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一篇佛教寺庙导游词 是从门开始介绍 然后介绍 佛的 ~ 高度艺术化的教学 ~表法~1 你进佛门,第一个见到的是天王殿。
天王殿的正面是佛陀;天王殿两旁是四大天王;佛陀的护法神韦驮菩萨在当中,手上拿着金刚宝杵,面对着佛陀。 2 佛说在这个大劫当中,有一千尊佛在这个世界示现。 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弥勒菩萨将来示现成佛,这第五尊,千佛最后一尊就是韦驮菩萨。
韦驮菩萨发愿护千佛之法,所以他最后成佛。 3 我们一进道场,第一个接触到的是天王殿。
这是刚刚入佛门,入佛门学什么?心量要大,要能包容、要能满面欢喜迎人。
所以,你一入佛门,头一个看到是弥勒菩萨。
4 弥勒菩萨笑嘻嘻的,这就是教给你,你要学佛,第一个就要把心量拓开,小心量没有资格学佛,心量要大;第二个是笑口常开,笑面迎人。
5 弥勒菩萨特别塑造布袋和尚的像,代表的意义就更深,大肚皮代表有容量,能包容,他代表“生平等心,成喜悦相”,对待任何一个人都欢欢喜喜,一切是非善恶统统能包容。 6 四大天王的表法,东方天王手上拿的是琵琶,告诉你处世待人,要做到恰到好处,不能过分,也不能不及;南方天王手上
拿的是智慧之剑,代表日新又新;西方、北方代表多见、多闻,博学多闻,这是天王殿,你一入佛门就给你上第一课!7 诸佛菩萨的形相、名号,是佛菩萨教学的宗旨,我们常常看、常常听,常常警觉自己、提醒自己,那就是无量的功德利益。 懂得表法,这才真正能警惕自己、提醒自己,时时刻刻觉而不迷。
8 寺院里面供养弥勒菩萨、四大天王,就是时时提醒我们自己,所以这种教学,不仅是学佛的基础,也是做人的基础,我们要把这个带到我们的家庭、带到我们的生活上。
1 佛法里所有一切设施都是教学的工具,都是表法,都是启发自性,这是很了不起的。
2 灌顶是形式,是表法;重要是法,不懂得法就白灌了。 灌是慈悲加持,顶是佛顶,把佛法里面至高无上的佛法传授给你,这叫灌顶。
3 佛用莲花来表法,把污泥比作六凡世间,上面的清水比作四圣法界。
莲花开在上面,四圣六凡他都放下了,都舍了,这叫真清净。 如果你把四圣六凡统统舍掉,你就是莲花化生。
4 我们这个法门也称为莲宗,极乐世界也称为莲华世界。 莲花是花果同时,拿来比喻净宗念佛成佛非常恰当。
5 轮是最早用来表法的,轮是一个很不可思议的一个象征,它确确实实代表了佛法的内涵。
轮的周边在动,它心不动,佛法里面讲的空有、性相、动静,它统统能代表。
“轮”代表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说宇宙人生的真理,所以用它来表法。
6 在佛法里养生的原则是:身要动、心要静。
身体是一部机器,机器要运作、要运转,一定要动。
轮的圆周在动,我们身要动;轮心是非有非无,心不但要静,心要虚。
心里头一无所有,这样的人决定长寿,这样的人决定不生病。 7 手结印,合掌、放掌都是表法。 合掌的时候表一心,放掌的时候表法界。
8 佛门当中,讲经说法是佛事,我们点蜡烛,不点电灯,为什么?蜡烛能明显地表法,蜡烛代表燃烧自己、照耀别人,舍己为人。
9 香表什么?香表信香,对佛菩萨的教诲深信不疑;又表戒定真香,戒定是真干,真正依教奉行。 10 佛像前面的供具,最重要的是供水。
不烧香没有关系,不燃灯也没有关系,一定要供一杯水。 水表什么?表心,心要像水一样清净,要像水一样平等。 11 供花,是提醒自己要修好因;供果,是提醒自己要求好果。
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在佛菩萨面前磕几个头、烧几支香、供香花水果就得佛力加持,那是迷信,没有这回事! 12 世俗人戴珠宝是炫耀他的身份与财富;学佛的人戴珠宝是提醒自己心要清净、要不染、要不变,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取这个意思。
