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你教的学生中是否也有王浩这样的情况,你是如何评价这样的学生的?
答:有,这样的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出现,对这样的学生老师的评价有时会扼杀一个数学天才,有时也会造就一个数学天才。所以我也像李老师一样对王浩式的学生的评价很慎重。我认为这样的学生除了特聪明之外,没有养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在平常的学习中老师要经常帮他纠正这个粗心的毛病。我始终认为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远比智力因素重要的多,一个人的成功聪明很重要,但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更重要。作为老师我会既要保护孩子可贵的数学兴趣,也要帮助孩子克服一些细节的不足。首先要肯定孩子的成绩,尊重孩子的爱好兴趣,也要时时鞭策,帮助像王浩这样的学生找到克服不细心的问题所在,并给他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其慢慢改正,让该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李老师需要在评价表中给学生写评语,你觉得写评语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答:书写评语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要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部情况都纳入评价的范围。所以我认为老师的评语要注意评价的作用,包括:
1.导向作用。在教学评价中,对任何被评对象所做的价值判断,都是根据一定的评价目标、评价标准进行的。这些目标和标准也就是努力的方向。
2.鉴定作用。评价活动可以衡量被评价对象是否达到合格标准或其达到目标的优劣程度。
3.监督作用。因为教学评价总是将被评对象与评价目标相比较,找出差距,监督被评
价对象朝评价目标前进。
4.调节作用。一是评价者为被评价者调节目标及进程。如,通过评价,评价者认为被评价者已达到目标,并能达到更高目标时,就会将目标调高,将进程调快,使之符合被评价者的实际。二是被评价者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长短,明确努力方向及改进措施,以实现自我调节。
5.诊断作用。教学评价的过程就是评价者通过搜集被评对象的有关资料并进行分析,根据评价标准对被评价对象哪些达到了目标,哪些没有达到目标作出价值判断,并为其所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再针对这些原因提供改进途径和措施的过程。
6.激励作用。良好的评价会对成功的经验起强化作用,使被评者更加努力,产生获取更大成功的动力。
评价应该很慎重,我认为老师要把握好三维目标的评价,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兴趣、参与程度、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作品等进行全面、准确、客观地评价,真正使评价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评价表中给学生写评语要真实,具体,精炼,到位,切忌说一些套话,空话,甚至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话。
三、李老师的教学评价方案中使用了哪些评价工具?
答:李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们一起制定了以下四种评价表格:1.进步表。2.课堂表现评价表。3.家里学习表现。4.期末总结性评价表。评价等级分为五等(1-5), 1
最差, 5最好。评价结果将记录在学生的成长袋中。表格式的评价工具记录了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同时表格式的记录也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四、李老师的教学评价方案体现了新课程评价的哪些理念?
答:李老师的教学评价方案设计非常的不错,体现了新课程评价的理念:
(1)“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李老师改革自己原有的评价方式,设计这个教学评价方案就是因为发现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希望通过改进评价方法来促进每一个孩子发展。
(2)评价内容的综合化。在方案中,李老师既重视知识的学习,又重视综合素质的发展,对学生的创新、合作、探究、实践能力都做了考查评价。
(3)评价标准的分层化。比如“进步表”的设计,就体现了这一点。
(4)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方案中,有课堂表现评价,有家里学习表现评价,有期末总结性评价,而且每种评价表中又分了自评、组评、师评三种方式。
(5)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方案中,有学生、老师,还有家长的共同参与,由单向转为多向,增强了主体间的互动,有利于被评价者更好的发展。
五、你认为李老师设计的教学评价方案有哪些优点和待改进的地方?
答: 李老师设计的教学评价方案“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出发点,考虑比较周全,值得借鉴和学习。(1)目的明确,突出学生发展。教师设计了不同的评价量表,包括进步
表、课堂表现评价表、家里学习表现、期末总结性评价表等,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2)符合教学评价原则,包括:主体性原则、目标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激励性的原则、导向性的原则、整体性的原则、关联性原则、可操作性的原则等,体现了教学评价的导向、激励、反馈调控及鉴定等多种功能。(3)评价的方式和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案强调自评、组评、师评、家长评等方式,使评价能比较准确、公正,科学,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李老师的教学评价方案都是以评价量表的方式呈现,这样学生开始可能会感觉新鲜好奇,兴趣浓厚,家长也会比较乐意,但这无形中让学生、家长感到有压力,久而久之,就可能流于形式化。我觉得教学评价要不拘泥于形式,不仅仅以纸笔、测验的方式呈现,还可以通过口头交流、课内外观察了解等方式来进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