高、一般、较低和低5个等级。 交叉分析,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对统计数据关联 为了定量分析被调查者对上述4个基本特征的评 项目之间的一致性整体评价越低。4个工作年限段的 价,采用Likert量表法对每个特征的评价进行评分,具 被调查者评价得分依次递减,分别为3.52、3.26、3.26、 体做法为:按照评价高低不同,依次赋予5分、4分、3 3.19。同时,职务越高者的评分越低,单位领导、中层干 分、2分、1分,以评价人数比重加权平均计算各质量特 部、一般统计人员的评分依次为3.18、3.24、3.59。 征的得分。 1.3统计数据在时间维度上的连续性 表1 被调查者对统计数据质量四个基本特征的评价 被调查者认为我国统计数据在时间维度上的连续 (人数b 重 ) 性较好。认为连续性高和较高人数占总人数近一半,而 质量特征 高 较高 一般 较低 低 得分 认为连续性较低和低的不足7 。但是,职务越高的被 统计数据反映实际情况的准确程度 4 48 37 65 47.26 8 13 2 49 3 34 统计数据的关联项目之间的一致性 5.47 35.1 6 49 59 7 63 2 16 3 34 调查者,对该特征的评价也越低,职务从高到低,对该项 统计数据在时间维度上的连续性8 46 41 46 43 95 5 14 1.00 3 51 质量特征的评分依次为3.31、3.54、3.73。 不同来源、部门、项目的统计数据可比性1 82 1 3 93 45 11 32 34 6 80 Z 72 1.4不同来源、部门、项目的统计数据可比性 被调查者认为不同来源、部门、项目的统计数据可 1.1 统计数据反映实际情况的准确程度 比性较差。认为可比性高和较高的人数不足15 ,而 调查显示,统计工作者中认为统计数据反映实际情 认为可比性低和较低的人数近40 ,该特征平均得分 况的准确程度高或较高的占42.13 ,认为准确程度低 仅2.72分,远低于前述三项质量特征的得分。 和较低的人数略多于1O 。可见被调查者认为,当前 我国统计数据基本上能够反映实际情况,但准确性仍然 2地区主要统计指标数据准确性评价 有待提高。 从交叉分组来看,工作年限越长,对统计数据反映 根据调查数据整理,得到统计工作者对地区主要统计 实际情况的准确程度的评价越低。工作5年以内、5~ 指标数据与实际水平的差距程度主观判断如表2所示。 10年、10~20年和20年以上的统计人员对统计数据反 2.1地区生产总值 映真实情况的准确度评分分别为3.48、3.27、3.11和 从调查结果来看,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地区生产总值 3.33分。 统计数据比实际值偏高。近60 的被调查者认为地区 从职务分组来看,职务越高者对统计数据反映实际 生产总值数据比实际水平大5 以上,甚至超过15 的 情况的准确程度的评价越低。一般统计人员对统计数 被调查者认为大了2O 以上,只有8.63 的被调查者 据反映实际情况的准确程度的评分为3.42分,中层干 认为比实际水平小5 以上,而认为地区生产总值比实 部的评分为3.29分,而单位领导的评分最低,为3.28 际水平大或小5 以内的人仅占三成。而且,工作年限 分。 越长、职务越高者认为该指标数据偏高的人数比重就越 大。工作年限在1o年以上者认为地区生产总值被虚增 收稿日期:2013-10—25 作者简介:朱胜(1964),男,湖南清州人,教授,主要从事经济统计、政府统计制度方面的研究。 通讯作者:刘锦扬(1 99O),男,四川巴中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 223 朱 胜,等:统计数据准确性及影响因素的调查 5 以上的人数超过了6成,单位领导中也有6成认为 地区生产总值被虚增5%以上。 经济与管理 表2统计人员对地区主要统计指标数据与实际水平差距程度的判断 人数比重: 2.2地区工业增加值 与地区生产总值准确性评价结果类似,近六成被调 查者认为地区工业增加值比实际水平大5 以上,更有 近2O 的被调查者认为大了2O 以上,仅有7.97 的 被调查者认为其值比实际水平小5 以上,认为地区工 业增加值比实际水平的差距程度在5 以内的人仅仅 占到34.49 ,说明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地区工业增加值 同样存在一定的“水分”。而且,工作年限越长、职务越 高者认为该指标数据偏高的人数比重就越大。工作年 限在10年以上者和单位领导、中层干部中均有超过六 成的人认为地区工业增加值被虚增5 以上。 2.3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高达62.69 的被调查者认为地区全社会固定资 产投资额统计数据较实际水平偏大5 以上,甚至有 24.88 的被调查者认为该项数据大了2O 以上,仅 5.97 的被调查者认为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比 实际水平小5 以上,31.34 认为地区全社会固定资 产投资额比实际水平大或小5 以内。与其他统计指 标相比,被调查者中认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超过真 实水平5 以上的人数比重最大。工作年限在10年以 上的人以及单位领导中均有超过7成的人认为该指标 数据偏大5 以上。 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调查结果表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准确性处 于较高水平。被调查者的选择更多地集中在“大或小 5 以内”,选择偏高5 以上的人数略多于选择偏低 5 以上的人数。与地区生产总值、地区工业增加值和 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比较,被调查者认为城镇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真实水平的程度相对较高。有 趣的是,单位领导认为该指标数据被低估的比例最大, 达到27 。 2.5农民人均纯收入 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类似,农村居民人均纯 收入准确性也处于较高水平。被调查者的选择更多地 集中在“大或小5 以内”,选择偏高5 以上的人数略 多于选择偏低5 以上的人数,单位领导认为该指标偏 低5 以上的比例最高,达到34.83 。 可见,凡是与收入相关的统计指标,被调查者均认 为其被低估的可能性较大,程度较高。这主要是因为被 调查者倾向于低报真实收入以及高收入者不愿接受调 查所致。 2.6粮食总产量 调查显示,45.77 被访者认为粮食总产量比实际水 224 平大或小5 以内,该指标的准确程度较高,但也有 42.61 的被访查者认为粮食总产量比实际水平偏大5% 以上,该指标数据含有“水分”可能性也较大。从工作年 限、职务交叉分析,也呈现出工作年限越长、职务越高的被 访者认为该指标数据被高估的比重就越大的特点。 2.7地区能源消费总量 调查显示,被调查者认为地区能源消费总量数据的 准确性高。近5O 的被访者选择“大或小5 以内”,只 有28.47 的人认为其值比实际水平大5 以上,在各 评价指标中这一比例是最低的。