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shs 06005-2004 低压电器维护检修规程.doc

2024-01-24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shs 06005-2004 低压电器维护检修规程.doc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

第五篇 低压电器维护检修规程

目次

总则…………………………………………………………交流接触器…………………………………………………真空接触器…………………………………………………自动空气开关………………………………………………自动灭磁开关………………………………………………热继电器……………………………………………………防爆电器…………………………………………………… 第一章 总则

1.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1 主题内容

本规程本篇规定了部分低压电器的检修周期、项目、工艺、质量标准、测试内容;交接内容、验收程序及要求;维护检查周期、项目要点。说明了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1.1.2 适用范围

本规程本篇适用于中石化各公司使用以下型号的低压电器维护及检修:

a. CJ10/CJ12/CJ20/CJX1/(3TB/4TF)/CJX2(LC1-D)/CJX5(S-K)/CJX8(B)、SC系列、A/AF/EH系列、DIL系列的交流接触器; b. CKJ1/CKJ5/CKJ11系列的真空接触器;

c. DZ10/DZ15/DW10/CM1/MCS-M/NZM/IsomaxS系列塑壳自动空气开关;DZ20/DW15/ME/AH/CW1/SACE Megamax F/M/IZM 系列万能框架式低压自动空气开关;

d. DM2/DM3/DM4系列自动灭磁开关; e. 隔爆动力配电箱/防爆按钮、防爆插销;

f. JR0、JR15、JR16、JR20、T、3UA、TK系列热继电器;低压综合保护继电器;

g. 本规程本篇为列入的型号可参照执行。 1.2 编写修订依据

以原水电部《电气设备维护检修规程》,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

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BJ 232-82)、《电力设备预防性实验规程》(DL/T 596-1996)《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IEC60079-17:1996)《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劳人护[1987]36号)为依据,结合中国石化企业的生产特点,参照其他有关标准、规程、生产厂家说明书,结合实践经验编写而成。 1.3 低压电器的使用环境条件

一般用途的低压电器的使用环境为:海拔高度不超过2500m;周围空气温度为-25~40°C;无爆炸危险的介质;无显著摇动和冲击振动的场合。

对于特殊环境和工作条件下使用的各类低压电器,如防爆电器、船用电器、化工电器等,其使用环境条件对照相应的国家标准及制造厂要求。 1.4检修准备

1.4.1 根据设备状况,确定检修内容,编制检修计划、进度和方案。 1.4.2 组织好检修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讨论完善检修方案,明确检修任务。

1.4.3 备好检修所用设备、材料、工器具、备品配件和文明、安全检修所用物品。

1.4.4 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如办好工作票等。

1.4.5 低压电器检查、鉴定是发现损坏而不能立即修复的原则上应调换符合电气运行条件的类似设备。

1.4.6 低压电器的检修项目应将本规程本篇与制造厂的维修要求相

结合进行,制造厂有具体维修要求的按制造厂要求执行。

1.4.7 低压电器的检修周期一般规定:不超过5年检修1次或按制造厂要求,特殊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检修周期:逐步过渡为状态检修。 1.5 交接与验收 1.5.1 交接内容

a. 检修后的低压电器本体,配线、保护等; b. 各种测试、实验、整定数据;

c. 检修中变更部分的内容、图纸及其他技术资料; d. 电气设备的安全保护设施。 1.5.2 验收程序与要求

1.5.2.1 检修项目全部完成后,由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验收。 1.5.2.2 验收时应有检修报告、各种记录、特别是变更部分技术资料。 1.5.2.3 在现场对检修后的低压电气交接检查,符合质量标准要求,更换后的电气型号符合运行要求,达到中石化要求的电气设备完好标准。

1.5.2.4 进行必要的操作演示与试运。 1.5.2.5 低压电器的接零、接地应连接可靠。

1.5.2.6 有遗留问题时,应由电气专业负责人认可才能验收。 1.5.2.7 验收全部合格后,低压电器方可投入运行。 1.6 说明

1.6.1本规程本章的各项规定标准低压国家标准的按国家标准进行。

第二章 交流接触器

2.1 检修周期和项目 2.1.1 检修周期

不超过5年检修1次或按制造厂要求。 2.2.2 检修项目 2.1.2.1 接触器清扫; 2.1.2.2 主辅助触头检修; 2.1.2.3 绝缘材料检修; 2.1.2.4 灭弧罩检修; 2.1.2.5 铁芯检修; 2.1.2.6 吸引线圈检修; 2.1.2.7 检查接触器接线; 2.1.2.8 通电试验。 2.2. 检修工艺与质量标准 2.2.1 检修工艺

2.2.1.1 主、辅助触头的检修

a. 触头接触面如有烧伤,用细锉锉好,并擦拭干净;

b. 对于目前常用的银及银基合金触头,在触头严重烧损、触头脱焊、脱离或磨损到原厚度的1/3时,或者触头的超程小到0.5mm以下,应更换新触头;

c. 辅助触头动作应正确可靠,接触良好。 2.2.1.2 绝缘材料的检修

刮掉绝缘材料被烧焦部分的炭膜,清理干净涂以绝缘漆。绝缘损

坏无法修复的,应更换。 2.2.1.3 灭弧罩的检修

取下灭弧罩,用毛刷清除灭弧罩内碳化物及金属颗粒,更换破损的灭弧罩。对于栅片式的灭弧罩,应注意栅片是否完整、位置是否变化,若严重变形不易修复,应更换。 2.2.1.4 铁芯的检修

a. 铁芯接触面应清洁干净;

b. 铆钉头断裂导致极面松散时,可更换铁芯;

c. 短路环有裂纹或断裂,当出现噪声和吸力不足时,应更换短路环或整个铁芯; 2.2.1.5 吸引线圈的检修

a. 线圈过热外表层老化变色,若不易修复,应更换; b. 引线头与导线有开焊或折断情况,应焊好绑牢;

c. 如线圈框架有裂纹,磨损或固定不正常等情况,应进行处理或更换。

2.2.1.6 检测接触器接线

检查接线有无松动、断折、绝缘损坏时应更换;对标号不清的应标志清楚;与图纸不符的应更改。 2.2.1.7 通电试验

使接触器吸合并进行如下检查

a. 各触头接触是否良好,并满足三相同期要求; b. 接触器吸合是否灵活;

c. 铁芯有无噪音; d. 各部有无松动。

按以上要求,反复操作并检查3次。

2.2.1.8 检修结束后,应将检查情况记入检修记录。 2.2.2 质量标准 2.2.2.1 主触头质量标准

a. 触头线接触应大于75%或参考制造厂家的要求; b. 三相不同期小于0.5mm或参考制造厂家的要求; c. 触头偏移中心线应参考制造厂家的要求。

2.2.2.2 触头开距、超行程,初、终压力应参考制造厂家的要求。 2.2.2.3 用500V兆欧表测相间及对地电阻应不低于1MΩ。 2.2.2.4 检查在失压或电网电压过低时接触器能不能释放,不同型号接触器该数据有所不同,应参考制造厂家的要求。 2.3 维护与故障处理 2.3.1 维护检查周期

