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法制史

2022-06-01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中国法制史
上网教学资源之三:课程教学文件(教学大纲)

《中国法制史》教学大纲

绪 论(3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在世界五大文明古国和地区中,唯一不曾间断的是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其中的法文化也是如此,学习十分必要。学习结论要掌握《中国法律制度史》这门课相关的一些主要问题。

内容要点:

一、 《中国法律制度史》的研究对象

二、 学习《中国法律制度史》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 学习《中国法律制度史》的方法 四、 国内外中法史研究的状况 五、 教学方法

六、 考试、考查形式

七、授课为45课时,考试为3课时

第一章 中国法律的起源和夏商法律制度(2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夏商是中国奴隶制国家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作为与国家相伴而出现的法律制度,也是处在初创阶段。学习本章,了解中国法的起源,并在了解夏商两代法律总称的基础上,掌握刑罚制度及司法制度。

内容要点:

第一节 中国法律的起源 第二节 夏商立法概况 一、立法指导思想 二、立法概况 1、《禹刑》 2、《汤刑》

第三节 夏商法律的基本内容 一、刑事法律

(一)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则 (二)刑罚 (三)罪名 二、行政法制 三、经济法制

第四节 夏商的司法制度 一、司法官

二、诉讼审判制度:“天罚”、“神判” 三、监狱制度

- 1 -

上网教学资源之三:课程教学文件(教学大纲)

第二章 西周法律制度(3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反映奴隶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法律制度,在夏商法律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并日趋完备。学习本章,应了解和掌握西周统治阶级法制的指导思想,国和家的体制,制礼和礼治,礼和法的关系,刑法原则及审讯方法等内容,认识西周法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内容要点:

第一节 西周的法制思想及立法概况 一、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 1、敬天保民 2、明德慎罚 3、礼治思想

二、西周的立法概况 1、周礼 2、《九刑》 3、《吕刑》

第二节 礼与刑及其适用 一、礼 二、刑

(一)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则 (二)刑罚 (三)罪名

三、礼与刑的关系 第三节 民事法律 一、土地制度 二、契约制度

三、婚姻家庭继承制度 (一) 婚姻制度 (二) 家族制度 (三) 继承制度 第四节 经济法律 第五节 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 1、中央司法机关 2、地方司法机关 二、诉讼审判制度 1、起诉 2、证据 3、审判

4、上诉及复审 三、刑罚的执行

- 2 -

上网教学资源之三:课程教学文件(教学大纲)

四、监狱管理制度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2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制社会逐步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些诸侯国(如郑国、晋国等)先后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封建生产关系。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制度,也随着“礼崩乐坏”而发生变革。学习本章,应着重掌握奴隶制的“礼治”转向封建制的“法治”之标志:中国历史上首次公布成文法及其影响。掌握中国奴隶制法朝封建制法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

内容要点:

第一节 春秋时期的法律制度 一、“礼崩乐坏”

二、诸侯国富国强兵的改革 三、成文法的公布及期意义 (一)成文法的公布及其争议 1、郑国 2、晋国 3、楚国

(二)公布成文法的意义

第二节 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 一、新兴地主阶级的法制原则 二、立法概况 (一)《法经》

1、李悝制定《法经》 2、《法经》篇目及主要内容 3、《法经》的特点及影响 (二)商鞅定秦律

第四章 秦朝的法律制度(1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以法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学习本章,应了解秦朝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从法制方面总结秦王朝二世而亡的教训。

内容要点:

第一节 立法概况 一、立法指导思想

二、从《云梦秦简》看秦朝主要的法律形式 第二节 刑事法律

一、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则 二、刑罚

- 3 -

上网教学资源之三:课程教学文件(教学大纲)

三、罪名

第三节 民事法律 第四节 行政法律 一、行政机构 二、官吏管理制度 三、监察制度

第五节 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 1、中央司法机关 2、地方司法机关 二、诉讼制度 1、公诉和自诉

2、公室告和非公室告 三、审判制度 1、读鞫与乞鞫 2、司法官员的责任 四、监狱制度

第五章 汉朝的法律制度(3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汉朝是我国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发展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在法律制度方面,汉朝一方面直接继承并扬弃了前朝法制,另一方面汉统治者汲取了秦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有新的创造和发展,因此开创了封建法律儒家化的新局面。学习本章,应着重掌握两汉法制革故鼎新发展的走向和特点。

内容要点:

第一节 汉朝的立法概况 一、汉朝立法思想的演变 二、法律形式及其内容 1、律 2、令 3、科 4、比

第二节 刑事法律

一、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则 二、罪名 三、刑罚 (一)、汉文景时改革刑制 (二)徒刑有期 第三节 民事法律

一、民事法律的主体及民事责任能力 二、所有权

- 4 -

上网教学资源之三:课程教学文件(教学大纲)

三、债权

四、婚姻与家庭 五、继承

第四节 经济法律 一、土地立法 二、赋税立法 三、商事立法 四、货币立法

第五节 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法

(一)中央司法机关 (二)地方司法机关 二、诉讼制度 1、告劾 2、逮捕

(二)审判制度 1、鞫狱 2、乞鞫 3、上报 4、录囚 5、《春秋》决狱 6、秋冬行刑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法律制度(2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法律制度日趋成熟,封建法律儒家化的进程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学习本章重点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立法内容及结构体例方面的变化;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儒家伦常法制化的表现。 内容要点:

第一节 立法概况 一、立法思想的发展变化 二、立法概况 (一)三国的立法 (二)两晋的立法 (三)南北朝的立法 第二节 刑事法律 一、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则 二、罪名 三、刑罚

第三节 民事法律 一、关于人的身份 二、土地所有权 三、债权

- 5 -

上网教学资源之三:课程教学文件(教学大纲)

四、婚姻制度

第四节 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 二、诉讼审判制度 (一)刑讯的制度化

(二)死刑复奏制度的形成 (三)直诉制度的形成

第七章 隋唐法律制度(5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隋唐完成了儒家思想法典化的进程。《唐律疏议》作为中华法系的代表,对后世封建立法及东南亚诸国的立法产生极大的影响。学习本章,重点掌握隋朝《开皇律》的主要内容与特点;唐朝的法制指导思想;唐朝的立法概况;唐律的主要内容和唐朝的司法制度等一些基本问题。 内容要点:

第一节 隋朝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二、隋律的体例和内容 三、司法制度

第二节 唐初法制指导思想 一、礼法并用治国的思想

二、法律内容要统一、简约和稳定的思想 三、慎重行刑的思想

第三节 唐朝立法概况 一、唐朝的法律形式 (一)、唐朝主要的法律形式 (二)、唐朝律令格式间的相互关系 二、唐律的制定 1、《武德律》 2、《贞观律》 3、《永徽律》及其《律疏》 4、《开元律》及其《律疏》 三、唐律的结构 四、唐律的特点 1、礼法结合

2、首创“疏议” 3、内容简约

五、唐律的影响

1、对唐后中国封建朝代立法的影响 2、对当时一些东亚国家立法的影响 第四节 唐律刑事法律

一、有关刑罚和一般原则的规定 (一)刑罚

- 6 -

上网教学资源之三:课程教学文件(教学大纲)

(二)重点打击的十类犯罪 (三)贵族官吏的特权 (四)其他原则

二、关于犯罪和量刑的规定 第五节 唐朝民事法律 一、关于人的身份法 二、关于所有权法 三、关于债权法 四、关于婚姻法 五、关于继承法

第六节 唐朝行政法律 一、行政管理体制 二、官吏管理制度 三、其他制度

第七节 唐朝的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 1、中央司法机关 2、地方司法机关 二、诉讼制度

