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和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需要指出的是,任何时候的中国实际都不是孤立存在着的,它总是处于一定的时代背景和一定的国际环境之中。
所谓中国实际,是指处在一定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中的中国基本国情、社会实践和历史文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和中国具体的历史文化相结合。其结果,一方面使马克思主义本身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从而具有了“中国作风”、“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并且成为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另一方面,也促使中国历史文化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从而推进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现代化。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同时又使中国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①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②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③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从而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④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梳理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和任务,继续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
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中是否涵盖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的结合?是否涵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
中国人民大学陈先达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必然包括与中华文化相结合,而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中国实际的一部分。相对于经济和政治而言,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特征,具有长期性、传统性和现代文明性。不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就不能把握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就不能把握历史的中国和当代的中国。
他指出,中华文化并不会因为改革开放和国际文化交流而丧失它的民族特色,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倡导的建设小康社会、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等等,都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文化最能表现民族特点,相对经济和政治而言,它更具整体性、传统性和现代文明性。
那么,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相结合的切入点又在哪儿呢?陈先达教授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离不开大众化。离开大众化,马克思主义至多只能成为少数精英人物的书斋学术,走不进人民大众的实践。大众化离不开语言。民族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方式。马克思主义是一门专门学问,它当然有自己的特有范畴、概念和特有的理论思维方式。但马克思主义要真正在中国发挥作用,就要使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就必须研究和熟悉中国的传统文化。
陈先达强调,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结合的走向上,应该防止两种错误倾向:既要反对文化虚无主义,也要防止文化复古主义。传统文化本来就是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以血缘为纽带,以制度为依托的文化,它有它的时代局限性,没有改造的传统文化不可能成为我们的指导原则。
民主:社会主义精神家园的核心
“建设共有精神家园实际上是一个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问题。我们需要建设一个什
么样的社会主义呢?我们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而要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这已经成为共识,这是就物质家园方面而言。那么,社会主义共有的精神家园应该是什么样子?”
中共党史学家石仲泉认为,社会主义精神家园的核心是民主问题,只有民主高度发展了,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更高、更切实的民主,才能造成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自由又有纪律,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那样一种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也才能使强大的社会主义让人人感到可亲。
他强调,对民主这个东西不要害怕,要欢迎它、发展它、完善它。一方面,我们国家的民主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是任何人都不能抹煞的。另一方面,我们要承认现在的民主建设还很不够。但对民主要做具体分析。用通俗的话讲,第一,民主不能“大”,即不能搞“文革”式的“大民主”。第二,民主必须“化”。民主化与现代化同样是不能分离的,没有民主化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
如何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与我们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结合起来?如何把两者融为一体——使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融化为中华民族的灵魂,同时又赋予中华民族精神新的活力和新的内容?
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许全兴指出,有的人把“和”与“中庸”作为中华民族的核心精神,“和”与“中庸”当然很重要,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但是不是精华值得研究。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应当是中华文化、中国哲学基本精神的概括。读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教科书,应当能体会到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应该能够体会到中华民族的灵魂。
他认为,在强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警惕消极的东西渗透到里面。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先人不仅没有为我们准备好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基础,也没有为我们准备好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中国封建社会没有民主传统,像我们这样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马克思、列宁都讲得很清楚,必须充分吸收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这个成果不仅包括物质文明成果,也包含了制度文明成果,更包含了精神文明成果。
他强调,因此我们在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前提还有一个时代化的问题,一定要吸收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如果就中国化而中国化,是不够的。我们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必须面向世界,大量吸收世界文明成果,在中国化的同时走向时代化、大众化。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示
摘要:
马克思主义为社会主义民主运动指明了方向,也是现代社会主义国家从社会主义走向共产主义的指路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针对的是中国的实际国情,中国共产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将其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结合了起来。它的历史进程、中国化的方法,还有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作用都值得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启示
马克思主义在阐述改造世界的问题方面是其他的论著都不曾涉及过的,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毕生的研究和学习,透彻的分析人类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并指出了社会主
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而走向共产主义的历史发展规律。俄国的十月革命为中国共产党送来的是马克思主义,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上,无数共产党人做出了贡献,张闻天先生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然后,中国共产党人就开始了坚持不懈的研究之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从革命中、从发展中、从开放中、从外交中、从中国社会的诸多方面中寻找着这一理论的真谛它是一个深刻而具有实践性的命题。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正值顶峰时期,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先生却以独到的慧眼观察到了欧洲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存在的一系列矛盾,包括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以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弊端等问题的深刻论述,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就被中国共产党人积极的学习和研究,但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学习马克思的同时也意识到现状的不同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应用绝不是照搬照抄,所以中国共产党在接受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为了使马克思主义更好的指导中国革命,他们就开始了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探寻之路,就有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不断进步的,绝对不是僵化的过程,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得到深化和丰富,适应着中国的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方法就是要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以实现的基本方法。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社会背景从根本上就决定了中国的社会现状要想得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就不能照抄照搬,因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基本上针对的都是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中国共产党在借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了中国的历史发展背景以及社会现状的问题。而且马克思主义的各种理论也只有与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时候才能够被毫无保留
