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稳步的发展,特别是近些年以来,我国很多领域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而互联网教育领域行业同样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按照概念而言,所谓化线上教育指的是通过互联网构建平台作为载体,实现跨地域远程传输教学,为一种与传统教育所不同的传播方式,互联网网络平台化教育方式的确带给人们很大的便捷性。目前来看,新时期互联网网络教育通常还是主要应用于商业方面,并且范畴较为广泛,本文将具体探究其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以及改革方式中的具体实施。
关键词:新时期发展;网络教育;安全与管理;问题及改进方案
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扑面而来,人们的很多习惯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包括是在教育方式以及受众的接受习惯上,而面临的严重问题已经从“无信息”到“大量信息中如何获取希望的、有效的信息”,正是基于这一点,新时期网络教育也渐渐积累下很多问题,并且造成一定的疲劳,新时期网络平台化学习,乃至“知识付费”正是人们获取信息渠道的一种主要方式。目前商业发展迅速,消费者的审美能力与时俱进、日益增强,这也要求着从事互联网教育相关行业的人员必须要与时俱进,跟得上时代的节奏,做好创新改进工作,如此才能不被市场淘汰。
一、新时期网络分析
(一)网络教育管理在新时期下的发展现状
1999年,国务院批准颁布的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了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正式拉开了我国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的帷幕,从此在全国高等教育领域先后成立了67所远程教育网络院校,基础教育领域也先后涌现出一批名校与企业合作运营的商业网校,如北京101远程教育网2000年,为促进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推进,教育部启动了“校校通”工程,明确提出用5~10年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所有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使全体教师能普遍接受旨在提高实施素质教育水平和能力的继续教育。2001年,为了落实邓小平“三个面向”、“电脑要从娃娃抓起”的教育战略指导思想,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化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教育部要求在全国中小学逐步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并用5~10年时间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年,为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和加快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步伐,把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尽快送到农村中小学校,教育部推动各地实施“农村中小学运用多媒体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项目,为已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农村中小学配备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为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农村中小学配备电视机、DVD(VCD)播放机和课程教学资源。
(二)新时期网络教育管理困境分析
1、网络资源内容局限导致管理困难
很多人存在一个误区,认为互联网为基础的教育授课无外乎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种方式,这种认知不能够说是不正确,但是存在局限性,较为片面化,因为互联网教育授课的服务范畴不仅仅局限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即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流),还存在“教育群体化”的B2C模式(即群体对个体交流模式),此方式以商业模式作为载体,故而服务的范畴很广,影响力也极大。。但问题是目前来看,诸多所谓“网络教育者”仅仅是披着教育的外衣,实际是网络化的“敛财行为”,不仅仅体现在其页面垃圾广告泛滥,还存在内容的局限化:一为内容的粗糙滥造,本质上便无法与实体教育的内容相比较,二为商业化诱导因素过强,严重妨碍了受众与传播者之间的良好健康知识传输。
2、个体化与大众性相冲突导致管理问题
总所周知,所谓“一招鲜吃遍天”在很多教育领域之中都是有很实用的应用,譬如“考研教师张雪峰”便是典型的例子。但是若是将其放在市场之中便不再是那么回事了,主要原因在于市场本身就是商业模式的一种具象化体现,“以客户为中心、以消费者为上帝”的大环境下并不是很利于独特性艺术的发展,这就是中国市场乃至世界市场中在互联网教育行业之中的根本性要素:大众化与多样化。“考研教师张雪峰”本身为专业考研教育细分领域方面的典型个人“IP”,但无论网络化IP如何孵化,其本身的本质还是在于考研这一细分行业之内,所以网络化教育娱乐性远远大于实用性变成了广泛例子,个性化与大众性(即娱乐化与实用性)的冲突愈加明显。一般而言,大众化和多样化与艺术的独特个体性并不是完全性的冲突,因为即便是市场客户的数目再多,审美能力再如何不同,但是这些客户都存在一个共同特点:都是人的思维。这一点并不是废话,特别是新时期的互联网教育只有将创新理念以此为基础才有可能成功,这一点是建立在市场的多样化与消费者的大众化之间的方式,独特性的保留方式也应同样如此。
二、关于网络教育管理改革方式探析
(一)管理相关企业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方式
社会变迁的最大表现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某些“大爆炸”“大进步”时期,人们的审美与接收能力都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变化,或许是审美与接收能力的扭曲,或者是审美与接收能力的进步,但这种表述方式本身就是代表着相当大的主观性,因为无论是大众审美与接收能力的“扭曲”还是审美与接收能力的“进步”,都是作为一个互联网教育内容提供者的角度进行的评价,这一点是需要新时期互联网教育管理者者必须要注意的一点。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快,“快餐文化”一度盛行,人们已经没有那么多时间精力以及耐心细细的品味知识,而是普遍存在着“快速吸收”的想法,这样对于教育知识内容提供者(相关机构)提供了一部分机会,很多教育企业平台只是“第一印象”上下功夫,让受众看到之后感觉“耳目一新”,进而产生出浓厚的兴趣,但是其内容本身只是无价值的“噱头”,这就要求相关管理者对于内容方面严格把关。
;;第三阶段便是直播授课,这一点打破了双方交流困难的窘境。。。
三、结语
。
参考文献:
[1]陈仁太.网络教育模式的优化与调整探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25):59~60.
[2]柯江源.论新时期党校网络教育的开展[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05):165~166.
[3]刘建宁.基于新时期教育思想的网络教育软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