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湿喷混凝土技术在大川隧道中的应用

2023-07-01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浅谈湿喷混凝土技术在大川隧道中的应用


浅谈湿喷混凝土技术在大川隧道中的应用

【摘要】由于混凝土湿喷技术能巨大的改善隧道施工作业环境。缩短喷射混凝土的作业循环,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湿喷工艺建立喷射混凝土质量保证体系,使喷射混凝土质量稳定可靠。同时混凝土湿喷工艺由于其“综合成本低、社会效益好、环境污染小”的优点在隧道施工中逐步占据了主导趋势,因此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关键词】湿喷;混凝土;隧道;支护;应用。

【summary 】 spray a technique because of the wet concrete ability huge improvement tunnel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shorten the homework circulation of jetting the concrete, passing is more important wet spray the craft establishment jet concrete of quality control system, make to jet concrete quality stable dependable.the concrete is wet to spray at the same time the craft the advantage of “comprehensive the cost low and social efficiency is good, the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is small” be gradually under construction to occupy predominant trend in the tunnel because of it, therefore acquire a more and more extensive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我单位承建的大川隧道施工中初期支护采用湿喷混凝土技术,大大的改善了工人劳动作业环境,通过实践,从机械设备、

选材、到现场操作,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施工技术,不但降低了环境污染,而且节约了施工成本,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 工程概况新建通丹高速公路大川隧道位于通化县新胜村至大川村之间,双线隧道,左右线间距为10.0m,设计为22‰的单面下坡,全隧位于右偏曲线上r=7900。隧道进口里程d1k418+567,出口里程d1k420+062,全长为1495m。隧道岩体为iii、iv、v类围岩,初期支护采用喷射混凝土,传统的干喷工艺存在粉尘大、回弹高、混凝土质量不稳定三大技术难题 ,因此本隧道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工艺进行施工。2、 初期支护湿喷混凝土施工2.1、 设备选用大川隧道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施工采用岩峰tk-600型喷射机,该机是tk系列转子活塞式湿喷机。是曾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和铁道部科技进步奖的tk961型湿喷机的全新换代产品,继承其转子活塞凸轮喂料机构,保持管道内混凝土均匀稀薄流输送特征,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2、 原材料的控制及配合比优化细集料采用级配合理且细度模数在2.5~3.2之间的硬质洁净的河砂 (中粗砂 ) 。粗集料选择5~15mm的碎石。水泥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po.425),其与混凝土设计标号相适应,且其技术指标符合规定。根据现场施工经验,混凝土塌落度宜控制在180~200mm之间,塌落度过小易出现堵管现象,塌落度过大喷射时混凝土难以自稳、易塌落、回弹量较大,同时速凝剂的用量增大,混凝土强度也得不到保证。2.3、 喷射面检查处理首先应测量受喷围岩的基本尺寸,并要求隧洞外轮廓较为光顺,对欠挖部位应进行补凿及清除浮石,之

后用高压水或气将受喷面上的污泥、灰尘及细岩清除干净;若隧洞存在漏水地段应查明水源并做好防排水措施,必要时采用凿岩机钻孔以对周边围岩排水以防止喷射混凝土与围岩间的水阻碍混凝土的粘结及延缓混凝土强度提高。2.4、 喷射手培训及湿喷操作要点应加强对喷射手的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湿喷机的性能和操作要领。理解湿喷工艺是一个动态的施工过程。应根据现场实际调整混凝土的塌落度、风压、喷射角度及喷射距离。施作时软管长度不宜大于20米,隧道拱顶作业时风压宜控制在0.3~0.5mpa,边墙湿喷作业时风压宜控制在0.2~0.4mpa。2.4.1喷射角及距离作业时喷嘴一般应垂直于喷射面,边墙喷射则宜将喷嘴下俯10o左右以使混凝土束较厚的喷射在混凝土顶端,避免喷嘴和喷射面间角度过小导致混凝土物料在受喷面上滚动而产生凹凸不平的波形喷面,增加回弹量;喷射距离应根据混凝土最小回弹和最高强度确定,一般喷嘴至受喷面距离在1-1.5m范围内为宜,并以能看清喷射情况并使料束集中,回弹量最小为宜。2.4.2 喷射方法施工中采用分层喷射方法,一次喷射厚度在4-6cm范围内;第一层喷射前在设计确定的断面位置埋设厚度测量组件;前一层喷射后硬化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喷射下层,最终每层以不出现坠落并达到所需厚度后方可前移;若在喷射下层混凝土时前一层已经蒙上粉尘,则应用高压气体或水对表面进行清洗;喷射过程中应避免一次喷射厚度太薄骨料发生回弹,或一次喷射过厚出现喷层下坠流淌现象;若喷层与岩面间存在空鼓现象则每次喷射厚度不得小于骨料粒径的2倍以减小回弹率,经现场

