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从张掖大佛寺解读西夏宗教

2023-07-15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从张掖大佛寺解读西夏宗教
CHARMlNG CHINA 文史艺术 从张掖大佛寺解读西夏宗教 陈清 (北京旭鹏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北京100075) 个偶然的机会,甘肃的朋友向我介绍了张掖市的市容 据《敕赐宝觉寺碑记》记载:西夏时,有一个叫嵬咩的国师, 及产业发展布局,及正在寻求的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及国际 云游四方,途经甘州。一日,国师正敛神静居,忽闻天地间隐隐 间的合作需求。偶然谈话间,张掖大佛寺却最终成为了话题的 有丝竹之声。睁眼一看,华光灿烂,还伴有颂佛之声。声光飘 焦点。张掖大佛寺的神秘,加上史上知名人士的虔诚拜访,又 忽,慢慢隐人地下。国师万分敬仰,“掘地数尺,有翠瓦罩焉,复 给这大佛寺增添了隆重的神话色调。 下三尺,有金甓覆焉,得石涅盘像。”国师认为这是佛祖显灵, 盛情难却,也确实被这大佛寺的幽深历史所牵动,我终于 当即动员僧众信徒,化募捐赠,在此建起了大佛寺。 一答应了朋友的邀请,择目赴甘肃兰州,辗转赴张掖。终于可以 领略大佛寺的神秘。 从张掖名胜古迹看张掖历史中的宗教 张掖在古代军事地位相当重要,西汉初正是中原扩充领 土的战乱年代,在中原大军占领这里设郡时,就取了要张中原 之掖,扩充领土疆域的意思而得名的。古称甘州,甘肃的由来 就有张掖一般。张掖在丝绸之路上被誉为河西第一城。因为当 时几条丝绸之路的分支都是在张掖汇合作为起点延伸向西 的。著名的旅游家马可波罗就曾经在张掖住了长达一年之久, 其魅力可见一斑。在公园609年的时候,当时的隋炀帝就在张 掖召开了29国大会,这是中国世界贸易的第一笔。 五塔传说中道教因素 张掖就成甘州,原有五座塔寺,分别为金、木、水、火、土, 作为该市的真诚之宝。可惜由于战争的破坏,以及年久失修, 目前只剩下三座。其土塔一、二层塔座四隅个建议小他。风格 独特,为国内罕见。 佛教中讲五行。在佛教文化中,“五”代表圆满。《涅桨经》 里提到圣行、梵行、天行、婴儿行、病行这五行。在《大乘起信 论》里又提出了另一种五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止观。 金木水火土这五行,则会在道教中看到,也是中国从吉至 今最流行的五行之说。 五行说产生于“六府”说。“六府”的起源约在虞夏之际。 《左传。文公七年》中有引《夏书》“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 府”的句子,比之后来的五行说多一“谷”,显然此说与民生相 切,更切实用而与哲学无关。目前所知有关”五行”最早的提 法,是载于《尚书。洪范》中商纣王之叔箕子所说的:“五行,一 日水,二日火,三日木,四日金,五日土”。其排列顺序与“六府” 有变,并明确提出五行之排列序数:水火木金土,相应一二三 四五。这一序数并得以作为五行之数的模式为后人所固定,并 与阴阳学说相结合,由此而衍生出大可阐示宇宙,小可切入亳 末的极其宏大、严密的东方思维体系的核心精髓。此时的金木 水火土已不再是构成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而被高度抽象化 为物质的五种基本形态,而五行则为这五种基本形态的代号, 即:金为固态,水为液态,火为气态,木为等离子态,而土则为 包容一切的“第五态”。五行之妙,一妙在五种可以涵盖万事万 物的“基本态”,二妙在其数为“五”,三妙在其关键态——“混 生态”——“根本态”——土,为第五态。