(一)告诉的方式 (二)告诉的限制

(三)不合要求告诉的处罚 三、审判制度

(一)审判期限的规定 (二)审判官回避的规定 (三)刑讯的规定

(四)判决与上诉的规定 (五)死刑复奏制度的规定 四、司法官的责任 (一)审判责任 (二)执行责任 (三)监管责任

第八章 五代十国与宋朝法律制度(2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唐后中国陷入分裂割据的五代十国时期。直到宋朝结束分裂的局面。宋王朝加强中央集权,发展商品经济的措施,对立法产生深刻的影响。学习本章,重点掌握高度发展的专制集权政治在宋代立法、司法方面的表现;封建法律与商品经济发展的关系。

内容要点:

第一节 五代十国法律制度 一、五代十国的立法概况

- 7 -

上网教学资源之三:课程教学文件(教学大纲)

(一)立法概况

(二)法律形式及其发展

二、五代十国法制内容的演变与特点 (一)刑罚空前酷烈

(二)调整社会经济生活的法律渐趋完备 三、五代十国的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 (二)诉讼审判制度 (三)监狱管理制度

第二节 宋朝立法概况 一、立法指导思想 二、立法概况 1、刑统 2、编敕 3、编例 4、条法事类 三、法学成就

四、宋朝法制的历史地位 第三节 宋朝刑事法律 一、定罪量刑的原则 二、刑罚制度 三、罪名

第四节 宋朝民事法律 一、民事法律关系 二、物权 三、债权

四、婚姻家庭与继承权 第五节 宋朝行政法律 一、行政组织 二、监察制度 三、官吏管理制度

第六节 宋朝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 二、诉讼审判制度 三、监狱制度

第九章 辽、金、西夏、元朝法律制度(2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与宋长期对峙的辽、金、西夏各朝,都编纂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成文法。公元1206年蒙古民族英雄铁木真经过多年努力之后,终于统一了蒙古各部落,建立起“大蒙古国”,1279年,建立元朝。学习本章应重点掌握元朝的立法状况,元朝法律的基本内容及其主要特征,了解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对法制发展的影响。

- 8 -

上网教学资源之三:课程教学文件(教学大纲)

内容要点:

第一节 辽国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二、刑事法律制度 三、司法制度

第二节 金国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二、刑事法律制度 三、司法制度

第三节 西夏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二、刑事法律制度 三、财产法律制度 四、诉讼与审判制度

第四节 元朝法律制度 一、法制指导思想 二、立法概况

(一)蒙古部落时期的立法 (二)蒙古国建立以后的立法

(三)元朝建立后的立法与法律汇编 三、身份法律制度 四、刑事法律制度 五、财产法律制度 六、诉讼与审判制度 (一)司法机关 (二)诉讼审判制度

第十章 明朝法律制度(3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明朝的法律制度随着君主专制制度的高度发展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习本章,重点掌握明初重典治国及明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立法和司法上的表现。

内容要点:

第一节 立法概况 一、明初立法指导思想 (一)“刑乱国用重典” (二)礼法结合,明刑弼教 二、立法活动 1、《大明律》的制定 2、《大明令》的制定 3、大诰和榜文

- 9 -

上网教学资源之三:课程教学文件(教学大纲)

4、条例的编纂和修订 5、《大明会典》的编修 第二节 刑事法律 一、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则 二、刑罚制度

三、定罪量刑的主要变化 第三节 民事法律 一、物权制度 二、债权制度 三、婚姻家庭制度 第四节 行政法律 一、中央行政管理体制 二、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三、职官法

第五节 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 1、 中央司法机关 2、 地方司法机关 3、 厂卫组织 二、诉讼制度

(一)诉讼管辖制度 (二)诉讼权利之限制 (三)禁止越诉 (四)诬告加等反坐 三、审判制度

第十一章 清朝法律制度(3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清王朝立法和司法的经验和技术都已达到成熟,但同时又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统治者的专制、残忍和民族狭隘性。学习本章,要掌握清朝立法的成就;清明立法的特点;清朝司法审判制度的特点。

内容要点:

第一节 立法概况 一、清初立法思想 二、立法活动 (一)《大清律例》的制定 (二)行政立法

(三)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立法 第二节 刑事法律 一、刑罚制度

二、刑法内容之特点

- 10 -

上网教学资源之三:课程教学文件(教学大纲)

三、刑法实施与文字狱 第三节 民事经济法律

一、赋役制度“摊丁入亩” 二、海外贸易“一口通商” 三、八旗官地明令保护 四、典权制度更为明确 第四节 行政法律 一、行政组织

二、行政官吏的管理 第五节 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 1、中央司法机关 2、地方司法机关 二、审判制度

第十二章 太平天国法律制度(1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851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在广西金田爆发,1853年太平军定都天京,正式建立起与清王朝相对峙的农民革命政权。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的结束。学习本章,要了解太平天国法制的基本状况,分析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内容要点:

第一节 立法概况 一、立法活动 二、纲领性文件

第二节 刑事法律 一、刑事法律思想 二、刑事法律内容 第三节 婚姻法律 第四节 经济法律 第五节 行政法律 第六节 司法制度

第十三章 晚清法律制度的变革(3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840年鸦片战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进入近代。近代中国社会的法律制度同时还具备了两个不同于封建法制的鲜明特征:一是制宪成为立法重点,二是部门法的制定与划分取代了封建“诸法合体”的模式。学习本章,要了解清末中国法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华法系逐渐解体,外国法不断引进中国,中国法制开始走向近代化。

内容要点:

- 11 -

上网教学资源之三:课程教学文件(教学大纲)

第一节 制宪活动

一、预备立宪的背景与实质 二、预备立宪的主要活动 (一)官制改革

(二)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三)设咨议局和资政院 (四)颁布《十九信条》 第二节 修律活动

一、清末修律的背景与指导思想 二、清末修律的主要内容 (一)刑法的修订 1、《大清现行刑律》 2、《大清新刑律》 (二)民法的修订 (三)商法的修订 (四)诉讼法的修订 (五)法院编制法的修订

三、清末修律的特点、实质和影响 第三节 司法制度的变革 一、领事裁判权的确立及影响 (一)领事裁判权的确立

(二)观审制度与会审会廨——领事裁判权的延伸 (三)领事裁判权的影响 二、晚清司法制度的改革

(一)近代司法组织体系的确立 (二)诉讼审判制度的改革

第十四章 南京临时政府法律制度(1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南京临时政府是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一个政权。但由于其代表的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其政权及其制定的法律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学习本章,重点掌握南京临时政府法制的主要内容及其进步性,同时还要掌握此法制与其政府一样不能长存的原因。 内容要点:

第一节 《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一、制定背景 二、主要内容

第二节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一、临时政府的立法指导思想

二、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时代背景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和颁布 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 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

- 12 -

上网教学资源之三:课程教学文件(教学大纲)

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失败的经验教训 第三节 立法改革 一、经济管理方面 二、文化教育方面 三、保障民权方面 四、改革旧习俗方面

五、整饬吏治,严格铨选方面 六、财政金融方面 七、行政及军事方面 第四节 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的变革 二、保障司法独立的措施 三、诉讼审判制度的改革

