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__________,欲上青天揽明月。②__________,断肠人在天涯。 ③塞下秋来风景异,。④弃我去者,。
⑤临风一唳思何事?。⑥__________,相伴过年华。 ⑦低头乍恐丹砂落,。⑧淮南秋雨夜,。
⑨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⑩__________,曰:“天下无马!”
1.(4分)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教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还辨得出五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小题1】从文章中找出概括语段的中心句。(2分)
【小题2】如何理解划线句“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2分)
2.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后面小题。
节约是自然界的神圣法则(4分)
①科学证明,节约是自然界进化发展的神圣法则。
②稻秆和麦秆等植物都是空心的,其奥妙就在于用最少的材料取得了最稳固的结构,草木植物在风力和果实重力的作用下,秆子会发生压缩、扭转和弯曲,从材料力学的角度分析,实心圆截面秆子和空心圆截面秆子在外径相同的条件下,两者具有相同的抗扭和抗弯能力。显然,植物长成空心秆有利于将摄取的营养集中到果实上来,同时也缩短了生长期,这不是绝妙的生长方法吗?另外,我们常见的萄萄、杨梅等都是圆球状的。这是因为建造圆球形物体所耗费的材料最少,而容积却最大。
③植物如此,动物在发展过程中也极其惊人地贯彻了节约的法则。例如,恒温动物的体温大都在35℃左右,这是共同的节约法则起了微妙的作用。众所周知,水是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而水的比热是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动的。据测定,在35℃时,水的比热最小,这意味着,动物体温为35℃时,为保持体温恒定所需要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最少,又比如,蜻蜓的翅膀长只有5厘米,面积是4.6平方厘米,重量仅0.005克,然而,它却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每秒钟能扑动20至40次,飞行速度达到每秒15米,这种翅膀的构造真可说是节约的典型了。 ④自然界在进化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节约法则,极大地启发了人类的智慧。例如,人们发现某些植物的叶子是按照螺旋形状排列的,夹角是137°30′,这样的叶序排列使植物的采光面最大,于是,建筑设计师就借鉴了这个采光原理,设计建造了一座13层高、按螺旋状
排列的大楼,结果表明,每个房间都充满了阳光。人们还从自然界下雨的时候雨滴成为前圆后尖的形状得到启发,设计制造了阻力很小的雨滴状小汽车,空气从车前轻拂而过,在车后也不会形成空气涡流,行驶速度每小时可达300千米。
【小题1】第②节画线句主要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说说它的作用。(2 分)
【小题2】阅读第④段,概括“植物的叶子”和“雨滴”是如何遵循“节约”法则的?( 2 分)
1.阅读下列元曲,完成下题
甲: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小题1】两首元曲的曲牌都是 【小题2】
(1) 两首元曲都描写了__的形象。(用原曲词语回答) (2)乙曲除了写景以外,还写了。
2.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题 诉 衷 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小题1】“天山”在词中代指
【小题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再现了词人盛年时慷慨从军、勇赴国难的情景。B.“梦断”一句,语势急转而下,转伤感悲凉为慷慨激昂。C.“未”“先”“空”三字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沉痛悲愤和不甘。D.这首词和《破阵子》都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3.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浣溪沙 [宋]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山 行 [宋]叶 茵
青山不识我姓字, 我亦不识青山名。 飞来白鸟似相识, 对我对山三两声。 【小题1】如果说《浣溪沙》中的主人公是故地重游,那么《山行》中的主人公则是__________,这从“ ”一词可以看出。
【小题2】两首诗歌的主人公在见到“似相识”的飞鸟时,流露出的情感有何不同?
4.阅读下面的诗和曲,完成下题 山居秋瞑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小题1】与《山居秋瞑》的“瞑”意思最接近的是()A.落日残霞B.老树寒鸦C.青山绿水D.红叶黄花【小题2】《山居秋瞑》和《天净沙·秋》的共同之处是()A.描绘相似的秋日景物。B.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C.展现秋天的缤纷色彩。D.刻画雨后山村的风光。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从此岸到彼岸,是路程的距离;从此时到彼时,是岁月的距离;从拮据到小康,是贫富的距离;从此心到彼心,是心灵的距离„„感受生活,品尝人生,改变现状,一切皆在缩短距离中。请以“我们终于缩短了距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切忌套作;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个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