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卷第4期 廿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1.26,No.4 2010年7月 Journal of Gansu Lianhe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Ju1.2010 论《水浒传》中潘金莲性格的二重性 宋 垮 (甘肃联合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 【摘 要】在《水浒传》中,潘金莲先“不肯依从”于大户,后又不满自己的畸形婚姻,这是对统治阶级、封建 社会的挑战与抗争,但后来她却成了西门庆这个流氓、无赖加恶霸的无耻淫欲的牺牲品。潘金莲的人生追求 是必然的、合理的、“有价值”的,但实际都“不可能实现”,因此构成了她的悲剧命运 虽然其通奸、害夫行为历 来为人的不齿,但其悲剧性命运却是封建制度下任何一个追求爱情幸福的妇女的必然结局。 【关键词】水浒传;潘金莲;抗争性;悲剧性 【中图分类号11207.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07X(2010)04—0026—04 On Pan Jinlian’S Two-fold Character in Heroes of the Marshes SONG Cheng (School of Literature,Gansu Lianhe University,Lanzhou 730000,China) Abstract:To be disobedient tO the big family and discontent with her abnormal marriage shows her change to and fight a- gainst the ruling class and feudalism.However,she becomes a victim of Ximeng Qing.ascoundra1.Pan’s persuit for life is natural,rational and“valuable’’but“impossible tO realize”.This constitutes her tradegic end.This end is inevitable to any woman under feudalism. Key words:Heroes of the Marshes;Pan Jinlian;character;retort;tradegy 潘金莲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 历的两个方面。 形象。首先,潘金莲聪明、美丽、知情识趣,否则她 (一)不屈从于张大户 不会被张大户和西门庆所垂涎;其次,这样一个引 潘金莲的身世,小说中第二十四回《王婆贪贿 人注目的女子却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先是通 说风情》是这样交待的: 奸,尔后害夫。于是潘金莲自然而然地就成了一 那清河县里有一个大户人家,有个 个“美而坏”的角色,致使长期以来人们在认识和 使女,小名唤做潘金莲,年方二十余岁, 评价这一人物时,一直表现出一种简单化和片面 颇有些颜色。因为那个大户要缠她,这 化的倾向——一看见“潘金莲”,联想到的只能是 使女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从。 “淫荡无耻、伤风败俗”这些字眼。因此,她也当之 那个大户以此恨记于心,却倒赔些房奁, 无愧地成为“水浒第一淫妇”。其实,潘金莲为了 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地嫁与他。 爱情苦苦斗争,为了爱情死于非命,在她的性格上 很显然,潘金莲出生卑贱,家境贫寒,作为大 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抗争性和鲜明的悲剧性。她是 户人家的使女,大户看中她,她岂不可以把握机会 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但就其根源,她并非一个 向上爬?但她“不肯依从”。这说明她看透了大户 十恶不赦的女子,从某种意义上说,她也是一个令 们的荒淫腐朽,不愿过那样的日子,更说明她有志 人同情的反抗者,一个极具典型意义的悲剧形象, 气,有自己的人格尊严,有自己的爱情理想,不愿 自然更是《水浒传》女性形象中最为突出的一个。 把自己一生的幸福交托到别人的手中,让人家操 控自己的命运。潘金莲不是那种没有骨气任主子 一、爱情的抗争性——为爱情而斗争 摆布的婢女。