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双排扣件式钢管落地脚手架施工方案

2024-07-30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双排扣件式钢管落地脚手架施工方案
1 防护架构造要求 1.1 总的设计尺寸

立杆纵距1.8m(局部有所调整,但均不大于1.8m),横距0.9m(可平铺三块竹串竹笆片,每块竹串竹笆片宽250mm),内排架步距1.83m,外排架步距0.915m(安全网规格为6m×18m,拉紧后比1.8m略宽,如取两倍步距1.8m,安全网不易拉紧,显得松垮,不美观,故按现场经验取1.83m),防护架限高取20.5m(总高18.9m加1.6m高护栏)。外排架内侧设全封闭密目安全网(每10cm×10cm2300孔)。 1.2 纵向水平杆

纵向水平杆要求设置在立杆内侧,长度不宜小于三跨。

接长宜使用对接。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

接长如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 本工程使用竹串竹笆片,纵向水平杆应作为横向水平杆的支座,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 1.3 横向水平杆

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承竹笆片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1/2。

横向水平杆两端均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

横向水平杆靠墙一端外伸长度不小于300mm,以满足铺一块竹笆片的要求。靠墙一端离外墙装饰面距离不大于100mm(符合JGJ130-2001中6.2.3和7.3.6要求)。

1

1.4 竹笆片

竹笆片应铺满、铺稳,离开外墙装饰面150mm。 竹笆片应设置在三根横向水平杆上。

竹笆片的铺设可对接平铺,也可搭接铺设,搭接时接头必须支在横向水平杆上,并用16#扎丝扎实。

每层端部竹笆片探头长度取150mm,竹笆片长两端应与支承杆可靠固定。 1.5 立杆

内立杆距外墙边300mm。

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垫板(本工程选用竹笆片)。

相邻立杆的对接扣件不得在同一高度内。下端第一根立杆交错用6m杆和3m杆相互错开。 1.6 连墙件

为了便于施工,本工程采用刚性连墙件,连墙件水平方向沿每根框架柱设置,高度方向隔步设置。

本工程连墙件拉结在框架柱上。立杆安装时,宜尽量选择靠近框架柱的位置,以满足JGJ130-2001中6.4.2连墙件“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 (不属于强制性条文)的要求。连墙杆内外两个受力方向均应采用不少于两个直角扣件固定。 1.7 门洞

防护架应在安全通道出入口处设置门洞。

门洞处挑空一根立杆。门洞处的空间桁架,除下弦平面外,应在其余5个平面内设

2

置斜腹杆。斜腹杆采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安全通道处的门洞两侧立杆应为双管立杆,副立杆高度应高于门洞口1至2步(外排架2步,内排架1步)。

安全通道、卸料平台、井架通道不得与防护架杆件连接。 1.8 剪刀撑

剪刀撑在外侧立面整个长度和高度连续设置,斜杆与地面的倾角按45°控制。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

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宜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 1.9 扣件

螺栓拧紧扭力矩不应小于40Nm,且不应大于65Nm。

主节点处固定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剪刀撑等用的直角扣件、旋转扣件的中心点的相互距离不应大于150mm。

对接扣件开口应朝上或朝内。

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 1.10 基础

采用碎石土回填,分层夯实硬化。防护架外侧设置排水明沟,二十米设置一集水井。 1.11 上人斜道

当室内楼梯受施工影响不能正常使用时,可在架体内搭设临时简易上人斜道。斜道

3

坡度不宜大于1:3。沿架体内排设单侧扶手栏杆。扶手栏杆高1.2m。 2 防护架的搭设和拆除施工工艺 2.1 落地防护架搭设施工工艺

落地防护架搭设的工艺流程:场地平整、夯实→砼基础浇筑→外围设置排水系统→定位设置通长立杆垫板→排放纵向扫地杆→竖立杆→将纵向扫地杆与立杆扣接→安装横向扫地杆→安装纵向水平杆→安装横向水平杆→安装剪刀撑→安装连墙件→扎安全网→作业层铺竹笆片和挡脚板。

根据构造要求在建筑物四角用尺量出内、外立杆离墙距离,并做好标记。用钢卷尺拉直,分出立杆位置,并用小竹片点出立杆标记。垫板应准确地放在定位线上,垫板必须铺放平稳,不得悬空。

