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ofShenyangAgricultur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2009-05,11(3):325-327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与分析
李素花1,李
男2,陈
利1
((1.辽宁省农业技术学校,辽宁沈阳110161;2.沈阳近海经济区管委会招商局,辽宁沈阳110200)
摘要:以随机抽样方式对辽宁大学部分大学生进行消费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理性消费是大学生消费主流,在消费结构中更多注重
改善学习条件,满足自身对精神文化的需要,大学生也重视健康消费,消费呈现多层次化。但部分学生存在消费误区,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严重的攀比心理;人际交往过度消费,主要为通讯支出和恋爱支出;经济独立意识较弱,理财观念淡薄;也存在消费盲目性,消费炫耀心理在学生消费中表现为重物质消费,从众和求异心理导致大学生消费攀比。由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缺少对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引导,缺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引导不够,校园文化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从而引导大学生养成健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建议教育者加强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注重大学生理财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康合理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
关键词:高等学校;大学生;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思想政治教育;健康消费中图分类号:G479;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9713(2009)03-0325-03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日后的工作、成才都有重要的影响。2006年11月,为了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心理有比较全面和准确的了解,对大学生消费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涉及消费的支出分布情况,考察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月消费情况、消费经济来源等内容。采取收回随机无记名形式,对辽宁大学信息学院和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有效问卷345份,有效率为95.83%,符合统计要求。调查问卷采取选择题以及部分开放性的主观表达题形式。为了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还通过个别谈话及网络资源,对不同学校的学生及已毕业的大学生进行个别调查和比较,统计数据,分析调查结果。对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心理学的分析,找到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引导大学生消费观念作为方面的缺失,从而形成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合理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建议,最终有利于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理性消费是大学生消费主流
1.在消费结构中更多注重改善学习条件,满足自身对精神文化的需要
被调查的一年级50%学生每学期
在教育学习方面投资在200元以内,而被调查的50%以上三年级学生学习投资在400元以上。这说明刚入学的大学新生已经有了要完善自己的追求,但是在为自己设定目的和计划的同时,投资比较谨慎;而大学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两年多的大学生活,多数为自己设计了考研、攻读各种资格认证、英语过级考试等确定的目标,这些教育投资对他们就业及实现自我价值是必须的。
2.大学生也重视健康消费
调查的数据显示,35.5%的男同学在每月的消费上注重营养消费,女生的比例
大一些,占到42.2%。学校内健身中心很受学生欢迎,通过调查和访谈部分学生,30%的学生选择定期的体育锻炼,他们利用校内各种的体育资源,也有参加校外休闲健身俱乐部的。大学生的健康消费也涵盖了运动器械用品、衣物等内容。
3.消费呈现多层次化
收稿日期:2008-08-07
作者简介:李素花(1969-),女,辽宁农业技术学校高级讲师,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月消费达到800元以上的占7.8%,低于350元的占15%,44.3%的学生月消费在
·326·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1卷
300~500元之间,31.9%的学生月消费额控制在500~800元之间。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层次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
总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逐步向开放化、前卫化发展,但传统的理性消费观念仍是主流。绝大多数学生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务的质量和价钱,追求物美价廉。因为87.5%的大多数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供给,虽然8.9%的学生自己兼职,但挣的钱不多。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在花钱时还是比较慎重“物有所值”。的,力求
(二)部分学生消费误区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享乐主义消费观给大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市场上有丰富的商品,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部分家庭已经先富起来,互相攀比的消费消费方式发生很大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大学生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的阶段,心理较为普遍,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近年来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在社会中逐渐上升,也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影响。按照这种价值观,一个人是不是值得尊重,是不是有品位,主要取决于他的消费水平。一个人的消费水平越高,消费能力越强,就越是能够证明他的成功。中国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首先接受了这种价值观,然传染到其他社会阶层,最后演变为一种国民的集体无意识。后又逐渐辐射、
1.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严重的攀比心理
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换一款流行的手机,有的学生情愿节
衣缩食,甚至牺牲其他必要开支;有些学生为了名牌运动鞋、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2.人际交往过度消费,主要为通讯支出和恋爱支出
通讯开支大,拥有手机的学生占被调查总人数的
70%,月花费高于80元的占40.3%,将近被调查人数的50%。说明学生手机消费非理性、高开销的情况存在而且颇为严重。16.2%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他们大多承认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3.经济独立意识较弱,理财观念淡薄
