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对我国会计环境的分析

2024-06-11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关于对我国会计环境的分析


关于对我国会计环境的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逐步加快,对会计国际化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会计改革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积极促进会计国际协调和巩固我国会计改革成果的同时,必须针对我国的现状和问题,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本文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中外会计体制的比较,从而提出我国会计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一、满足恢复、发展经济需要,在计划经济体制内进行会计制度的恢复、完善和重建 ,形成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会计制度体系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我国在经济工作中贯彻实施“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以实现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和此相适应,通过对企业会计制度进行全面修订,在这一时期我国按照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对“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严重破坏的会计制度,进行了恢复和重建;在重建过程中,对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请保留此标记了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要求相适应的企业会计制度体系。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以后,我国制定实施了《折旧条例》、《成本管理条例》、《成本核算办法》等,以规范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行为、成本管理和核算行为。通过这些法规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加强,经济效益的提高。这一企业会计制度体系,对于加强国民经济计划管理,促进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财、物消耗,降低成本水平,乃至于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自20世纪80年代起,招商引资,外国资本不断进入我国,我国在接受外国资本投入时也有义务为外国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可理解,有用的会计信息。为此,我国于1985年适时制定并发布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以满足外国投资者、债权人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并在1992年发布了《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

总之,这一过程的企业会计制度建设,是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是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会计制度日臻完善的时期,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会计制度体系。在这一时期,对于市场经济下的企业会计制度也进行了一定的积极探索,为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会计制度的全面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而推行的企业会计制度改革

进入20世纪90年代,整个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加蓬勃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最突出、最具代表性的变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完善。我国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一方面为鼓励企业发展颁布了若干法规,为其提供公平的竞争机会;另一方面也将企业推向市场,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迫使经营者必须具有敏锐的经济头脑和高水平的管理能力,掌握市场需求、发展趋势,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中国的资本市场开始起步,随着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创立。资本市场参和者开始关注中国的资本市场,会计信息不只是少部分人(或部门)使用。资本市场的众多参和者开始重视和使用会计信息。为了适应会计信息使用者多元化的需求,满足资本市场对信息有用性的渴望,我国适时制定发布和实施了《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企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投资者要求资本保全的呼声越来越高;

同时,为了向社会公众(包括外国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可理解的通用会计信息,转变企业会计核算模式,满足不同信息需求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成为会计标准制定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国于1993年进行了大规模的会计制度改革,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转载自经济生活网和企业会计制度(13个行业会计制度)发布并实施,奠定了会计信息向市场化需求的方向发展的基矗 《企业会计准则》以及13个行业会计制度的制定实施等,使我国初步建立起了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企业会计制度体系,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进一步完善。由于在企业会计制度的建设中,大胆地借鉴国际通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报表体系,使我国会计制度逐步实现了和国际会计惯例的接轨,被国际会计界所认可和接受。这对于促进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我国经济国际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借鉴国际会计惯例,逐步实现会计标准的国际趋同

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资本市场的发展,适应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进程,我国加快了会计制度国际化的进程,制定发布了《现金流量表》等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发布实施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以规范公司企业的会计核算行为,以适应我国企业参和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需要。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信息透明度提到了议事日程,要求上市公司要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提升会计信息有用性,日益成为资本市场监管者,投资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国将满足资本市场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要,作为制定会计标准的主要目标。1997年发布了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以及1998年发布并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收入》等7项具体会计准则。

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完善,要求有限的社会资源向优化的企业流动,利用会计信息达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社会各界共同的希望,由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众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提升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呼声越来越高。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标准制造虚假休息的事件多次发生, 1999年重新修订的《会计法》,要求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同时确立了公司,企业会计核算的原则;2000年国务院发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对会计要素重新进行了定义,以符合会计要素的质量特征。 1、我国的会计假设