她不羡慕大户的富贵,不屈服其威 潘金莲为了爱情而斗争,突出地表现为她经 势,不顾大户会对她施行的报复,也不考虑一切后 【收稿日期]2010-03-10 【作者简介】宋垮(1982一),女,甘肃临洮人,甘肃联合大学教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一26— 果,为了维护人格的独立和情感的纯洁,也为了追 求理想的爱情,毅然地拒绝了大户,说明其心灵深 处早已萌发着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这无疑是对 统治阶级一次有力的抗争,也是向封建世俗一次 勇敢的挑战。 对于潘金莲的美貌,书中是这样写的:她“眉 姻抗争,她要冲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封建传 统,所以在不幸的婚姻和憧憬的爱情面前,她毅然 绝然地选择了后者,尽管这只是她一厢情愿的想 法,而她那颗僵死的心在压抑了许久之后也蠢蠢 欲动起来。勇于叛逆的潘金莲终于在一个雪天, 不加掩饰地向武松大胆示爱:“叔叔你不会簇火, 我与你拨火,只要一似火盆常热便好”。她的这些 在当时人看来“伤风败俗”、“不识羞耻”的举动自 然受到了武松的断然拒绝和无情呵斥,因为她的 似初春柳叶”,“脸如三月桃花”,“芳容窈窕”,这样 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子,何以被嫁给了“身不满五 尺,面目狰狞”、诨名“三寸丁谷树皮”且“头脑可 笑”、“人物猥獾”、“为人懦弱”、“不会风流”的武大 郎?而且是由大户“倒赔些房奁,白白地嫁与他” 呢?究其直接原因,是出于张大户“恨记于心”的 报复与惩罚。 潘金莲与武大郎的婚姻根本不是建立在爱情 的基础上。一段没有爱的婚姻,虚耗了她的青春, 吞噬着她的人性和情欲。潘金莲既要忍受这无情 无爱的婚姻给心灵带来的巨大伤痛,还要忍受外 界施加给她的种种羞辱和欺凌。比如书中写到浮 浪子弟们常来她家里“薅恼”,耻笑她“好一块羊 肉,倒落在狗口里”。不可否认,这种忍受之中就 孕育着情欲的觉醒,在理智的克制中就有同情欲 的激烈斗争。饮食男女,人之天性。告子曾说“食 色,性也”[1]。可见,情欲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活 内容。马克思说:“情欲是人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 本质力量。,,[幻情欲并非罪恶,也并非不洁。然而, 封建礼教却压抑着人们在情欲方面的合理要求,它 不仅禁锢和宰割着中国妇女的躯体,也束缚和压抑 着她们的灵魂,使妇女身心备受迫害和摧残。生活 在如此黑暗时代的女性,要想追求理想的爱情,获 得自身的幸福,除了起来抗争之外,别无他途。 (二)向武松示爱 潘金莲作为一个不满自己婚姻现状、勇于追 求真爱的女人,当她面对武松这个“身躯凛凛,相 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 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话语轩昂,吐千丈凌 云之志气。心雄胆大,骨建筋强”的伟岸丈夫时, 怎能不感叹“我嫁得这等一个,也不枉了为人一 世”!其实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能说潘金莲 对武松的爱是淫欲作怪吗?如果是这样,那么人 们所赞赏的我国古典文学中那么多才子佳人一见 钟情的爱情又作何解释呢?更何况潘金莲爱武 松,还有对“打虎英雄”的仰慕和敬重之情呢! 潘金莲对武松的感情是真诚、炽热的,一日三 餐,面汤茶水,无微不至,“情意十分殷勤”。可以 说这是她第一次对一个自己倾心的男人敞开心 扉、付出感情,她要与强加于自己身上的不合理婚 行为是违背封建伦理和传统道德观念的,是被社 会被世人所不齿的,所以武松作为梁山好汉,作为 英雄形象的典型,怎么能等同于“那等败坏风俗没 人伦的猪狗呢”!然而,她的美梦破灭了,她的反 抗失败了。这对于好不容易才下定决心走上反抗 之路的潘金莲来说无疑是一次最沉重的打击。 二、爱情的悲剧性——为爱情而丧命 潘金莲与西门庆的不正当男女关系同她爱武 松是有本质区别的。潘金莲与西门庆是在追求武 松落空之后,这一方面是由于拙于世故的她轻易 落入了王婆和西门庆设计的圈套与陷阱,另一方 面也是欲望本能挣脱了道德理性的缰绳而无法驾 驭的结果。 我们试想一下,像西门庆这样一个恶霸加流 氓、无赖加淫棍的人物,他一旦看上了一个普通的 市民妇女,其丈夫又是那样的懦弱、卑琐,这妇女 还能逃出他的手心吗?况且还有一个“智赛随何, 机强陆贾”的人物——王婆为西门庆出谋划策。 另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到潘金莲是在极度不满自己 悲剧婚姻的前提下“走上贼船”的,武松对她求爱 的拒绝给予其极大的打击,这也使她怀着一种愤 愤不平的报复心理投入了西门庆的怀抱。这一点 我们绝对不能忽视。