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酶催化特性探究实验的设计与改进

2020-05-31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酶催化特性探究实验的设计与改进
2011.11 酶催化特性探究实验的设计与改进 ◎福建教育学院 林少琴 寿验是一切自然科学研究的基础和起点。探究性实验教学在 高中生物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探究实验可以将生 物学理论、规律等转化为学生的直观体验,有利于学生加深理 解、记忆和掌握;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提高 科学探究能力。 但是,实验教学受限于两个重要的条件:一方面是实验条 件的限制,特别是在农村中学,实验室的设备和管理比较落后; 另一方面是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合理的实验设计能够使得实验 成功且现象明显,进而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达到《普通高中生 物课程标准(实验)》中有关“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目标。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l模块中有4个探究实验,主要围绕 有关生物催化剂——酶的催化特性、证实大部分酶的化学本质 是蛋白质的实验探究。但在实施探究实验教学过程中,由于教材 编排本身或教师在相关实验条件的设计存在某些瑕疵或不严谨 之处,影响了探究实验教学的实效性。对此,文章对高中生物一 组有关酶催化特性探究实验教学进行了设计与改进。 一、酶催化高效性与专一性的探究实验 1.酶催化高效性的探究实验 根据教材编排,采用观察试管中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 的分解反应,并以三氯化铁溶液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为对 照,探究酶催化作用的高效性。正确进行操作,其实验现象较为 直接明显;若稍作改进,则整个实验过程操作更从容有序,实验 现象更清晰、明显。 (1)实验改进 使用50ml锥型瓶替代试管,实验材料不变;具体操作如图1 所示。在各盛有10m13%HzO,溶液的1和2号锥型瓶中分别滴加 3.5%FeC1 溶液和黄豆粒大小猪肝(相当于20%肝脏研磨液3 滴)后,反应即开始,二者均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为了鉴别其催化 20 反应速率的大小,待反应约0.5一lmin后,用点燃的卫生香分别 伸入两锥型瓶口内,观察比较卫生香燃烧情况。 (2)实验改进前后的比较 改进前,由于反应在试管内进行,其底物3%H 0 溶液只有 3ml,反应所产生的0 量有可能不够多,学生在点燃卫生香检验 时,现象观察不明显;实验操作紧张,不够简便有序。改进后采用 锥型瓶替代试管,可增加底物3%HzO,溶液的用量至10ml,相对其 反应分解产生的0,量增加,且锥型瓶的特点底部大,瓶口较小,反 应产生的0 量不会迅速逸出,用点燃卫生香检验的实验操作可从 容进行,实验现象清晰明显。 2.酶催化专一性的探究实验 (1)实验材料 稀释50—200倍唾液:预先用蒸馏水漱口三次以清洁口腔,再 含一口蒸馏水在口腔停留10s后使其流入量筒,以蒸馏水稀释 50—200倍(稀释倍数可根据各人唾液淀粉酶活性调整)混匀备用; 0.2%淀粉溶液:20%肝脏研磨液;3%H20:溶液;碘试剂; (2)实验操作步骤 按表1,2进行。 表1酶催化专一性的探究实验(一) 试剂\管号 1 2 3 O.2%淀粉溶液,ml 1 1 1 20%肝研磨液,滴 2 稀释唾液,ml 1 蒸馏桕ml 1 1 碘试剂检验 蓝色 蓝色 黄色 各管混匀,置37 ̄C恒温水浴5min,再取各管样液于白瓷板 上,用碘试剂检验。 