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基本分类之树型篇
市场上普洱茶的分类可谓是五花八门,茶小白们喝茶时经常会听到类似这样的话“我这个普洱茶是南糯大树生饼,已经存放有十年啦!”简单一句话道出了一饼普洱茶的“身份简历”。确实,我们在未喝到茶汤之前分辨一饼茶的品质,是需要依据它的种质、原料、工艺、形态等客观条件来综合确定的。
从今天起将分三期内容,从不同角度梳理不同的普洱茶分类方式。首先给大家介绍的是茶叶基本分类之“树型”说。
关于茶树的树型,通常我们最普遍听到的就是“乔木型”和“灌木型”。事实上,最初的野生茶树都是乔木型的,未经过人工的干预。野生茶树经过上千年的繁衍和广泛的传播,经受过不同生态条件和生产条件的长期影响以及人工种植后,才形成了十分丰富的品种资源。
野生茶树逐渐向两极延伸、分化,向着温暖、湿润方向发展的,逐步形成大、中叶种的乔木型茶树、小乔木型茶树;向着抗寒、抗旱方向发展的,就成了中、小叶种的灌木型茶树
早在晋武帝(公元265-290年)时,就有安徽宣城人秦精在今湖北鄂城县武昌山采集大叶种茶树的记载。在唐代陆羽《茶经》、宋代宋子安《东溪试茶录》、宋徽宗《大观茶论》中,都有有关茶树选种和茶树品种性状的记述,还流传着许多古人发现、驯化、利用野生茶树的轶事和传说。
随着时间空间的变迁,现代我国的茶树品种主要划分为三种类型,这也是市面上普遍
认可的区分茶树树型的主要标准:
一、乔木型
乔木型茶树具有明显的主干,树形一般较高大;结实率低,抗逆性弱,特别是抗寒性差的特点;芽头粗大,芽叶中多酚类物质含量高;品质上具有滋味浓强的特点。这类型茶树大多分部于云南、海南、广西一带。
二、小乔木型
小乔木型,也有较明显的主干,但树形不如乔木型高大,叶片为中叶型,但同样具有结实率低,抗逆性弱,热别是抗寒性极差;芽头粗大,芽叶中多酚类物质含量高。
以云贵高原为中心的西南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的适宜,使得这地区的茶树长期以来保持较原始或半原始的系统发育特性与生态类型,存在着不少的近于原始或半原始的茶树群落,基本为乔木或者小乔木树型。
三、灌木型
灌木型,没有明显的主干,树形矮小,叶片也较小,茶多酚含量通常较低,但氨基酸含量相对高。这类型茶树大多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南北区域。
我国西南地区,主要是云南、贵州、四川三省的茶树,同时有乔木型、小乔木型和灌木型茶树混合存在。但就外形来看,我们通常所见的规模化栽培型茶园基本以“灌木形态”居多,即原本是乔木型的茶树,但通过后天的人工干预,使茶树人为“矮化”,于是显现出
类似灌木的特征。云南的许多茶园,茶树看似整齐低矮,但如果完全去除人为因素的干预,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类乔木型小茶树是可以生长成为标准的乔木大茶树的哦。
知道了灌木、乔木、小乔木的区别,你又是否分得清不同叶片大小的大叶种、中叶种和小叶种呢?干货太多容易消化不良,有关“叶种”的话题,下一期我们再来分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