在搭设首层防护架的过程中,沿四周每框架格内设一道斜支撑,拐角处双向增设,待该部位与防护架与主体结构的连墙件可靠拉结后方可拆除。当防护架操作层高出连墙件两步时,应采取临时稳定措施,直到连墙件搭设完毕后方可拆除。

双排架宜先立内排立杆,后立外排立杆。每排立杆宜先立两头的,再立中间的一根,互相看齐后,立中间部分各立杆。双排架内、外排两立杆的连线要与墙面垂直。立杆接长时,宜先立外排,后立内排。 2.2 防护架的拆除施工工艺

拆架程序应遵守由上而下,先搭后拆的原则,一般的拆除顺序为:安全网→拦杆→竹笆片→剪刀撑→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立杆。

不准分立面拆架或在上下两步同时进行拆架。做到一步一清、一杆一清。拆立杆时,要先抱住立杆再拆开最后两个扣。拆除纵向水平杆、斜撑、剪刀撑时,应先拆中间扣件,

4

然后托住中间,再解端头扣。所有连墙杆等必须随防护架拆除同步下降,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防护架。

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2步,如高差大于2步,应增设连墙件加固。

应保证拆除后架体的稳定性不被破坏,连墙杆被拆除前,应加设临时支撑防止变形、失稳。

当防护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长钢管的高度(约6m)时,应先在适当位置搭临时抛撑加固后再拆连墙件。 3 目标和验收标准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表3.0.4-1总分10分,要求全部符合要求,达到10分。

检查和验收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JGJ130-2001,2002年版)8.1、8.2要求。

4 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4.1 材质及其使用的安全技术措施

扣件的紧固程度不应小于40Nm,且不应大于65Nm。对接扣件的抗拉承载力为3kN。扣件上螺栓应保持适当的拧紧程度。

对接扣件安装时其开口应向内,以防进雨水,直角扣件安装时开口不得向下,以保证安全。

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

钢管有严重锈蚀、压扁或裂纹的不得使用。禁止使用有脆裂、变形、滑丝等现象的扣件。

5

外防护架严禁钢竹、钢木混搭,禁止扣件、绳索、铁丝、竹篾、塑料混用。 严禁将外径48mm与51mm的钢管混合使用。 4.2 防护架搭设的安全技术措施

防护架的基础必须经过夯实处理满足承载力要求,做到不积水、不沉陷。 搭设过程中应划出工作标志区,禁止行人进入,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严禁在无人指挥下作业。当解开与另一人有关的扣件时必先告诉对方,并得到允许,以防坠落伤人。

开始搭设立杆时,应每隔6跨设置一根抛撑,直至连墙件安装稳定后,方可根据情况拆除。

防护架及时与结构拉结或采用临时支顶,以保证搭设过程安全,未完成防护架在每日收工前,一定要确保架子稳定。

防护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得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两步。 在搭设过程中应由安全员、架子班长等进行检查、验收。每两步验收一次。 4.3 防护架上施工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

结构施工阶段外防护架每支搭一层完毕后,经项目部安全员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任何班组长和个人,未经同意不得任意拆除防护架部件。

严格控制施工荷载,竹笆片不得集中堆料,确保较大安全储备。

当防护架高出其下连墙件3.6m以上,且其上尚无连墙件时,应采取适当的临时撑拉措施。

定期检查防护架,发现问题和隐患,在施工作业前及时维修加固,以达到坚固稳定,确保施工安全。

6

4.4 防护架拆除的安全技术措施

拆架前,全面检查待拆防护架,根据检查结果,拟订出作业计划,报请批准,进行技术交底后才准工作。

架体拆除前,必须察看施工现场环境,包括架空线路、外防护架、地面的设施等各类障碍物、地锚、缆风绳、连墙杆及被拆架体各吊点、附件、电气装置情况,凡能提前拆除的尽量拆除掉。

拆架时应划分作业区,周围设绳绑围栏或竖立警戒标志,地面应设专人指挥,禁止非作业人员进入。

拆除时要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需解开与另一人有关的扣件时,应先通知对方采取防范措施,以防坠落。

在拆架时,不得中途换人,如必须换人时,应将拆除情况交代清楚后方可离开。 每天拆架下班时,不应留下隐患部位。

拆架时严禁碰撞防护架附近电源线,以防触电。

所有杆件和扣件在拆除时应分离,不准在杆件上附着扣件或两杆连着送到地面。 所有的竹笆片,应自外向里竖立搬运,以防竹笆片和垃圾物从高处坠落伤人。 拆下的零配件要装入容器内,用吊篮吊下;拆下的钢管要绑扎牢固,双点起吊,严禁从高空抛掷。 4.5 文明施工要求