第十五章 北洋政府法律制度(1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由北洋军阀所控制的政府,是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建立起来的,受帝国主义的支持,代表地主买办阶级利益的反动独裁政权。学习本章,重点让了解北洋政府法制的基本状况,特别是其制宪活动,了解天坛宪草、袁记约法、贿选宪法的主要内容与实质;了解北洋政府的立法特点和法律内容;了解北洋政府的司法制度。

内容要点:

第一节 制宪与国会 一、《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天坛宪草”) 1、制定背景 2、主要内容 3、评价 二、《中华民国约法》(“袁记约法”) 1、制定背景 2、主要内容 3、评价 三、《中华民国宪法》(“贿先宪法”) 1、制定背景 2、主要内容 3、评价

第二节 立法活动 一、立法活动的特点 二、刑法

三、民商事法律 四、行政立法

第三节 司法制度

- 13 -

上网教学资源之三:课程教学文件(教学大纲)

一、普通法院 二、兼理司法法院 三、特别法院

第十六章 南京国民政府法律制度(3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官僚垄断资产阶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权。学习本章,要使学生了解国民政府“六法”的制定、主要内容与特点;了解国民党政府的司法机构与诉讼程序;了解这一法制在维护国民政府统治中的作用,以及这一法制的本质;从法制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法制的完备性。 内容要点:

第一节 立法概况 一、法律体系 二、立法特点 三、立法活动

第二节 制宪活动 一、《训政时期约法》和《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二、《五五宪草》 三、《中华民国宪法》 第三节 刑事法律 第四节 民事法律 第五节 行政法律 第六节 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 1、普通法院 2、特种刑事法庭 3、兼理军法司法法院 二、诉讼制度 1、民事诉讼法 2、刑事诉讼法 三、刑事审判制度

四、监狱法规和监狱制度

第十七章 革命根据地时期人民民主政权法律制度(3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组织起来,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建立起工农联盟的人民民主政权。学习本章,要了解人民民主政权立法的四个阶段以及人民民主法制的主要内容,重点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宪法性文件、土地立法、劳动立法、婚姻立法、刑事立法及司法制度。认识这一法制不同于以往剥削阶级法制之处,了解这一法制在解放旧中国,建立新中国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看到这一法制与新中国法制

- 14 -

上网教学资源之三:课程教学文件(教学大纲)

之间的渊源关系。

内容要点:

第一节 立法概况 一、立法的发展阶段 1、萌芽阶段 2、初创阶段

3、形成和巩固阶段 4、胜利发展阶段

二、人民民主法制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宪法性文件 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制定 2、内容 3、评价

二、抗日民主政权的施政纲领 1、制定 2、内容 3、评价 三、《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1、制定 2、内容 3、评价 四、《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1、制定 2、内容 3、评价 五、《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 第三节 土地立法

一、工农民主政权的土地立法 1、井冈山土地法 2、兴国土地法 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二、抗日民主政权的土地立法 三、解放区人民政权的土地立法 第四节 刑事立法

一、工农民主政权的刑事立法 二、抗日民主政权的刑事立法 三、解放区人民政权的刑事立法 第五节 婚姻立法

一、工农民主政权的婚姻立法 二、抗日民主政权的婚姻立法 三、解放区人民政权的婚姻立法 第六节 劳动立法

- 15 -

上网教学资源之三:课程教学文件(教学大纲)

一、工农民主政权的劳动立法 二、抗日民主政权的劳动立法 三、解放区人民政权的劳动立法 第七节 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

二、诉讼和审判制度

1、禁止肉刑,反对逼供,重证据不轻信口供的原则; 2、实行公开审判、审判合议及陪审制度; 3、回避制度;

4、采用辩护、上诉和复核制度; 5、马锡五审判方式。 三、人民调解制度 1、调解范围 2、调解形式 3、调解原则 4、评价

四、解放区司法原则的确立

第十八章 新中国法制的发展(2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自新中国成立至1999年这50年时间里,新中国的法制经历了一条的发展道路。学习本章,了解新中国法制的基本进程、主要经验和重大成就。 内容要点:

第一节 概述

一、新中国法制的初创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法制的发展与挫折 三、改革开放与法制的复兴 四、社会转型时期法制的新发展 第二节 宪法制度 一、《共同纲领》与新中国的建立

二、1954年宪法与新中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三、1975年宪法与1978年宪法 四、现行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民事、经济法律制度 一、建国初期民事、经济法律制度

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民事、经济法律制度 三、改革开放以来民事、经济法律制度 第四节 刑事法律制度

一、建国初期的《自治反革命条例》与刑事立法 二、刑法典的起草与停顿 三、“文化大革命”中的《公安六条》 四、刑法典的制定与修订 第五节 行政法律制度

- 16 -

上网教学资源之三:课程教学文件(教学大纲)

一、建国初期行政法律制度的初创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行政法律制度的曲折发展 三、改革开放以来行政法律制度的重新起步 四、市场经济与行政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 第六节 诉讼法律制度 一、刑事诉讼法律制度 二、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三、行政诉讼法律制度

《中国法制史》教学大纲

绪 论(3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在世界五大文明古国和地区中,唯一不曾间断的是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其中的法文化也是如此,学习十分必要。学习结论要掌握《中国法律制度史》这门课相关的一些主要问题。

内容要点:

一、 《中国法律制度史》的研究对象

二、 学习《中国法律制度史》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 学习《中国法律制度史》的方法 四、 国内外中法史研究的状况 五、 教学方法

六、 考试、考查形式

七、授课为45课时,考试为3课时

第一章 中国法律的起源和夏商法律制度(2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夏商是中国奴隶制国家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作为与国家相伴而出现的法律制度,也是处在初创阶段。学习本章,了解中国法的起源,并在了解夏商两代法律总称的基础上,掌握刑罚制度及司法制度。

内容要点:

第一节 中国法律的起源 第二节 夏商立法概况 一、立法指导思想 二、立法概况 1、《禹刑》 2、《汤刑》

第三节 夏商法律的基本内容 一、刑事法律

- 17 -

上网教学资源之三:课程教学文件(教学大纲)

(一)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则 (二)刑罚 (三)罪名 二、行政法制 三、经济法制

第四节 夏商的司法制度 一、司法官

二、诉讼审判制度:“天罚”、“神判” 三、监狱制度

第二章 西周法律制度(3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反映奴隶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法律制度,在夏商法律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并日趋完备。学习本章,应了解和掌握西周统治阶级法制的指导思想,国和家的体制,制礼和礼治,礼和法的关系,刑法原则及审讯方法等内容,认识西周法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内容要点:

第一节 西周的法制思想及立法概况 一、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 1、敬天保民 2、明德慎罚 3、礼治思想

二、西周的立法概况 1、周礼 2、《九刑》 3、《吕刑》

第二节 礼与刑及其适用 一、礼 二、刑

(一)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则 (二)刑罚 (三)罪名

三、礼与刑的关系 第三节 民事法律 四、土地制度 五、契约制度

六、婚姻家庭继承制度 (四) 婚姻制度 (五) 家族制度 (六) 继承制度 第五节 经济法律 第五节 司法制度

- 18 -

上网教学资源之三:课程教学文件(教学大纲)

一、司法机关 1、中央司法机关 2、地方司法机关 二、诉讼审判制度 1、起诉 2、证据 3、审判

4、上诉及复审 三、刑罚的执行 四、监狱管理制度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2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制社会逐步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些诸侯国(如郑国、晋国等)先后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封建生产关系。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制度,也随着“礼崩乐坏”而发生变革。学习本章,应着重掌握奴隶制的“礼治”转向封建制的“法治”之标志:中国历史上首次公布成文法及其影响。掌握中国奴隶制法朝封建制法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