三大因素,缺一不可。 由此可见,早在西夏丝绸2.N_L,道教当时已经颇具影响力。 张掖卧佛寺中的佛教神风 张掖卧佛寺现如今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卧佛寺卧佛寺 是甘肃最有代表陛的古建筑,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大景观。 在张掖,规模最大、文物最多的,当数张掖卧佛寺。那是西 夏王朝攻人中原后,在那里修建的第一个佛教寺庙。位于张掖 西南隅的大佛寺,现今成为西夏建筑遗存,丝绸之路上一处重 要名胜古迹,久负盛名的佛教寺院,又是张掖的标志性建筑, 有“塞上名刹、佛国胜境”的誉称。 张掖大佛寺,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公元1098年),原名 迦叶如来寺,是甘肃省境内最大的西夏建筑遗存。现存建筑有 大佛殿、藏经阁、土塔三处。大佛殿高33米,面阔9间,规模宏 大,内有释迦牟尼的侧身像,及大卧佛,卧佛为木台泥塑,金装 彩绘,全身长34.5米,肩宽7.5米,耳长2米多,是中国最大的 室内卧佛像。 在大佛寺中,至供奉了释迦牟尼卧佛,故可以初步判断此 殿风格为小乘佛教。 佛教中之家牟尼佛像有千万之多,但相貌、体态、神情都 大致相仿,他们的区别是手印、法物、坐姿有所不同,衣饰、背 光、莲座有所变化而已。张掖大佛寺中的释迦牟尼卧佛像,呈 单手依于头下侧状,相貌、神态的特征安详、静穆、崇高、完美。 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为佛像中的佳品。并具汉地佛像 特征:颜容奇妙,常若少年,男如好女,面如满月,眼如垂风,鼻 如悬胆,口如仰月,唇如涂朱,齿如编贝,两耳垂肩,双手过漆。 足可容龟远观巍巍,近观恰恰。集聚真、美、善、福、神、庙、常、 乐、净、定、慧、明灯人间诸种妙好于一身。为典型汉地佛像作 品。 卧佛身后的菩萨像 汉地佛教中的菩萨像可以分两类,第一类侍立菩萨:赴释 迦牟尼身旁的迦叶、阿难尊者,阿弥陀佛身旁的观世音、大势 至菩萨等。其中观世音菩萨,就有几十种。第二类是佛像旁所 画的供养菩萨,如献花菩萨、献香菩萨、音乐菩萨等。菩萨外貌 特征与佛相像,即刚足16岁的童男童女相,凝聚着安详之美, 体现着慈爱精神。所不同的是佛顶有肉髻,菩萨顶无肉髻;佛 面如满月.佛母菩萨面如鸡子、芝麻或鹅蛋;佛德服饰单纯朴 实,身披袈裟、偏袒右肩、显露心胸,菩萨的衣饰要华美庄严, 首戴天冠、身披璎珞、手贯环讯。 罗汉形象在中国佛教绘画和雕塑中非常普遍。大约有三 类:一是中国罗汉的组合像。如根据《佛五百弟子自说起经》而 绘制、或雕塑的五百罗汉像等。二是根据佛殿技术由十大弟子 或十六罗汉中选绘的单身罗汉像。三是画家任意挥毫、不计尺 度地画成后加题为罗汉的。 卧佛寺殿中的18罗汉,各自分立,表情生动,且有序。不 论是降龙还是伏虎,也不论是蟒蛇同穴还是虎豹为邻,都表现 出佛教有无相、无念、无住以及众生平等而转化为慈悲、安详 的巨大亲和力。罗汉像外貌也许丑陋怪异,但却不乏慈悲与肃 穆的内在美,体现出戒、定、慧三方面神力。 西夏时期。西夏太后经常来寺内朝拜、居住,张掖大佛寺据 传曾为元世祖忽必烈降生地,元世袒忽必烈的母后别吉太后 也曾在此久居,别吉太后的灵柩曾寄放与寺内。i鞫宋末年,宋 恭宗赵显被虏后避祸而出家与此。 中国历史上,西夏国从李元昊建都之后,后代皇帝们都没 有留下任何事件记录,所以西夏历史是一段空白。那时留下的 任何古物,都是揭开西夏之谜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张掖大 佛寺给研究西夏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