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6课 秋天的雨
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编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这也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钥、匙”等10个生字;会写“盒、颜”等13个字;会写“清凉、留意”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秋雨的美丽。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
1. 用多种方法理解文中难懂的词语。
2. 认识总起句,能找出课文中描写秋雨的3个总起句,尝试迁移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秋天的美好,仿照课文中的相关句子学习表达。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总起句,能找出课文中描写秋雨的3个总起句,尝试迁移运用。 教学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2.关注文中有特点、难懂的词语,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
3.感受秋天的美好,仿照课文中的相关句子学习表达。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媒体选择
图片
教学活动
小组讨论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钥、匙”等10个生字;会写“盒、颜”等13个字;会写“清 凉、留意”等14个词语。
2.认识总起句,能找出课文中描写秋雨的3个总起句,尝试迁移运用。 3.初步学习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你们一定都见过下雨,那么你们喜欢什么样的雨呢?
大地经过春雨的滋润,夏雨的洗礼,秋雨姑娘像一把钥匙,悄悄地打开了秋天的大门。
2.揭示课题。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份关于秋天的礼物:秋天的雨景。(课件:秋雨的图片)
师:是啊,秋天的雨就是如诗如画,就是这样的美妙、这样的神奇、这样的令人陶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秋雨的文章:《秋天的雨》,齐读课题。
(板书:课题)
3.资料袋:(课件:资料相关内容及图片)
邮票:供寄递邮件贴用的邮资凭证,一般由邮政部门发行。邮票的方寸空间,常常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科技、经济、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貌等特色。
小喇叭:广播宣传用的扬声器。
松鼠:哺乳纲啮齿目中的一科,特征是毛茸茸的长尾巴和匀称灵活的身体。 青蛙:两栖类动物,成体无尾,卵产于水中,用鳃呼吸,经过变异,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杨树:树干通常端直;树皮光滑或纵裂,常为灰白色。 柳树: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喜光,喜湿,耐寒。 4.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预设:秋天的雨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呢?
设计意图:直观导入,让学生感受秋天、感受秋雨,并把秋雨与春雨和夏雨做对比,比较不同季节雨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文中具有新鲜感的词语的介绍,也让学生对这些不常见的事物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3.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读正确,句子是否读通顺。 4.同桌合作,汇报交流。
(1)生字认读。(课件:会写字)
(2)仔细观察这些生字的结构,说一说你们小组合作后共同发现了什么? (3)指导书写。(课件:书写指导)
左窄右宽:淡、仙。 左右同宽:颜、料。
争:上部不要过大,中横要长一些,竖钩居中要写直。 料:书写要紧凑,左部“米”最后一笔是点。
(4)学生练写。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5.词语认读。(课件:词语认读)
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把句子抄下来。 6.师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和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并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如借助图片、动作演示、再现生活情景等掌握了词语的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自主认读、独立观察,引导学生掌握生字的组成及书写的注意事项,特别是“争、料”应重点强调写法。培养学生自主写字的能力,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写字水平的提升。
三、再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再读课文,思考:(课件)
1.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从每个自然段中找一两句话来概括。 2.引导学生抓住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回答。 第1自然段: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第2自然段: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第3自然段: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第4自然段: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3.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秋雨的?
(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各种动物的活动。)
设计意图:学习课文,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然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作业设计
完成本节课习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秋雨的美丽。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3. 关注文中难懂的词语,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 4. 感受秋天的美好,仿照课文中的相关句子学习表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学生开火车认读,学生领读。(课件)
2.课文回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说一下秋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课件)
生: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色彩缤纷的季节。
设计意图:复习词语,巩固对生字词的掌握。同时设计启发性问题“秋天的雨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既回顾了旧知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精读课文,品味感悟。
1.学习第1自然段。(课件) (1)出示第一自然段内容: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①请大家小声地读一读第1自然段,你看到了什么?找出重点词语画一画。 ②你能找出第1自然段的中心句吗?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2)小组交流汇报。
生1:这一段的第一句“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是中心句。它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秋天的作用,秋雨就是一把开门的钥匙,也引出了下文。
生2:第二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秋雨的凉爽和润物无声的特点,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一切。
生3:我觉得朗读这一自然段声音要轻一些,给人轻松舒服的感觉最好。 2.指名朗读课文,学习第2~4自然段。(课件) (1)按要求朗读课文:
指名朗读课文,找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文中用了什么修辞?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思考:秋雨的特点是什么? 可以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①师:读第2自然段,找出这一段中的关键词,并找出中心句。 指名回答:
生1:我觉得“五彩缤纷”是关键词,它的意思是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第一句话是中心句,用拟人的修辞写出了秋天的颜色之多、之美,引出下文。
生2:我最喜欢这句话:“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日的炎热。”这句话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秋天的色彩美,也体现了秋雨的温柔与善解人意,多么巧妙有趣的比喻啊!