会计假设又称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它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做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按我国现行情况看,企业在组织会计核算时,是以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在新经济的情况下,我国会计假设应借鉴外资的情况进行转变。 会计主体假设应由过去强调单个绝对实体的信息使用现转向网络时代的相对主体信息使用观(即向虚拟的会计假设转换)使其成为一个开放性的主体假设。只要是为了共同的经济利益而相互协作的联合体,不管其有多少个部门或多少个独立的企业组成,都可将其视为会计主体。 2.长期以来,我国会计在结构上主要由以经营资金为对象的企业会计和以预算资金为对象的预算会计两大分支构成。适应新经济体制下优化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我国目前使用的二重会计结构,即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随着新经济时期的来临,我国现阶段的会计结构已经不

能胜任新时期会计发展的需要,因而应向先进的会计结构进行转变。 3、现阶段我国会计结构的改革和发展

随着我国宏观调控体系和市场体系的健全和完善,随着会计观念、方法及手段的日益改进,我国会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务上,都将会获得多元化的拓展。

(1)由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任何一个市场主体都应在努力提高自身经营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责任,扩大社会贡献。为适应反映和监督各市场主体的社会贡献程度以及社会责任完成情况的需要,所以社会责任会计理论及其方法体系必将获得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并在会计实务领域发挥应有作用。

(2)在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作为反映和监督宏观经济运行过程和结果的宏观会计必将在我国获得用武之地。

(3)要适应金融市场迅速发展,金融工具日益创新环境下会计充分揭示的要求,那么金融工具会计必将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获得广泛使用。

(4)为了适应健全和完善我国人才市场以及企业对人力资源有效开发和利用的要求,作为计量和反映人力资源成本和价值的人力资源会计必将成为现代企业会计不可缺少的分支。而以上要求更决定了我国会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务上,都应该向多元化拓展。 1、现阶段我国会计行为的特点

会计准则的功能应该只是让投资者通过阅读企业的财务报告,明白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表现。但我国还赋予了会计准则一些规范企业行为的功能,这无疑会影响会计准则的实施。会计行为规范化就是会计人员所执行的会计程序和方法统一化、公允化和合法化。会计行为的能动性就是会计人员在效益观念的驱动下,参和企业经营管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由于我国长期处于计划经济的状况下,我国的会计行为在能动性方面有一定的欠缺,会计人员经营管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都有待提高。会计报告的信息时效性差,信息披露的不充分。 3、现阶段我国会计行为的改革和发展

(1)企业财务会计目标在于提供能够满足各信息用户需要的财务会计信息,这里,满足需要的同义语就是确保会计信息在数量上充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企业经营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由此将产生大量的需要会计人员进行主观估计和判断的会计事项;另一方面,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必然要不断地开拓新的经营领域,使得会计人员不断地面对新的会计事项。对于这些新的或不确定的会计事项,如果由会计人员凭各自的理解、估计和判断进行处理,就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差异,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可比性。因此,要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实现财务会计目标,会计人员必须执行统一、公允的会计处理程

序和方法。

(2)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具有对立统一性。由于对立性的存在,企业会计人员出于增进企业局部利益的考虑,有可能做出有损于国家整体利益的会计行为,如为少缴所得税而多计成本、少计收益,为少缴增值税而实行无证交易或少记收入等等。因此,要维护国家利益,并实现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协调统一,要求会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国家会计法律、法规和制度进行会计处理,即确保会计行为的合法化。

(3)随着市场竞争机制的健全和完善,企业的市场形象日益重要,并成为决定企业竞争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企业出于树立市场形象的需要,有可能采取各种欺诈行为,如制造虚假业绩,提高虚假财务信息等,从而导致社会有限资源的不合理流向,损害正常的经济运行秩序。因此,从维护正常经济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方面考虑,也要求会计人员执行统一、公允、合法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实现会计行为的规范化。

此外,会计除了技术性以外,还具有一般的社会属性。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法律、文化环境等有所不同,导致会计原则和方法的适用性也有所不同。由于会计体制是在特定环境中产生的,中国的国情比西方国家更为独特,这就决定了中国的会计发展不能一味地强调国际化而忽视本国的特色,或过分强调本国的特色在很大程度上会阻碍国际化,我们必须要认真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因而,我们更加应当紧密结合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实际进程,以科学化为基础,以国家化为起点,以国际化为方向,使其能够有机的融入国际会计科学发展的大潮流中。

