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茶业产业集群培育 与发展战略研究 ■ 李天芳(陕西理工学院经贸系 陕西汉中 723000) ▲ 基金项目:陕西省软科学基金项目(2008KR050)((汉中茶叶产业集群 化发展战略研究》阶段成果;陕西省社科联项目(2009C016){陕南茶 叶产,_lkqg经营研究》阶段成果 ◆ 中图分类号:F061 文献标识码:A 基于某种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的。 内容摘要:汉中悠久的种茶历史、独特 这是产业集群的主体:第四,产业集群总 的文化底蕴、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坚实 是和一定的区域优势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的产业基础为其茶叶产业集群化发展 第五,产业集群的目的是形成强劲、持续 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面对新的经 济形势,汉中茶叶产业集群的培育与 的竞争优势。实践证明,产业集群是一种 发展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通 经济地理现象,也是一类产业空间组织或 过创造良好的集群要素,培育基于汉 经济理论模式,我们可以将它作为一种区 中茶叶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推广茶 域经济发展战略,通过培育和发展区域产 叶深加工技术、加强品牌建设、完善技 业集群来增强产业竞争力,从而构筑区域 术服务和质检体系、加强政府引导和 经济竞争优势。因此,通过发展产业集群 政策支持等策略,增强汉中茶叶产业 竞争力,构筑汉中经济竞争优势。 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公共 关键词:茶叶集群化战略 政策的一个热点。 (二)产业集群理论对汉中茶叶产业 芝; 叶产业集群的理论基础 发展的启示 汉中种茶历史悠久,其种植历史最早 /J\(一)产业集群的基本内涵 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秦汉时期汉中的茶市 集群源于英文中的cluster,是由美国 已十分兴旺、饮茶蔚然成风。唐宋时期是 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1 990年在其 其发展的鼎盛时期,据《新唐书、地理志》 《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首先提出的。波特 记载“兴元府汉中郡上贡谷、红枣……柑、 认为产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 枇杷、茶”等。明清时期,受自然灾害、国 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 家政策和战乱等因素的影响,汉茶逐渐走 集合,它包括一批对竞争起着重要作用的、 向衰败。但是,作为我国最早的产茶地,汉 相互联系的产业和其他实体经常向下延伸 茶见证了我国古代茶叶产业的发展历史, 至销售渠道和客户,并侧面扩展到辅助性 凝聚了我国古代茶文化的精髓,对于我国 产品的制造商,以及与技能技术或投入相 茶业及茶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受 关的产业公司,还包括专业化培训、教育、 传统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 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持的政府和其他机构”。 响,汉中茶业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产业集群的内涵包含五个层面:第一,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产业集群是相对于某一定特定领域而言的, 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效率低下。汉 有相对的主导产业,这个主导产业是产业 中茶园主要分布在地理位置偏僻的山区, 集群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第二,产业集群 经营分散,生产方式相对落后,生产效率 是一种地缘现象,是相对于一定的区域而 低下,平均667m2产量只有约40 kg,低 言,是经济活动在某一空间的集聚;第三, 于我国的平均水平。 产业集群是由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的产 工艺设备和技术落后。汉中茶叶加工 业领域且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 工艺和设备十分落后,茶厂加工设备多是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购置的,严重老化,性 能下降,严重影响茶叶的质量。汉茶加工 方式多以手工式小作坊为主,科技技术含 量高的规模化精细加工企业较少。 茶叶的综合开发不足。汉中对茶叶及 其副产品的开发利用不足,尤其对粗老茶 叶和茶籽的开发还处于空白状态。 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优势资源没 有得到合理配置利用,生产、加工和营销 企业缺乏有效协作,导致汉茶综合实力不 强,市场竞争力较低。 