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社区服务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产物,也是改革开放中发展起来的新兴服务业,社区服务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加速时期,社区服务业发展空间巨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的地位和作用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正处在转型时期,人口老龄化、失业等一系列问题使拓展社区服务发展成为必然。文章对社区服务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展开了分析,并探讨了城市社区服务发展的趋势及对策。
关键词 社区服务;发展现状;趋势
Abstract
The community service is the outcome of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and a new kind of the third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developmental level of the community servic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ark of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cess. At present, our nation is in the transitional slage, and the community service has large space for development.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societ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the 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the community has gain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problems concerned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ty service and explore its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ty service and explore its development tendency and solutions.
Key words: the community service;the service sector;tendency
目 录
绪言··1
第一章 社区服务的起源及演变··1
第二章 国内外社区服务发展的基本情况··2
第一节 国外社区服务发展的基本情况··3
第二节 国内社区服务的兴起··4
第三章 大力发展社区服务是转型时期的必然选择··4
第四章 转型期社区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6
第五章 转型期社区服务发展的趋势··8
结束语··11
致谢··12
参考文献··13
社区建设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重点发展的项目,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容量,在我国社会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的转型时期,社区服务如何能够很好的适应时常机制的要求,加快产业化的进程,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的课题。
第一章 社区服务的起源及演变
社区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德国著名社会学家Tonnies提出,是社会学的一个基本范畴,人们对社区概念的理解不完全一致,其实,所谓社区,就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里的人们结成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从事多种社会活动所构成的社会区域共同体。构成这种共同体的要素包括:社区的主体,即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进行共同生活的人群:一定的地域,即主体的社会活动条件和活动场所;一定的生活服务设施;一定的社会群体和组织;一定的文化和意识,即社区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及社区成员对本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等等。现实中的社区多种多样,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两大类,本文仅研究城市社区。[1]
城市社区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社区服务。而社区服务的发展又受到城市社区的特点、结构、功能等因素的制约,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一步一步,社区服务一般以一定的社区社区管理组织为依托,发动或组织社区成员,建立完整而又系统的服务网络,并通过一定的服务设施,开展一定的服务项目来增进社会福利,方便居民生活,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质量,改善人际关系,最终要形成有政府搭台、民政主管、社会参与、社会全体成员受益的工作格局。
社会服务最早出现在西方发达国家,它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而兴起的,是工业化、城市化、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分工专业化的产物。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后,社区服务就作为资本主义早期的社会福利开始出现。如英国的贫民习艺所、救贫所等,1884年出现了“大学住宅服务组织”,1930年美国也出现了一些社区服务的组织和机构,如纽约邻舍辅导处和芝加哥邻舍会馆等。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出现了人口寿命延长、生育下降、人口老化、核心家庭和空巢