回顾:一路风雨一路歌

第一阶段:上世纪80年代,中国会计改革扬帆启航

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可以说是试验阶段,会计改革也在探索。为适应改革开放的要求,我国会计改革开始启动。会计法规制度、注册会计师、会计职称评审、会计队伍建设以及会计电算化等工作,都在这一阶段先后开展。

外商担心投资被“共产”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全党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对内搞活、对外开放。为了引进外资,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国家开始创办中外合资企业,但在会计、审计制度方面遇到了障碍。

一方面,是会计制度问题。在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的会计制度是按照资金形态设计的,投资主体一元化。当时的会计报表叫资金平衡表,固定资金、流动资金、专项资

金三段平衡,专款专用,打酱油的钱不能打醋。“投资主体多元化,现在说起来很容易,但在当时是分不出来的,这样就无法根据投资比例来分配利润,不能够满足外商投资保值和增值需要,外商担心自己投的钱被‘共产’了,不敢来投资,因此必须改革。”

另一方面,是独立审计问题。当时我国企业实行年度决算批复制度,各级财政部门按企业财务隶属关系批复企业预决算。“外商提出,这种制度安排不符合国际惯例,中外合资企业的财务报告必须由独立的第三方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而财政部门本质上是中方投资者的利益共同体,无法保证独立性。”

刘玉廷介绍说,财政部会计制度司起草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这个文件到1985年才正式发布,发布之前还是草稿,最初是拿着草稿跟外商谈判,但已经发挥作用了。”“当时,一些专家刚刚平反出来,在做这件事的时候还心有余悸。但当时财政部的领导态度明确,‘政治问题我负责,技术问题你们负责。”和此同时,由财政部发文,在北京、上海、广州成立了会计顾问处(即后来的会计事务所),其主要职责是对中外合资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这些做法得到了外商的认可,解决了引进外资的会计审计障碍。“当时杨纪琬司长亲自起草了成立会计顾问处的通知,让我来抄清这个文件(没有电脑),我抄写完成后也不明白什么叫会计顾问处,直到会计顾问处挂牌工作时才明白。”

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针对10年“文革”会计基础工作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我随同当时会计司领导、老专家经历了2-3年的调查研究,对很多省市各种不同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进行实地考察,这就形成了1984年印发的《会计人员工作规则》和随后印发的《工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这对于整顿和规范全国会计基础工作、统一工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件事在全国范围内影响很大,尤其是《会计人员工作规则》发布后,甚至银行票据中阿拉伯数字的大小写,都改按会计工作规则进行了规范。还需值得一提的是,《会计人员工作规则》中的附录为工业企业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管钱的人不能管账,等等,这属于内部牵制制度,可以说是今天内部控制规范的初级阶段。

会计人有了自己的法律

随着工作重心转入经济建设,会计工作的方方面面,都需要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以确立会计工作在改革开放中的地位和作用。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自当年5月1日起施行。

《会计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对 我国会计工作的管理体制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管理全国的会计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门管理本地区的会计工作。”这标志着我国政府主导型会计管理体制步入法制化的轨道。

谈到《会计法》的出台,刘玉廷印象深刻。“《会计法》是我国会计工作的第一部法律,也是我国经济领域较早的法律之一,它对推动会计工作的发展作用重大。全国广大会计工作者非常振奋,觉得腰杆更硬了。”

会计函授学校立了功

针对80年代全国会计队伍专业水平普遍较低、会计人员大多没有会计专业学历的状况,时任会计司司长魏克发主持创办了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 -中华会计函授学校。该校得到教育部的认可,形成了总校-分校-函授的全国网络,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会计人才,有效地解决了那个时期会计人员青黄不接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启动

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是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起步的,财政部在调查研究和进行一系列试点的基础上,先后印发了《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等规章制度,审批商品化会计软件,极大地推进了我国会计软件行业产业化、规范化发展的进程。“由于软件水平的提高和计算机的更多使用,这一时期的会计电算化已由单项会计核算业务电算化发展到全面实现电算化,由局部试点到全面普及,对推动我国民族会计软件产业奠定了基础。”刘玉廷说。

会计有没有阶级性?