13 阿弥陀经讲的“十万亿”不是数字,是表法的意思。 十万亿是尽虚空遍法界,真如本性是尽虚空遍法界。
14 在佛经里面数字都是表法的意思,像阿弥陀经里面,我们看得最多的是用“七”,像七重行树、七重罗网、七宝池。 七代表圆满,七的意思是东、南、西、北、上、下、当中,取这个意思。
15 你一入佛门,头一个看到的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特别塑造布袋和尚的像,大肚皮代表有容量,能包容。
弥勒菩萨代表“生平等心,成喜悦相”,对待任何一个人都欢欢喜喜,一切是非善恶统统能包容。
16 东方天王代表尽职,履行道德;南方天王代表精进,日新又新;西方天王代表多见;北方天王代表多听。
这是天王殿,你一入佛门就给你上第一课! 17 寺院里面供养佛菩萨,是为了教学;这种教学,不仅是学佛的基础,也是做人的基础。
看到佛像就磕头,那就叫礼敬吗?泥塑木雕的佛像你给它磕一万个头,它也不晓得! 18 佛像是表法的,叫你看到它,晓得除了自己之外,统统都是佛,是这么个意思。 佛是觉,觉性里本来具足一切功德。
我们在事相上见到佛像,立刻就晓得,要觉悟,要求觉! 1 佛教重视艺术,雕塑、美术、音乐,乃至于建筑,它把艺术跟教学集合在一起,今天讲,这是“高度艺术化的教学”。 这个教学好,让你六根接触境界全是教育,一切时、一切处都提醒你,这就是佛法里面讲的“表法”。
2 经上讲的菩萨,菩萨是觉悟的人;诸天天王,是代表社会上各级的领导人,像国家领导人、省级领导人、县市领导人... 泰国佛教寺庙的介绍
泰国佛教寺庙,全球著名佛教寺庙集中地,其中最为出名的佛教寺庙分别是卧佛寺、玉佛寺、大王宫、云石寺、集拉达宫和阿南达宫六大佛教寺庙,每一座寺庙都朴实无华,但在泰国人民心中,却因务实与亲和而成为圣地。 佛教寺庙中经帆的介绍? 这个要看是哪种佛教寺庙了。
如果是汉传佛教的寺院,一般挂的是佛教教旗。 而藏传佛教寺院则是五彩经幡为多。
1、目前我们在许多寺院的法会上看到的佛教教旗是美籍波兰人奥尔高特根据佛陀成道时圣体放出的六种光色设计的,并在1952年举行的世界佛教徒联谊会第二次大会上得到确认。 六种光色为蓝、黄、红、白、橙及前五色的混合色。
其构图,纵横均为蓝、黄、红、白、橙等色,象征人类的各种肤色。
其中,横的表示全世界人类的和睦相处,纵的表示世界的和平。
从佛教立场看,教旗的六色(包括混合色)象征佛陀的庄严法相和佛教的博大精深。
蓝色代表佛教慈悲和平的主旨;黄色寓示中道了义;红色象征成就福德;白色表示清净解脱;橙色象征佛法的根本——智慧圆满;五色的混合色寓示真如不二之义。
因此,佛教教旗是佛教的象征,是智慧、平等、慈悲、和平的象征,一切佛教徒乃至全人类都应团结在这一神圣、伟大的旗帜之下。
2、五彩经幡在西藏,随处可见挂在山顶山口、江畔河边、道旁以及寺庙等各处被认为有灵气地方的五彩经幡。
之所以被称作经幡,是因为这些幡上面都印有佛经,在信奉藏传佛教的人们看来,随风而舞的经幡飘动一下,就是诵经一次,在不停地向神传达人的愿望,祈求神的庇佑。 这样,经幡便成为连接神与人的纽带。
风幡所在即意味着神灵所在,也意味着人们对神灵的祈求所在。
风幡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经幡有长有短,图案也各不相同。
最长的经幡有3—5米长,60厘米宽,上面印有佛经和鸟兽图案,颜色或红或白,一般侧挂在广场、寺庙前的经幡杆上。 短的经幡一般是呈蓝白红绿黄五色的方形经幡,上面印有佛经和鸟兽图案,往往被穿在一根长绳子上,横挂在人烟稀少的山口。
挂在房顶上面的经幡一般是星火无字幡,由上面五块蓝白红绿黄色的幡条和下面一块单色镶边的主幡组成。 随风舞动的经幡又被人们称作风幡。
这些五彩缤纷的经幡,其颜色都有固定的含意。
蓝幡是天空的象征,白幡是白云的象征,红幡是火焰的象征,绿幡是绿水的象征,黄幡是土地的象征。
这样一来,也固定了经幡从上到下的排列顺序,如同蓝天在上、黄土在下的大自然千古不变一样,各色经幡的排列顺序也不能改变。
佛教与道教以哪些寺庙为主?