但工作年限越长的人 认为它被低估的比率就越大,职务越高者认为被低估的 比率也越大。 为了便于综合比较,将各指标赋分如下:大或小 5 以内得5分、大或小5 ~1O 得4分、大或小10 ~2O 得3分、大或小2O ~4O 的2分、大或小4O 以上的1分。 按人数比重加权计算各指标准确度得分,依次为地 区能源消费总量4.1 5分、粮食总产量4.13分、城镇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O5分、农民人均纯收入4.01分、 地区生产总值3.76分、地区工业增加值3.7分、地区全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3.52分。从评价的偏态来看,地 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数据严重偏高,地区生产总 值、地区工业增加值和粮食总产量数据偏高,地区能源 消费总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 数据偏低。 3统计数据准确性影响因素评价 影响我国统计数据准确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 次调查所拟定的影响我国统计数据准确性的因素主要 有社会风气、统计管理体制、领导干预、统计方法制度、 统计法律法规、统计队伍状况和统计工作条件。调查数 据分布如表4所示。 表4各因素对统计数据准确性的影响程度评价 (人) 2013年11月 Journal of Gre绦色科技 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第11期 福建省林下经济效益分析 刁军,过珍元,王景才,徐鹏 (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院,浙江杭州310019) 摘要:利用福建省34个县(市、区)的林下经济实地调研数据,分析了福建省林下经济各类型以及各模式的 效益情况,并对各模式的风险情况进行了评估,研究了福建省林下经济的开展和林农选择林下经济的模 式,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林下经济;效益;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0—0225—03 1 引言 2 调查方法 林下经济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 林下种植、养殖、游憩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 本研究主要通过收集资料、座谈、实地调研等形式 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 对福建省林下经济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考察,通过收集资 经济模式 。它是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民充分利 料、座谈等形式了解福建省总体以及各个县(市、区)的 用林地,科学经营林地,在农业生产领域涌现出的新生事 林下经济的开展情况。根据掌握的情况采取系统抽样 物。发展林下经济意义重大,它对挖掘林地生产潜力,促 与典型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34个县(市、区)进行实 进资源循环利用,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开辟农民增收渠道, 地调研,主要调查的内容包括所抽取的各个县的林下经 调动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济的类型、各类型包含的模式、各模式的面积、总产值、 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 参与的人口数、种养殖的品种等。 义 ]。进入21世纪,我国林下经济发展迅速 ,已发展成 为我国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3林下经济效益分析 福建省是我国的林业大省,土地总面积1215.01万 根据本次对34个县(市、区)的调查统计,每公顷林 hrn2,其中林地面积914.81万hm2,占75.29 。森林面积 地分别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加工以及林 766.65万hm2,占林地面积的83.8O ,森林覆盖率63. 下旅游平均每年可获得16.20、13.02、5.28、4.21万元 1O ,其中乔木林面积618.02万hm2,占全省森林面积的 的经济效益(表1)。每1万hm。林地分别发展林下种 8O.61 ,平均郁闭度为0.57,集体林地面积853.48万 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加工以及林下旅游平均可解决 11m ,占全省林地面积93.30 ,其森林资源的分布及经营 389l2、25933、3256l、44582人的就业问题。从经济效 情况为林下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益角度来看,发展林下种植最好,可以有效的节约林地, 收稿日期:2013-09 23 作者简介:刁军(1984一),男,山东威海人,博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生长模型方面的研究工作。 采用Likert量表法对每个因素进行评分,计算各 ×2+53×1—1968(分), 因素的综合得分: “统计工作条件”一82×5+191×4+215×3+65 “社会风气”一84x 5+179×4+234x 3+68×2+ x 2+50x1=1999(分)。 38×1—2012(分), 依据上述评分,得分越高则表明该因素对我国统计 “统计管理体制”一150×5+261×4+149×3+24 数据准确性影响越大。对影响我国统计数据准确性的 ×2+19×1—2308(分), 因素排序如下: “领导干预”一246×5+228×4+96×3+19×2+ “领导干预”>“统计管理体制”>“统计方法制度” 14×1—2482(分), >“社会风气”>“统计工作条件”>“统计队伍状况”> “统计方法制度”一79×5+208×4+228×3+54 “统计法律法规”。 ×2+34×1—2053(分), “统计法律法规”一54×5+132×4+259×3+102 参考文献: ×2+56×1—1835(分), Eli朱新玲,黎鹏.武汉城市圈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EJ].中南 “统计队伍状况”一65×5+212×4+196×3+77 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125~128.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