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系好安全带,穿好防滑鞋等,现场严禁吸烟。

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要爱护场内的各种绿化设施和标示牌,不得践踏草坪、损坏花草树木、随意拆除和移动标示牌。

7

严禁酗酒人员上架作业,施工操作时要求精力集中、禁止开玩笑和打闹。 防护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考试合格的专业架子工,上岗人员定期体检,体检合格者方可发上岗证,凡患有高血压、贫血病、心脏病及其他不适于高空作业者,一律不得上防护架操作。

上架子作业人员上下均应走人行梯道,不准攀爬架子。

护身栏、竹笆片、挡脚板、密目安全网等影响作业班组支模时,如需拆改时,应由架子工来完成,任何人不得任意拆改。

防护架验收合格后任何人不得擅自拆改,如需做局部拆改时,须经主管工程师同意后由架子工操作。

不准利用防护架吊运重物;作业人员不准攀登架子上下作业面,不准推车在架子上跑动,塔吊起吊物体时不能碰撞和拖动防护架。

不得将模板支撑、缆风绳、泵送混凝土及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防护架上,严禁任意悬挂起重设备。

在架子上的作业人员不得随意拆动防护架的所有拉接点和竹笆片,以及扣件绑扎扣等所有架子部件。

拆除架子而使用电焊气割时,派专职人员做好防火工作,配备料斗,防止火星和切割物溅落。

防护架使用时间较长,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检查,发现基础下沉、杆件变形严重、防护不全、拉结松动等问题要及时解决。

要保证防护架体的整体性,不得与井架一并拉结,不得截断架体。

施工人员严禁凌空投掷杆件、物料、扣件及其他物品,材料、工具用滑轮和绳索运输,不得乱仍。

不使用的工具要放在工具袋内,防止掉落伤人,登高要穿防滑鞋,袖口及裤口要扎

8

紧。

防护架堆放场应做到整洁、摆放合理、专人保管,并建立严格领退料手续。 施工人员应做到活完料净脚下清,确保防护架施工材料不浪费。

运至地面的材料应按指定地点随拆随运,分类堆放,当天拆当天清,拆下的扣件和铁丝要集中回收处理。应随时整理、检查,按品种、分规格堆放整齐,妥善保管。

六级以上大风、大雪、大雾、大雨天气停止防护架作业。在冬季、雨季要经常检查竹笆片上有无积水等物。若有则应随时清扫,并要采取防滑措施。 4.6 应执行的强制性条文

本外架施工和使用期间应执行的强制性条文如下,应重点检查: 3.1.3 2 钢管上严禁打孔。

5.3.5 2 当脚手架搭设尺寸中的步距、立杆纵距、立杆横距和连墙件间距有变化时,除计算底层立杆段外,还必须对出现最大步距或最大立杆纵距、立杆横距、连墙件间距等部位的立杆段进行验算;

6.2.2 1 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 6.3.2 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6.3.5 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6.4.2 4 一字型、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不应大于4m(两步)。

6.4.4 对高度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必须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

9

6.4.5 2 连墙件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

6.6.2 2 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均必须在外侧立面的两端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6.6.3 2 一字型、开口型双排脚手架的两端均必须设置横向斜撑;

7.1.5 当脚手架基础下有设备基础、管沟时,在脚手架使用过程中不应开挖,否则必须采取加固措施。

7.3.1 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两步。 7.3.4 1 严禁将外径48mm与51mm的钢管混合使用;

7.3.8 2 剪刀撑、横向斜撑搭设应随立杆、纵向和横向水平杆等同步搭设。 7.4.2 1 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7.4.2 2 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两步,如高差大于两步,应增设连墙件加固;

7.4.3 1 各构配件严禁抛掷至地面;

8.1.3 2 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

9.0.1 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按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036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上岗人员应定期体检,合格者方可持证上岗。

9.0.4 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不得将模板支架、缆风绳、泵送混凝土和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脚手架上,严禁悬挂起重设备。

9.0.7 在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下列杆件: 1)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 2)连墙件。 5 设计计算

10

5.1 荷载传递路线

竖向荷载:竹笆片→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的扣件→立杆→垫板→地基。

水平荷载:立杆→立杆与连墙件的扣件→连墙件→墙体。 5.2 横向水平杆强度计算

施工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不考虑作业层,每层0kN/m2。 竹串竹笆片均布荷载标准值:0.35kN/m2。 满铺竹笆片层横向水平杆间距:0.9m。 a) 抗弯强度验算