中国佛寺建筑,原与印度相同,没有殿堂,建塔藏舍利。 为表示敬重,塔位于寺的中央,作为寺的主体,四周围以增房。
后来佛像供奉于殿堂,殿堂与塔并重,塔一般仍在殿堂之前。 唐宋时期,禅宗已不再风行建塔,佛寺发展以殿堂为主的布局。
完整的寺院一般皆为伽蓝七堂。 伽蓝为梵语,即僧园或增院。
七堂,专指寺院的主要建筑,是佛寺建筑平面布局的一种制度。
伽蓝七堂随宗派的不同而各相异。
以禅宗为例,七堂指山门、佛殿、法堂、僧堂、厨库、浴室、西净(厕所)。
中国佛寺殿堂带有明显的民族特色,由数进四合院组成,具有中轴线,两偏殿对称,大型的寺院还有廊院。
主要殿堂往往采用庑殿式或歇山式,其他殿堂也皆为中国传统的建筑屋顶形式。
佛教寺院管理委员会组织章程范例第三十三条内容是什么? [编辑本段]山西恒山悬空寺简介 悬空寺又名玄空寺,是国内现存的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
它修建在悬崖峭壁间,始建于北魏后期,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悬空寺面对恒山、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楼阁悬空、结构巧奇。
悬空寺共有殿阁四十间,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相连,曲折出奇,虚实相生。 寺内有铜、铁、石、泥佛像八十多尊,寺下岩石上“壮观”二字,是唐代诗仙李白的墨宝。
[编辑本段]悬空寺景观 悬空寺,悬挂在北岳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始建于北魏太和15年(公元491
年),始建初期,最高处的三教殿离地面90米,因历年河床淤积,现仅剩58米。
1957年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整个寺院,上载危崖,下临深谷,背岩依龛,寺门向南,以西为正。
全寺为木质框架式结构,依照力学原理,半插横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紧联。 仅152.5平米的面积建有大小房屋40间。
悬空寺的总体布局以寺院、禅房、佛堂、三佛殿、太乙殿、关帝庙、鼓楼、钟楼、伽蓝殿、送子观音殿、地藏王菩萨殿、千手观间殿、释迦殿、雷音殿、三官殿、纯阳宫、栈道、三教殿、五佛殿等。
殿楼的分布都对称中有变化,分散中有联络,曲折回环,虚实相生,小巧玲珑,空间丰富,层次多变,小中见大,不觉为弹丸之地,布局紧凑,错落相依,其布局既不同于平川寺院的中轴突出,左右对称,也不同于山地宫观依山势逐步升高的格局,均依崖壁凹凸,审形度势,顺其自然,凌空而构,看上去,层叠错落,变化微妙,使形体的组合和空间对比达到了井然有序的艺术效果。
远望悬空寺,像一付玲珑剔透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近看悬空寺,大有凌空欲飞之势。
登临悬空寺,攀悬梯,跨飞栈,穿石窟,钻天窗,走屋脊,步曲廊,几经周折,忽上忽下,左右回旋,仰视一线青天,俯首而视,峡水长流,叮咚成曲,如置身于九天宫阙,犹如腾云皈梦。
悬空寺不仅外貌惊险,奇特、壮观,建筑构造也颇具特色,形式丰富多彩,屋檐有单檐、重檐、三层檐,结桅构有抬梁结构、平顶结构、斗拱结构,屋顶有正脊、垂脊、戗脊、贫脊。 总体外观,巧构宏制,重重叠叠,造成一种窟中有楼,楼中有穴,半壁楼殿半壁窟,窟连殿,殿连楼的独特风格,它既融合了我国园林建筑艺术,又不失我国传统建筑的格局。
悬空寺内现存的各种铜铸、铁铸、泥塑,石刻造像中,不少风格,体例具有早时期的特点,是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珍品。
[编辑本段]悬空寺的文学气息 悬空寺是历代文人墨客向往之处,古代诗人形象的赞叹:"飞阁丹崖上,白云几度封,蜃楼疑海上,鸟到没云中"。
公元735年,诗仙李白游览后,在岩壁上写下了"壮观"二个大字。
明崇祯六年,徐霞客游历到此,称之为"天下巨观"。 李铁映同志1989年来恒山视察时,挥毫写下了"伟哉神工"四个大字,当人们感概之余,不竞要问,建悬空寺的初衷是什么?为什么历经1500多年,能够保存完好? [编辑本段]悬空寺的历史 悬空寺位于山西浑源县,距大同市65公里,全国重点文物保持单位,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