内容要点:

第一节 春秋时期的法律制度 一、“礼崩乐坏”

二、诸侯国富国强兵的改革 三、成文法的公布及期意义 (一)成文法的公布及其争议 1、郑国 2、晋国 3、楚国

(二)公布成文法的意义

第二节 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 一、新兴地主阶级的法制原则 二、立法概况 (一)《法经》

1、李悝制定《法经》 2、《法经》篇目及主要内容 3、《法经》的特点及影响 (二)商鞅定秦律

第四章 秦朝的法律制度(1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以法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学习本章,应了解秦朝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从

- 19 -

上网教学资源之三:课程教学文件(教学大纲)

法制方面总结秦王朝二世而亡的教训。

内容要点:

第一节 立法概况 一、立法指导思想

二、从《云梦秦简》看秦朝主要的法律形式 第二节 刑事法律

一、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则 二、刑罚 三、罪名

第三节 民事法律 第四节 行政法律 一、行政机构 二、官吏管理制度 三、监察制度

第五节 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 1、中央司法机关 2、地方司法机关 二、诉讼制度 1、公诉和自诉

2、公室告和非公室告 三、审判制度 1、读鞫与乞鞫 2、司法官员的责任 四、监狱制度

第五章 汉朝的法律制度(3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汉朝是我国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发展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在法律制度方面,汉朝一方面直接继承并扬弃了前朝法制,另一方面汉统治者汲取了秦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有新的创造和发展,因此开创了封建法律儒家化的新局面。学习本章,应着重掌握两汉法制革故鼎新发展的走向和特点。

内容要点:

第一节 汉朝的立法概况 一、汉朝立法思想的演变 二、法律形式及其内容 1、律 2、令 3、科 4、比

- 20 -

上网教学资源之三:课程教学文件(教学大纲)

第二节 刑事法律

一、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则 二、罪名 三、刑罚 (一)、汉文景时改革刑制 (二)徒刑有期 第三节 民事法律

一、民事法律的主体及民事责任能力 二、所有权 三、债权

四、婚姻与家庭 五、继承

第四节 经济法律 一、土地立法 二、赋税立法 三、商事立法 四、货币立法

第五节 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法

(一)中央司法机关 (二)地方司法机关 二、诉讼制度 1、告劾 2、逮捕

(二)审判制度 1、鞫狱 2、乞鞫 3、上报 4、录囚 5、《春秋》决狱 6、秋冬行刑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法律制度(2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法律制度日趋成熟,封建法律儒家化的进程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学习本章重点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立法内容及结构体例方面的变化;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儒家伦常法制化的表现。 内容要点:

第一节 立法概况 一、立法思想的发展变化 二、立法概况 (一)三国的立法 (二)两晋的立法

- 21 -

上网教学资源之三:课程教学文件(教学大纲)

(三)南北朝的立法 第二节 刑事法律 四、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则 五、罪名 六、刑罚

第三节 民事法律 一、关于人的身份 二、土地所有权 三、债权 四、婚姻制度

第四节 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 二、诉讼审判制度 (一)刑讯的制度化

(二)死刑复奏制度的形成 (三)直诉制度的形成

第七章 隋唐法律制度(5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隋唐完成了儒家思想法典化的进程。《唐律疏议》作为中华法系的代表,对后世封建立法及东南亚诸国的立法产生极大的影响。学习本章,重点掌握隋朝《开皇律》的主要内容与特点;唐朝的法制指导思想;唐朝的立法概况;唐律的主要内容和唐朝的司法制度等一些基本问题。 内容要点:

第一节 隋朝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二、隋律的体例和内容 三、司法制度

第二节 唐初法制指导思想 一、礼法并用治国的思想

二、法律内容要统一、简约和稳定的思想 三、慎重行刑的思想

第三节 唐朝立法概况 一、唐朝的法律形式 (一)、唐朝主要的法律形式 (二)、唐朝律令格式间的相互关系 二、唐律的制定 1、《武德律》 2、《贞观律》 3、《永徽律》及其《律疏》 4、《开元律》及其《律疏》 三、唐律的结构 四、唐律的特点

- 22 -

上网教学资源之三:课程教学文件(教学大纲)

1、礼法结合

2、首创“疏议” 3、内容简约

五、唐律的影响

1、对唐后中国封建朝代立法的影响 2、对当时一些东亚国家立法的影响 第四节 唐律刑事法律

一、有关刑罚和一般原则的规定 (一)刑罚

(二)重点打击的十类犯罪 (三)贵族官吏的特权 (四)其他原则

二、关于犯罪和量刑的规定 第五节 唐朝民事法律 一、关于人的身份法 二、关于所有权法 三、关于债权法 四、关于婚姻法 五、关于继承法

第六节 唐朝行政法律 一、行政管理体制 二、官吏管理制度 三、其他制度

第七节 唐朝的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 1、中央司法机关 2、地方司法机关 二、诉讼制度

(一)告诉的方式 (二)告诉的限制

(三)不合要求告诉的处罚 三、审判制度

(一)审判期限的规定 (二)审判官回避的规定 (三)刑讯的规定

(四)判决与上诉的规定 (五)死刑复奏制度的规定 四、司法官的责任 (一)审判责任 (二)执行责任 (三)监管责任

第八章 五代十国与宋朝法律制度(2课时)

- 23 -

上网教学资源之三:课程教学文件(教学大纲)

教学目的和要求:

唐后中国陷入分裂割据的五代十国时期。直到宋朝结束分裂的局面。宋王朝加强中央集权,发展商品经济的措施,对立法产生深刻的影响。学习本章,重点掌握高度发展的专制集权政治在宋代立法、司法方面的表现;封建法律与商品经济发展的关系。

内容要点:

第一节 五代十国法律制度 一、五代十国的立法概况 (一)立法概况

(二)法律形式及其发展

二、五代十国法制内容的演变与特点 (一)刑罚空前酷烈

(二)调整社会经济生活的法律渐趋完备 三、五代十国的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 (二)诉讼审判制度 (三)监狱管理制度

第二节 宋朝立法概况 一、立法指导思想 二、立法概况 1、刑统 2、编敕 3、编例 4、条法事类 三、法学成就

四、宋朝法制的历史地位 第三节 宋朝刑事法律 一、定罪量刑的原则 二、刑罚制度 三、罪名

第四节 宋朝民事法律 一、民事法律关系 二、物权 三、债权

四、婚姻家庭与继承权 第五节 宋朝行政法律 一、行政组织 二、监察制度 三、官吏管理制度

第六节 宋朝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 二、诉讼审判制度 三、监狱制度

- 24 -

上网教学资源之三:课程教学文件(教学大纲)

第九章 辽、金、西夏、元朝法律制度(2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与宋长期对峙的辽、金、西夏各朝,都编纂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成文法。公元1206年蒙古民族英雄铁木真经过多年努力之后,终于统一了蒙古各部落,建立起“大蒙古国”,1279年,建立元朝。学习本章应重点掌握元朝的立法状况,元朝法律的基本内容及其主要特征,了解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对法制发展的影响。

内容要点:

第一节 辽国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二、刑事法律制度 三、司法制度

第二节 金国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二、刑事法律制度 三、司法制度

第三节 西夏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二、刑事法律制度 三、财产法律制度 四、诉讼与审判制度