家庭增加、居民形式以及人际关系的变化一系列情况,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体育、社交、旅游以及饮食、商业、卫生、家庭服务等各方面提出新的要求。近20年来,世界上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逐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来化解上述的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取得了较大的成功。[2]以香港特别行政区为例:自70年代以来,特别是回归以后,香港的社会福利和社区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健全的体系和制度。社区服务工作已经从单纯为经济条件较差的人士提供慈善救济,发展到为有需求的全体社区成员提供从生活照顾、保护到经济援助以至于日常生活需求的全面服务,并且基本能够满足社区成员的需要。50年代以来,联合国一直在各国提倡社区发展运动,试图通过社区政府和民间团体的通力合作,动员居民广泛参与和来解决一系列社会问题,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社区服务在我国发展的时间比较短,1986年民政部出于探索社会主义社会保障制度的初衷,第一次提出了社区服务和建立、完善社区服务系统的设想,使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服务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北京、上海、天津、青岛、哈尔滨、大连等形成了以街道和居委会为依托,以兴办各类服务设施为主要形式,既面向老、孤、残和优抚对象,又面向社区全体成员的多层次的社区服务网络。目前以城市基层社区为依托的城市社区服务正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截止1997年底,全国城市区、街道、居委会各级建成的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已达到43万多个,各类老年人福利服务设施16万多个,优抚服务设施达13万多个,残疾人福利服务设施达3.7万多个,婚丧改革服务设施1.5万多个;各类便民利民服务网点星罗棋布,达101.2万多个,同时建立起一支庞大的社区服务队伍,专兼职社区服务人员达138万多人,社区服务志愿者组织达到5.5万多
[3]社区服务已不单是为解决某些社会问题而采取的一项权宜之计,个,志愿人员达到547万多人。
而成为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开展社区服务,显然也是我国政治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第二章 国内外社区服务发展的基本情况
第一节 国外社区服务发展的基本情况
社区服务在国外起步较早,运作模式较为成熟,管理水平也较高,其经验对于我国社区服务业发展具有可资借鉴之处。其中作为资本国家发展最早的英国和经济最发达的美国的社区服务最具有典型性。
社区服务在英国称为社区照顾,20世纪70年代的财政危机和人口老龄化趋势,使由政府对全体人口进行的照顾成为不可能,于是就兴起了“非政府化”和“非中央化”运动。上个世纪80年代撒切尔夫人任首相后,对英国的福利政策进行了调整。社会服务的决策权限下放到地方政府甚至社区,服务的提供也不由政府全包,而由政府、民间组织、和志愿者团体共同承担,甚至也要发动亲友及邻舍提供非正规照顾。由此开始,多渠道照顾代替了政府的单一照顾。英国社区照顾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个体需求者提供照顾及反映灵活、灵敏的服务;对所提供的服务消费者可以有一定的选择范围;重点为那些急需服务者提供服务。具体项目主要有:建立社区活动中心、儿童照顾、为老年人服务、提供其他社区服务。
英国社区照顾的工作对象主要是特殊困难人群,具有多元化的经济成分,而政府是社区照顾的主要财力提供者和政策支持者。[16]
美国的社区服务不同于英国的社区照顾。就社区服务的提供者来说,美国的社区服务分为政府提供的服务和志愿者组提供的服务。政府提供的社区服务限于涉及居民最基本需求的部分,如水、电、煤气、通讯设施、绿化、保结和照明等,主要由政府出资委托或承包给专业公司。
美国社区服务的另一部分是由志愿者提供的,他们提供社区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社区服务。在美国志愿者服务蔚然成风,大约有一半的美国成年人参加过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政府支持志愿者服务,希望通过志愿者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希望依靠志愿者服务把美国带回充满互爱和志
愿者行动的黄金时代,但由于政府补贴不足,志愿者服务机构为了生存,不得不对部分商业性服务进行收费,由此引起了一些营利性社会服务业开始抢夺原来属于志愿者服务的领地。[17]
就社区服务的内容来说,美国的社区服务可以说是囊括了社区居民需要的方方面面。这也是它与我国社区服务相似而不同于英国及欧洲的特点。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社区服务中不同于我国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重视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第三部门的作用,也就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非营利组织。这些组织起到了政府和营利性组织所起不到的作用,但同时必须取得政府、各种基金会、教会、私人公司和银行的大力支持。事实上,政府给予这些组织一些资金的支持是城市未来发展及管理的一种明智选择。
美国与英国一样,为了在服务效率和社会福利之间寻找平衡,正在把由政府提供服务变为由政府购买服务。据1978-1979年的统计,美国政府从营利性的私人机构和非营利性机构那里购买的社会服务,占全部社会服务的35%。
第二节 国内社区服务的兴起
我国的城市社区服务并不是直接从国外引入的,它是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产物,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产物。中华民族是一个施乐好善、互助互帮优良民德的民族,民间的互救互济、慈善事业已有悠久的历史,民间早就存在“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贫病相扶“的良风美德。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初期始,各个城市,特别是街道、居委会做了许多工作,开展社会救济,优待抚恤,安置残疾人就业,扶贫济困,敬老助残,拥军优属和便民服务等,出现了一些社区服务的项目和内容。虽然当时并没有正式提出“社区服务”这个概念,事实上城市社区服务工作在我国已经有了一些基础,有了一段历史。十一界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拓展社区服务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1987年9月,民政部在武汉召开了全国城市社区服务工作座谈会,把社区服务工作正式提出来,并把社区