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会计理论界开始恢复生机。理论研究先行,历来是改革的基本规律。

80年代初,会计理论界有组织地对一些会计、审计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研讨。和此同时,开始引进西方会计、审计基本理论和方法。80年代后期,理论界一方面介绍西方会计惯例,另一方面对我国会计核算制度改革做了大量研究和论证工作。

除上述之外,当时理论界还有一个重要命题,就是讨论会计的属性问题。会计有没有阶级性?这个问题现在看似无关紧要,但在当时却是困扰理论界的一个难题。 1979年底,在中国会计学会成立大会上,一场关于会计属性的大讨论让刘玉廷不断思考。“当时,连记账方法都要分辨阶级性,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记账方法。

例如,收付记账法、增减记账法是中国的、社会主义的,借贷记账法是资本主义的;资金代表社会主义,资本代表资本主义等等,这些经常见诸《财务和会计》杂志,争执不下。”

这场关于会计属性的大讨论,一直延续到90年代初。发生在中国会计领域的这一思想交锋,留下了一个时代的烙印。

第二阶段:上世纪90年代,中国会计改革踏浪而行

进入9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走到了十字路口。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明确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社会主义有市场,资本主义有计划,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的标志。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现代企业制度,从而带来了各行各业的思想解放和经济建设的大幅度提速,同时也将会计改革和发展带进了新的阶段。主要包括:“两则两制”的建立和实施、注册会计师测试和会计职称测试制度的推行、《会计法》的两次修订、具体会计准则的出台、会计电算化向ERP转型、注册会计师行业脱钩改制等。

两则两制:“会计风暴”席卷全国

80年代后期企业开始搞联营,打破了投资主体一元化体制,不断地冲击传统的三段平衡会计制度,会计改革势在必行。改革是彻底换血呢,还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其间,一段时间是很痛苦的。有一次,我陪同莫启欧老先生去上海调研,发现国有企业的汇总报表中利润重叠。莫老为此晚上睡不着觉,早晨起来头上起了一个大包,说是憋出来的。 我开玩笑说,如果会计制度不改革,包再大也不管用。”看来,中国的会计改革必须动大手术!财政部领导作出了决策。

1992年—1993年,财政部先后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以及十几个分行业的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简称“两则两制”),于 1993年7月1日起在所有企业实施。“两则两制”结束了几十年来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为基础的会计制度,这场改革影响深远,被业界称为“会计风暴”。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几十个部门几乎每个部门都有一本会计制度,各自为政。这场会计改革将各个部门的会计制度,统一成13个行业的会计制度,并划归财政部统一管理,工作难度相当之大。

刘玉廷亲身经历了这场改革,他配合时任处长的冯淑萍研究起草了行业会计制度的分类。刘玉廷分工负责整合商品流通行业的会计制度,涉及商业、粮食、物资、外贸、供销社、新华书店等11个部门。为了统一思想,他挨个部门跑,上门和对方沟通。“有一次,在新华书店开座谈会时,一位老会计师说,新华书店从建国之后就一直有这个会计制度,一下子取消从感情上确实有些接受不了,但自己是共产党员,服从改革的统一要求。听了以后,有种令人想掉泪的感觉。”

测试:会计人的希望之门

“测试这个问题很重要!”刘玉廷反复强调这句话。身为若干所高校兼职教授的他,对测试情有独钟。

“我国会计人才培养,离不开测试制度的改革。”一是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测试。

一、满足恢复、发展经济需要,在计划经济体制内进行会计制度的恢复、完善和重建 ,形成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会计制度体系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我国在经济工作中贯彻实施“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的八字方针,以实现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和此相适应,通过对企业会计制度进行全面修订,在这一时期我国按照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对“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严重破坏的会计制度,进行了恢复和重建;在重建过程中,对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基本建立了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要求相适应的企业会计制度体系。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以后,我国制定实施了《折旧条例》、《成本管理条例》、《成本核算办法》等,以规范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行为、成本管理和核算行为。通过这些法规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加强,经济效益的提高。这一企业会计制度体系,对于加强国民经济计划管理,促进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财、物消耗,降低成本水平,乃至于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自20世纪80年代起,招商引资,外国资本不断进入我国,我国在接受外国资本投入时也有义务为外国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可理解,有用的会计信息。为此,我国于1985年适时制定并发布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以满足外国投资者、债权人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并在1992年发布了《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