开放式安装的接触器每天一次、封闭式安装的接触器每半年一次。 2.3.2 维护检查项目

2.3.2.1检查各部件有无放电现象、有无过热灼伤痕迹、有无螺丝松动脱落现象。

2.3.2.2 检查各部件有无异味。 2.3.2.3 检查各部件有无异声

2.3.3 常见故障与处理方法(见表5-2-1)

表5-2-1 常见故障与处理

序号 故障现象 电源断路 启动按钮触头或辅助触头接触不 良 电源电压过低 电源的容量不足或电压波动过大 线圈损坏 触头于灭弧罩壁或栅片卡住,或其他可动部件与其运动导轨或导槽卡住 转轴生锈摩擦过大或歪斜 触头弹簧压力或释放弹簧压力过大 触头超行程过大 电源电压过高或过低 线圈的操作频率和通电持续率超过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 因空气潮湿或含腐蚀性气体以导致损坏 运动部分卡住 交流铁芯极面不平或中柱气隙过大 线圈线匝没有排齐,层间绝缘挤压,或由于接触器频繁操作产生的振动造成匝间摩擦损坏了导线绝缘而导致匝间短路 因碰撞或振动导致机械损伤 周围环境温度过高 故障原因 处理方法 检查各接线端子是否断线或松脱、开焊,并将其重新修好。 重新修好触头或按钮,必要时更换 测量电源电压是否与铭牌数据相符,重新调整电压 增大电源容量,减轻电压波动 用万用表测量线圈,若开路应检修线圈 调整相互可主的零部件的相对位置,排除卡涩现象,修理好受损零件 拆下来清除锈斑或更换已磨损的零部件,加油润滑 调整弹簧压力过大部件或更换弹簧 调整弹簧超行程 调整电源电压 调整操作频率或更换能适应操作频率的线圈 更新线圈,必要时涂绝缘漆 排除卡住现象 清理极面或更换铁芯 更换新线圈 查明原因,做好处置,再修好损坏处或更换新线圈 改变安装处所或采取降温措施 1 线圈通电后不动作或动作不正常 2 线圈过热烧损或损坏 3 运动部分卡死 线圈断电后 接触器不断剩磁严重 开 反作用弹簧失效或丢失安装位 置错误 触头熔焊 4 电源电压过低 铁芯极面生锈或有污垢 铁芯极面磨损过度而不平 触头超行程过大 吸合后电磁反作用力弹簧力过大 铁噪声大 短路环断裂 动或静铁芯夹螺丝松动 磁系统歪斜或机械卡住使铁芯不能吸合 5 吸引线圈电压过低,吸合不良 触头迅速烧触头参数相差太多 损 多次开断故障电源 6 触头熔焊 触头闭合时弹跳次数过多 触头接触不良 机械上有卡阻,在吸合过程中有停滞现象,使触头停在刚接触的位置 负荷侧短路 触头弹簧压力过小 触头容量过小 7 触头过热或负荷电流过大 灼伤 接线松动 消除异物或调整相卡部件,更换严重变形部件 如果铁芯中柱无气隙,可磨挫至0.1~0.3mm 更换或调整反走用力弹簧 按产品说明书更正安装位置 撬开触头用小锉去掉毛刺或更换触头,如果经常熔焊应该检查产品工作条件及触头压力是否过小或闭合时触头多次跳动 调整电源电压 清理铁芯极面 可少量磨削使机面平整,接触良好或更换铁芯 减少超行程 调整弹簧压力 更换短路环或铁芯 紧固螺丝 排除机械卡住故障,调整磁系统 调整电源电压 注意触头零件是否齐全,开距、超行程压力是否正确 查明原因,予以排除,更换触头 对供电电压过高,主回路电流是否过大采取相应措施 改善触头接触情况,必要时可稍修锉触头表面,静触头与导电板固定要牢靠 查明原因,予以解除,更换触头 调整其压力 更换大容量的接触器 查明过负荷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8 9 触头接触压力不足或超行程过小 触头高低不平,有金属颗粒或有油污或积有尘垢 环境温度过高或使用在密闭的控制箱中 三相触头动作不同 触头过度磨在电动机反接制动操作较多和损 操作次数较多情况下,选用了负荷率小的接触器 相间绝缘损坏 相间绝缘介质有导电尘埃或潮湿 相间短路 在使用电气连锁情况下,可逆转换的接触器的切换时间短于燃弧时间 灭弧罩破裂 清理后接牢 调整其压力或触头超行程或更换 清理触头表面 更换安装处或采用降温措施或接触器降容使用 调整其同步性 改用负荷率大的接触器 胶木炭化应更换 清理保持干燥 增加机械连锁 更换弧罩 第三章 真空接触器

3.1 检修周期和项目 3.1.1 检修周期

不超过5年检修1次或按制造厂要求。 3.1.2 检修项目 3.1.2.1 接触器清扫; 3.1.2.2 绝缘材料检修;

3.1.2.3 主触头检查(包括真空度检查); 3.1.2.4 辅助触头检修; 3.1.2.5 直流部分的检修; 3.1.2.6 机构的检修; 3.1.2.7 检查接触器连线; 3.1.2.8 通电试验。

3.2 检修工艺与质量标准 3.2.1 检修与测试 3.2.1.1 主触头检查

用测定触头超行程尺寸来判断触头磨损量,若触头磨损量大于0.6mm,应调整触头超行程至规定值,调整后,如仍然超过0.6mm,则应更换。不同型号接触器该数据有所不同,应参考制造厂家的要求。 3.2.1.2 辅助触头的检修

如果有异物嵌入时,清除异物,移动行程开距,不满足要求时,应进行调整;对接触不好且不易修复的,应更换新触头。 3.2.1.3 真空度检查

a. 手动检查,在主回路断电的情况下,用右手压衔铁,使主触头处于闭合位置,用手摇动软连接,如发现某相导电杆有松动现象,有可能该相真空度遭到破坏; b. 使用真空度测量仪测真空度; c. 用工频耐压检查真空度。

更换真空开关管后,在真空开关管动静触头间加10KV工频耐压1min,无闪络现即可视这真空度育好。有时第一次加压可能有跳火现象,可连续加压2—3次,只要最后一次能承受10KV电压1min即可。当加压3次后击穿电压低于6000V(有效值),需更换真空开关管。