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弱。全市仅有 市级龙头企业一个,其余多数为弱小加工 企业,市场开发滞后。地产地销多,市外 省外销售少。 近年来,汉中市委、市政府将茶业确 定为该市的农业主导产业,努力扩大茶叶 生产规模,提高茶叶质量品质。但是,企 业规模小、经营分散、营销管理水平低,缺 乏持续强劲的竞争力仍然是制约汉中茶叶 产业跨越式发展的主要问题。如果汉中茶 业相关企业能够打破彼此的孤立、分离状 态,在一定空间上形成集聚,通过集群内 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协作、互相学习、相互 竞争、彼此合作与交流,不仅可以降低汉 中茶叶及其相关产品的生产、运输和交易 成本。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而且还 能发挥出区域规模经济效益,产生出集群 溢出效应,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后劲。 汉中茶叶产业的集群基础 美国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在《国 家竞争优势》中提出了“产业国际竞争力 模型”,认为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有 生产要素条件、需求状况及辅助产业和企 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态等四个因素。本 文根据产业集群的主要形成条件和影响因 子,从产业基础、市场需求、要素条件和 文化背景等四因子对汉中茶叶产业集群的 基础条件进行分析。 (一)产业基础 汉茶源于西周,兴于秦汉,盛于唐宋, 衰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区茶园 面积仅有1900亩,产茶4.96万公斤,已 跌到最低谷。6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积极 支持和引导下,汉中茶产业取得了长足发 展。目前,汉中茶园面积达到57万亩,年 产值近5亿元,已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茶 叶生产基地。全市有名优茶18支,其中午 子仙毫、定军茗眉、宁强雀舌因其色、香、 味、形俱佳,多次荣获国家、省、市名优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123 产品奖,远销全国各地,并曾出口日本、美 国、俄罗斯等国家,深受消费者欢迎。汉 中现有茶叶加工企业50多个,拥有各类加 文化的精髓,形成别具一格的茶俗、茶艺、 茶道、茶礼。比如汉中略阳的罐罐茶是早 期氐羌人的茶俗,西乡的午子茶道融合了 一个品牌的创建、发展、壮大是一个从内 部到外部、从局部到全局的过程。如何在 品牌整合之后,根据市场环境、竞争对手、 工机械4000余台,茶叶经营企业300多 个,其中自有生产基地、加工设备、品牌、 营销网络的产、加、销一条龙的企业达3O 多个。毋庸置疑,茶业已成为汉中农村经 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二)市场需求 盛唐茶道的精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午子 茶品茗艺术。 自身资源状况等因素建设好“汊中仙毫”这 个新品牌则是汉中茶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关 键。在品牌建设过程中,首先需要茶叶企 汉中茶叶产业集群化发展的 思路与策略 (一)汉中茶叶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基 本思路 业有高度的品牌意识,能将品牌提升到企 业生存发展的战略高度。在企业生产和经 营中,通过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来 提升汉中仙毫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其次,要 研究绿茶市场需求变化趋势,找准定位。根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对绿 茶的需求呈不断上升趋势。目前,我国绿 汉中茶叶产业的集群发展,必须坚持 茶年产量约为65万吨,绿茶消费量大约在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充分利用汉中 27万吨左右,占整个茶叶市场的57%。医 茶叶的资源优势,走内生式发展道路,大 学研究证明,绿茶能有效的预防流感,对 力培育龙头企业,通过推动茶叶深加工、建 电脑、电视、手机等电子产品给人体带来 设生态茶园、加强品牌塑造等基本战略,形 的辐射危害具有抗御作用。因此自古就有 成产业集群发展的内生机制。在此基础上, “万病之药”之说,现代营养学家称绿茶是 依靠不断强化的集群经济效益,推动汉中 二十一世纪风靡全球的绿色健康时尚饮品。 茶叶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可以预见,未来的绿茶市场需求将不断扩 (二)汉中茶叶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策略 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汉中作为我国绿 建设基于汉中茶叶产业集群的龙头企 茶生产的重要产区,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 业。