总之,这一过程的企业会计制度建设,是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是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会计制度日臻完善的时期,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会计制度体系。在这一时期,对于市场经济下的企业会计制度也进行了一定的积极探索,为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会计制度的全面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而推行的企业会计制度改革

进入20世纪90年代,整个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加蓬勃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最突出、最具代表性的变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完善。我国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一方面为鼓励企业发展颁布了若干法规,为其提供公平的竞争机会;另一方面也将企业推向市场,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迫使经营者必须具有敏锐的经济头脑和高水平的管理能力,掌握市场需求、发展趋势,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中国的资本市场开始起步,随着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创立。资本市场参和者开始关注中国的资本市场,会计信息不只是少部分人(或部门)使用。资本市场的众多参和者开始重视和使用会计信息。为了适应会计信息使用者多元化的需求,满足资本市场对信息有用性的渴望,我国适时制定发布和实施了《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企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投资者要求资本保全的呼声越来越高;同时,为了向社会公众(包括外国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可理解的通

用会计信息,转变企业会计核算模式,满足不同信息需求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成为会计标准制定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国于1993年进行了大规模的会计制度改革,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13个行业会计制度)发布并实施,奠定了会计信息向市场化需求的方向发展的基础。 《企业会计准则》以及13个行业会计制度的制定实施等,使我国初步建立起了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企业会计制度体系,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进一步完善。由于在企业会计制度的建设中,大胆地借鉴国际通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报表体系,使我国会计制度逐步实现了和国际会计惯例的接轨,被国际会计界所认可和接受。这对于促进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我国经济国际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借鉴国际会计惯例,逐步实现会计标准的国际趋同

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资本市场的发展,适应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进程,我国加快了会计制度国际化的进程,制定发布了《现金流量表》等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发布实施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以规范公司企业的会计核算行为,以适应我国企业参和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需要。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信息透明度提到了议事日程,要求上市公司要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提升会计信息有用性,日益成为资本市场监管者,投资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国将满足资本市场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要,作为制定会计标准的主要目标。1997年发布了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以及1998年发布并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收入》等7项具体会计准则。

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完善,要求有限的社会资源向优化的企业流动,利用会计信息达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社会各界共同的希望,由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众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提升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呼声越来越高。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标准制造虚假休息的事件多次发生, 1999年重新修订的《会计法》,要求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同时确立了公司,企业会计核算的原则;2000年国务院发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对会计要素重新进行了定义,以符合会计要素的质量特征。

2001年,中国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和国际合作。立足中国会计改革的实际情况,放眼国际会计协调发展的美好前景,中会计准则进一步和国际会计准则相协调,有利于境外投资者更好地了解中国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2000年12月28日

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并要求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2001年修订了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引入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资产减值的概念,修订后的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更多地考虑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其后,2000年和2001年又陆续发布了无形资产、或有事项、借款费用、租赁、固定资产、存货和中期报告准则;2001年发布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3年发布了《证券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2004年发布了《小企业会计制度》,在这期间又发布了一系列专业核算办法。这些标准都体现了高度稳健的会计政策,如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待处理财产损失不挂账、严格资本化、在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核算时按账面价值反映,不形成利润等等,其目的就是增强我国企业的长期发展后劲,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这些会计标准的建立,为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满足众多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有用性的需求奠定了基础。

当今,经济全球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我国市场经济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新的会计准则包括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新准则于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中执行,其他企业鼓励执行。

