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我国护理工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服务理念,开阔了护理人员的视野,大大拓展了护理服务的空间和内容。人们认识到,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对人的健康和疾病有不可忽视的影响[1]。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人,护理工作者只有深刻理解病人对护理的需求,才能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独特的职业特点,才能真正达到关爱人的生命,满足病人对健康的需要。在倡导人文关怀的今天,如何将与心理、精神、人文为一体的人文关怀理念融入日常护患沟通过程中,已经成为一个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的
焦点。
1 人文关怀的内涵
从人类文明开始,关怀就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文关怀是整体护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护士将获得的知识内化后,自觉给予患者的情感付出,表现在给患者及时有效的护理,去除其身体上的疼痛,给予精神上的呵护、心理上的宽慰和行为方式上的指导,并给予患者足够的尊重和同情,尽可能人道地满足患者的要求,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中充满了人性的温暖,这就是人文关怀在护理中的具体体现[2]。其本质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珍视并关注人生的意义、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人的自由和发展的思想[3]。护理人员对病人的爱不同于亲情之爱和世俗之爱,是一种高尚的职业之爱。
2 人文关怀对加强护患沟通的意义
目前,各种先进仪器的使用不仅使护理监测处置更加准确、快捷,而且还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但是仪器再先进也不能替代护患之间的交流和情感的传递。患者是人,需要被尊重和理解,在接受高技术护理的同时,还要求接受人文关怀。患者患病后,不仅会体验到身体方面的痛苦,而且常产生许多不同于健康人的心理反应,虽然现代医疗技术可较为有效地缓解其身体痛苦,但其心理问题却难以得到解决,使患者产生自我残缺感、丧失感和失落感等,从而感到生命的不完整性[4]。此时,患者更希望从护士那里得到尊重和爱护,以获得精神支持和心理安慰,护患沟通中有效地运用人文关怀,可以促进护患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加患者的安全感,消除其孤独、空虚情绪,化解其忧虑和悲伤,从而使患者精神振奋,维持正常的精神心理健康状态[5]。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情感脆弱,需要更多的关怀。病人在护理中感受的关怀越深,对护理的满意度就越高。善于与患者交流沟通,能较好地解决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负面情绪,减少护理纠纷,拉近护患距离,使护士及患者都能处在较好的人文环境中进行工作和接受治疗。
3 人文关怀不足的现状和原因
多年来护理工作过于技术化的倾向以及人力资源的客观不足,限制了其作为一种特殊服务业所应体现的人文关怀[6]。因此,了解护理服务理念现状,培育
临床护理人员人文关怀护理思想,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仅对我国人文护理的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和阐述。
3.1 现状 我国护理人员的人文社会知识比较贫乏,其原因主要是我国护理教育课程设置侧重于基础医学理论课,人文社科课程偏少,护士在校期间忙于护理理论的学习,工作后又未再接受相应的培训。目前,在医院工作的有经验的护士,中专毕业的居多,这些人员的人文知识相对贫乏;而大专或本科毕业的护理人员又往往经验不足,在临床工作中不能将人文知识和实际运用很好的结合。
3.2 临床护理工作未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以疾病为中心,技术至上的观念仍对护理人员产生较大影
响[7]。被动机械的执行医嘱,淡化、忽视了对患者的生活照顾、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加之护理人力资源的相对缺乏使一些临床护理人员强调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解决患者的心理、社会问题。在一些医院,患者的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主要由家属或护工承担,护士除了打针、发药很少主动接触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为患者提供帮助。“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没有很好的落实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3.3 未将人文关怀纳入护理质量考评体系 医院缺少人文关怀的监督机构,医院引导医务人员注重人文关怀的制度建设和政策导向不够等[8]。现有护理质量标准中,未将护理过程中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纳入护理质量考评体系。另外,护理管理导向的作用,在临床中护理人员注重的是护理操作规范的执行,而忽视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的护理理念。一些医院较多关注护理记录单的格式及文字材料有无涂改等方面,护士书写护理记录时很少巡视病房、接近患者,同时有些护理病历为了应付质量检查,内容千篇一律,甚至凭主观臆断,所体现的核心是工作,而不是患者[9]。
3.4 护理健康教育缺乏个性化,流于形式 健康教育是护士针对患者生理、心理、文化、精神、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所进行的教育[10]。但是,目前的健康教育仍处在常规教育的基础上,缺乏系统的、有一定深度的并符合患者个性化需求的内容,如:用药指导教育不告知药名,只是笼统说明作用;冠心病患者饮食教育只简单说明应低盐低脂饮食,而很少告知饮食限制的目的及饮食调理等可影响治疗效果。这都提示我们,健康教育时应重视人的因素、注重人的社会性、研究人的个性化需要。
4 病人的需求
病人首先是人,是有着文化、心理和各种需求的社会人,尤其受到疾病影响的病人,他需要得到充满人性化的、人道的医疗护理服务。护士必须注重对病人的人文关怀,主要表现在护士要善于从不同病人的眼神、表情语言、体态中读懂他们的需要、痛苦和渴望,并能不遗余力地满足他们的需要,哪怕是极其细微的小事。让疾病缓解或痊愈并不是患者或家属到医院的全部期望,他们也有被尊重、被关心、被平等对待、节约费用等其他期望,当两家医院技术力量差不多时,能
否满足其他期望则成为患者选择医院的决定因素。