悬空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历代都对悬空寺作过修缮,北魏王朝将道家的道坛从平城,今大同南移到此,古代工匠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求建设了悬空寺。
悬空寺距地面高约50米,悬空寺发展了我国的建筑传统和建筑风格,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 值得称“奇”的是,建寺设计与选址,悬空寺处于深山峡谷的一个小盆地内全身悬挂于石崖中间,石崖顶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伞,使古寺免受雨水冲刷。 山下的洪水泛滥时,也免于被淹。 四周的大山也减少了阳光的照射时间。
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悬空寺能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编辑本段]悬空寺奇特的建筑布局 “悬”是悬空寺的另一特色,全寺共有殿阁40间,表面看上去支撑它们的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
据说在悬空寺建成时,这些木桩其实是没有的,只是人们看见悬空寺似乎没有任何支撑,害怕走上去寺会掉下来,为了让人们放心,所以在寺底下安置了些木柱,所以有人用“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来形容悬空寺。
而真正的重心撑在坚硬岩石里,岩石凿成了形似直角梯形的样子,然后插入飞梁,使其与直角梯形锐角部分充分接近,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
再说,悬空寺飞梁所用的木料是当地的特产铁杉木加工成为的,据说用桐油浸过,所以不怕白蚁咬,也有防腐的作用,所以悬空寺千年不倒也并非奇迹,乃是人们的智慧的结晶。 悬空寺的“巧”体现在建寺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状态布置和建造寺庙各部分建筑,将一般寺庙平面建筑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体的空间中,山门、钟鼓楼、大殿、配殿等都有,设计非常精巧。 寺内有佛像八十多尊。
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览悬空寺后,在石崖上书写了“壮观”二字,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称悬空寺为“天下巨观”。
[编辑本段]河北苍岩山悬... 寺庙佛像开光是否难得一见?
当然难得一见了,你知道“开光”意味着什么吗?这是佛教开光的来源《佛说一切如来安像三昧仪轨经》(北宋时期翻译)中的内容: 尔时有一菩萨而白佛言。 世尊佛身无相。 犹若虚空遍一切处。 云何今说令安佛像。 佛言汝今谛听。 我为久修行者。 说彼法身无相无为。 遍一切处犹在虚空。 本自寂然不生不灭。 云何安像。 今为初发心众生。
令彼得福作如是说安像庆赞结净之法。 欲建曼??罗。
知道什么是“世尊佛身无相,犹若虚空遍一切处,云何今说令安佛像。
”么,这意思就是问“原来不是禁止偶像么,怎么今天又开始造像了?” 回答是“欲建曼??罗”,自己去查查什么是“曼??罗”。
给你两个提示: 1、曼??罗的拉丁语翻译是“Mandala”。
2、这个就是“密宗”之中的“无上密”,怎么能让你看呢! 所以,这开光的背后,实际是“藏传佛教”形成的标志,汉传佛教也引入“开光”,自然是一般人很难见到的,根本就不会随便让你看。
再加点,如果你的佛学功力不够,下面这些词汇都是“曼??罗”同义词—— 音译:曼荼罗(最常用)、满荼罗、曼陀罗、漫荼罗。
意译:坛、坛城、中围、轮圆具足、聚集。
(现在明白什么是《六祖坛经》了吧),差点忘了,还有一个俗语翻译“道场” 藏语译:dkyil khor (吉廊) 拉丁语音译:Mandala 佛,有四大曼??罗,分别是——大曼??罗、三昧耶曼??罗、法曼??罗、羯磨曼??罗,全部都是——无上密。
曼??罗本来就是《一切如来大秘密王未曾有最上微妙大曼??罗经》,俗称“大秘密王曼??罗”,也就是“密宗-无上密”,给佛像、寺庙等等开光,等于给“曼??罗”开光,等于给“无上密”开光,绝对不可能轻易让你去看的哦! 佛教寺院中僧人职务怎样分工?