横向水平杆上的线荷载标准值:qk=(0+0.35)0.9=0.315kN/m。 横向水平杆上的线荷载设计值:q=(1.40+1.20.35)0.9=0.378kN/m。 考虑活荷载在横向水平杆上的最不利布置,验算弯曲正应力、挠度不计悬挑荷载,但计算支座最大支反力要计入悬挑荷载。

最大弯矩:Mmaxqlb20.3780.92===0.038kNm。 88Mmax0.038106===7.48N/mm2205N/mm2 3W5.0810满足要求。 b)变形验算

按JGJ130-2001中5.1.8要求,挠度不应超过l/150=900/150=6mm或10mm。此处指不应超过6mm。

5qklb450.3159004v===0.107mm6mm

384EI3842.0610512.19104满足要求。

11

5.3 纵向水平杆强度计算

a1取0.25m,双排架纵向水平杆按三跨(每跨中部)均有集中活荷载分布计算。 a) 抗弯强度验算

由横向水平杆传给纵向水平杆的集中力设计值:

a10.25F=0.5qlb1+=0.50.3780.91+=0.278kN l0.9b22Mmax=0.175Fla=0.1750.2781.8=0.088kNm

Mmax0.08810622 ===17.32N/mm205N/mm3W5.0810满足要求。 b)挠度验算

由横向水平杆传给纵向水平杆的集中力标准值:

a10.25Fk=0.5qklb1+=0.50.3150.91+=0.23kN l0.9b22按JGJ130-2001中5.1.8要求,挠度不应超过l/150=1800/150=12mm或10mm。此处指不应超过10mm。

31.146Fkla1.1460.2310318003v===0.61mm10mm 54100EI1002.061012.1910满足要求。

5.4 连接扣件抗滑承载力计算

直角扣件、旋转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按JGJ130-2001中表5.1.7取Rc=8kN。 纵向水平杆通过扣件传给立杆竖向力设计值:

R=(0.65+0.5+1)F=2.150.278=0.6kN8kN

满足要求。

12

5.5 立杆稳定性计算

施工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不考虑装修阶段一层操作层考虑:Qk=0kN/m2。 竹串竹笆片自重标准值按满铺三层考虑:Qp1=30.35=1.05kN/m2。 操作层竹串竹笆片挡板自重标准值:Qp2=0.350.25=0.088kN/m。 密目安全网自重标准值:Qp3=0.005kN/m2。 a) 验算长细比

查JGJ130-2001中表5.3.3(立杆横距0.9m,连墙件二步三跨布置),长度系数取1.5。 长细比=kh,验算长细比时,应取k=1。计算立杆稳定系数时,应取k=1.155。 ikh11.5180==171210。 i1.58k=1时,=满足要求。

k=1.155时,=kh1.1551.5180==197,根据此长细比查JGJ130-2001附录Ci1.58表C得稳定系数:=0.186。

b)计算密目式安全网全封闭防护架挡风系数

密目式安全网全封闭防护架应考虑风荷载对防护架的作用。

本外架为密目安全网全封闭架,安全网的网目密度为2300目/100cm2,每目孔隙面积约为A0=1.3mm2。

密目安全网挡风系数:

1=1.2An11.3=1.2(100−nA0)/100=1.2100−2300/100=0.841 lah100由于外排架步距为0.9m,JGJ130-2001中附录A表A-3无对应数据,因此,敞开式扣件钢管防护架的挡风系数不能查表,应进行计算(公式详JGJ130-2001条文说明4.2.4):

2=1.2An21.2(1.8+0.9+0.3251.80.9)0.048==0.115 lah1.80.913

密目式安全网全封闭防护架挡风系数:

=1+2−12/1.2=0.841+0.115−0.8410.115/1.2=0.875 c) 计算风荷载设计值对立杆段产生的弯矩 立杆稳定验算部位取防护架立杆底部。

查《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09-2001),苏州市基本风压:0.35kN/m2。 市区内地面粗糙度为C类,立杆底部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0.74。 风荷载体型系数:s=1.3=1.30.875=1.1375。 立杆底部作用于防护架上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

k=0.7zs0=0.70.741.13750.35=0.206kN/m2

风荷载设计值对立杆段产生的弯矩:

0.851.4klah20.851.40.2061.81.82M===0.143kNm

1010d)计算组合风荷载时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 防护架结构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

本工程采用的钢管长度规格与JGJ130-2001中附录A表A-1计算依据出入较大(如本工程横向水平杆长1.5m,而规范按2.2m计算,表中无步距0.9m双排架的对应数据等),现按实际计算防护架外排架的单位自重。

钢管重量(q):38.4N/m,纵向水平杆、立杆每根取6m长,每6m长钢管上计算一个对接扣件。

直角扣件(q1):按每个主节点处三个,每个自重13.2N。 对接扣件(q2):按每6m长钢管一个,每个自重18.4N。 旋转扣件(q3):按剪刀撑每个扣接点一个,每个自重14.6N。 横向水平杆:每个主节点一根,取1.5m长。 单位轮廓面积上外排架主框架的重量:

14

2la+h1.5q22la+h+q+3q1+26GD=lah1.521.8+1.818.421.8+1.8+38.4+313.2+26=

1.81.8=90.2N/m2=0.0902kN/m2剪刀撑连续设置。设两个10m杆交叉组成一个计算单元,共用长杆4根,每根10m斜杆用2根6m长杆搭接。每个搭接处用3个旋转扣件,搭接长度为1m。两个10m杆交叉组成的一个计算单元中,合计共4处搭接。剪刀撑斜杆与立杆交叉处均有旋转扣件。剪刀撑斜杆与地面夹角为45°。剪刀撑钢管和扣件重量按下式计算:

210cosq3laGJ=10cos10cos210cos4521238.4+4314.6+14.61.8 =210cos452(10+21)q+43q3+()=24.2N/m2=0.0242kN/m2防护架外排架每米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为:

gk=(GD+GJ)la=(0.0902+0.0242)1.8=0.2059kN/m NG1k=Hsgk=1−0.001HHgk=300.2059=6.37kN

1−0.00130构配件(竹笆片、栏杆、挡竹笆片、安全网)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

NG2k=0.5(lb+0.25)laQp1+Qp2la+Qp3laH=0.5(0.9+0.25)1.81.05+0.0881.8+0.0051.830=1.52kN

施工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

NQk=0.5(lb+0.25)laQk=0.5(0.9+0.25)1.80=0kN

组合风荷载时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

N=1.2(NG1k+NG2k)+0.851.4NQk=1.2(6.37+1.52)+0.851.40=9.47kN

e) 计算不组合风荷载时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

15

N=1.2(NG1k+NG2k)+1.4NQk=1.2(6.37+1.52)+1.40=9.47kN

f) 立杆稳定性验算 组合风荷载时:

NM9.471030.14310622+=+=132.27N/mm205N/mm 3AW0.1864895.0810满足要求。 不组合风荷载时:

N9.47103==104.10N/mm2205N/mm2 A0.186489满足要求。 5.6 连墙件验算

a) 扣件连接抗滑承载力验算

连墙件均匀布置,受风荷载作用最大的连墙件应在防护架的最高部位,按高度15m处考虑,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1.00。

k=0.7zs0=0.71.001.13750.35=0.279kN/m2

连墙件水平方向沿每根框架柱设置,高度方向隔步设置,每根连墙件覆盖面积为:

S=7.23.6=25.92m2 连墙件的轴向力设计值:

Nl=Nl+N0=1.40.27925.92+5=15.12kN2Rc=16kN

连墙杆与外架的连接应采用双扣件,即连墙杆采用直角扣件与防护架的内、外排立杆均应连接。连墙杆与墙体的连接应采用不少于两只直角扣件扣牢。

b)连墙杆稳定性计算

杆件两端均采用直角扣件连于防护架及附加在建筑物上的短钢管上,因此连墙杆的

16

计算长度可取防护架距墙距离,即l0=0.4m=40cm,长细比=l040==25.32150,i1.58根据此长细比查JGJ130-2001附录C表C得稳定系数:=0.933。

Nl15.12103==33.14N/mm2205N/mm2 A0.933489满足要求。

5.7 立杆地基承载力计算

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轴向力设计值为N=12.37kN。通长设置木垫板宽200mm,厚50mm,作用长度取0.9m,基础底面积A=0.90.2=0.18m2。地基承载力标准值按碎石土回填夯实取240kN/m2。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g=Kcfgk=0.4240=96kN/m2。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满足要求。

N12.37==68.72kN/m296kN/m2。 A0.18

17

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