据统计,在日常工作中,对昏迷病人的人文关怀护理平均分最低[11]。当病人无意识时,护理人员很容易忽视他是独立个体,而只关注他的病情。此外,住院病人对每项护理行为关怀程度,按平均分高低,认为最具关怀性的护理行为类别是人道主义/利他主义的价值观等(其中包括善良周到、尊重病人等行为)。而在最少具有关怀性的护理行为中,病人认为将房间清理得很整洁、对病人宣传安全知识等行为具有最少的关怀性[12],显然,这些行为是以管理者的要求及医院的规章制度为准则的,但不一定能够真正满足病人的需要[13]。因此提示,在人文护理中,“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应体现、落实在每个方面,护理工作应以病人的方便、舒适为出
发点。
5 促进护患沟通有效性的人文关怀策略
5.1 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改变过去陈旧的“以疾病为中心”的生物医学模式,注重护理实践中的护理文化建设,共同构筑能够体现护理职业的表层的形象文化、浅层的行为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和深层的精神文化。因此,树立现代护理观和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观念,尊重护士、关心护士、培养护理人才,满足护士的工作需求,创造有利于护士工作的人文环境,注意发挥她们的主观能动性,以共同促进人文护理行为的转变。
5.2 丰富护士的人文素质 人文关怀的护理需要护士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注重护理人员人文内涵的丰富是现代护理学和人文精神整合发展的需要,也是护士个体的素养、品质和人格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更是对病人进行人文关怀护理所必需的。具有一定的人文素质,就会有比较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在工作中对患者的情况明察秋毫,及时了解不同患者和患者不同时期的需要,从而调动自己各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予以满足。因此,提升和丰富每个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不仅是现代医学模式和护理工作所要求的,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和个体自我完善必需的。
5.3 营造人文护理环境 对病人而言,接触最多的是护士。护士是病人所处环境的主要调节者[14],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之外的服务,体现护理人员的仁爱之心。将现代人文融入护理之中,营造医、护、患等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丰富的文化环境,最重要的是每个护士都要有自觉的人文情感和人道伦理意识,树立“以健康为中心”的护理健康教育观念。
5.4 开展多元文化护理,提升护理理念 多元文化护理是根据患者的社会、文化背景用相应文化来影响他们的心理及生理,使其处于良好的身心状态以利于疾病康复[15,16]。它的开展能从深层次上引导护士进行“以人为本”的护理实践。在进行沟通时,应尊重患者的文化差异,实施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因治疗而异的个性化服务,选择有效的沟通交流技巧,进一步提升人文护理
理念。
6 小结
我们要看到,人文关怀理念的养成是长期系统工程,虽然其理念已经成为全社会以及行业内的共识,但在临床工作中,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与行为的变革,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必须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广大医务工作者要从思想上转变才能实现。同时,我们还需要有一套制度性的保障,通过一系列系统性的措施,来逐步推进人文关怀在日常工作中的实行。同样重要的是,作为给予患者人文关怀的护士,首先要受到关怀,只有这样,护士才能将关怀以最大能量释放给患者,提高她们在实际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和患者的满意度,从而提高医院的总体效益。这也是我们提高整体护理质量、落实人文关怀理念的重要一环。
21世纪是一个服务质量的世纪,也是医疗服务质量竞争的世纪。权威人士认为,医学是自然科学中最具人性的,又是人文科学中最具科学性的。面向21世纪,充满人文关怀的人性化护理将会因为它的实用、可行、重要和有意义,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得到广泛推行,而这与我院长期以来“厚德精业,求是创新,和谐奋进,至诚为兵”的工作精神也是一脉相承的,同时,“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也仍是指导我们日常工作的重要思想路线。
参考文献
1 李润华,刘耀光.医学伦理学[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33
2 邹宝俭.提升护理理念,融入人文关怀[J].护理与康复,2005,4(3):225-226
3 刘爱红,邹小燕.浅谈人文关怀在基础护理中的体现[J].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2):1813-1814
4 龙小星,林英,张秀芬.将人文与科学整合,去实施生命的整体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报导,2005,15:118-119
5 李小寒.护理中的人际沟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6 李惠玲.护理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及临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878-880
7 丁炎明.以人为本护理服务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39-41
8 王东红.人文关怀视野中的医院发展[J].医学与哲学,2005,26(8):47-48
9 杜益平,阎成美,程薇,等.对护理过程记录的理解和思考[J].中国实用护
理杂志,2003,19(10):66-67
10 宋立华,张香琴,王咏梅,等.22所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0):65-66
11 徐东娥,毛晓红,冯怡.人文关怀护理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56-57
12 刘义兰,王桂兰,任小英,等.住院病人对护理行为关怀性评价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4):245-248
13 吴渭虹,张立红,陈欣怡,等.护理行为对住院病人心理影响的调查.中华护理杂志,1999,34(2):106-107
14 刘秀英,等.人文护理之我见[J].福建医药杂志,2003,25(3):215-216
15 黄霞,李继平.跨文化护理理论在护患沟通中的运用[J].现代护理,2005,11(22):1932
16 王妮.跨文化护理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17(3):55-56
(收稿日期:2007-09-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