生3:“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邮”字用得真好,真巧妙,一方面隐含了“送”的意思,还暗指枫叶就是秋天的使者。
②师:说得真好,老师忍不住佩服你们了。下面我们比较一下同学们刚刚说的两个句子。
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试着说一下,如果去掉“扇哪扇哪”“飘哇飘哇”是不是更简练一些? 小组讨论汇报回答。
不会的,因为这两个词语仿佛让我们看到银杏树叶和枫树叶轻轻地扇动、飞舞的样子,有一种动态美,去掉后就显得干巴巴的了。
师:你能照样子写一写吗?
红红的梅花像一个个笑脸,笑呀笑呀,送走了冬日的寒冷。
闪闪的星星像一只只眼睛,眨呀眨呀,陪着我度过了黑幽幽的夜晚。 ③师:课文除了写枫叶和银杏叶,还写了哪些事物?它们的颜色分别有哪些?
( )田野( )橘子 ( )柿子( )菊花
生:这么多颜色我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五彩缤纷!
④师:从“你挤我碰”一词中你能体会到什么?看到“频频点头”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指名找出和两个词语相关的句子来读一读。
交流汇报。
生1:“你挤我碰”表明柿子、橘子等各种水果都很多,说明果园丰收了。 生2:菊花的颜色又多又美丽,“频频点头”用了拟人的修辞,表达了作者对菊花的喜爱。
(2)读第3自然段,找出关键词和中心句。(课件)
师:秋天的雨不但有多彩的颜色,还有好闻的气味呢。找一找好闻的气味有哪些?
梨( ) 菠萝( ) 苹果( ) 橘子( )
师:“勾住”是什么意思?香味怎么会勾住小朋友的脚?你有没有被什么东西“勾住”过?
生1:“勾住”的意思是说用钩子拉住。
生2:秋天的果园太香了,小朋友在树下忍不住想摘下自己喜欢的水果尝一尝。
生3: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一次,妈妈带着我路过蛋糕店,蛋糕的香味太诱人了,我就被蛋糕的香味勾住了。
(3)过渡:你们都喜欢小动物吧,那些小动物和植物是怎么过冬的呢?
找出第4自然段的中心句。想一想“小喇叭”是什么意思?(课件) 生1:从刚才学过的3个自然段中,我能知道这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就是第一句话: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哈哈,我聪明吧!
生2:“小喇叭”一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的雨的作用——告诉小动物和植物们准备迎接冬天的到来。
生3:文中还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动物和植物是怎样准备过冬的。秋天过后就是冬天了。
3.齐读课文,学习第5自然段。(课件)
师:秋雨的作用是什么?
生: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小朋友最喜欢的季节。
师:这一段起着概括全文的作用。这篇课文的结构是:总—分—总。 4.你能把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连起来读一读吗?(课件)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5.指导背诵第2自然段。(课件)
第2自然段第一句是一个总起句,下面的句子就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我们可以按照“黄色—银杏树,红色—枫叶,金黄色—田野,橙红色—果树,菊花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这个思路去背。 6.小拓展:秋天的雨还会给谁?(课件)
它把黄色给了鸭梨,黄黄的鸭梨像一个个黄色灯笼,晃啊晃啊,晃来了阵阵梨香。
它把红色给了冬枣,红红的冬枣,笑啊笑啊,笑出了最美的秋天。 设计意图:教学中采用比较、表演等方法感悟秋天的美丽,既让学生感受到秋天的独特之处,又关注了学习方法,还领悟了文章的语言美,提高了审美鉴赏能力。
师小结:本文以秋天为线索,把秋天的景物巧妙地联系起来,从整体描绘了一个美丽、丰收、欢快的秋天,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
作业设计
完成本节课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秋天的雨》这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丰收的景象,还有深秋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朗读时,重点指导学生关注表达有特点的词语和句子,感受秋天的美好,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以想带读。恰当借助多媒体课件,再现文中的美丽景色,在美妙的音乐中,以情助读。
教学设计中,我重点设计以“读”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把抽象的、文学性的语言转化为具体的想象,让一幅幅秋天的图画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同时,通过模仿句式练习,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