试验,拱部喷层厚6cm,边墙8cm 。2.4.3喷射顺序及时间间隔隧道内的喷射顺序为先墙后拱,自上而下分段、分片进行,施工中按照纵向3-4m为一段,分片宽度约为2m,每片均应自下部起水平方向旋转移动往返一次喷射后方可向上移行,当岩面存在较大凹洼部位则应现将其喷平;喷射过程中喷头应先找平凹处之后将喷头成螺旋形或s形缓慢均匀移动,每圈压前面半圈,绕圈直径一般控制在30cm左右,每次的喷射长度应根据混凝土速凝效果决定以求喷出的面层平顺光滑;两层的喷射时间间隔一般控制在15-20min,在下层喷射前应保证上层达到一定强度。2.4.4 回弹量调整喷射过程中由于岩面、钢筋或骨料相互碰撞而从受喷面上弹落下来的拌和物称为回弹量,其根据喷射位置、空气压力、水泥用量、水灰比及骨料最大粒径和级配等决定,喷射初期回弹量较大,当其形成塑性层后则粗骨料易嵌入回弹量则会减小,因此应调整喷射厚度来控制回弹量;同时由于回弹料中水泥含量小且主要为粗骨料,因此其不宜用于重新使用而影响最终的喷射质量。2.4.5 整平对喷射层进行整平对提高结构强度及耐久性均有利,但对其进一步追加振动平整则会产生负面影响,即可损坏混凝土与钢筋间的粘结并易在混凝土内部产生裂缝,但依靠喷射自然形成的面层则过于粗糙并对后期二衬防水板的铺设产生影响,因此施工中在喷射混凝土初凝后则用刮刀将多余混凝土刮掉,之后用喷浆或抹灰浆对其找平。2.4.6 速凝剂掺量调节和使用液体速凝剂的掺量应在试验室确定最佳掺量的基础上、考虑到差异性、敏感性和施工中的损耗,进行综合确定。原则

上在满足凝结要求的基础上尽量少掺。实际施工中液体速凝剂的掺量只能通过调整喷射机自带的计量泵流量来控制。速凝剂流量及计量泵螺杆示数按下式计算:y=(q×wc×k)/(rs×p),式中q为湿喷机生产率(m3/h); wc为每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 m3;k为速凝剂的掺量(%);rs为速凝剂的容重(kg/l); p为计量泵的最大流量l/h;y为计量泵上计量螺杆刻度值。以大川隧道所使用的tk-600型喷射机及vc围岩所采用的c30喷射混凝土配合比为例,取q=5m3/h,wc=476kg/ m3,k=4.5%,rs=1.4kg/l, p=12l/h;经计算得y=6.4。2.5、 养护由于湿喷混凝土的表面较为粗糙,对其进行良好的养护非常必要,同时由于拌和物内水泥用量和砂率较高,因此为使水泥充分水化以减少和防止混凝土不正常收缩裂缝的产生因此在其终凝后则应进行养护。养护时应采用洒水养护的方式,养护时间不少于7d以保证后续强度的发展。2.6、 拱顶光滑岩面的处理:当围岩较好、岩体整体性较为完整,开挖时光面爆破控制的较好的情况下,拱顶段的岩面通常较为光滑,喷射混凝土时底层混凝土和岩面通常难以粘结。为保证喷射混凝土同岩面的粘结牢固,应在拱顶光滑岩面正式喷射前在光滑岩面扫喷一层厚约2cm的1:2~2.5的水泥砂浆,并可适当加大速凝剂用量,以实现其在喷射2~3min后即可达到终凝,进而进行喷射混凝土至设计厚度。2.7、 对滴、渗水部位喷射:应在该部位围岩表面喷射混凝土时,其喷射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应随喷射面渗水量的大小而进行调整。先喷一层厚2cm细骨料混凝土,然后冉喷射混凝土至设计厚度。2.8、 钢架

间的喷射混凝土喷射:为确保初期支护安全、可靠,对于ⅴ类围岩通常都采用i20以上钢架进行支护,钢架间距通常在0.6米左右。钢架背后设置20×20钢筋网片。这就提高了对喷射混凝土的要求。因此宜采用低风压、近距离、变换喷射角度的方式进行。风压宜控制在0.2~0.3mpa,距离在1米左右。先调整角度将拱架背后喷密实,在喷实钢筋网背后,最后恢复正常湿喷方式喷实拱架之间间隙。否则在钢架和钢筋网表面会形成一个混凝土壳,而钢筋网背后、钢架背后易形成空洞。3、 结束语3.1、从防水角度考虑,喷射厚度12~15cm较好,分层喷射,6~8cm一层,其效果会更好。3.2、围岩节理较发达段必须采用挂网喷射,实行整体支护。3.3、混凝土配比计量的准确性是湿喷质量的关键,现场施工中应加强质检力度,确保喷射支护结构防水效果及其质量耐久性的重要保证。参考文献:[1]杨林德《隧道工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朱汉华《隧道预支护原理与施工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8[3]关宝树《隧道及地下工程喷混凝土支护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9

傅鹤林等 《隧道安全施工技术手册》 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