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朗读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小学阶段,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就逐步加深。同时,朗读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朗读训练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语文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 体会感情——把握朗读基调
要读好一篇文章,必须先深入阅读,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思想感情,才能在朗读时以声传情,准确地表情达意。学生只有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感染,产生强烈共鸣和表达愿望,才能自然地读出感情来。如读《草原》一课中“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要指导学生读好这一句话,必须先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景。课前我先让学生搜集草原风光的图片或文字介绍,课上借助媒体展示草原风光,启发学生说说自己了解到的草原。有的学生说:“草原一望无垠,像一张绿色的大地毯一直铺向天边。”有的学生说:“春风在碧蓝如洗的天空中放牧着白云。春雨轻洒,草儿发芽,大地一片青青。白蘑菇般的蒙古包点缀在绿茵如毯的草原上,格外醒目。牧羊姑娘那动听的歌声在草原上回荡,成群的牛羊,像天上的片片白云飘落到大地,真是美景如画呀!”还有的说:“绿草如茵的草原上还有一条细细的河,袒露在阳光下,远远看去,像一条发光的银项链。”通过这样的朗读指导,学生将会感受到草原的天,由于没有遮拦,显得格外开阔,也叫人特别愉快。有了这种体会,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这种意境,也就会无拘无束地读出作者那种对草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 品味语言——训练朗读技巧
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通过读,学生也同时获得了说话的样本和写作的范例。朗读的技巧必须在品析词句段中掌握。
1. 品析关键词语,掌握朗读技巧
课文中的某些词语表达了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教师鼓励学生调动生活经验,用语言对词语进行情景描述,语言美感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的想象是五彩缤纷的,随着次第展开的一幅又一幅画面,词语的丰富内涵生动地投射在了学生的心湖上。我们能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词,而是一种境界。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文中有一句,“他扯过草药,细细端详着,若有所悟……”抓住“若有所悟”这个词组织教学。什么叫若有所悟?他到底悟出了什么?你能揣摩一下,他在想些什么吗?学生能联系文字进行了深入的想象,李时珍的严谨认真就能轻而易举地在学生的朗读中表现出来。
2. 品析重点句段,掌握朗读技巧
课文中部分句子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蕴含某方面的哲理,需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思考、讨论,才能理解、领悟。比如《珍珠鸟》一文中“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明天吗”,这句话是作者真情的自然流露,要求学生联系前文内容,感情朗读,加深对“可爱”和“不由自主”的理解和感悟,体会反问句蕴含的深刻内涵和强烈情感。要求学生领悟到文中所说的“美好境界”指的是互相信赖、友好共处的境界。人与鸟是这样,人与人更是这样。这样学生就自然地读出反问的语气,在朗读中感受人与动物之间那种和睦、信赖的境界。
课文中某些段落,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作者某方面强烈的思想感情。需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如《我给江主席献花》最后一段“1997年6月30日,我永远忘不了这一天”,“永远忘不了”是因为“我”给江主席献花,感到无比幸福;“永远忘不了”是因为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这段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对国家领袖的衷心爱戴,以及在回归祖国的大喜日子里香港同胞的无比激动和欣喜。
课文还有很多运用了比喻、排比等手法的句子,是学生学习语言表达方法的好素材。如《泉城》,这篇优美写景状物课文,是一篇很好的朗读素材,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泉城的泉多、水美,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 赏识点评——提高朗读水平
学生朗读文本后,期待老师能给他一个肯定。此时,老师的评价语言看似不经意地淡淡一说,对学生的学习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阅读教学中我常常是这样评价学生的朗读:“你读得真有感情,如果能把字音读准就更好了”,“你读得很流利,速度放慢一些,情感就能更好地表达”,“你读得很好,若是声音能再响亮点,会比现在好很多”,“你读得很认真,如果能在课下用这样的态度多练习几遍,相信你会读得非常流利”……正是这些充满赏识鼓励的评价语言,使学生知道了朗读要做到声音响亮、快慢适度、读音准确、语言流畅,同时也明白了只有多练习,朗读水平才会提高。也正是这些充满赏识鼓励的评价语言,使学生对自己的朗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一次一次练习中扬长避短,所以很快就有了进步。
如教学《趵突泉》一文,要求学生读第一自然段,第一个学生读得不够好,我这样评价:“你读得很响亮,可老师还没欣赏到泉的美丽!”第二个学生有进步了,我评道:“这下,我看到美丽的趵突泉啦!不光欣赏到了泉水喷涌时的形态太美了,还听到了如‘虎啸狮吼’又如‘秋雨潇潇’的美妙声音。”在评价学生的同时,特意把最能表现泉形态和声音美的词
句依着学生的样子重复朗读一次,像是模仿又像是示范,实际在强化朗读要领。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诱导下,每个学生都能心领意会,读得趣味盎然。
四、 珍视个性,激发朗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倡导朗读个性化,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坚持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对同一篇作品,对同一个句子、同一个词语,人们的理解不会雷同的,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他们的朗读也决不会雷同。如教学《掌声》一文,在教“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这句话时,先让学生想象画面,说说小英当时的心情怎样。学生们有的说“非常紧张”。有的说“非常害怕”。有的说“害怕嘲笑”。再让学生分别用这种心情读读这句话后,最后让学生说说这一刻小英最需要的是什么?学生都知道是鼓励,请同学把鼓励英子感受读出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朗读活动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作者单位:昆山市周市中心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