的利用,才能对推动中国的历史进步起到重大的作用。
毛泽东同志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的作用是巨大的,武装对取政权,农村包围城市就是吸收了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但是又联系了中国的实际国情,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的比重和建立新政权的信念都足以使他们成为武装斗争的核心力量。农村包围城市的指导方针终于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运用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开了一个好头,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实践论》和《矛盾论》的著名论著是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在遵义会议上的确定和延伸之后写的,这两部著作都紧密联系着中国的实际现状,但是却没有忘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作为依据,这也标志着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开始走向成熟。邓小平同志在发展中国,是中国走向富裕的道路上,也是一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彻底实践者,他根据中国国情提出的治理方针就是这方面最好的论证。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状是他制定任何策略仿真度饿前提,也只有在这样的实际面前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才能够迎合中国的国情,才会使中国的社会发展一直处在正确的轨道上,才不会走弯路,所以才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进步,邓小平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国的同时,绝对不会忽视中国的基本国情,在香港和澳门的问题上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战略方针。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核心的第四代领导集体都在中国社会主义的进化过程中贯彻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依据,深入国情,与时俱进,更加丰富了马克思的思想内容。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启示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之所以一贯的坚持不懈的贯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理论要求,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消灭压迫和剥削
最终走向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之路,而只有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才能够使中国人民少走弯路,以最快的发展进程完成这一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根本要求就是坚定信念,不要忘本。与之前的许多先进分子相比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很大因素是因为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来观察和探索中国的发展之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始终是最根本的理论方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听上去总像是老生常谈,但是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这不仅是其他国家的要求,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特征。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绝不会在僵化中停滞不前,只要我们懂得创新,懂得开拓就可以不断的丰富这一理论,在发展与创新作为时代主题的当今世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现代全球体系下的基本要求。东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运用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开了一个好头,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实践论》和《矛盾论》的著名论著是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在遵义会议上的确定和延伸之后写的,这两部著作都紧密联系着中国的实际现状,但是却没有忘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作为依据,这也标志着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开始走向成熟。邓小平同志在发展中国,是中国走向富裕的道路上,也是一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彻底实践者,他根据中国国情提出的治理方针就是这方面最好的论证。
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状是他制定任何策略仿真度饿前提,也只有在这样的实际面前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才能够迎合中国的国情,
才会使中国的社会发展一直处在正确的轨道上,才不会走弯路,所以才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进步,邓小平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国的同时,绝对不会忽视中国的基本国情,在香港和澳门的问题上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战略方针。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核心的第四代领导集体都在中国社会主义的进化过程中贯彻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依据,深入国情,与时俱进,更加丰富了马克思的思想内容。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启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之所以一贯的坚持不懈的贯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要求,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
实现民族复兴。消灭压迫和剥削,最终走向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之路,而只有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才能够使中国人民少走弯路,以最快的发展进程完成这一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根本要求就是坚定信念,不要忘本。与之前的许多先进分子相比,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很大因素是因为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来观察和探索中国的发展之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始终是最根本的理论方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听上去总像是老生常谈,但是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这不仅是其他国家的要求,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特征。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绝不会在僵化中停滞不前,只要我们懂得创新,懂得开拓就可以不断的丰富这一理论,在发展与创新作为时代主题的当今世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现代全球体系下的基本要求。
“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只有不断的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创新才能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真正充满生机与活力。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强大生命力在于不断的民族化。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已被实践证明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它成功指导了全世界无产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运动,但马克思主义在各个国家发挥作用的具体形式、方法又不尽相同,它直接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具体情况,实践需要。苏俄与中国革命的实践充分说明了这点。马克思中国化必须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文化、历史和中国的实践进行有效的融合。而且是进一步的融合,使其真正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1938年十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可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民族化即中国化,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强大生命力当然在于不断地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得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的实际有更加完美的结合,力争实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只有这样其真理性才能真实地显现出来。再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强大生命力在于中国的广大人
民群众的接受与创造即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的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本质要求,科学的理论只有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才能发挥其最大的能量,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又会反过来不断推动我们的理论的创新与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深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党的十七大特别提出了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大众化还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一定要明确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不尽源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只有真正为群众所掌握才能转化为自觉的意识与信念,产生强大的物质与精神力量,从而推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可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又来源于中国的实际与时代发展尤其是当代发展的要求。当下。最关键的是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强大生命力之所在,与时俱进,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我们有理由期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必将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