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榜样为镜实现自我完善
——读《傅雷家书》有感
小时候我一直和奶奶一起生活,自从我学会写字以后,奶奶便让我和姐姐给外地工作的爸妈写了第一封家书。很快,我们便收到了父母的回信,那时的我听着父母在信里写着他们想我们、爱我们,让我们好好听奶奶的话,做一个好孩子时,我激动的掉下了眼泪。长大后当我读这本《傅雷家书》时不仅能深刻的体会到父母对子女的爱,更能理解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老师也是终身老师的深刻意义。
舔犊之情,爱子之深。傅雷对儿子傅聪和女儿傅敏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谆谆世人语,悠悠父子情。傅雷为人坦荡、秉性刚毅,作为我国著名的学者、艺术理论家和翻译家,一生治学严谨。他对多种中西艺术、文化的渊博学识,独到见解以及缜密严谨的学风,对艺术真理的赤诚追求,直接、长期、深远地影响着傅聪的演奏艺术。他将自己毕生对艺术的造诣灌输至儿子傅聪的成长心灵,傅雷对儿子傅聪临别赠言说:“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艺术家,再其次做音乐家,最后才是做钢琴家。”
榜样是一面旗帜,也是一面镜子。受父亲的影响,对时间一向吝啬的傅聪,年轻时每天近11个小时与钢琴“促膝谈心”,而且绝不允许任何人打扰。上了年纪后,他逐渐把练习时间缩短为6小时。 1955年2月22日至3月18日,在波兰华沙举行的第五届国际萧邦钢琴比赛大会,世界各地74名钢琴家参加比赛,傅聪获第三名,并获得演奏\"玛祖卡
舞曲\"的最优奖。傅聪在国际乐坛受尊敬的程度,远远胜于其他大师。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曾是美国《时代周刊》以及许多重要音乐杂志的封面人物;直到现在,世界上很多钢琴家仍常常向他求教;世界重要的国际钢琴大赛,他是理所当然的评委。知识本身是有限的,可追求是无限的,有追求才是最重要的!傅聪说:“只要我多活一天,就越发现音乐的高深。我觉得,60岁以后才真正懂得音乐!”
作为从事护理职业近7年的一名护士,我从进入人民医院的第一天起就谨遵护理部领导的教导,认真聆听科室负责人的教诲,积极学习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努力践行南丁格尔精神。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现代护理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护理工作的对象由以往单纯的疾病护理转向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护理,就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作为NICU的护理人员,每天面对的是本应在襁褓中嗷嗷待哺的享受母爱的天使般的婴儿,但是在疾病的摧残下他们显得是那么的羸弱。为护理好这些小生命,让他们早日康复尽快回到父母温暖的怀抱,在院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护理部的帮助下,护士长带领全科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加强基础和业务知识的学习,进行娴熟的护理操作,大家工作中始终保持着最佳情绪面对每一位患儿及其家属,形成了同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良好氛围,促使大家的服务态度和交往能力不断提升。
院荣我荣,作为人民医院的护理人员,我们需要牢记南丁格尔精神,以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医护人员为榜样,以他们的崇高精神为标尺来衡量自己,以他们的高尚品质为标准来要求自己,以他们的实际行动为准则来改进自己,以见贤思齐来实现自我教育,以择其善者而从之来实现自我完善。充分发挥榜样的影响力和辐射力,积极树立护理品牌,坚持“医德立院、技术兴院、文化活院、管理强院”的治院方针,为早日实现“建设现代化三级综合医院”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