平时建议用2500V兆欧表检查,当触头处于分断状态时,动静触头之间绝缘之间绝缘电阻小于20MΩ时,需更换真空开关管。

3.2.1.4 机构的检修

用扳钳之类工具夹住并旋转转轴,检查转轴、轴承以及辅助操动机构等部分。注入适量润滑油,对个别故障进行调整,并紧固松动部分。

3.2.1.5 直流部分检修

a. 对线圈过热、断路等现象,应查明原因进行处理,线圈框架破裂时,应进行修理或更换;

b. 检查整流桥或测试整流管等元件,必要时更换损坏元件。 3.2.1.6 通电试验

使接触器吸合,进行如下检查;

a.检查各触头通断是否良好,触头分断必须明显; b.接触器吸合是否灵活; c.有无异声; d.各部有无松动;

按以上要求,反复操作进行3次试验。 3.2.2 质量标准

3.2.2.1 主触头开距、超行程、初压力、终压力、三相不同期性等应参考制造厂家的要求。

3.2.2.2 用1000V兆欧表测相间及对地绝缘电阻不应低于1MΩ。 3.2.2.3 线圈吸合电压、释放电压应参考制造厂家的要求。 3.3 维护与故障处理

接触器的工作电压及工作电流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超过规定

值,以免造成损坏、 3.3.1 维护检查周期

开放式安装的接触器每天1次;封闭式安装的接触器每半年1次。 3.3.2 维护检查项目

3.3.2.1 检查各部元件有无放电现象、有无过热灼伤痕迹、有无螺丝松动脱落现象。

3.3.2.2 检查各部元件有无异味。 3.3.2.3 检查各部元件有无异声。 3.3.3 常见故障与处理方法(见表5-3-1)

表5-3-1 常见故障与处理

序号 故障现象 故障原因 按下启动按接触器总电源(供电电路)断钮,真空接触器线 不吸合 整流元件损坏 按钮及回路接触不良,接线有松动现象 线圈绕组断路 熔断器熔断 按下启动按按钮或辅助触头不清洁或过度钮,接触器不能氧化 可靠吸合 接触器可动部分有卡阻现象 接触器触头反力过大 整流桥故障(元件开路或短路) 控制回路电源压降过大 按下启动按 控制回路电压大于线圈额定电钮,接触器吸合压 过猛或线圈过 线圈匝间短路 热,冒烟 按下启动按与启动按钮并联的接触器常开钮,线圈吸合,接点的接线错误或接触不良 松手立即释放 处理方法 检查电源有无电压,整流变压器有无断线,并处理 检查元件的正反向电阻,损坏则更换 查找出问题,进行相应处理 易处理的直接焊好,否则更换 更换熔断器 1 2 3 清理触头,去掉氧化膜,不易修复则更换 找出原因进行处理 调整反力弹簧 检查更换元件 减小压降或提高电源电压 调整控制回路 更换线圈 查出原因,进行相应处理 4 5 6 7 接触器释放 反力弹簧损坏 缓慢 线圈有部分匝间短路 按下停止按可动部分被卡住 钮,接触器不断反力弹簧反力太小 开 主触头烧结 线圈局部过线圈匝间短路 热 整流臂内常闭接点未打开 电阻的并联接点未打开 机械损伤 检查更换 更换新线圈 查明卡住原因进行处理 调整反力弹簧 更换主触头 测其直流电阻,不合格则更换 测量电压,不合格则调整或更换 检查原因进行调整或更换 如果仅系外部损伤,则进行局部处理;如果机械损伤而引起线圈内部的短路等则更换新线圈

第四章 自动空气开关

4.1 检修周期和项目 4.1.1 检修周期

不超过5年检修1次或按制造厂要求。

分、合故障短路电流3次后,应至少进行临时性检查1次。 4.1.2 检修项目

4.1.2.1 开关及连接件清扫检查 4.1.2.2 二次线端子检查紧固 4.1.2.3 联锁触头检查 4.1.2.4 引线接头检查紧固 4.1.2.5 触头及灭弧室检修 4.1.2.6 开关操作机构检修 4.1.2.7 开关的保护与操作元件检修 4.1.2.8 开关各附属零件检修 4.1.2.9 开关分、合闸操作试验

4.1.2.10 开关绝缘测试

4.1.2.11 智能型控制器检查、整定、试验 4.2 检修工艺与质量标准 4.2.1 触头及灭弧室的检修 4.2.1.1 触头检修(见表5-4-1) 4.2.1.2 灭弧室检修(见表5-4-2) 4.2.2 操作机构的检修(见表5-4-3)

表5-4-1 触头检修项目

序号 1 检 修 工 艺 检查开关各触头的接触面,观察在触头接触面上形成有小的金属粒时,用细锉将其消除 用0.05mm厚塞尺检查各触头应接触良好,否则应用细锉将凸出部分锉平 检查触头有无严重烧损,若烧损严重则必须更换并进行调整 用测力计测量各触头接触部分压力。不符合标准则进行调整或更换弹簧 质 量 标 准 接触面必须保持清洁光滑,打磨后的触头应保持原有形状 触头线接触长度不小于全长的75% 触头合金厚度被磨损至原厚度1/3时,必须更换 触头压力应符合制造厂家的规定值 2 3 4 5 6 7 8 合闸时,弧触头先接触,而后是副用手动合闸,检查开关触头闭触头,最后是主触头接触;断开时,合和断开情况 次序与合闸时相反 检查触头位置及间隙,若不满 此间距应符合制造厂家的规定值 足要求则应调整相互之间的位置,在调整时应先从主触头开始 各触头不同期值应符合制造厂家检查各触头同期接触的情况 的规定值 检查各触头固定是否牢固,连 弹簧性能正常,连接铜片紧密无断接是否良好 裂断片等不良现象 表5-4-2 灭弧检修项目

序号 1 2 检修工艺 检查灭弧罩 检查灭弧室安装情况 质量标准 灭弧罩应完整无缺且稳固,板内各片无烧灼、破裂或松动现象 灭弧室安装正确,不偏斜。灭弧室应固定牢靠。触头开合时能自由活动,如有卡涩或固定不紧等缺陷时,可调整两侧夹紧钢片

表5-4-3操作机构检修项目

序号 1 2 3 4 5 6 检 修 工 艺 将操作机构用清洗剂冲洗干净,并消除发现的缺陷,在活动部分加润滑油 检查各弹簧有无缺陷,必要时更换 合闸装置用清洗剂擦去铁芯油污 将主轴转动几次,观察各部分有无卡涩现象;转动后各部件应能依靠轴上弹簧予以自由复归 电动机操作机构的电机绝缘测量(仅对DW型开关) 用手动、电动进行操作,仔细观察各机构是否动作灵活,有无卡涩等不正常现象 质 量 标 准 机构各部件完整无缺、无磨损、变形等情况 各弹簧应无生锈、变形、断裂现象,弹簧各匝间的距离应均匀 清擦干净,零件无损坏,返回弹簧动作可靠 各部分应无卡涩现象 用500V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0.5MΩ 各部件应干净,无油垢,动作灵活,无卡涩现象 注:表5-4-3仅针对框架式自动空气开关操作机构的检修,塑壳空气开关一般不做这方面的检修。

4.2.3 保护及操作元件的检修(见表5-4-4)