服务作为城市的区政府及其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的一项重要工作。会后,社区服务这一工作内容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并迅速发展起来。[4]现阶段,在进一步强化社区公共服务的同时,要大力推动社区服务的社会化改革,明确社区公共服务、社区市场服务和社区志愿服务,培育社区服务业的市场机制。加强社区资产建设,明确社区的资产所有权,推动社区服务业按市场机制独立运营。近20年的社区建设为社区积累了初步的公共资产,为社区服务业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启动的基础。拓展居民服务和其他社区服务空间,培育新的社区服务业增长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的深入,我国城市居民所需要的居家服务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家政服务以及老人护理服务等方面。
第三章 大力发展社区服务是转型时期的必然选择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和由传统的封闭社会向现代的开放社会转轨,也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转变。以社区服务为突破口的社区建设实质上是政府提高效率、企事业单位增强效益的产物。社区发展是一个长远的发展过程,其真正基础是把社区建设变为承接政府社会管理服务职能、企事业单位后勤保障功能社会化的动态发展载体。作为载体有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即硬件设施、社区组织和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其中社区组织是核心。政府任何部门只能是业务指导,政府部门业务工作“进社区”只能通过社区组织来实施,否则政府转移出去的职能又会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连同企事业单位转移出去的社会职能一起回到政府。因此,社区发展的真正主体应当在社区内部,应当也必须是在社区中自发产生、在社区范围长期开展活动的民间组织。通过一大批社区中介组织的产生,可以使政府工作进社区找到有效的载体,使政府在更高层次上完善公共服务,实现宏观调控。[5]
一、大力发展社区服务是我国有效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的改革,下岗人员大量增加。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队伍也在
不断的扩大。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资料,2000年底城镇登记事业人数为665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但目前在生活保障和失业保险等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待业人员的生活得到保障和提高的主要途径仍然是再就业。而社会总体消费需求的相对不足,使就业机会日益的减少,就业矛盾日益的突出。但社区服务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投资少,见效快,服务内容十分广泛,就业潜力是非常的大。我们只要把社区服务业培育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和集约化的产业,就能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从而就能缓解城市的就业压力。目前,国内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已经充分认识到了社区服务业的巨大潜力,把发展社区服务作为解决城市失业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大力发展社区服务是解决我国老龄化的有效途径。
家庭养老是我国千百年来传统的养老模式,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老龄化日趋加重,以及家庭向核心化与小型化方向发展,传统的养老模式在受到严峻的挑战。从老年人本身来说,由于他们所处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条件差异,在养老方面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即有就医看病、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也有精神慰籍、生活质量和自身发展等高层次的需求。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的平均寿命为78岁左右,老年人已不再象从前是人生一个短暂的尾声。可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来经济体制下的个人与单位、社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与现代社会发展明显不适应,原有的照料格局已很难承担日益加重的养老负担。因此,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服务社会化的今天,迫切需要强化社区养老服务功能。
三、城市化运动兴起,城市人口迅速增长。
1949年我国城市人口仅有5767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0.6%,1996年城市人口已达到20779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6%。再加之大量务工经商的农村人口也向各个城市汇聚,使得
城市人口急剧膨胀,给城市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住房、交通、教育、商业网点、文化设施等方面矛盾日益的突出。[6]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流动与社会分化的加剧,产生了诸多与此相关的社区服务需求。改革开放以前,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加之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社会流动和社会分化的程度都较低,但改革开放后,社会流动大幅度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量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由小城镇向大中城市流动,而在城市中,开放程度的提高也使人们在不同行业、单位、地域的流动性大为增加。因此,这一系列的变化都要求社区服务能够得到迅速的发展。