表2酶催化专一性的探究实验(二) 试剂、管号 1 2 3 3%H2O2溶液/ml 2 2 2 20%肝研磨液,滴 2 未稀释唾液,滴 2 实验现象 无气泡 大量气泡 无气泡 (3)实验结果及讨论 本实验结果表明: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的水解,不能催化过 氧化氢的分解;过氧化氢酶则只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而不能 (1)实验用酶 本探究实验设计采用唾液淀粉酶,而非教材建议的过氧化 氢酶作为实验用酶,是因为若选择过氧化氢酶,则其底物溶液即 为过氧化氢,而不同的DH条件会影响过氧化氢溶液自身的稳 定性:DH为4时较为稳定,pH≥9时,过氧化氢不稳定易分解而 催化淀粉的水解,由此证实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 应,即酶催化作用的专一性;使学生更好领会酶的这种高度的专 一性是细胞有条不紊地进行代谢活动的保证。 产生气泡(0 T)。显然,教材p84选择用过氧化氢酶来探究pH 对酶活性的影响是不严谨、不可取的。 关于酶催化专一性的探究实验,也可采用唾液淀粉酶与蔗 糖酶,通过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的水解,不能催化蔗糖的水解; 蔗糖酶只能催化蔗糖的水解,而不能催化淀粉的水解实验观察, 达到探究酶催化专一性的实验目的。(蔗糖酶的制备:干酵母 选择唾液淀粉酶来探究DH对酶活性的影响,也许有人会质 疑,在不同的DH条件如在酸性条件下,酶失活,底物淀粉溶液也会 发生部分水解,从而干扰实验。但通过实验表明,淀粉溶液在常温条 2Og,置于研钵中,添加适量的蒸馏水及少量细砂,用力研磨,提 取约lh,再加蒸馏水100ml,离心,取上清液保存于冰箱备用。) 二、pI-I对酶催化活性影响的探究实验 1.实验条件 (1)实验用酶及底物溶液 人唾液稀释液的制备方法与2.(1)相同;底物为1%淀粉溶 液。 (2)检验试剂 班氏试剂(改良斐林试剂):先称取1.74g硫酸铜加蒸馏水 15ml溶解;另称取柠檬酸钠17.3g和无水碳酸钠10.0g,加入蒸 馏水85ml溶解;将两溶液混合均匀即可。 (3)pH调节试剂 0.1%HCI溶液和0.1%NaOH溶液。 2.实验操作步骤 按表3操作。 表3 pH对酶活性影响的探究实验 pH 3.0—4.0 7.O 9.0一l0.0 1%淀粉溶 瘦,ml 2 2 2 0.I%HC1溶液/ml 1 无 无 0.1%NaOH溶} 1 无 无 l 蒸馏水/ml 无 l 无 唾液淀粉酶/ml 1 1 1 混匀,室温放置3min,每管加入班氏试剂各2ml,沸水浴lmin 实验现象 无砖 大量砖 无砖 红色I 红色4 红色I 3.实验结果与讨论 按上述实验设计操作,其实验现象非常明显:在DH=7条件 下,唾液淀粉酶与淀粉溶液作用,酶活最大,与班氏试剂作用产 生大量砖红色沉淀;而在pH为酸性(3—4)或碱性(9—10)条件 下,酶活基本丧失,故不产生砖红色沉淀;由此得出实验结论:不 同的pH条件将影响酶的催化活性。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为 7,过酸或过碱条件易使其变性失活。 但本探究实验,其实验用酶、检验试剂等的条件设计若不合 理,就无法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与科学结论。 件下酸水解作用很弱,且本探究实验设计采用稀酸即0.I%HC1溶 液,酶与底物作用时间只有3分钟,酸水解作用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因此,实验结果用班氏试剂检验呈阴性,不干扰反应。 (2)检验试剂 有关检验淀粉酶活性的检验试剂,最经典、简单的是碘试 剂,但本实验却采用改良斐林试剂——班氏试剂来检验,其特点 是可以长期保存,避免了斐林试剂不稳定、须临用时配制的缺 点。 在本实验中不选用碘试剂检验,因为其一,淀粉只有在中 性/弱酸性条件遇碘才会变蓝,在强酸性溶液中,反应呈蓝紫色; 碱性(DH>9)条件下碘则不能使淀粉变蓝;其二,碘在碱液中会 发生歧化反应:I2+NaOH---}NaI+NalO,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 (3)实验操作细节 本探究实验要严格按表3设计操作,加样顺序不可颠倒;即 不能先加唾液淀粉酶与底物淀粉溶液,再调节体系DH。