此次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一方面是适应企业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对中国加入WTO,会计准则全球化趋同趋势的必然选择。这套标准体系和中国国情相适应同时又充分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涵盖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可以说,这套会计准则体系的实施,是适应经济发展进程的需要、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需要、是加强政府对市场监管的需要、是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需要、是推进我国会计国际化的需要。这套会计准则体系的实施,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和透明度可望得到进一步提高,企业会计信息在国际范围内交流、使用、判断和评价的基础和平台将得以建立并不断完善,从而更好地满足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关系人等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进一步规范企业会计行为和会计秩序,有力维护公众利益。

纵观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到今天,我国的经济体制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直至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换;从闭关锁国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面开放。和此相适应,会计改革也紧密结合经济体制的转换稳步推进。30年来,初步建立了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并和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的会计模式。现在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的会计改革已经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会计模式的转换,顺时应势、实

现了企业会计准则创新趋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一、环境会计对象

环境会计的对象是环境会计所计量和报告的企业的环境活动和和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这些活动一是企业和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是指企业对环境资源的不断损耗和不断补偿的循环过程。环境资源的损耗是指由于环境资源的消耗失控、重大事故等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损失;环境资源的补偿是指企业治理污染、改善环境及以各种形式上交的对环境补偿的支出等。这些活动的特点是能够以货币表现或者形成财务问题,能直接涉及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环境活动,是环境会计核算的表现形式,通常表现为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成本等环境会计要素。二是企业单纯的环境活动,这些活动包括企业的环境目的和环境政策、措施,员工的环境教育和环境素质的提高。它们虽然暂时并不直接涉及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从国外的初步实践来看,应将其列入对外信息披露的范围之内。 二、环境会计目标

环境会计目标是环境会计理论的基础和逻辑起点,其内容是组织相应的会计核算,充分披露有关的环境会计信息,确认和计量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环境经济效益和经济损失,为社会各决策单位实施经济和环境决策提供充分的信息。环境会计披露的信息主要应有环境成本、环境负债、和环境成本和环境负债相关的特定会计政策、报表中确认的环境成本和环境负债的性质等信息。

环境会计提供的环境会计信息,对不同的使用者有不同的作用。国家政府和国家法律制定机关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制定环境政策和法律规范,加强宏观管理和控制;环境保护部门可以了解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的情况,对过去的措施做出评价,对未来做出规划;企业管理者可以评价和衡量企业对社会和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实施正确的环境措施;社会投资者和债权人可以对企业的环境风险和盈利前景做出客观的评价和恰当的定位。 三、环境会计假设

环境会计假设是进行环境会计工作的前提。为了使环境会计核算程序和方法有统一、稳定的前提, 必须依据人们对环境资源的认识,做出合乎逻辑的推理和判断。环境会计的基本假设就是对这种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不断变化的环境和会计之间的复杂关系所做出的合乎逻辑的判断。它在传统会计假设的基础上,兼有独特的、新的内涵,和传统的会计假设一起构成环境会计核算运行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一)环境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人员进行核算采取的立场及空间活动范围的界定。明确了会计主体,才可以界定环境资产和环境负债,才能正确衡量环境收益和环境成本。以会计主体为环境会计的基本前提条件,对其行为特性的核算范围从空间上进行有效的界定,才能正确反映一个经济实体所享有的环境资产和应承担的环境负债,才能正确地计算环境收益或可能产生的环境损失,才能提供准确的环境信息。 (二)环境资源价值假设

由于环境资源只有使用价值,没有客观形成的价值和价格,因而它不属于传统会计核算的范围,不适用劳动价值理论。要进行环境会计核算,必须根据边际价值理论的原理确定环境资源的价值,应选择客观合理的计价评估方法,综合环境资源的特点、有用性、稀缺性及市场供求关系等多种因素,对其进行评估,确认其价值和价格。 (三)环境会计计量假设

环境会计核算的内容既具有商品性而又不限于商品性,有很大一部分在计量上具有模糊性特征,若仅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就不能客观地反映会计主体的环境状况。因此,环境会计的计量单位应是以货币计量为主,同时也要用实物计量。在货币计量中,既要用历史成本,又可以