然而,“毒死武大”是潘金莲 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行,但我们还应该看到,她的 所作所为,都是在西门庆和王婆的主使和怂恿以 及帮助下进行的。同时,潘金莲对武大郎的不满 甚至可以说是仇恨,使她在与西门庆的畸形爱情 中获得满足,致使她最终杀了武大郎,武松又杀了 她,终于酿成了一幕令人遗憾的悲剧。同时也结 束了她悲剧的人生。为爱情而丧命其实是旧中国 希望追求个性解放的广大妇女的共同悲剧。 毛泽东同志曾经十分精辟地指出,在封建制度 下,中国的男子一般要受政权、族权、神权三种富有 系统性的权力的束缚,“至于女子,除受上述三种权 力的支配以外,还受男子的支配(夫权),这四种权 力——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 一27— 法的思想和制度,,[ ,由于这“四条极大的绳索”捆 缚着广大妇女,因而在污浊、黑暗的旧社会,妇女始 非常美丽动人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男性对“美女” 常常怀着一种矛盾的心情,那就是对美的渴望和 终被打入最底层,受压迫最深,受欺凌最惨,受奴役 最重,从而酿造了一幕幕令人休目惊心的悲剧。 (一)从作者的创作背景看潘金莲的悲剧性 对美的恐惧。在他们的意识里,总希望追求到漂 亮的女人,但又认为漂亮的女人是祸水,会给自己 和家庭带来灾难。这正如小说里写到的许多英 在读《水浒传》的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整个 雄,他们被逼上梁山,都是和美丽的女人有很大关 系的。林冲因娘子的美貌而招致家破人亡,被逼 上梁山;其他像宋江杀惜,武松杀嫂,都和“美女” 有着割不断的关系。 小说崇尚武力,肯定礼。所以《水浒传》中的女性 形象,无论是作者赞美与肯定的女性英雄和贤妻 良母,亦或是深表同情的女性大都写得苍白无力, 缺乏个性。相比而言,作者极力否定与批判的坏 女人形象刻画较为成功,但描写她们也只是为了 衬托男性英雄的侠肝义胆,豪气云天。写潘金莲 是为了衬托武松的勇武正直,描潘巧云是突出石 秀的精明机智,叙阎婆惜则为表现宋江的义。 如果说《红楼梦》作者透露出的是对女性的尊 重、热爱、崇拜,《金瓶梅》作者显示出的是对女性 的玩弄、鄙弃、冷漠,那么《水浒传》作者在颂扬女 性的同时,笔端进射出的却是对女性的厌恶、仇 视。这样厌恶与仇视,在《水浒传》中展现给我们 的是一幕幕血腥的对女性的残杀场面。 《水浒传》第二十六回《武松斗杀西门庆》中写到: 那妇人见势头不好,却待要叫,被武 松脑揪倒来,两只脚踏住他两只胳膊,扯 开胸膛衣裳。说时迟,那时快,把尖刀去 胸前只一剜,口里衔着刀,双手去斡开胸 脯,抠出心肝五脏,供养在灵前。咔嚓一 刀,便割下那妇人头来,血流满地。 在作者看来,女性必须服从封建礼法规范,不 管出于什么原因,违背了封建伦理准则,都不会得 到好的下场。那么是什么造成了《水浒传》女性描 写的偏离呢?我认为有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是和作者的创作思想有关。《水浒传》着 力塑造的是一个个“梁山好汉”、“水浒英雄”形象, 而这些英雄好汉除了嫉恶如仇、见义勇为、除暴安 良的优秀品质外,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不好 女色,或日不近女色。似乎只有这样的英雄好汉 才是真正的英雄好汉,作者通过相关的女性描写 作反衬,来塑造作者理想中的完美英雄形象。 其次是作者固有的“红颜祸水”观念。元稹在 《莺莺传》中有这样一句对美女的论断:“大凡天之 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尤物本指超 群出类的人或物,用于贬义时,特指美艳而惹祸的 女人。人而被称为物,又被另眼看待,名称本身就 在这类女人与正常的妇女群之间划清了界限,因 而在妇女内部,尤物向来都是被嫉妒和攻击的对 象,,[ 。《水浒传》中所写到的淫荡女人,无疑都是 一28一 再次是和小说的成书背景有关。“《水浒传》 乃是从南宋初年到明朝中叶这四百年‘梁山?自故 事’的结晶”L5]。它的成熟经历了从民间到文人改 编、创造的漫长过程,期间跨越了宋、元、明三个朝 代。南宋时理学兴盛,程朱理学把封建伦理道德 提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理学宣扬的是“存天理,灭 人欲”,对妇女的要求尤其苛刻,“饿死事小,失节 事大”,特别强调女性的“贞节”。一些理学大家如 程颐、朱熹,都把妇女看作是一切家庭纠纷及至天 下不平的祸根,由此封建礼教进一步加强了对女 性的禁锢。元朝统治者依然尊崇理学,明朝初期, 朱元璋更是大力提倡理学。所以,《水浒传》在形 成过程中,必然会受到理学思想的严重影响,从而 形成小说偏颇的女性观。 (二)从作品内容看潘金莲的悲剧性 纵观潘金莲的一生,从她沦为使女起,到被武 松杀死,中间经历过张大户、武大郎、武松、西门庆 四个男人。