否则,探 究实验过程中将出现实验假象:在DH为酸性(3—4)或碱性(9— 10)条件下,酶促反应体系加入班氏试剂,也会观察到砖红色沉 淀产生的异常现象,并由此得出在上述酸碱DH条件下,唾液淀 粉酶也有催化活性的错误结论。 三、温度条件对酶催化活性影响的探究实验 本实验探究不同温度冰水浴(4℃)、37℃和沸水浴(100℃)对 酶催化活性的影响。 1.实验材料 实验用酶及底物仍选择唾液淀粉酶一淀粉溶液;检验试剂: 班氏试剂或碘试剂; 2.实验操作步骤 按表4操作。 表4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探究实验 管号 1 1’ 2 2’ 3 3’ 0.2%淀粉/ml 2 / 2 , 2 , 稀释唾液(50—100倍)/ml , 1 / 1 , l 温度条件 37℃水浴 冰水浴4℃ 沸水浴100℃ 班氏试剂2ml沸水浴 砖红色l 砖红色I少 无砖红色I 2min碘试剂检验 黄色 蓝色 深蓝色 酶活性 高 低 无 l、2、3试管中的底物溶液与1 、2 、3 试管的酶溶液分别在 各设定37℃水浴、冰水浴(约4。C)及沸水浴(约loo℃)温度条件 下保温5min后,将1+1 、2+2 、3+3 底物与酶溶液混匀后,继续 12i) 2011.11 在各设定温度下严格保温3min。(2号管内液体分为两半待用。) 3.实验结果与讨论 于设定温度水浴中保温,实验结果误差较大,可能导致不同的实 验结论。 由实验结果可知:温度条件可影响酶的催化活性。不同种或 不同来源的酶,其最适温度不同;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体温 37℃。高温可使酶变性失活,低温则抑制其催化活性,但不能使 酶变性。(若将2号管冰浴后剩余一半溶液重新放入37℃水浴 保温5min,酶的活性可恢复正常。) 以高温沸水浴组实验为例:若将淀粉与唾液直接混合后再 置于沸水浴中,则在逐渐升温的过程(从低温一最适温度一高 温)中,唾液淀粉酶在温度升高到酶失活的高温前,其酶促反应 就已发生:淀粉被分解成还原糖,故加入班氏试剂检验,即会产 生砖红色沉淀,由此实验假象而得到违背实验原理的结论。 (3)实验异常现象的解析 本实验结果用班氏试剂检验时,反应需在沸水浴中进行,2 号管(冰浴)从理论上分析,在冰浴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受到抑 制,试管中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但在加入班氏试剂的沸水浴加 热过程中,由于逐渐升温,酶活性可能部分恢复而导致最后会出 现少量砖红色沉淀。表面上看这是异常现象,但分析解释清楚, 也就属正常现象。由此可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酶在低温条件下其 活性暂时性被抑制,不是变性导致永久性失活;升温后酶的活性 在本探究实验中,为使实验现象明显、实验结果和结论正 确,在实验设计和操作过程中同样也涉及实验材料、检验试剂的 选择、具体的操作细节问题。 (1)实验材料的选择 本实验用酶及底物仍选择唾液淀粉酶与淀粉溶液,而不选 择来源同样易得的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或Ot一淀粉酶,是因 为过氧化氢对热不稳定,遇高温如90℃即加速分解;Ot一淀粉酶 则是由于其价格较高和农村中学购买不方便问题;选择采用唾 液淀粉酶,是因为唾液来自人体随时可取,制备容易,学生通过 亲历观察来自人体的淀粉酶,更能直接体验作为生物催化剂的 酶的基本特性。检验试剂则选择班氏试剂;若用碘试剂检验,则 必须在白瓷板中进行,且沸水浴高温的反应体系不能直接用碘 试剂检验,而需放置冷却至室温后才可取样检验;若直接在试管 中检验,无法清晰地辨别颜色的变化。 (2)实验操作的要点 实验中各组淀粉和淀粉酶溶液首先应该分装于两支试管 中,置于各设定温度的水浴中保温约5min,而后将两管溶液混 匀,再继续保温3min。若将淀粉和淀粉酶溶液直接混合后,再置 又可恢复。在探究实验过程中,能够通过发现实验异常现象,并 应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解释之,也是一种训练和收获。 