采用其它计量属性;对不能用货币计量的环境信息,还需要用文字或是附注的方式予以说明。 (四)环境会计受托责任假设

环境会计中的受托责任已不仅仅是受出资人之托,而是受整个社会之托。在环境会计核算中,除了财产的保管和使用外,生态环境和治理环境污染也成为会计中委托——受托责任关系的主要内容。环境会计中的受托责任具有双重性质,它包括以体现企业经济效益为主的经济责任和以体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为主的社会责任两个方面。受托人有义务和责任向直接和间接委托关系的委托人,包括社会的各个方面,充分披露其责任的履行情况。四、对我国实施环境会计的建议

(一) 实行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

鉴于我国环境会计刚起步,想让环境会计一下子达到很高的水平是不现实的,因此建议使用先试点,后推广,由简入繁,从易到难的方式。可以先选择一些资源性生产企业、对国民经济影响较大的企业和上市公司作为环境会计试点工作的企业。等取得切实可行的经验后,再加以修正、完善,并且分行业、分部门的逐步推广出去。 (二)提高会计人员和企业内部有关人员的素质

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增强,环境科技水平的提高,环境保护措施的改进和发展,环境管理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经由过去浅显的只追去环保结果慢慢发展为今天全方位、全过程都要重视环保效果的新管理思想。这就进一步要求会计人员及企业的主要领导者、环保人员等内部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更新其知识结构,掌握会计学、环境科学及环境经济学等多门学科知识。

(三)加强环境会计理论方面的研究 理论的存在是为实务服务的。会计理论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会计实务。由于环境会计所依赖的理论和方法的多元化,环境会计核算对象的复杂化,特别是环境会计在计量上的难度大,使得环境会计实物进展缓慢。因此,如果我国的会计主管部门对此投入人力、物力进行研究,可望在某些方面取得突破性进,提高我国环境会计理论水平,为环境会计实务研究提供有力的基础,以此推动我国的环境会计实践。

(四)组建环境会计机构,建立环境会计法规层次模式

以统一的会计准则取代分行业的会计制度是中国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制定新的会计准则的时候,必须考虑新兴会计问题,如:人力资源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环境会计等。就环境会计而言,我国可以由财政局和国家环保局牵头,组建环境会计专门机构来负责组织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和准则制订,通过建立环境会计法规层次模式,明确提出试点企业进行环境会计核算的要求,通过检查指导促使各企业按照要求定期予以披露,关注和推广环境会计核算技术和方法,培训会计人员,直到建立中国的环境审计制度。 会计的“国际化”会计国际化 ,理论界有多种看法 ,普遍认同的是 :会计国际化 ,是指采用国际上公认的会计原则和方法来处理和报告本国的经济业务 ,实质上是会计标准的国际化。由于受政治、法律、文化诸因素的影响 ,各国的会计标准客观上存在着很大差异 ,这种差异所造成的“语言”障碍 ,给各国经济交往带来的困扰日益增多。因此 ,会计国际化已成为各国政府增强本国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降低跨国公司信息转化成本和提高筹资效益所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我国加入WTO后 ,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融资和跨国公司将迅速发展 ,所有这些都要求加快我国会计改革的步伐 ,顺应会计国际化潮流。引进外资 ,是我国会计改革的催化剂。外资的介入 ,不仅启动了中国的会计改革 ,在参照、学习国外会计准则的同时 ,也启动了中国会计标准和国际会计标准的融合 ,即“和国际接轨”。除了接受外来投资 ,中国的许多企业也开始通过股票市场向国际融资。无论是外国投资者走进来 ,还是国内企业走出去 ,都需要一个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基础。这个基础正是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所指出的 :将现有的会计制度提升到国际标准 ;提高公司上市资料及信息披露的标准

(一)会计核算的重心将由有形资产转移到无形资产上

前不久我看了《华为基本法》,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华为老总对员工的态度,他非常重视企业文化,最迫切的就是培养人才,可见一个公司如果没有先进的知识,核心的技术,优秀的员工,就算有再多的有形资产要想做大做强肯定是不可能的。所以无形资产是企业很重要的资产,出格是人才,而现行企业底子没有核算这部分无形资产,这对会计能够提供有用信息的职能是不符合的。会计要想提供的信息更加准确、有效,必须重视对无形资产的计量。