第四节 元朝法律制度 一、法制指导思想 二、立法概况

(一)蒙古部落时期的立法 (二)蒙古国建立以后的立法

(三)元朝建立后的立法与法律汇编 三、身份法律制度 四、刑事法律制度 五、财产法律制度 六、诉讼与审判制度 (一)司法机关 (二)诉讼审判制度

第十一章 明朝法律制度(3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明朝的法律制度随着君主专制制度的高度发展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习本章,重点掌握明初重典治国及明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立法和司法上的表现。

- 25 -

上网教学资源之三:课程教学文件(教学大纲)

内容要点:

第一节 立法概况 一、明初立法指导思想 (一)“刑乱国用重典” (二)礼法结合,明刑弼教 二、立法活动 1、《大明律》的制定 2、《大明令》的制定 3、大诰和榜文

4、条例的编纂和修订 5、《大明会典》的编修 第二节 刑事法律 一、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则 二、刑罚制度

三、定罪量刑的主要变化 第三节 民事法律 一、物权制度 二、债权制度 三、婚姻家庭制度 第四节 行政法律 四、中央行政管理体制 五、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六、职官法

第五节 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 4、 中央司法机关 5、 地方司法机关 6、 厂卫组织 二、诉讼制度

(一)诉讼管辖制度 (二)诉讼权利之限制 (三)禁止越诉 (四)诬告加等反坐 三、审判制度

第十一章 清朝法律制度(3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清王朝立法和司法的经验和技术都已达到成熟,但同时又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统治者的专制、残忍和民族狭隘性。学习本章,要掌握清朝立法的成就;清明立法的特点;清朝司法审判制度的特点。

内容要点:

- 26 -

上网教学资源之三:课程教学文件(教学大纲)

第一节 立法概况 一、清初立法思想 二、立法活动 (一)《大清律例》的制定 (二)行政立法

(三)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立法 第二节 刑事法律 四、刑罚制度

五、刑法内容之特点 六、刑法实施与文字狱 第三节 民事经济法律

五、赋役制度“摊丁入亩” 六、海外贸易“一口通商” 七、八旗官地明令保护 八、典权制度更为明确 第四节 行政法律 三、行政组织

四、行政官吏的管理 第五节 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 1、中央司法机关 2、地方司法机关 二、审判制度

第十二章 太平天国法律制度(1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851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在广西金田爆发,1853年太平军定都天京,正式建立起与清王朝相对峙的农民革命政权。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的结束。学习本章,要了解太平天国法制的基本状况,分析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内容要点:

第一节 立法概况 一、立法活动 二、纲领性文件

第二节 刑事法律 三、刑事法律思想 四、刑事法律内容 第三节 婚姻法律 第七节 经济法律 第八节 行政法律 第九节 司法制度

- 27 -

上网教学资源之三:课程教学文件(教学大纲)

第十三章 晚清法律制度的变革(3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840年鸦片战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进入近代。近代中国社会的法律制度同时还具备了两个不同于封建法制的鲜明特征:一是制宪成为立法重点,二是部门法的制定与划分取代了封建“诸法合体”的模式。学习本章,要了解清末中国法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华法系逐渐解体,外国法不断引进中国,中国法制开始走向近代化。

内容要点:

第一节 制宪活动

一、预备立宪的背景与实质 二、预备立宪的主要活动 (一)官制改革

(二)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三)设咨议局和资政院 (四)颁布《十九信条》 第二节 修律活动

一、清末修律的背景与指导思想 二、清末修律的主要内容 (一)刑法的修订 1、《大清现行刑律》 2、《大清新刑律》 (二)民法的修订 (三)商法的修订 (四)诉讼法的修订 (五)法院编制法的修订

三、清末修律的特点、实质和影响 第三节 司法制度的变革 一、领事裁判权的确立及影响 (一)领事裁判权的确立

(二)观审制度与会审会廨——领事裁判权的延伸 (三)领事裁判权的影响 二、晚清司法制度的改革

(一)近代司法组织体系的确立 (二)诉讼审判制度的改革

第十四章 南京临时政府法律制度(1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南京临时政府是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一个政权。但由于其代表的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其政权及其制定的法律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学习本章,重点掌握南京临时政府法制的主要内容及其进步性,同时还要掌握此法制与其政府一样不能长存的原因。 内容要点:

- 28 -

上网教学资源之三:课程教学文件(教学大纲)

第一节 《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一、制定背景 二、主要内容

第二节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一、临时政府的立法指导思想

二、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时代背景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和颁布 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 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 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失败的经验教训 第三节 立法改革 八、经济管理方面 九、文化教育方面 十、保障民权方面

十一、 改革旧习俗方面

十二、 整饬吏治,严格铨选方面 十三、 财政金融方面 十四、 行政及军事方面 第四节 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的变革 二、保障司法独立的措施 三、诉讼审判制度的改革

第十五章 北洋政府法律制度(1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由北洋军阀所控制的政府,是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建立起来的,受帝国主义的支持,代表地主买办阶级利益的反动独裁政权。学习本章,重点让了解北洋政府法制的基本状况,特别是其制宪活动,了解天坛宪草、袁记约法、贿选宪法的主要内容与实质;了解北洋政府的立法特点和法律内容;了解北洋政府的司法制度。

内容要点:

第一节 制宪与国会 一、《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天坛宪草”) 1、制定背景 2、主要内容 3、评价 二、《中华民国约法》(“袁记约法”) 1、制定背景 2、主要内容 3、评价 三、《中华民国宪法》(“贿先宪法”)

- 29 -

上网教学资源之三:课程教学文件(教学大纲)

1、制定背景 2、主要内容 3、评价

第二节 立法活动 一、立法活动的特点 二、刑法

三、民商事法律 四、行政立法

第三节 司法制度 一、普通法院 二、兼理司法法院 三、特别法院

第十六章 南京国民政府法律制度(3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官僚垄断资产阶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权。学习本章,要使学生了解国民政府“六法”的制定、主要内容与特点;了解国民党政府的司法机构与诉讼程序;了解这一法制在维护国民政府统治中的作用,以及这一法制的本质;从法制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法制的完备性。 内容要点:

第一节 立法概况 一、法律体系 二、立法特点 三、立法活动

第二节 制宪活动 一、《训政时期约法》和《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二、《五五宪草》 三、《中华民国宪法》 第三节 刑事法律 第四节 民事法律 第五节 行政法律 第六节 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 1、普通法院 2、特种刑事法庭 3、兼理军法司法法院 二、诉讼制度 1、民事诉讼法 2、刑事诉讼法 三、刑事审判制度

四、监狱法规和监狱制度

- 30 -

上网教学资源之三:课程教学文件(教学大纲)

第十七章 革命根据地时期人民民主政权法律制度(3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组织起来,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建立起工农联盟的人民民主政权。学习本章,要了解人民民主政权立法的四个阶段以及人民民主法制的主要内容,重点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宪法性文件、土地立法、劳动立法、婚姻立法、刑事立法及司法制度。认识这一法制不同于以往剥削阶级法制之处,了解这一法制在解放旧中国,建立新中国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看到这一法制与新中国法制之间的渊源关系。

内容要点:

第一节 立法概况 一、立法的发展阶段 1、萌芽阶段 2、初创阶段

3、形成和巩固阶段 4、胜利发展阶段

二、人民民主法制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宪法性文件 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制定 2、内容 3、评价