表5-4-4 保护及操作元件检修项目

序号 1 2 3 质 量 标 准 用500V兆欧表测绝缘电阻不应低检查各脱扣器的线圈及铁芯部于1 MΩ;铁芯无锈蚀,连动部分灵分 活,动作准确 检查释能电磁铁的线圈绝缘 用500V兆欧表测绝缘电阻不应低是否良好 于1 MΩ 检查各控制部分接线 控制线各处接头紧固 检 修 工 艺 4.2.4 开关各附属零件的检修(见表5-4-5)

表5-4-5 开关各附属零件检修项目

序号 1 检 修 工 艺 检查开关与母线连接是否紧密 质 量 标 准 接头处应无过热现象 2 检查辅助开关动作是否正常,动静接点有无烧损现象 处理或更换

4.2.5 检修的检查测试

4.2.5.1 检修后应进行全面检查,各部零件齐合完整,组装正确。 4.2.5.2 用500V兆欧表测量开关相同对地绝缘电阻一般不低于1 MΩ。在潮湿地区,最低不小于0.5 MΩ。

4.2.5.3 用手动、电动分别试验开关分、合闸两次,检查开关动作是否灵活可靠,有无卡涩现象。

4.2.5.4 测量分、合闸电磁铁和各脱扣器的动作电压,应满足如下标准,不同型号的开关该数据有所不同,应参考制造厂家的要求。

a.当自动空气开关的闭合位置,欠电压脱扣器额定电压下加热至稳定温度应在额定电压35%--70%之间动作,自动空气开关可靠断开。

b.当开关在开位置,电源电压低于欠电压脱扣器额定电压的35%时,自动空气开关应不能闭合;但当电源电压等于或超过85%额定电压时,必须保证开关能可靠闭合。

c.具有延时欠电压脱扣时间内,如电源电压恢复至85%额定值,动作机构应能返回原来位置,开关不应断开。

d.短时工作的合闸线圈在额定电压,分闸线圈在75%--110%额定电压范围内均应可靠动作。

4.2.5.5 合闸、分闸电磁铁线圈的绝缘电阻和导电回路直流电阻,用500V或1000V 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不应低于1 MΩ,直流电阻值

应符合制造厂规定。 4.3 维护与故障处理 4.3.1 维护检查周期

开放式安装的空气开关每天1次;封闭式安装的空气开关每半年1次。

4.3.2 维护检查项目

4.3.2.1 检查各部元件有无放电现象、有无过热灼伤痕迹、有无螺丝松动脱落现象。

4.3.2.2 检查各部元件有无异味。 4.3.2.3 检查各部元件有无异声。

4.3.3 常见故障与处理方法(见表5-4-6、表5-4-7)

表5-4-6 常见故障与处理 序号 故 障 现 象 故 障 原 因 处 理 方 法 检查线路,施加电压或更换线圈 更换储能弹簧 重新调整 调整再扣接触至规定值 更换 重新调整或更换拉杆 更换连杆 更换线圈 调整电源开压 重新调整 拧紧 调整弹簧 消除卡死原因 按重新计算的整定值重新调整 重新调整 失压脱扣机构无电压或线圈烧坏 手动操作开关, 储能弹簧变形,导致闭合力触头不能闭合 减小 反作用弹簧力过大 机构不能复位再扣 电动操作开关、 控制回路中整流管、电容损触头不能闭合 坏或熔丝熔断 电磁铁拉杆行程不够 有一相触头不能闭合 分励脱扣器不能使开关分断 欠电压脱扣器不能使开关分断 启动电动机时,开关立即分断 开关闭合后约开关的一相连杆断裂 线圈断器 电源电压过低 再扣接触面太大 螺丝松动 反力弹簧拉力变小 机构卡死 过电流脱扣器整定电流太小 过电流脱扣机构长延时整定1 2 3 4 5 6 7 1h自行分断 值不对 热元件或半导体延的回路元件变质 反弹簧力太大 铁芯工作面有油污 短路环断裂 触头压力过分降低 触头表面过分磨损或接触不良 导电零件连接螺丝松动 动触头卡死或脱落 传动杆断裂 非脱扣器本身原因,则可能是外界电磁干扰 更换 重新调整 消除油污 更换短路环 调整触头压力或更换弹簧 更换触头或清理接触面 拧紧螺丝 拨正或重新装好触头 更换传动杆或更换整个辅助开关 查找有无大型电磁铁的操作、接触器分断、电焊等,发现后隔离或更换线路 处 理 方 法 8 欠电压脱扣器噪音 9 开关温升过高 10 辅助开关故障 过电流脱扣器误动作使开关断开 故障现象 11 表5-4-7 常见故障与处理(针对框架式自动空气开关)

序号 故 障 原 因 过载故障脱扣(长延时指示灯亮) 1.检查智能型控制器分断电流值及动作时间 2.分析负载及电网运行情况 3.如确认过载应立即寻找及时排除故障 4.如实际运行电流与长延时动作电流不匹配,应根据实际运行修改长延时整定值 5.按下复位按钮,将开关重新合闸 1.检查智能型控制器分断电流值及动作时间 2.如确认短路应立即寻找及时排除故障 3.检查智能型控制器的整定值 4.检查开关是否完好,并确定能否合闸运行 5.按下复位按钮,将开关重新合闸 1.检查智能型控制器分断电流值及动作时间 2.如确认存在接地故障应立即寻找及排除故障 3.如检查无接地故障请检查接地故障电流整定值是否合适,是否与实际保护相匹配;如整定不合适,应修改接地故障电流整定值 4.按下复位按钮,将开关重新合闸 1.检查电源电压是否低于70%Ue 2.检查欠电压脱扣器及控制单元是否出故障 检查两台装有机械联锁的开关工作状态 欠电压脱扣器是否已通电 检查电源电压是否低于70%Ue 检查欠电压脱扣器及控制单元是否出故障,如确认故障应更换欠电压脱扣器 短路故障脱扣(短延时或瞬时指示灯亮) 1 开关跳闸(故障指示灯亮) 接地故障脱扣(接地故障指示灯亮) 欠电压脱扣器脱扣 机械联锁动作 开关不能合闸 欠电压脱扣器没有吸合 2 复位按钮没有复位 抽屉式开关二次回路接触不良 开关未预储能 按下复位钮,将开关重新合闸 检查二次回路接触情况,并予以排除 检查电动机控制电源是否接通并且必须≥85%Ue 机械联锁动 检查电动机储能机构有无故障,检查两台开关机械联作,开关被锁住 锁工作状态是否正确 释能电磁铁问题 检查释能电磁铁电源电压必须≥85%Ue;如有电失有问题,不能吸合应更换 电路中有无短路电流,应寻找并排除故障 电路中有无过载电流,应寻找并排除故障 检查开关机构是否处于完好状态 检查整定值是否合理 按下复位钮,将开关重新合闸 检查分励脱扣器电路连接是否可靠及分励脱扣器有无故障 检查机械操作机构,有无机械故障 检查储能装置有无机械故障 检查电动储能装置控制电源电压应≥85%Ue,电路连接有无问题 检查电动机有无问题 拨出摇手柄 把开关完全摇到“断开”位置 3 开关合闸后跳闸 立即跳闸或延时跳闸 4 开关不能分闸 不能远动分闸或由分闸按钮分闸 不能手动储能或电动储能 摇手柄未拨出或开关没有完全达到“断开”位置 有异物进入机构卡死或机构齿轮损坏 智能型控制器未可靠接通电源 辅助电源输入端电压不正常 电源变压器次级输出不正常 电源变压器次级输出端与控制器连接不5 开关不能储能 抽屉式开关“断开”位置不能抽出开关 抽屉式开关不能摇到“接通”位置 6 7 检查有无异物和齿条及齿轮情况 8 智能型 控制器屏幕无显示 检查智能型控制器电源接通是否良好 切除智能型控制器控制电源然后再接通电源,如故障依然存在,则可能脱扣器问题需更换 更换电源变压器 更换电源变压器 可靠 通信线与开关接线端子没可靠连接 智能型控制器屏幕无显示 通信线次序接反 通信距离、连线方式存在问题不符合要求 开关通信地址设置存在问题 10 智能控制器显示出错 控制器周围温度过高 检查通信线与开关接线端子是否连接可靠或是否错误 检查通信线次序是否接反,如接反应校正 9 检查通信距离、连线方式是否符合要求 检查开关通信地址设置是否正确并无冲突 降低环境温度

