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陕茶发展的天时

2022-05-15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陕茶发展的天时
陕茶发展的天时、地利、人和

文章字数:2338 文章浏览数:3

近日,陕西24家茶企业参加了第七届香港国际茶展,天赐秦韵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秦韵红·折桂”位居红茶生产大国斯里兰卡之后,夺得名茶评比手制红茶第二名。据悉,天赐秦韵是由福建茶商于2013年在西乡县投资建设的茶企,将福建的茶叶生产技术、经验和经营理念“移花接木”到陕西,并结合了本地资源和文化。在获得可喜成绩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陕西茶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吸引外地茶商来陕投资、发展,昭示着陕茶发展的天时、地利、人和的有机统一。 “绿”变“红” 1+1大于2

今年6月,由鹏翔茶业生产加工的9375千克绿茶出口到了马来西亚,这标志着陕

茶正式走出国门,也验证了本地绿茶的品质。陕南以生产绿茶为主,以西乡县为代表的茶区地形地貌独特、气候适宜、云雾几率高、无污染并富含锌硒,所产茶叶具有香高、味浓、形美、耐泡、保健五大特点。鹏翔、午子、东裕等茶企都在这里拥有茶叶基地,据统计,去年全省茶叶种植面积近200万亩,茶叶总量7万吨,产值220亿元。茶叶产业成为陕南优势特色产业,在发展县域经济和农民增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喝茶的人常说,“早喝绿、晚喝红;春夏饮绿茶、秋冬饮红茶。”以绿茶为主的陕茶能否加工出精品红茶,让陕西人喝上咱自己的红茶?事实证明答案是肯定的。早在2007年,汉中市红茶研究所成立了,这也是陕西第一个红茶研究所,社会各界的知名专家和茶人都参与到红茶研究中。作为研究所的创始人及所长,同时也是陕西鹏翔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段成鹏对记者说,“陕茶一向靠绿茶支撑,品种少、产品单一。绿茶多用于春茶,夏秋茶附加值低,大部分弃而不采浪费了。全球茶叶消费量的80%是红茶,研发制作红茶不但能丰富茶类结构,提高夏秋茶的综合利用率,还能促进农民增收,给农民带来切实的收益。经过多年努力,我们创新了红茶制作工艺并获得国家专利,研制出了‘汉家红茶’,有独特的蜜糖香味,汤色红艳、口感润滑、回味干爽,属高档红茶。”

绿茶“变身”红茶,极大地丰富了陕茶产品种类、填补了市场空缺、增加了茶农收益,红与绿的互补发展势将产生“1+1大于2”的效应。越来越多的本地或外地茶企都认识到红茶的价值,一同做好陕西红茶、做亮陕西红茶品牌应该是大家共同的心愿。例如天赐秦韵茶业,福建人参与到陕茶事业中,将他们丰富的经验、高超的技术、大胆的营销方式等带进来,与本地茶企共同进步,互相学习探讨,有效地提高了陕西茶企制作红茶的水平。 延长产业链 多元化发展

“绿叶层层折,品四时之美。茶香轻轻扬,观茶园之景。”

在汉中、安康等地,不仅有一片片金黄的油菜花海,还有一层层绿色茶园被仙雾缭绕着。今年以来,东裕茶业、鹏翔茶业分别开始组织茶园体验活动,游客们在万亩茶园中亲自体验采茶、制茶、品茶以及欣赏茶艺表演、茶山歌对唱等活动。紫阳富硒茶业以“休闲度假哪里去,好吃好喝到紫阳”为主题组织自驾游活动,同时利用电商平台举办紫阳富硒春茶网络采购节。

各茶企通过茶园观光、基地营销和茶园认购认养拓宽营销渠道。今年春茶上市时,鹏翔茶业推出了1000亩《我在汉中有茶园》认养服务,让消费者拥有属于自己的专属茶园,自己定义茶园名称、设计包装。不仅可以亲身投入到茶叶种植和茶事体验过程中,而且多了一处全家亲近大自然的好去处,不必再去挤那些人潮攒动的商业景点了。

“来到我们西乡茶园,你闻到的空气都是香的。”段成鹏绘声绘色的形容道。 中秋佳节即将来临,茶企更创意性的制作出了“可以喝的月饼”,即用红茶压制成月饼形状的月饼茶,以茶传情。这不仅为不爱吃月饼的消费者提供了另一种选择,还增加了

一份“禅茶一味”般别样的中秋情怀。

目前,跨界经营似乎是顺应市场变化的产物,既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又发掘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陕茶逐步走向延长产业链、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作为茶园基地的西乡县,一直在打造“中国最美丽的茶乡”,这无疑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锲机。茶企兴旅游,更有利于树立企业品牌形象,观赏美景、参观公司,二者相互推进,以“茶文化”为主题旅游线路可将陕西开发茶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有效融合。 促发展 从基础和智能做起

茶叶要摆脱“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不能仅仅在国内市场销售,国外市场也有巨大的空间。陕茶品牌如何能更快更多地走出国门?诸多问题摆在眼前。

众所周知,茶叶出口的标准非常严格,农药残留、原料筛查、茶园基础设施建设等都是要考核的方面。越来越多的茶企都在建设有机茶园,以自然农耕为主,坚持不打农药、不施化肥、采用生物或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按照有机茶叶的生产体系和标准进行种植加工,确保有机产品质量品质的可追溯性,最完整的保留了茶的清香甘醇。

得益于秦岭、巴山地区的地理、地貌环境,汉中和安康等地一直是优质茶叶产区之一,有利于茶叶出口;也是由于秦岭、巴山地区的地理、地貌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茶园机械化种茶、采茶的发展。

据段成鹏介绍,茶叶采摘是生产中一项破费成本的劳动,一般占总成本的60%以上。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不少采茶劳动力十分紧张,采茶工资不断提高。采用机械采茶可以比人工采茶效率提高10倍以上,但目前大多数茶园的结构和茶树的品种都不适宜机械化。“出口的单子来了,但是由于技术问题你的产量跟不上,说什么都没用。今后建设茶园要长远考虑,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手工采茶也可以实现机器人作业和无人机灌溉。”他谈道。

“一带一路”的重大举措为陕茶突出重围创造了天时、陕西独特的地理位置为陕茶的生产提供了地利、众茶商共同抱团合作为陕茶促成了人和,这个有利条件将共同推动陕茶的大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