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2022-03-26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不要只一味追求信息技术的“技术含量”,而忽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思想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而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重在其“实用价值”,并非其技术含量的高低.比如在的制作中,用一般Powerpoint等简单软件即可完成的课件就没有必要非要采用其他更高级的软件,只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即可以。也可以发挥网络的优势,使资源共享(现在的网络中可以搜索到大量的较实用的化学教学软件)。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特别是一些课件的评比,一味地追求最新的“高科技”,认为软件越高级、会的人越少越好,把搞成信息技术成果展览。其实这偏离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初衷.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毕竟只起辅助作用,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教师要认真钻研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运用最科学的教育观念、教学思想去,刻苦钻研业务,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准。

二、忌滥用信息技术,忽略与学科的整合

所谓整合就是根据学科教学需要,充分发挥以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媒体的工具性功能,使其有机地融入学科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由于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课型都能使用信息技术去辅助教学。现实授课中有的教师过多地依赖信息技术,特别是公开课,简直成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天下,也不管课堂内容是否有必要使用信息技术,更不顾信息技术的出现是否在恰当的时机,一味地追求信息技术的效应,结果事与愿违。笔者曾听过一节“原电池\"的公开课,教师在用实验演示了原电池形成后,应该让学生思考其形成的过程,这正是培养学生动脑思考问题的好时机,而上课教师却直接采用信息技术模拟了原电池形成电流的过程,讲解得很仔细,感觉好像不错,实际上反而限制了学生的思考,这就是信息技术使

用的时机没有把握好.

三、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能颠倒教与学的“主导\"和“主体”关系

从目前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情况看,制作的无非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而制作的课件,另一种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而制作的课件。从应用的数量看,前者无疑居多,但这类课件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实际应用中往往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用这样的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就会减少,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因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就难以发挥。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这一点是永恒不变的.

四、不能用信息技术手段代替实验教学

中学中的不少课程如化学、生物等学科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日常的教学中,实验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验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观察、研究来获得知识,它真实地再现变化过程,所以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而且在实验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规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电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一些实验有一定的毒性、危险性、操作的复杂性和成功率低等因素,有的教师往往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模拟实验的过程或播放录像等形式来进行演示.其实这根本无法达到实验教学本身的目的。再逼真的模拟电无法和真实的实验过程相媲美,而且这样做也失去了实验的“过程”意义.

五、不能过分夸大信息技术的效果,摒弃传统的教学手段

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中,有些教师把信息技术看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过多地

追求和利用信息技术的使用功能,无形中摒弃了传统的一些教学手段。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不意味着摒弃传统的东西,以往的传统教学手段也有其优越的一面,在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时,不应忽视传统的教学手段的作用。教师板书逐渐被计算机投影代替是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时的常见现象,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在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时,我们发现很多学生不记笔记,问其原因,比较一致的回答是“来不及”,因为信息的转化非常快,不少学生记了笔记就耽误了听课。教学中不少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时,为了扩大课堂的容量,把本来准备板书的内容,如化学方程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重要的结论、方法等都事先输在了微机里,上课时直接投影显示出来,这样做看似节省了时间,但却忽略了学生的接受和记录,其效果事与愿违。“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和粉笔,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首先,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可以较好地控制课堂节奏,内容也可以方便地增删,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有时会有突然而至的灵感,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却往往无法加到板书中去而生出许多遗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