4.4 塑壳自动空气开关检查维护一般要求

4.4.1 合、分开关,在开关合闸时用试验按钮分断开关,操作次数为5次,开关应能可靠进行合、分动作。

4.4.2 用清洁、干燥的抹布或漆刷清除开关表面及各连接处灰尘。 4.4.3 清洁隔弧板,如必要,则更换隔弧板。 4.4.4 绝缘测试

a.用500V或1000V兆欧表;

b.在开关进出线间、相间、相与外壳间(外壳用金属箔覆盖)之间; c.对接至主电路的欠压脱扣器,在进线与开关外壳间; d.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 MΩ。

4.4.5 检查所有的连接情况,用砂布擦除氧化物,用溶剂清洁,拧紧螺栓和螺母。

4.4.6 如开关带手操机构,用手操对开关进行3次分合闸(如开关带

欠压脱扣器,则欠压脱扣器应先通电后操作),操作杆或手柄应运行自如。

4.4.7 如开关带电操机构,用电操对开关进行3次分合闸(如开关带欠压脱扣器,则欠压脱扣器应先通电后操作),电操控制功能应正常。 4.4.8 如开关带分励脱扣器,应先使开关处于合闸,分励脱扣器通以额定电压,开关应可靠分断。

4.4.9 如开关带欠压脱扣器,应先通以额定电压,闭合开关,使开关处于合闸状态,使欠压脱扣器失电,开关应可靠分断,使开关处于分闸状态,且开关不能合闸。

4.4.10 如开关带辅助和报警触头,在测试回路中连接辅助和报警触头,分、合开关,辅助和报警转换信号应正常。

4.4.11 如开关带插入式和抽出式装置,则应移动开关3—5次,其接插和抽出部件的功能和滑行应正常无卡阻。 4.5 框架式自动空气开关检查维护一般要求 4.5.1 检查并清扫开关本体及抽屉座绝缘件的灰尘; 4.5.2 所有磨擦、移动部件按制造厂家要求按期润滑; 4.5.3 检查开关与母线连接处螺栓是否被拧紧,接触是否良好; 4.5.4 检查开关二次回路端子连线是否可靠; 4.5.5 检查控制器保护特性整定值是否正确;

4.5.6 检查各部分是否完整、清洁,如壳体、底架等绝缘部件; 4.5.7 检查开关基础(与底板连接)是否牢固,在操作时应无振动; 4.5.8 手动合分机构应动作灵活,无卡阻,二次回路辅助触头转换应

可靠正确;

4.5.9 手动将开关摇进、摇出。试验、分离、连接位置应正确,联锁应可靠动作;

4.5.10 二次回路通电时,分励、闭合电磁铁、欠电压脱扣器动作应符合制造厂家产品技术规定,电动操作机构应能动作正常; 4.5.11 灭弧室的触头系统,触头应完整,位置准确,镀银层应完好,灭弧室内应清洁(注意:在打开灭弧室时不得合分机构); 4.5.12 开关与连接母排之间应连接可靠,螺栓应紧固;

4.5.13 本体与抽屉座连接的接触件表面是否干净、整洁,应予以清扫,保证连接可靠;

4.5.14 检修完毕后,以500V或1000V兆欧表检查开关绝缘电阻,在常温下应不小于1 MΩ;

4.5.15 再次投运前,检查控制器设定参数是否正确,开关在试验位置、二次回路通电或用直流电源进行模拟脱扣试验,各种模拟动作正确。

第五章 自动灭磁开关

5.1 检修周期和项目 5.1.1 检修周期

5.1.1.1 发电机灭磁开关的检修一般随发电机检修同时进行(见表5-5-1)

表5-5-1 灭磁开关检修周期

检修类别 检修周期 小 修 0.5—1年 大 修 3年 5.1.1.2 运行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危及到生产时,应进行临时性检修。

5.1.2 检修项目 5.1.2.1 小修项目 a.开关的清扫检查; b.二次线端子检查紧固; c.联锁触头检查;

d.开关操动机构的清扫检查; e.引线接头检查、紧固; f.开关的分、合闸操作试验; g.开关绝缘的测试与处理; h.开关触头导电回路直流电阻测试。5.1.2.2 大修项目 a.完成小修项目;

b.接触系统与灭弧系统的检修; c.操动机构的检修; d.开关附属零件的检修。 5.2 检修工艺与质量标准 5.2.1 解体与检查

5.2.1.1 解体前先用手动分、合闸1次,检查运动部位是否正常,有无卡涩现象。

5.2.1.2 检查电源引下线接头是否有过热现象。 5.2.1.3 灭弧系统的拆卸与检查

a.DM2型开关可先将带抽头灭弧栅片的引出线从接线座卸下,将两端紧固线圈与吹弧室弧角的螺钉拆下,将吹弧室的螺母拧下,取下前磁轭和盖,并将底板稍往前移动,使云母纸便于从底板与后磁轭间脱出,擎住灭弧室,拧开与底架相紧固的四个螺钉后,便可将灭弧室往上抬起取出,检查各部位有无烧损和异常; b.DM3型开关可拧下灭弧罩固定螺丝,拆下灭弧罩,检查灭弧罩有无烧灼痕迹;