四、大力发展社区服务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质量的要求。
城市生活的现代化使人们对社区服务的需求日益广泛和多样化。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化进程加速,使社会竞争加剧,也使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增强,较大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和时间紧迫感使人们渴望摆脱日常烦琐的家务劳动,将家务劳动实现现代化,从而为社区家政服务创造了发展的契机和条件。同时,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活水平普遍有了较大的提高,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在吃饱穿暖以后,开始追求更高的质量,要求在社区中提供更广泛、更多样化的休闲服务、文化服务、卫生服务、医疗保健服务等,以适应人们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另一方面,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已带来了人们对更高的精神层面的需求,不仅追求生活的丰富多彩,还需要人际间的相互关怀,追求社会认同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对于社区中的公益事业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参与到社区和互助性的资源服务活动中来的社区居民也渐渐增多。
第四章 转型期社区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转型期我国社区服务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对矛盾:
一、社区服务管理体制与社区发展的矛盾
无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是从我国社区建设的现实结构来看,目前我国社区服务依然存在在着制度性缺陷,其突出表现为:一是以政代社、政社混淆的体制弊端依然突出,政府的经济、政治、道义成本太高,而产出比太低,居民的社区人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二是社区服务在制度上难以引入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机构,服务模式一直停留在粗放发展的阶段,难以有效的转移到以内涵发展的轨道上来,这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即行政化太强、社会化和专业化太弱。[7]
二、社区服务人力资源开发不足同社区服务发展的矛盾
人力资源开发包括数量和质量的两个方面,尽管社区服务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向前发展,但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还是不够,更为重要的是,社区服务人力资源开发所包含的质的因素尚未引起广泛的重视,实际上这已成为制约社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比如,某些较高层次社区服务项目因缺少高素质、专业化人才而无法有效开展,尤其是专业社会工作者的缺失,难以提高社区服务的品质。[8]值得一提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队伍无疑是社区人力资源开发的典型例子,但因志愿服务形式具有不稳定性及服务项目的局限性、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不可能为社区服务提供稳定的、经常的专业的服务,因而社区服务发展的规模和品质更依赖于社区人力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服务队伍对社区服务的长远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三、社区服务自身存在的营利性和福利性之间的矛盾
在社区服务的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推行坚持社会效益为主、兼顾经济利益的方针,使福利服务与经营服务并重,用经营服务的部分来支持和弥补福利服务经费的不足,即以盈利养福利。但是,实际操作部门早运营过程中往往难以解决社区服务营利性与福利性之间经常发生的冲突,突出表现为片面追求盈利性的倾向,市场经济的诸多社会领域需要用价值规律来调节和平衡,而且
随着人们生活的多元化、需求的多层次化,客观上也要求将市场机制引入社区服务领域。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对社区服务产业化的形式和内容进行规范,以此来规定经营主权的责、权、利。此种运作形式是解决利益分配矛盾的有效途径。[9]
四、社区服务的迅速发展与经费来源的矛盾
制约社区服务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启动资金不足。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取得辽举世瞩目的成绩为社区服务发展提供料可靠的财政支持,但我国毕竟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加阶段,财力资源有限。[10]尤其是目前,客观上存在社区服务业快速发展与财力资源投资不足之间的矛盾。
五、社区服务社会化与经营主体单一化的矛盾
我们传统计划经济下形成的国营企事业单位为依托的单一社会福利经营机制已经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因而我们在进行社会福利制度改革时,特别强调社会福利经营社会化,而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实现客观上要求经营主体的多元化,所以,采取措施鼓励民间组织、团体及个人等各类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的经营活动,才能真正实现包括社区服务在内的社会福利社会化。
第五章 转型期社区服务发展的趋势
一、社区服务产业化趋势明显
社区服务产业化是由市场经济规律所决定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一方面需要社会救助的特困群体的人数将逐渐减少,对这部分人仍需提供无偿的、福利性服务;另一方面大多数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而社区服务业要满足这一庞大的市场需求,就要