作为一个身份卑微的使女,面对张大 户的纠缠,她积极反抗,不肯依从,表现得无比正 直贞烈,结果是倒赔给“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郎。 面对没有一点生活情趣的武大郎,她虽然很不满 意,但还是一直恪守妇道,准备接受命运的安排。 武松的出现,使她那颗僵死的心又重新复燃,她大 胆地与礼教和妇德对峙,付出了她全部的感情。 在整个过程中她又将一个女性的温柔体贴表现得 淋漓尽致,结果却反遭武松的拒绝,她的心也随之 死去。任何人都有追求自己爱情、婚姻和幸福的权 利,但是潘金莲的这些权利却被别人剥夺了,被封 建宗法思想和制度剥夺了。一个女性,连自己的婚 姻都不能自主,不能如愿,她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 必然是一种失衡的消极的心态。另一方面也是因 为她在追求自己的爱情时,结果总是令她失望甚至 是绝望,她不可能再那么投入地去爱一个人,所以 当她面对西门庆时,被其知情识趣所吸引并与之私 通,这是她人格扭曲变形后的行为表现。她已经无 力也无心再去追求新的爱情了,所以只是寻求一种 肉体上的满足,并不是因为爱。可以说她一直生活 在被蹂躏和糟蹋之中,未曾逃出过别人的手心,也 统治阶级、封建社会的挑战与抗争,但后来她却成 了西门庆这个流氓、无赖加恶霸的无耻淫欲的牺 未曾有过自己独立的人格存在,虽然也曾挣扎过, 反抗过,但终究没有成功,其遭遇令人同情。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 灭给人看。”L6]潘金莲无疑是个悲剧人物。她的悲 剧不是自己造成的,而是封建伦理道德将她一步步 牲品。潘金莲的人生追求是必然的、合理的、“有 价值”的,但实际都“不可能实现”,因此构成了她 的悲剧命运。潘金莲的悲剧是整个封建社会中妇 女的悲剧。潘金莲的下场是封建制度下任何一个 逼上了绝路。她只是想获得真正的爱情,这也是作 为人的最低限度的合理要求。但在当时的社会条 件下,实际上不可能实现,她的美好理想与当时现 实的尖锐矛盾冲突,也构成了她的悲剧命运。她最 终没有冲出封建势力的重围,成为封建奴婢制度、 婚姻制度、伦理道德观念的牺牲品。 “按照事物本来面目及其产生根源来理解事 物”L7],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潘金莲的悲剧 有其深广的社会原因,她的悲剧是那个时代的悲 剧。在封建社会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决定婚 姻的唯一合法标准,女性只能作为男性的附属和 玩物,没有独立人格。在这种畸形婚姻制度下,丈 夫可以对妻子没有感情,可以蓄妾纳妓,但妻子对 丈夫没有感情,则永无他法。倘若妇女于婚姻之 外另有所爱,那么,不但在道德上被视为罪恶,受 到人们的无情唾弃,而且在法律上亦会受到重判 甚至死罪。因此,男人不贞,被视为理所当然,而 妇女不贞就成为十恶不赦了,更加之妇女不能离 婚,如果在婚外另有所爱,丈夫就可以用各种合理 合法的理由来惩罚她。 妇女解放是社会解放的标尺。通过以上对 《水浒传》中潘金莲爱情的抗争性与悲剧性两个层 面的剖析,我们不难发现,潘金莲形象表现出许多 与传统思想截然对立的思想意识。潘金莲先“不 肯依从”于大户,后不满自己的畸形婚姻,这是对 追求爱情幸福的妇女的必然结局。潘金莲不是 “整个黑”,也不是“整个白”,而是黑白相间,如鲁 迅先生所谓的“并陈善恶”、“美丑并举”,“善与恶 集于一体”,呈现出矛盾的复杂性,她不是“天使”, 但也绝非“恶魔”。我们只有透过“淫妇”、“贱货” 等迷雾,才能还潘金莲这一形象的“庐山真面目”, 也才能真正发现这一人物所蕴含的思想光彩和艺 术价值。 【参考文献】 C1]焦循.孟子正羲(卷二十二)CM].沈文倬点校.北京: 中华书局,1987. Cz]马克思经济学——哲学手稿[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A].毛泽东选集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19. [4]康正果.重审风月鉴[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42. [5]竺青.名家解读水浒传[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8. [6]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M].j 京:人民文学出版 社,2005:297. C7]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A].马克思恩格斯 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责任编辑:王小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