c.DM4型开关可拧下灭弧罩固定螺丝,拆下灭弧罩,检查灭弧罩有无烧灼痕迹,检查灭弧罩内吹弧线圈连接线是否与断路器导电杆可靠连接。

5.2.1.4 操作机构的拆卸与检查

a.DM2合闸线圈的拆卸:取下吹弧室上的基座与杠杆相连接的轴销,使杠杆与基座分离,拨下轴销使杆与底板分离,拆下两根轴销、拉力弹簧,就可以卸下动触头支架取出合闸衔铁,然后拧下线圈支架上的螺钉,卸下合闸线圈;

b.DM2脱扣线圈的拆卸:拧下固定螺丝,把脱扣线圈和铁芯整个从底板上拆下来;

c.检查各线圈衔铁是否完好,销、轴有否断裂,连接板有否变形; d.DM3、DM4开关操动系统可根据开关运行情况有针对性拆卸。 5.2.2 检修与测试

5.2.2.1 触头部分检修

如开关触头的接触面有小的金属颗粒,则用锉刀锉平,并用0#砂纸打光,打光后的触头必须保持原有形状,若烧损严重将其更换。 5.2.2.2 灭弧系统检修

a.检查灭弧线圈应完好,主静触头间接头有无过热;

b.修整DM2开关的灭弧室栅片,紧固栅片与各段电阻的连接;测量并记录电阻值的大小,用于下次检修时比较、判断电阻是否良好。

c.检查DM3开关的陶土弧罩,若有严重烧灼等缺陷时,应用锉刀进行修整,清除干净;无法修补的,可更换。 5.2.2.3 机构检查

a.检查机构各部分连板、轴、销有无卡涩、磨损现象;各转动、滚动机构加润滑油;

b. 清擦开关分、合闸电磁铁及线圈污垢,修补绝缘损坏处。 5.2.2.4 开关各附属零件检修 a.处理开关与母线连接过热部分; b.修整或更换辅助开关的动静触头;

c.清扫灭磁电阻,并检查固定架是否牢固,弹片压力是否正常,紧固螺杆。

5.2.2.5 组装后的测试

a.测量开关绝缘电阻:用500V兆欧表测量开关相间、对地绝缘电阻一般不低于1MΩ,在潮湿地区,不得低于0.5 MΩ;

b.测量分、合闸电磁铁线圈的绝缘电阻和直流电阻,用500V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MΩ,直流电阻值应符合厂家规定; c.用手动分、合闸,检查开关各部件动作是否正确,有无卡阻现象,否则再进行调整;

d.系统试验:开关检修后,必须做系统模拟联动试验2次。 5.2.3 质量标准

5.2.3.1 主、副(弧)触头线接触长度应不小于75%。 5.2.3.2 DM2开关在组装中应满足以下要求:

a.灭磁开关关合时,弧触头比主触头先闭合,而分断时主触头比弧触头先打开;

b.开关关合时顶板与半轴的搭尺寸为1.5—2mm,当机构中的衔铁闭合时顶杆与杠杆上的滚子间的距离应大于1mm,顶板与半轴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1.5 mm ;

c.灭磁开关的弧触头刚刚接触时,主触头两端之间的开距之和不得小于6 mm,主触头在分断后其开距之和不得小18mm.。主触头在关合后其超程相应于主触头弹簧压缩距离不得小于2.5 mm。弧触头每一断点的开距不小于13mm,超程不得小于10mm。 5.2.3.3 DM3开关在组装中应满足以下要求:

a.触头在关合过程中,常开主触头和常开副触头应先闭合,而后常闭主触头和常闭副触头才能打开,在分断过程中,常闭触头应先闭合,常开触头后打开;

b.主副常开触头应同时闭合,同时打开;

c.开关闭合时,销件与半轴的搭接尺寸应在1.5—2mm之间;关合通电时锁扣件与半轴搭接部位间的间隙应不小于2mm。 5.2.4 DM3开关在投入运行后,在额定负载下2次分断,额定空载下5次分断或事故强励下一次分断后,应对开关进行检查,必要时停机修理。

5.2.5 DM4型开关测试

5.2.5.1 DM4型开关检修后必须对触头压力、触头开距、动触头杆主轴间隙的同步性进行检查和调整,以保证可靠运行。

5.2.5.2 修整触头使开关在额定电流时,其触头接触处的毫伏降应符合表5-5-2中规定(仅供参考)。

表5-5-2 触头接触处的毫伏降要求

开关 测试部位 主触头接点之间/mV 1000 28 1600 45 2500 70 4000 112 5.2.5.3 动触头主轴间隙

用千分尺测量开关闭合时动触头主轴间隙δ1。若δ1小于3mm,应调换静触头和动触头,或在动触头后加垫片,使间隙达到7—11.5mm。

5.2.5.4 触头压力测量的调整

测量方法可用弹簧秤法进行,先在动触头上的小孔中穿上铁丝圈,并在动静触头之间放进薄纸片,电动合闸后,在水平方向用弹簧秤通过铁丝圈拉动触头,纸条刚拉动时,弹簧秤上的读数就是触头的压力,如果压力不符合规定,调整弹簧后面的螺母使触头压力符合规

定。

5.2.5.5 机构稳定度调整

开关机构工作稳定性和机构过死点距离δ2有关,δ2一般在3—4mm,当δ2不符合此数据时,可调整合闸电磁铁下的垫片使δ2符合此数据。

5.2.5.6 开关分断正常负荷100次后应对触头接触是否良好,触头压力,主轴间隙进行检查和必须维护。灭弧室内的喷溅金属必须用压缩空气吹掉,清除干净。

5.2.5.7 开关正常动作500次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查紧固件是否松动,端子排接线是否松动,对机构部分应加滑润剂。