二、抗日民主政权的施政纲领 1、制定 2、内容 3、评价 三、《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1、制定 2、内容 3、评价 四、《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1、制定 2、内容 3、评价 五、《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 第三节 土地立法

一、工农民主政权的土地立法 1、井冈山土地法 2、兴国土地法 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二、抗日民主政权的土地立法 三、解放区人民政权的土地立法

- 31 -

上网教学资源之三:课程教学文件(教学大纲)

第四节 刑事立法

一、工农民主政权的刑事立法 二、抗日民主政权的刑事立法 三、解放区人民政权的刑事立法 第五节 婚姻立法

一、工农民主政权的婚姻立法 二、抗日民主政权的婚姻立法 三、解放区人民政权的婚姻立法 第六节 劳动立法

一、工农民主政权的劳动立法 二、抗日民主政权的劳动立法 三、解放区人民政权的劳动立法 第七节 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

二、诉讼和审判制度

1、禁止肉刑,反对逼供,重证据不轻信口供的原则; 2、实行公开审判、审判合议及陪审制度; 3、回避制度;

4、采用辩护、上诉和复核制度; 5、马锡五审判方式。 三、人民调解制度 1、调解范围 2、调解形式 3、调解原则 4、评价

四、解放区司法原则的确立

第十八章 新中国法制的发展(2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自新中国成立至1999年这50年时间里,新中国的法制经历了一条的发展道路。学习本章,了解新中国法制的基本进程、主要经验和重大成就。 内容要点:

第一节 概述

五、新中国法制的初创

六、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法制的发展与挫折 七、改革开放与法制的复兴 八、社会转型时期法制的新发展 第二节 宪法制度 一、《共同纲领》与新中国的建立

二、1954年宪法与新中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三、1975年宪法与1978年宪法 四、现行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民事、经济法律制度

- 32 -

上网教学资源之三:课程教学文件(教学大纲)

四、建国初期民事、经济法律制度

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民事、经济法律制度 六、改革开放以来民事、经济法律制度 第四节 刑事法律制度

一、建国初期的《自治反革命条例》与刑事立法 二、刑法典的起草与停顿 三、“文化大革命”中的《公安六条》 四、刑法典的制定与修订 第五节 行政法律制度

五、建国初期行政法律制度的初创

六、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行政法律制度的曲折发展 七、改革开放以来行政法律制度的重新起步 八、市场经济与行政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 第六节 诉讼法律制度 四、刑事诉讼法律制度 五、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六、行政诉讼法律制度

《中国法制史》教学大纲

绪 论(3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在世界五大文明古国和地区中,唯一不曾间断的是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其中的法文化也是如此,学习十分必要。学习结论要掌握《中国法律制度史》这门课相关的一些主要问题。

内容要点:

一、 《中国法律制度史》的研究对象

二、 学习《中国法律制度史》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 学习《中国法律制度史》的方法 四、 国内外中法史研究的状况 五、 教学方法

六、 考试、考查形式

七、授课为45课时,考试为3课时

第一章 中国法律的起源和夏商法律制度(2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夏商是中国奴隶制国家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作为与国家相伴而出现的法律制度,也是处在初创阶段。学习本章,了解中国法的起源,并在了解夏商两代法律总称的基础上,掌握刑罚制度及司法制度。

- 33 -

上网教学资源之三:课程教学文件(教学大纲)

内容要点:

第一节 中国法律的起源 第二节 夏商立法概况 一、立法指导思想 二、立法概况 1、《禹刑》 2、《汤刑》

第三节 夏商法律的基本内容 一、刑事法律

(一)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则 (二)刑罚 (三)罪名 二、行政法制 三、经济法制

第四节 夏商的司法制度 一、司法官

二、诉讼审判制度:“天罚”、“神判” 三、监狱制度

第二章 西周法律制度(3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反映奴隶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法律制度,在夏商法律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并日趋完备。学习本章,应了解和掌握西周统治阶级法制的指导思想,国和家的体制,制礼和礼治,礼和法的关系,刑法原则及审讯方法等内容,认识西周法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内容要点:

第一节 西周的法制思想及立法概况 一、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 1、敬天保民 2、明德慎罚 3、礼治思想

二、西周的立法概况 1、周礼 2、《九刑》 3、《吕刑》

第二节 礼与刑及其适用 一、礼 二、刑

(一)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则 (二)刑罚 (三)罪名

三、礼与刑的关系

- 34 -

上网教学资源之三:课程教学文件(教学大纲)

第三节 民事法律 七、土地制度 八、契约制度

九、婚姻家庭继承制度 (七) 婚姻制度 (八) 家族制度 (九) 继承制度 第六节 经济法律 第五节 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 1、中央司法机关 2、地方司法机关 二、诉讼审判制度 1、起诉 2、证据 3、审判

4、上诉及复审 三、刑罚的执行 四、监狱管理制度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2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制社会逐步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些诸侯国(如郑国、晋国等)先后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封建生产关系。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制度,也随着“礼崩乐坏”而发生变革。学习本章,应着重掌握奴隶制的“礼治”转向封建制的“法治”之标志:中国历史上首次公布成文法及其影响。掌握中国奴隶制法朝封建制法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

内容要点:

第一节 春秋时期的法律制度 一、“礼崩乐坏”

二、诸侯国富国强兵的改革 三、成文法的公布及期意义 (一)成文法的公布及其争议 1、郑国 2、晋国 3、楚国

(二)公布成文法的意义

第二节 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 一、新兴地主阶级的法制原则 二、立法概况 (一)《法经》

1、李悝制定《法经》

- 35 -

上网教学资源之三:课程教学文件(教学大纲)

2、《法经》篇目及主要内容 3、《法经》的特点及影响 (二)商鞅定秦律

第四章 秦朝的法律制度(1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以法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学习本章,应了解秦朝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从法制方面总结秦王朝二世而亡的教训。

内容要点:

第一节 立法概况 一、立法指导思想

二、从《云梦秦简》看秦朝主要的法律形式 第二节 刑事法律

一、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则 二、刑罚 三、罪名

第三节 民事法律 第四节 行政法律 一、行政机构 二、官吏管理制度 三、监察制度

第五节 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 1、中央司法机关 2、地方司法机关 二、诉讼制度 1、公诉和自诉

2、公室告和非公室告 三、审判制度 1、读鞫与乞鞫 2、司法官员的责任 四、监狱制度

第五章 汉朝的法律制度(3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汉朝是我国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发展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在法律制度方面,汉朝一方面直接继承并扬弃了前朝法制,另一方面汉统治者汲取了秦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有新的创造和发展,因此开创了封建法律儒家化的新局面。学习本章,应着重掌握两汉法制革故鼎新发展的走向和特点。

- 36 -

上网教学资源之三:课程教学文件(教学大纲)

内容要点:

第一节 汉朝的立法概况 一、汉朝立法思想的演变 二、法律形式及其内容 1、律 2、令 3、科 4、比

第二节 刑事法律

一、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则 二、罪名 三、刑罚 (一)、汉文景时改革刑制 (二)徒刑有期 第三节 民事法律

一、民事法律的主体及民事责任能力 二、所有权 三、债权

四、婚姻与家庭 五、继承

第四节 经济法律 一、土地立法 二、赋税立法 三、商事立法 四、货币立法

第五节 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法

(一)中央司法机关 (二)地方司法机关 二、诉讼制度 1、告劾 2、逮捕

(二)审判制度 1、鞫狱 2、乞鞫 3、上报 4、录囚 5、《春秋》决狱 6、秋冬行刑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法律制度(2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 37 -