我记得目前所接触的会计中,除了商誉、土地、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没有考虑过像人力资本、信息资产、企业文化、经管技术这样的无形资产。然而这样的资产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会计必须满足信息的发展要求和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能够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有利的信息。所以会计核算的重心将由有形资产转移到无形资产上,详细反映无形资产的构成、取得、使用和摊销情况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会计职能的重心将由核算型转为经管核算型

在刚接触会计时,我们知道会计有基本职能和派生职能。而我们主要进修的是基本职能——反映和监督。可是后来我们有了会计电算化,做账变得很简单。那么会计现在到底在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肯定不是核算了,那它必定向它的派生职能发展,它的派生职能主要有评价经营业绩、预测经营前景和参和经济决策。而这些都和经管相关,它能为经管者和决策者提供信息。在经管型会计模式下,财政会计和管理会计融为一体,使得财政会计在现有的以核算为主的基础上,增加了参和决策、实施适时控造和开展经济分析等内容,整个会计系统将成为一个包括事前、事中、事后在内的全面核算和全过程管理的系统。

(三)会计确认理论将出现权责发生造和收付实现造融合的趋势

会计确认在会计工作中是很重要的一环。我们接触会计六要素首先就是进修她的确认条件,而我们所学的会计确认原则就是权责发生制,它能有效地反映企业各期损益和衡量财政状况。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财政报表要素将被从新定义、分解,确认标准也将重新界定。现行确认范围之外的诸如人力资源、自创商誉、衍生金融工具等有些对企业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的经济事项将被纳进报告体系加以反映,为信息需要者提供全面完整的信息。出格是各种交易活动和交易手段的不断创新,使会计确认的内涵逐渐扩大,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出现融合的趋势,将是未来会计确认基础的发展方向。

(四)货币计量模式将出现货币计量和非货币计量并重的局面

会计六要素的确认条件中,有一条就是必须能用货币可靠计量。我们知道会计的对象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运动,即资金运动,可见现行会计衡量模式只是货币计量,但是企业还有很多不能用货币计量但又对企业经营状况有重大影响的资产,如员工素质、市场份额、企业背景、行业资料等信息,我们会计在计量资产时没有考虑他们,这和前面提到的无形资产一样。或许有些无形资产可以通过评估资产用货币计量,但有些是无法用货币计量甚至估计的,这些就要求我们必须加进非货币资产计量。根据不同会计事项、不同业务性质,选择适当的计量属性,以提供和决策相关的信息。因此未来计量将会出现货币计量和非货币计量并重、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的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局面。

(五)会计报告体系将更加完善

会计报表是综合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政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表的书面文件。为了让报表使用者正确理解报表内容,不产生误解和偏见,对某些重要资料,可以利用报表附注加以说明。由于一些资产负债表外业务的表外项目不断增加,传统的财务会计报表已不能充分披露有用的会计信息了,现有财务会计报告的缺陷和不足越来越显现出来,尤其对信息的时效性、前瞻性、可靠性的要求等方面无法得到满足,也无法反映财务信息。未来经济时代的会计报告体系,不论在报告内容范围上,还是在报告形式上以及传递方式上,较之现行报告体系都将会有很大的改进。

(六)会计新兴学科将不断涌现

我刚开始学会计时以为只有高财才是我们的专业课,可是后来又学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后面还有审计以及金融企业会计,传闻现在还有无形资产、知识产权会计、研究和开发会计、人力资源会计、宏观会计等。这么多的分支使得会计核算和服务范围日益广泛。

(七)会计国际化趋势将日益显明

我们知道会计准则越来越和国际会计相同。中国企业已经开始走向国际,那么会计这个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的工具必须和时俱进。当然我们不能按部就班,我们的准则是必须有由中国特色,必须适应中国的经济,不能盲目趋同,不然国际准则可能在我们中国水土不服。

会计是门和时俱进的学科,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当今社会,掌握了信息就是掌握了机遇。不管哪个行业都要使用信息,这就需要会计在这个信息大爆炸时代能够保持它的优势——真实、可靠和有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