5.2.5.8 分断3次强励电流后必须用细锉修整触头,若灭弧室内喷溅的金属严重的话,则应清除。

5.2.5.9 开关必须储存在干燥处,灭弧室绝缘电阻不低于1 MΩ时必须进行烘干。

5.2.5.10 开关备有分合闸手柄,一般是在不带电情况下供维护检修使用。 5.3 试运 5.3.1 试运时间

开关可随同步发电机一起试运,时间一般为72h。 5.3.2 试运中检查项目与标准

5.3.2.1 检查控制回路在分、合闸过程中的动作情况,控制回路为直流短时工作,分、合闸线圈不应的过热情况。

5.3.2.2 检查触头有无过热现象。试运结束,打开灭弧装置,及时查找原因并处理。

5.3.2.3 试运过程中检查开关各处有闪络和击穿现象试运后,应对开关绝缘进测试,符合质量标准。 5.4 维护与故障处理 5.4.1 维护检查周期

每班至少检查1次。 5.4.2 维护检查项目

5.4.2.1 检查各部元件有无放电现象,有无过热灼伤痕迹、有无螺丝松动脱落现象。

5.4.2.2 检查各部元件有无异味。 5.4.2.3 检查各部元件有无异声。 5.4.3 常见故障与处理(见表5-5-3) 表5-5-3 常见故障与处理

序号 故障原因 线圈供电线路断线 控制回路的电源容量不足,线路过长,接触不良,操作电压太低或波动过大 合闸时,开线圈损坏 关不动作或 动作不正常 转轴生锈或歪斜 触头被灭弧罩的壁卡住 开关闭合不能保持 故障现象 处理方法 检查各接线端子,如果查出是断线或脱落,把导线重新焊好或接通 增大电源容量,查找出电压低的原因 用万用表测量线圈,若内部开路或短路,应更换线圈 拆下来清洗去锈或调换已磨损部件,注润滑油 调整卡住部件的位置,排除卡住故障;修理受损零件 检查机构的锁定动作1 2 3 4 脱扣线圈断路或损坏 脱扣线圈 通电后,开关转动半轴被卡死 不断开 控制线路接线有误 开关温升 触头压力过分降低 过高 动触桥卡死或脱落 辅助开关传动杆断裂 故障 是否正常 检查接线端子并紧固或更换线圈 调整相互位置消除卡住因素 查对控制线路 调整触头压力或更换弹簧 拨正或重新装好触桥 更换传动杆或整只辅助开关

第六章 热继电器

6.1 热继电器检修周期和项目 6.1.1 检修周期

不超过5年检修1次或按制造厂要求 6.1.2 检查项目

6.1.2.1 对热继电器进行清扫

6.1.2.2 检查并修理各零部件,消除缺陷; 6.1.2.3 测试绝缘; 6.1.2.4 通电校验。

6.2 热继电器检修工艺与质量标准 6.2.1 检查

对各部件逐一进行检查,掌握缺陷情况。 6.2.2 检修、测试及质量标准

6.2.2.1 修理各零部件,对不能修复的应更换。 6.2.2.2 测试绝缘

用500V兆欧表测相间及对绝缘电阻应不低于1 MΩ。 6.2.2.3 通电校验

a.将继电器二相或三相加热元件进行串联,按使用位置安装好以后,接入试验电路;

b.继电器的常开触头串联小灯泡,以观察和记录触头的动作时间; c.通电校验时,其动作时间特性应满足表5-6-1热继电器动作时间特性:

d.带有断相保护的热继电器其动作特性除满足上表规定外,还应满足表5-6-2的规定。

表5-6-1 热继电器动作时间特性

整定电流倍数 1.0 1.2 1.5 6 动 作 时 间 附 注 长期不动作 从冷态开始 小于20min 从热态开始,以额定电小于1.5min(2.5A以下) 流使继电器发热到稳定温小于2min(2.5A以上) 度后开始 小于5s 从冷态开始 表5-6-2 带有断相保护的热继电器动作特性

额定电流倍数 1.05 1.3 断相动作时间 小于20min 小于2min 附 注 以0.6倍数额定电流加热至稳定后开始 以0.7倍数整定电流加热至稳定后开始 6.3 低压综合保护继电器检修周期、项目、检修工艺与质量标准 6.3.1 检修周期

每1—3年检修1次或按制造厂要求,特殊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检修周期。

通电校验每5年或3个检修周期内分批分期进行1次。

6.3.2 检修项目

6.3.2.1 对低压综合保护继电器进行清扫 6.3.2.2 通电检验

6.3.3 检修、测试及质量标准

6.3.3.1 修理各零部件,对不能修复的应更换。 6.3.3.2 通电校验

按所选取的保护动作功能进行相应的校验,检查整定值是否漂移。

a.带过热保护可照电机出厂热容量曲线配合整定,带tE时间保护根据电允许堵转时间整定,带断相保护可参照表5-6-2,带起动时间过长保护可根据具体电机及负载情况整定,同时对于增安型电机的最大起动时间设定值应不大于1.7tE时间;

b.带三相不平衡保护一般校验原则为:当相电流偏差>50%时,8s以内应可靠动作;

c.带零序过电流保护一般检验原则为:当电机发生接地短路时具有足够的灵敏度;

d.带堵转保护一般校验原则为:(1)设定电流的180%以上时动作,起动时不动作;

e.对有自检回路或有测试功能的进行测试; f.检查低压综保继电器软硬件故障指示灯。 6.4 维护与故障处理

6.4.1 维护检查周期:开放式安装的热继电器每天1次封闭式安装的

热继电器每半年1次。 6.4.2 维护检查项目

6.4.2.1 检查各部元件有放电现象、有无过热灼伤痕迹、有无螺丝松动脱落现象。

6.4.2.2 检查各部元件有无异味。 6.4.2.3 检查各部元件有无异声。 6.4.3 常见故障与处理方法(见表5-6-3)

表5-6-3 常见故障与处理

序号 1 故障现象 故障原因 热继电器的整定值偏大或偏小 热继电器久未检验,灰尘堆积,塑料件变形,动作机构被卡住 热元件烧断或脱焊 导板脱出 环境温度超出允许范围 接线端接触不良,或者连接线径太细,致使继电器提前动作 热继电器通过大的短路电流后,双金属片已主生永久性变形 负载侧短路或电流过大 反复时短时工作,操作频率过高 内部机构中某些零部件松动 通电校验时电流波动太大或接线螺丝未拧紧,各次试验中间的冷却状态不同,或电流表欠准确 处理方法 按规定调试热继电器 清除污垢,调整机构,若仍不行,则更换新的热继电器 更换热继电器 重新放入,并试验动作是否灵活 改善使用环境,使符合使用温度要求‘ 清理接线端选合适连接线 重新整定,若不行则更换热继电器 检查电路,排除故障,更换热继电器 选用合适的热继电器或选 择带速饱和电流互感器的热继电器 将这些零部件紧固好 给校验电流加稳流器,将接线螺钉拧紧,试验中使冷却状态保持不变校验电流表的准确度 热继电器动作不正常 2 热元件烧断 3 热继电器动作不稳定,在同一过载电流下动作时慢时快 4 低压综保继 指示灯显示继电器本身 更换新的继电器 电器软硬件故故障 障指示灯亮 指示灯显示保护动作 据功能动作分析原因 第七章 防爆电器

7.1 检修周期和项目 7.1.1 检修周期

不超过5年检修1次或按制造厂要求。 7.1.2 检修项目

7.1.2.1 清扫防爆电器设备并解体检查; 7.1.2.2 修理及更换易损耗的零部件; 7.1.2.3 检查和调整操作机构; 7.1.2.4 清理和修理防爆面; 7.1.2.5 测量防爆结合面的最大间隙;

7.1.2.6 检查防爆外壳有无因外力损伤而发生局部变形或裂纹; 7.1.2.7 检查与修理电气元件; 7.1.2.8 检查调整各进出线口密封情况; 7.1.2.9 检查接地、接零装置。 7.2 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7.2.1 解体与检查 7.2.1.1 开盖前应先停电。