许多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学,由于条件限制,不能有效开展学 生探究实验教学,只能以讲实验、背实验取而代之,这种现状必 须改变。本文通过对有关生物催化剂——酶特性的探究实验进 行设计和改进,使实验设计更严谨、科学;实验材料更经济易得; 实验操作更简化便利和实验现象更直观明显;不断完善探究实 验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通过动手、动脑,培 养创新精神、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责任编辑:陈欣) (上接第98页)总电解池反应方程式由阴、阳两极电极反应相 加而得。如用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溶液中有CLI2+、so2~、 H+、OH一等离子,在阴极是铜离子先放电,电极反应为2Cu2++ C.K闭合时,Ⅱ中so2一向c电极迁移 D.K闭合一段时间后,Ⅱ可单独作为原电池,d电极为正极 该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电解池、原电池等电化学知识的综合 4e-一2cu,在阳极是OH一先放电,电极反应为40H—+2H +0 T +4e一,阳极放电的OH一是由水电离而得到的,写总电解池反应方 应用,要求学生要有较高的综合能力,按上述四个层次分析能快 速的解决问题。首先,分析是什么池,该图中无外接电源,一定 程式时将阴极、阳极和水的电离三个式子相加即得:2Cu2++2H20 电解2Cu+4H++O,T,在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阴极(得电子 一有一个原电池,从题给铅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不难得出当闭合K 时,I为原电池,则Ⅱ为电解池。第二,判断电极,a极PbO 得电 子为正极,b极Pb失电子为负极,则c与电池负极相连,c为阴 极,d与电池正极相连,d为阳极。第三,写电极反应,a极:PbO,+ 4H++SO2一+2e一=PbSO4+2H20,b极:Pb+S042—2e一=PbSO4,c极: PbSO4+2e一=Pb+SO?一,d极:PbSO4+2H20—2e一=PbO2+4H +SO,2一。第 极),阴离子移向阳极(失电子一极),电解后溶液呈酸性。若 用纯铜(或粗铜)作阳极电解硫酸铜溶液,则阳极首先是铜(还有 其他更活动金属)失电子,该电解池为电镀(或电解精炼铜)。 第四,相关计算。有关电化学的计算主要根据的原理是电子 守恒,即在一个串联的电路中,不论是正、负极还是阴、阳极通过 电子的物质的量是相同的。掌握电子守恒这一核心,加上有关物 质的量的基本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和溶液中的计算,就能 四,由铅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可知转移2m0l电子时参加反应的硫 酸为2mol,则当电路中转移0.2tool电子时,I中消耗的H:SO 为 0.2mol。不论是电解池还是原电池阴离子so2一都向失电子的一 很好地完成相关电化学的计算。 以2010年高考福建理综第11小题为例。铅蓄电池的工作 原理为:Pb+PbO +2HzS04 不正确的是( )。 极移动,即I中移向b极,Ⅱ中移向d极。K闭合一段时间后Ⅱ 的组成与K闭合前的I相同,且电极材料d与a相同,c与b相 2PbSO +2H20,研读下图,下列判断 同。本题答案:c。 按这四个层次复习电化学知识能化繁为简,帮助学生在格 式塔视野下系统、完整、简约的构建电化学原理知识体系,掌握 解决电化学问题的核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 合能力。 A.K闭合时,d电极反应式: PbSO4+2H20—2e一=PbO2+4H + 8042~ B.当电路中转移0.2mol电子 时,I中消耗的H2SO 为O.2mol (责任编辑:张贤金) 122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