汉中茶叶产业要做大做强,关键在于 为其茶叶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前所未 培育一批茶叶生产龙头企业,通过茶叶龙 有的机遇。 头企业的辐射作用带动全市茶叶产业的快 (三)要素条件 速发展。汉中现有西乡县的陕西省午子绿 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其自然条件 茶有限责任公司、熊氏茶叶公司等,宁强 适宜茶树生长。从气候要素看,汉中气候 县的苍山茶叶有限公司和天韵茶叶公司等 湿润,雨量充沛,对茶树的生长发育有利; 县级茶叶龙头企业,基本上构建了公司+ 从土壤条件看,汉中土质疏松、肥沃,有 加工厂+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格局。尤其是 机质含量高,其黄色、棕色、褐色土ph值 汉中的西乡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产茶县, 在5—7 3之间,适于茶树生长。从生态条 茶叶龙头企业18家。汉中应在县级龙头企 件看,汉中生态环境优越,区域内水质和 业的基础上,以西乡和宁强两县的茶叶龙 土壤基本无污染,大气中的总悬浮微粒含 头企业为重点,培育基于汉中茶叶产业集 量基本正常。 群的市级龙头企业,并通过推行现代企业 基础设施方面,汉中的综合交通体系 制度,规范汉中茶叶产业集群中的龙头企 已基本形成,有宝成、阳安、襄渝三条铁 业建设。 路过境;公路四通八达,连接陕、甘、川、 推进汉中大型茶叶深加工企业建设。 鄂。国道108、316、210呈“米”字型辐 随着人们对茶叶中有效成分认识的逐渐提 射状,2007年西汉高速公路全程通车。全 高,通过利用先进的茶叶深加工技术,拓 市99%的乡镇和70%以上的村通公路。区 展茶叶的用途,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成为 内西康、成西、阳安等铁路可直达北京、武 我国茶叶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汉中茶叶 汉、西安、成都等地;民航航班直达西安。 产业必须顺应整个茶产业的发展趋势,充 (四)文化背景 分利用汉中现有的资源优势,加快对茶叶 汉中是汉文化的发祥地,具有深厚的 及其副产品的开发利用。例如有关专家提 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在3000多年的种 出利用夏秋的“老叶”制作乌龙。这种方 茶和制茶过程中,汉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 法不仅能提高了汉中茶叶产量和效益,而 茶文化,体现了高雅与通俗、实用与审美 且还能为汉中茶叶开辟新的市场。 有机结合。一方面饮茶已成为当地人的生 加强“汉中仙毫”品牌建设。2009年, 活习惯,不仅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饮茶解 汉中对全市8个产茶县的2O余个茶叶品牌 渴、消食、清热、降火,而且还形成了独 进行整合,统一为“汉中仙毫”,解决了多 具特色的茶馆;另一方面,汉茶与当地民 年来困扰汉中茶产业发展的品牌多、杂、乱 族文化生活相结合,融合了当地民族传统 的问题。然而,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124商业时代(原名《商业经济研究》1 201O年11期 据目标消费者的饮茶习惯和特点,有针对 性地开发系列产品,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 的消费需求。第三,加大品牌宣传和推广 力度。在推广“汉中仙毫”过程中,应紧密 结合汉文化、三国文化等重要历史,突出 汉茶的历史底蕴和文化背景。第四,注重 提升“汉中仙毫”的美誉度和忠诚度。 完善茶叶技术服务体系和质量监测检 验体系建设。目前,汉中茶叶技术服务体 系和质量监测检验体系尚未健全。为确保 汉茶品质,需要建立、健全以产茶县、乡 茶叶技术推广部门为主体,科研、教育、企 业、科技示范户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政 府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的茶叶技术推广 体系,并给予专项资金支持。支持茶区多 种类型专业技术协会和茶农经济合作组织 的发展,鼓励和支持茶叶科研和教育机构 参与茶叶技术推广,逐步建立专业人员、企 业家、农民等广泛参与的多元化茶叶技术 推广队伍。同时,需要加强茶叶质量安全 检验检测,加强茶叶质检,加快建立县、乡 建立监测网点,逐步完善茶叶质量安全检 验检测网络。 加强政府科学引导和政策支持。汉中 茶叶集群的培育和发展需要政府的扶持和 帮助。一方面需要对汉中茶叶产业集群进 行科学规划和有力引导;另一方面,需要 政府有相应的茶叶产业政策规划,从政策 上给予优惠、资金上给予倾斜、信息上给 予服务,从而为茶叶产业集群创造良好的 发展环境。 1.Michael E’Porter.The Competi— rive Advantage of Nations【M】.New York: The Free Press,1990.36 2.王地,王宏锦.汉中茶产业发展中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陕西农业科 学,2008(04) 3.程纯汉中茶叶科技发展回顾与展 望【『].茶业通报,1995,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