7.2.1.2 对防爆设备解体,清理设备内外灰尘。 7.2.1.3 按检查项目进行全面检查,并作好检修记录。 7.2.2 检查与测试

7.2.2.1 检查调整设备内部动作机构动作是否灵活,有无卡阻现象。

若因缺油、锈蚀而卡阻,应除锈、加油,损坏零部件应予更换。 7.2.2.2 检查进、出线密封情况,密封圈老化情况。必要时更换密封圈。

7.2.2.3 检查电气设备的配线连接是否牢固,并有防松措施。 7.2.2.4 检查防爆电器外壳的接地、接零装置应可靠。 7.2.2.5 检查内装电器元件的电气性能、发热、绝缘情况。 7.2.2.6 检查防爆电器的运行记录,处理记录上的问题。 7.2.2.7 内装防爆电器元件不得随意更换为其他非防爆电器元件。 7.2.2.8 电器元件的检修参照有关电器元件检修标准。

7.2.2.9 金属隔爆面上出现的砂眼及机械损伤应符合表5-7-1、表5-7-2规定,如果大于规定应予更换。

表5-7-1 金属隔爆面砂眼及机构损伤要求

隔爆面长度L/mm 10 15 25 40 直径/ mm <1 局部出现的砂眼 深度/mm 数量/(个/cm2) 不超过2 不超过2 ≤2 不超过5 不超过5 7.2.2.10 检查静止隔爆器结合面、操纵杆与杆孔隔爆面结合面的最大间隙W符合表5-7-3规定。

7.2.2.11 防爆外壳若因外力而出现裂缝,建议更换新的防爆外壳。对于增安型电气设备的外壳,可采用一般电气产品外壳的修理工艺方法进行修理,以恢复其原来的防护等级,具体要求如下:

表5-7-2 金属隔爆机机械损伤要求

隔爆面长度L/mm 机械伤痕的深度无伤隔爆面的有效长度L′/mm 与宽度/ mm 有螺孔的隔爆面 无螺孔的防爆面 10 15 25 40 <0.5 L′>2/3 L1 L′>2/3×10 L′>2/3×15 L′>2/3×25 L′>2/3×40 注:⑴伤痕两侧高于无伤表面的凸起部分必须磨平。

⑵L1为有螺孔隔爆面的螺孔边缘至隔爆面的内边缘的最短有效长度。

⑶无伤隔爆面的有效长度L′,应以几段无伤痕部分的有效长度相加计算之。

表5-7-3 隔爆结合面最大间隙要求

外壳净容积V/L V≤0.02 0.02<V≤0.5 V>0.5 隔爆面长度L/mm 5 10 15 25 40 隔爆结合面最大间隙W/ mm 级别 ⅡA ⅡB ⅡC 0.20 0.20 0.25 0.30 0.40 0.15 0.15 0.15 0.20 0.25 采用试验确定的最大不传爆间隙的50% a.内部装有裸露带电零部件的外壳,至少具有IP54的防护等级; b.内部仅装有绝缘带电零部件的外壳,至少具有IP44的防护等级。

7.2.2.12 增安型电气设备的接线盒内接线端子损坏,应该用与原来零件相同的备件更换。以保证不同电位零件之间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及接线的紧固方式。详见表5-7-4。

表5-7-4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工作电压U/V U≤15 15<U≤30 最小爬电距离/mm 材料级别 Ⅰ Ⅱ ⅢA 1.6 1.6 1.6 1.8 1.8 1.8 最小电气间隙/mm 1.6 1.8 30<U≤60 60<U≤110 110<U≤175 175<U≤275 275<U≤420 420<U≤550 550<U≤750 750<U≤1100 2.1 2.5 3.2 5 8 10 12 20 2.6 3.2 4 6.3 10 12.5 16 25 3.4 4 5 8 12.5 16 20 32 2.1 2.5 3.2 5 6 8 10 14

续表5-7-4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工作电压U/V 1100<U≤2200 2200<U≤3300 3300<U≤4200 4200<U≤5500 5500<U≤6600 6600<U≤8300 8300<U≤11000 Ⅰ 32 40 50 63 80 100 125 最小爬电距离/mm 材料级别 Ⅱ 36 45 56 71 90 110 140 最小电气间隙/mm 30 36 44 50 60 80 100 ⅢA 40 50 63 80 100 125 160 7.2.2.13 螺纹防爆结合面不少于6扣。

7.2.2.14 防爆结合面应涂非凝结性润滑脂或防腐剂防锈。

7.2.2.15 防爆插销在断电瞬间,外壳防爆结合面最大直径差W和最小有效长度应符合表5-7-5规定。

7.2.2.16 检查插销,防止插头骤然拨脱的闭锁装置应可靠。 7.2.2.17 检查插销插头插入后开关才能关合、开关在分断位置插头才能插入或拨脱的闭锁机构应可靠。

表5-7-5 防爆插销外壳防爆结合面 最大直径差W和最小有效长度要求

外壳净容积 V/L V≤0.5 L/mm 15 ⅡA 0.3 W/mm 级 别 ⅡB ⅡC 0.2 采用试验确定的V>0.5 25 0.4 0.3 最大不传爆间隙的50% 7.2.2.18 必须保证插销在插入时,接地、接零插头应先接通。拨脱时,接地、接零插头应先后断开。 7.2.2.19 绝缘测试

用500兆欧表测量电器带电部分与金属外壳的绝缘电阻值不低于1 MΩ。

7.2.2.20 通电试验

a.断开所有负荷电缆,接通电源;

b.盖好各隔爆腔盖板,拧紧螺丝及各进出口密封圈应压紧; c.检查仪表及指示灯无误,试验操作机构动作灵活无卡阻现象,安全联锁可靠。 7.3 维护检查

7.3.1 日常维护主要是检查,可以在防爆电气设备通电的状态下进行。

7.3.2 日常维护的一般要求

7.3.2.1 维护检查周期为每半年1次或必要时进行。

7.3.2.2 在爆炸危险环境维护检查电气设备时,严禁解除其保护、联锁和信号装置;故障停电后,未查清原因前禁止强行送电;严禁带电对接电线(明火对接)和使用能产生冲击火花的工具、器具。在爆炸危险环境中测试电性能的仪表应采用防爆仪表。

7.3.2.3 日常维护检查时,严禁打开设备的密封盒、接线盒、进线装置、隔离密封盒和观察窗。

7.3.2.4 日常维护检查电气设备时,不得用水冲洗防爆电气设备。 7.3.2.5 检查设备外壳应无裂纹和有损防爆性能的机械变形现象。检查设备上的各种保护、连锁、检测、报警、接地等装置齐全、完整。 7.3.2.6 检查防爆电器外壳及环境应清洁,清除有碍安全运行的杂物。

7.3.2.7 7.3.2.8 7.3.2.9

检查电器各部螺丝及弹簧垫圈应压紧。 检查防爆电器有无异声、异味。

检查防爆电器的仪表、指示灯指示是否正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