在被调查的345人中有39人根本没有打工经历,没有做过家教或
兼职工作,而且做过家教或兼职的学生,50%的学生是为增长社会经验,14.2%的学生以渴望独立为目的,以“补贴日用”为目的的比例占到23.2%,如果把“渴望独立”看作是主动的独立意识的话,那么“补贴日用”则可以看作是被动的独立意识。把前两者合计到一起来看拥有独立意识的学生比例也只占到被调查者总数的33%。显差距较为明显。然,这方面的意识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求经济独立来说,
(三)偏颇的消费心理
1.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
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
我意识觉醒而来的是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目前大学生大都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环境的塑造,使他们无论在思想、生活、学习还是人际交往上,都有自己特有的看法、观点和情感。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虽然大学生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对消费又具有强烈的自主要求,要求独立的消费支配权。当前,大学生的交友动机十分强烈,人际关系圈也比较宽,频繁的聚会或外出,必须有较强的经如果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往往会给济实力做后盾。而大学生的思想没有完全成熟,自己和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2.消费炫耀心理在学生消费中表现为重物质消费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尊重需要居于生理、安全、
友谊和爱的需要之上而处于较高级的第四层次。大学生有强烈的尊重需要,他们多方面的努力在相当程度上都是为了建立自尊和他尊体系,以实现其自我价值。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生活消费领域,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欲望———追名牌、赶时尚。许多大学生不是以优异的学习或特殊才华为荣耀,而是以拥有各类名牌物品作为炫耀的资本。
3.从众和求异心理导致大学生消费攀比
大学生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
滋生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这样导致学生之间相互攀比现象有了产生的土壤。攀比心理表现在看似相互矛盾,实则本质相同的两个方面:一是从众心理,即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事物,个人也基本上乐意接受,大学生也不
第3期李素花等: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与分析
·327·
例外;二是求异心理,这种心理状态的存在,使某种时尚满足了大学生一时审美的心理需要之后,又必然会产生新的需要,渴望消费再有新变化和创新。领导校园消费文化的新潮流,是具有强烈好胜心和表现欲的大学生梦寐以求的消费目的。
(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缺少对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引导
当前的大学生能够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他们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教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学校教育应该关注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
1.缺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达到有效性目的,就不能缺少对学
生实际行为的了解与把握。近年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在不断的改进,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科研条件、人员配置等客观原因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观认识等原因,对学生的教育首先从实践调科研风气仍然未能形成。查开始的教学、
2.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引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缺少与人生观、价值观和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引导大学生科学消费的目的。
3.校园文化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
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
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基本生活用品等主要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等学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也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三、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的建议
首先,加强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教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是唐代大诗人李商隐在总结唐朝由盛世走向衰败的历史教训时写下的警世名言,对当今的大学生非常具有教育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及时、客观地分析社会上的消费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消费心态,做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其次,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教师应该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思想政治课和德育课的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如开展“体察民情”的社会实践活动,亲眼看到社会上的贫困现象,以形成与自身消费行为与心理的反差,从而改变自己的消费观念。
再次,大学生健康的消费风气应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高等学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建议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利用校园环境培养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向社会输出具有良好生活行为的理性成员。
参考文献
[1]杨
魁,董雅丽.消费文化:从现代到后现代[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曾新田.刍论从众心理及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57-58.[3]苏天恩,陈一祥.大学生经济差异现象及其对策[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5):62-63.
[4]张永信,杜柏芳.对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生活的调查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7-89.[5]王克真.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教育[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96-97.
[责任编辑于洪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