上网教学资源之三:课程教学文件(教学大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法律制度日趋成熟,封建法律儒家化的进程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学习本章重点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立法内容及结构体例方面的变化;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儒家伦常法制化的表现。 内容要点:

第一节 立法概况 一、立法思想的发展变化 二、立法概况 (一)三国的立法 (二)两晋的立法 (三)南北朝的立法 第二节 刑事法律 七、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则 八、罪名 九、刑罚

第三节 民事法律 一、关于人的身份 二、土地所有权 三、债权 四、婚姻制度

第四节 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 二、诉讼审判制度 (一)刑讯的制度化

(二)死刑复奏制度的形成 (三)直诉制度的形成

第七章 隋唐法律制度(5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隋唐完成了儒家思想法典化的进程。《唐律疏议》作为中华法系的代表,对后世封建立法及东南亚诸国的立法产生极大的影响。学习本章,重点掌握隋朝《开皇律》的主要内容与特点;唐朝的法制指导思想;唐朝的立法概况;唐律的主要内容和唐朝的司法制度等一些基本问题。 内容要点:

第一节 隋朝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二、隋律的体例和内容 三、司法制度

第二节 唐初法制指导思想 一、礼法并用治国的思想

二、法律内容要统一、简约和稳定的思想 三、慎重行刑的思想

第三节 唐朝立法概况 一、唐朝的法律形式

- 38 -

上网教学资源之三:课程教学文件(教学大纲)

(一)、唐朝主要的法律形式 (二)、唐朝律令格式间的相互关系 二、唐律的制定 1、《武德律》 2、《贞观律》 3、《永徽律》及其《律疏》 4、《开元律》及其《律疏》 三、唐律的结构 四、唐律的特点 1、礼法结合

2、首创“疏议” 3、内容简约

五、唐律的影响

1、对唐后中国封建朝代立法的影响 2、对当时一些东亚国家立法的影响 第四节 唐律刑事法律

一、有关刑罚和一般原则的规定 (一)刑罚

(二)重点打击的十类犯罪 (三)贵族官吏的特权 (四)其他原则

二、关于犯罪和量刑的规定 第五节 唐朝民事法律 一、关于人的身份法 二、关于所有权法 三、关于债权法 四、关于婚姻法 五、关于继承法

第六节 唐朝行政法律 一、行政管理体制 二、官吏管理制度 三、其他制度

第七节 唐朝的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 1、中央司法机关 2、地方司法机关 二、诉讼制度

(一)告诉的方式 (二)告诉的限制

(三)不合要求告诉的处罚 三、审判制度

(一)审判期限的规定 (二)审判官回避的规定 (三)刑讯的规定

- 39 -

上网教学资源之三:课程教学文件(教学大纲)

(四)判决与上诉的规定 (五)死刑复奏制度的规定 四、司法官的责任 (一)审判责任 (二)执行责任 (三)监管责任

第八章 五代十国与宋朝法律制度(2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唐后中国陷入分裂割据的五代十国时期。直到宋朝结束分裂的局面。宋王朝加强中央集权,发展商品经济的措施,对立法产生深刻的影响。学习本章,重点掌握高度发展的专制集权政治在宋代立法、司法方面的表现;封建法律与商品经济发展的关系。

内容要点:

第一节 五代十国法律制度 一、五代十国的立法概况 (一)立法概况

(二)法律形式及其发展

二、五代十国法制内容的演变与特点 (一)刑罚空前酷烈

(二)调整社会经济生活的法律渐趋完备 三、五代十国的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 (二)诉讼审判制度 (三)监狱管理制度

第二节 宋朝立法概况 一、立法指导思想 二、立法概况 1、刑统 2、编敕 3、编例 4、条法事类 三、法学成就

四、宋朝法制的历史地位 第三节 宋朝刑事法律 一、定罪量刑的原则 二、刑罚制度 三、罪名

第四节 宋朝民事法律 一、民事法律关系 二、物权 三、债权

- 40 -

上网教学资源之三:课程教学文件(教学大纲)

四、婚姻家庭与继承权 第五节 宋朝行政法律 一、行政组织 二、监察制度 三、官吏管理制度

第六节 宋朝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 二、诉讼审判制度 三、监狱制度

第九章 辽、金、西夏、元朝法律制度(2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与宋长期对峙的辽、金、西夏各朝,都编纂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成文法。公元1206年蒙古民族英雄铁木真经过多年努力之后,终于统一了蒙古各部落,建立起“大蒙古国”,1279年,建立元朝。学习本章应重点掌握元朝的立法状况,元朝法律的基本内容及其主要特征,了解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对法制发展的影响。

内容要点:

第一节 辽国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二、刑事法律制度 三、司法制度

第二节 金国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二、刑事法律制度 三、司法制度

第三节 西夏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二、刑事法律制度 三、财产法律制度 四、诉讼与审判制度

第四节 元朝法律制度 一、法制指导思想 二、立法概况

(一)蒙古部落时期的立法 (二)蒙古国建立以后的立法

(三)元朝建立后的立法与法律汇编 三、身份法律制度 四、刑事法律制度 五、财产法律制度 六、诉讼与审判制度 (一)司法机关

- 41 -

上网教学资源之三:课程教学文件(教学大纲)

(二)诉讼审判制度

第十二章 明朝法律制度(3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明朝的法律制度随着君主专制制度的高度发展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习本章,重点掌握明初重典治国及明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立法和司法上的表现。

内容要点:

第一节 立法概况 一、明初立法指导思想 (一)“刑乱国用重典” (二)礼法结合,明刑弼教 二、立法活动 1、《大明律》的制定 2、《大明令》的制定 3、大诰和榜文

4、条例的编纂和修订 5、《大明会典》的编修 第二节 刑事法律 一、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则 二、刑罚制度

三、定罪量刑的主要变化 第三节 民事法律 一、物权制度 二、债权制度 三、婚姻家庭制度 第四节 行政法律 七、中央行政管理体制 八、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九、职官法

第五节 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 7、 中央司法机关 8、 地方司法机关 9、 厂卫组织 二、诉讼制度

(一)诉讼管辖制度 (二)诉讼权利之限制 (三)禁止越诉 (四)诬告加等反坐 三、审判制度

- 42 -

上网教学资源之三:课程教学文件(教学大纲)

第十一章 清朝法律制度(3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清王朝立法和司法的经验和技术都已达到成熟,但同时又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统治者的专制、残忍和民族狭隘性。学习本章,要掌握清朝立法的成就;清明立法的特点;清朝司法审判制度的特点。

内容要点:

第一节 立法概况 一、清初立法思想 二、立法活动 (一)《大清律例》的制定 (二)行政立法

(三)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立法 第二节 刑事法律 七、刑罚制度

八、刑法内容之特点 九、刑法实施与文字狱 第三节 民事经济法律

九、赋役制度“摊丁入亩” 十、海外贸易“一口通商” 十一、 八旗官地明令保护 十二、 典权制度更为明确 第四节 行政法律 五、行政组织

六、行政官吏的管理 第五节 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 1、中央司法机关 2、地方司法机关 二、审判制度

第十二章 太平天国法律制度(1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851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在广西金田爆发,1853年太平军定都天京,正式建立起与清王朝相对峙的农民革命政权。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的结束。学习本章,要了解太平天国法制的基本状况,分析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内容要点:

