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寡人之于国也》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2022-02-20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寡人之于国也》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本文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

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

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

寡人之于国也

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

天下之民至焉。”

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上心者。邻

20. 以下加点的“数”,读音和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①数罟不入洿池 ②数口之家 ③范增数目项王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

④不过数仞而下 ⑤识盈虚之有数

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A. ① 与 ② B. ② 与 ③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C. ④ 与 ⑤ D. ② 与 ④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

21. 以下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

例句: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

A.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

第 1 页 共 5 页

《寡人之于国也》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本文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

B.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 杳不知其所之也。 D.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22. 以下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孟子之所以赞扬梁惠王“好战”,是由于“行王道”的根本目的是打赢每一仗。

B. 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设喻,默示梁惠王移民移粟跟邻国国君治国不尽心无本质区分。

C. 孟子在文章中提到的“王道”,事实上是儒家的一种政治主见,即以仁义治天下。

D. 孟子认为“行王道”的详细内容主要是顺应农时,合理进展生产,保障民生,施行教化。

23. 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4. 用斜线〔/〕给下面划线的句子断句。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 子 曰 婴 闻 古 之 贤 君 饱 而 知 人 之 饥 温 而 知 人 之 寒 逸 而 知 人 之 劳今 君 不 如 也 公 曰 善 寡 人 闻 命 矣 乃 令 出 裘 发 粟 与 饥 寒。 ——选自《晏子春秋》 【答案】20. D 21. D 22. A

23. 〔1〕不能的。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同样是逃跑呀。

〔2〕仔细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道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

24.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

第 2 页 共 5 页

本文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

人之劳/今君不如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解析】

20.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读音和意义辨析。解答此题要留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当很简单判断出来。①中读“cù”,细密的。②④都读“shù”,作数词,几、几个。③中读“shuò”,多次。⑤中读“shù”,定数。

21.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例句为助词,的;A项,代词,指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B项,代词,这;C项,动词,到、往;D项,助词,的。

22.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全部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精确地把握

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A项,结合文本第二节内容分析,因果关系分析不当,“赞扬”和“‘行王道’的根本目的是打赢每一仗”错。

23.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出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非常句式,最末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直”译为仅仅、只是,“是”译为这,“走”译为逃跑。〔2〕“谨”译为谨慎,这里指仔细从事;“庠、序”都是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教”译为教化;“申”译为反复陈述;“孝”译为敬爱父母;“悌”译为尊敬兄长;“颁白”译为头发花白;“戴”译为顶着东西。

点睛:精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留意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留意词类活用、通

第 3 页 共 5 页

本文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

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用忽视或笼统翻译的方法去躲避,而应当前后推导,仔细理解。④要擅长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详细用法和含义。此题中的重点词语在课文中涌现过,平常多加留意积累。

2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结合动词“曰”,留意“饱”“温”“逸”的句式,表示时间词语“古”“今”等,连词“乃”,结合句意断句。句意:我〔晏婴〕听说古时的贤君,在吃饱的时候能够体察黎民是否在挨饿,在穿暖的时候能够关怀黎民是否在受寒,在舒适的时候能够留意黎民是否在辛苦。现在君王不知道别人了。”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导了。”便命人发放皮衣、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

参考译文:

梁惠王说:“我对国家的治理,很尽心竭力的吧!黄河以南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灾民移往黄河以东,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南。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我也是这样做的。看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不遗余力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削,而我的百姓并不见增多,这是什么缘由呢?”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喜爱打仗,就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吧。战鼓咚咚敲响,交战激烈了,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了脚。跑了五十步的人因此就去讥笑跑了一百步的人,您觉得行不行呢?”

梁惠王说:“不行。他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可是这也同样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您既然懂得这个道理,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只要不违抗农时,那粮食就吃不完;密孔的渔网

第 4 页 共 5 页

本文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

不入池塘,那鱼鳖水产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时,那木材便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无尽,这样便使老百姓能够养活家小,葬送死者而无缺憾了。老百姓养生送死没有缺憾,这正是王道的开始。” “在五亩大的住宅田旁,种上桑树,上了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着丝绸了;鸡鸭猪狗不失季节地繁殖饲养,上了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常常吃到肉食了。一家一户所种百亩的田地不误农时得到耕种,数口之家就不会闹灾荒了。着重乡校的教育,强调孝敬长辈的道理,须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再会肩挑头顶,涌现在道路上了。年满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绸、吃上鱼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的是决不会有的。”“现在,猪狗吃的是人吃的食物而不知道设法制止,路上涌现饿死的人而不知道赈济饥民,人死了反而说‘与我无关,是年成不好的缘故’这和把人杀了反而说‘与我无干,是武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您要能够不归罪于荒年,这样,普天下的百姓便会涌向您这儿来了。”

第 5 页 共 5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