在满足居民基本生活服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经营性服务。为有能力支付的居民提供有偿服务,这种有偿服务将成为社区服务的主要项目和内容。社区服务通过采取有偿服务的方式,为居民提供不同档次,不同项目的全方面的服务。在提供有偿服务的同时,社区服务既可以形成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为社区服务的发展积累资金,又扩大服务的规模,提高了服务的质量,在更高层次上推动社区服务业的发展,逐步实现“以服务养服务”的产业化道路。社区服务的特点之一是它的服务性,所以在产业化的过程中,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服务是不变的主题。
二、社区服务的形式、内容、和范围更加多样化
社区服务业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不断变化的形势而不断地调整和改进,才能满足社会多层次的需求。首先在服务形式上,由最初单纯的福利型服务扩展到全体居民,逐步实现无偿、抵偿、有偿服务的三结合,即帮助社会上需要救助的特困人群,也为有支持能力的居民提供料必要的服务。其次在服务内容上,有单纯的家政服务扩展到养老服务、家电维修、教育培训、医疗卫生、金融、储蓄、物业等,遍及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居民在社区不仅能享受到物质生活的服务,还能享受到精神生活的服务。第三在服务范围上,由单纯的区域性服务扩展到区、街、居委会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社区服务网络。通过信息网络,可以将分布在不同地方的服务设施连接成实体网络,不仅提高了居民的质量,同时还能够灵活调配人力资源,使资源的利用率更加合理。
三、社区服务水平将更加专业化
近年来,居民对社区服务的从业人员在技能和专业知识要求越来越高,社区服务的对象和内容也由显性到隐性,这就决定了“精神协助”更需要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介入。人们需要的不再是只能做家务、照顾老人小孩等基本的家务劳动,而是希望能够将简单的家务劳动变为科学的、高质量的生活服务。因此,社区服务业需要有一定素质的专业人士,所以对从业人员进行家庭教育、家电维修、看护病人、烹饪等专业培训是必不可少的。2001年,天津市举行了服务社区居民的
职业技能培训,参加培训的人数达2万余人,经过培训后的服务人员,无论在技能上,还是在社会地位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14]他们利用学得一技之长进入社区,既为社区居民提供料更加专业化的服务,也使他们有了稳定的工作岗位。
四、社区服务将依托信息化手段推进
在信息化社会,社区服务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向信息化、网络化方向迈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居住区在建设之初就预留了宽带互联网络和入户接口,居民开始享用上网服务的诸多便利。但借助网络化的服务方不至于此,结合智能化社区的发展,网络将成为社区服务业组织、联系、运营、结算和业务推广的核心。[15]每个社区都可能建立属于自己社区的网站,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务,居民可在网上查询、定购不同服务项目,享受上门服务。凭借现代科技收复按,社区服务业将不断改进和发展至更高的水平。比如杭州市再就业服务中心在全市各个街道建立再就业服务站并实施电脑网络化管理,就业只需到所在社区的服务站点击鼠标就可以知晓全市提供的种类就业岗位。因此我们要充公利用电讯事业快速发展、城区交通方便和数字宽带同网络这一得天独厚优势,大力倡导社区报务业联网,开展联锁经营、网络化服务,达到优势互补,推动社区服务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分散到集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规模化经营,把社服务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同时可采用“社区服务联动网络”、合股、合资、股份制等形式,引进市场机制,将社区现有的服务设施充分地利用起来。
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区服务已不单是为解决某些社会问题而采取的一项权宜之计,而成为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开展社区服务,显然也是我国政治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以社区服务为突破口的社区建设实质上是政府提高效率、企事业单位增强效益的产物。
社区发展是一个长远的发展过程,其真正基础是把社区建设变为承接政府社会管理服务职能、企事业单位后勤保障功能社会化的动态发展载体。凭借现代科技收复按,社区服务业将不断改进和发展至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阎明复.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建立健全城市社会福利服务体系,民政部社会福利司,1994,p78-81.
[2] 关信平、张耽.论我国社区服务的福利性及资源调动途径[J]中国社会工作,1997,p64-69.
[3] 奚从清.社区研究——社区建设与社区发展[M],华夏出版社,1996,p160.
[4] 方明、王颖.观察社会的视角——社区引论[M],知识出版社,1991,p214.
[5] 夏学銮.社区照顾的理论政策与实践[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p112-115.
[6] 宋陈宝莲.中英社区服务之比较[J]国外社会学,1995,(1),p95-98.
[7] 吴铎.社区问题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内地与香港社会福利发展第四次研讨会观点综述[J]中国社会工作,1997,p42-45.
[8] 刘伟能.社区服务的理念功能和特色:为社区服务发展十年而做[J]中国社会工作,1997,p52-55.
[9] 芮寅生、常建东:福利性——社区服务的本质和方向[J]中国社会工作,1998,p62-66.
宁波市海曙区政协调研组:社区服务-发展趋势与对策[N]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8,p78-81.
[10] 陈俊.城市社区服务发展的几点思考[J]学海,1999,p110-114.
[11] 费孝通.当前城市社区建设的一些思考[J],群言,2000, p25-28.
文明施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