第一节 立法概况 一、立法活动 二、纲领性文件

- 43 -

上网教学资源之三:课程教学文件(教学大纲)

第二节 刑事法律 五、刑事法律思想 六、刑事法律内容 第三节 婚姻法律 第十节 经济法律 第十一节 行政法律 第十二节 司法制度

第十三章 晚清法律制度的变革(3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840年鸦片战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进入近代。近代中国社会的法律制度同时还具备了两个不同于封建法制的鲜明特征:一是制宪成为立法重点,二是部门法的制定与划分取代了封建“诸法合体”的模式。学习本章,要了解清末中国法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华法系逐渐解体,外国法不断引进中国,中国法制开始走向近代化。

内容要点:

第一节 制宪活动

一、预备立宪的背景与实质 二、预备立宪的主要活动 (一)官制改革

(二)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三)设咨议局和资政院 (四)颁布《十九信条》 第二节 修律活动

一、清末修律的背景与指导思想 二、清末修律的主要内容 (一)刑法的修订 1、《大清现行刑律》 2、《大清新刑律》 (二)民法的修订 (三)商法的修订 (四)诉讼法的修订 (五)法院编制法的修订

三、清末修律的特点、实质和影响 第三节 司法制度的变革 一、领事裁判权的确立及影响 (一)领事裁判权的确立

(二)观审制度与会审会廨——领事裁判权的延伸 (三)领事裁判权的影响 二、晚清司法制度的改革

(一)近代司法组织体系的确立 (二)诉讼审判制度的改革

- 44 -

上网教学资源之三:课程教学文件(教学大纲)

第十四章 南京临时政府法律制度(1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南京临时政府是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一个政权。但由于其代表的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其政权及其制定的法律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学习本章,重点掌握南京临时政府法制的主要内容及其进步性,同时还要掌握此法制与其政府一样不能长存的原因。 内容要点:

第一节 《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一、制定背景 二、主要内容

第二节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一、临时政府的立法指导思想

二、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时代背景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和颁布 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 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 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失败的经验教训 第三节 立法改革 十五、 经济管理方面 十六、 文化教育方面 十七、 保障民权方面 十八、 改革旧习俗方面

十九、 整饬吏治,严格铨选方面 二十、 财政金融方面

二十一、 行政及军事方面 第四节 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的变革 二、保障司法独立的措施 三、诉讼审判制度的改革

第十五章 北洋政府法律制度(1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由北洋军阀所控制的政府,是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建立起来的,受帝国主义的支持,代表地主买办阶级利益的反动独裁政权。学习本章,重点让了解北洋政府法制的基本状况,特别是其制宪活动,了解天坛宪草、袁记约法、贿选宪法的主要内容与实质;了解北洋政府的立法特点和法律内容;了解北洋政府的司法制度。

内容要点:

第一节 制宪与国会

- 45 -

上网教学资源之三:课程教学文件(教学大纲)

一、《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天坛宪草”) 1、制定背景 2、主要内容 3、评价 二、《中华民国约法》(“袁记约法”) 1、制定背景 2、主要内容 3、评价 三、《中华民国宪法》(“贿先宪法”) 1、制定背景 2、主要内容 3、评价

第二节 立法活动 一、立法活动的特点 二、刑法

三、民商事法律 四、行政立法

第三节 司法制度 一、普通法院 二、兼理司法法院 三、特别法院

第十六章 南京国民政府法律制度(3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官僚垄断资产阶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权。学习本章,要使学生了解国民政府“六法”的制定、主要内容与特点;了解国民党政府的司法机构与诉讼程序;了解这一法制在维护国民政府统治中的作用,以及这一法制的本质;从法制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法制的完备性。 内容要点:

第一节 立法概况 一、法律体系 二、立法特点 三、立法活动

第二节 制宪活动 一、《训政时期约法》和《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二、《五五宪草》 三、《中华民国宪法》 第三节 刑事法律 第四节 民事法律 第五节 行政法律 第六节 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

- 46 -

上网教学资源之三:课程教学文件(教学大纲)

1、普通法院 2、特种刑事法庭 3、兼理军法司法法院 二、诉讼制度 1、民事诉讼法 2、刑事诉讼法 三、刑事审判制度

四、监狱法规和监狱制度

第十七章 革命根据地时期人民民主政权法律制度(3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组织起来,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建立起工农联盟的人民民主政权。学习本章,要了解人民民主政权立法的四个阶段以及人民民主法制的主要内容,重点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宪法性文件、土地立法、劳动立法、婚姻立法、刑事立法及司法制度。认识这一法制不同于以往剥削阶级法制之处,了解这一法制在解放旧中国,建立新中国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看到这一法制与新中国法制之间的渊源关系。

内容要点:

第一节 立法概况 一、立法的发展阶段 1、萌芽阶段 2、初创阶段

3、形成和巩固阶段 4、胜利发展阶段

二、人民民主法制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宪法性文件 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1、制定 2、内容 3、评价

二、抗日民主政权的施政纲领 1、制定 2、内容 3、评价 三、《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1、制定 2、内容 3、评价 四、《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1、制定 2、内容

- 47 -

上网教学资源之三:课程教学文件(教学大纲)

3、评价 五、《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 第三节 土地立法

一、工农民主政权的土地立法 1、井冈山土地法 2、兴国土地法 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二、抗日民主政权的土地立法 三、解放区人民政权的土地立法 第四节 刑事立法

一、工农民主政权的刑事立法 二、抗日民主政权的刑事立法 三、解放区人民政权的刑事立法 第五节 婚姻立法

一、工农民主政权的婚姻立法 二、抗日民主政权的婚姻立法 三、解放区人民政权的婚姻立法 第六节 劳动立法

一、工农民主政权的劳动立法 二、抗日民主政权的劳动立法 三、解放区人民政权的劳动立法 第七节 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

二、诉讼和审判制度

1、禁止肉刑,反对逼供,重证据不轻信口供的原则; 2、实行公开审判、审判合议及陪审制度; 3、回避制度;

4、采用辩护、上诉和复核制度; 5、马锡五审判方式。 三、人民调解制度 1、调解范围 2、调解形式 3、调解原则 4、评价

四、解放区司法原则的确立

第十八章 新中国法制的发展(2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自新中国成立至1999年这50年时间里,新中国的法制经历了一条的发展道路。学习本章,了解新中国法制的基本进程、主要经验和重大成就。 内容要点:

第一节 概述

九、新中国法制的初创

- 48 -

上网教学资源之三:课程教学文件(教学大纲)

十、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法制的发展与挫折 十一、 改革开放与法制的复兴

十二、 社会转型时期法制的新发展 第二节 宪法制度 一、《共同纲领》与新中国的建立

二、1954年宪法与新中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三、1975年宪法与1978年宪法 四、现行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民事、经济法律制度 七、建国初期民事、经济法律制度

八、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民事、经济法律制度 九、改革开放以来民事、经济法律制度 第四节 刑事法律制度

一、建国初期的《自治反革命条例》与刑事立法 二、刑法典的起草与停顿 三、“文化大革命”中的《公安六条》 四、刑法典的制定与修订 第五节 行政法律制度

九、建国初期行政法律制度的初创

十、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行政法律制度的曲折发展 十一、 改革开放以来行政法律制度的重新起步 十二、 市场经济与行政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 第六节 诉讼法律制度 七、刑事诉讼法律制度 八、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九、行政诉讼法律制度

- 49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