我们在小说、电影、电视中,常常看到对寺院中僧人有“方丈”、“当家”“知客”、“维那”等叫法。
如小说《水浒传》第六回中,鲁智深由五台山文殊院智真长老 推荐到开封大相国寺后,就向方丈智清长老讨“都寺、监寺”职位。
相国寺的首 座、知客于是对鲁智深讲了一番话,把寺院的职事分工、工作性质,作了概要的介绍:“你听我说与你:僧门中职事人员,各有头项。
且如小僧做个知客,只理会管待往来客官、僧众。
至如维那、侍者、书记、首座,这都是清职,不容易得 做。 都寺、监寺、提点、院主,这个都是掌管常住财物。
你才到得方丈,怎便得 上等职事?还有那管藏的唤做藏主,管殿的唤做殿主,管阁的唤做阁主,管化缘的唤做化主,管浴堂的唤做浴主;这个都是主事人员,中等职事。
还有那管塔的 塔头,管饭的饭头,管茶的茶头,管东厕的净头与这管菜园的菜头;这个都是头 事人员,末等职事。 假如师兄,你管了一年菜园,好,便升你做个塔头;又管了一年,好,升你做个浴主;又一年,好,才做监寺。 ”《水浒传》中讲的是宋元 时代的寺院职事分工。
其实,佛教寺院的职事分工,各个朝代不尽相同,在唐代 就有禅宗大师百丈禅师创立的《百丈清规》。
现存《百丈清规》则是元至元二年 (1265),江西百丈山大智圣寿禅寺德辉禅师,奉元代皇帝旨意敕修的,又称《敕 修百丈清规》。
及至明代,几位皇帝又多次下令重刊。 佛教寺院中的分工很细,专业化也很强。
按《百丈清规》的规定,寺院的 职事,可分为序职和列职两大类。
序职负责宗教本身的事务,如寺院活动、佛教仪式、修持活动、人事安排、组织纪律、接待联系和文件书信等行政、宗教性工 作;列职负责行政管理事务,如物资财务、后勤保障、生产服务、伙食供应等事 务性工作。
所谓“序”,指寺院僧人在大殿上站位的次序,如同朝廷上按“文官东、武官西”左右两班分开站立:站在西边的称为西序,主要是由德高望重、品 学兼优的僧人担任;站在东边的称为东序,是由熟悉僧俗事宜、工作能力较强的 僧人担任。 列职则是对寺院中管理比较具体事情执事僧人的分工。 序职(序执)分为:西序一座元、首座、西堂、后堂、堂主、书记、藏主、僧值、知藏、知客、参司、司水;东序一维那、悦众、祖侍、烧香、记录、衣钵、汤药、待者、清众、请客、行者、香灯。
列职(列执〉分为:东列一都监、监院、副寺、库司、监收、庄主、磨头、寮元、殿主、钟头、鼓头、夜巡;西列一典座、贴案、皈头、菜头、水头、火头、茶头、行堂、门头、园头、圊头、照客。
不过,现在寺院的职务不再分得这么仔细,有些执事的名称已很少听到,甚 至连寺院里有的人也弄不清楚。
原因很简单,一是因为在汉族地区已经没有古代那种拥有几百甚至上千僧人的大丛林,像上海玉佛寺、龙华寺这样有上百僧人的 寺院也不多;二是现代寺院的管理职能、管理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原来的分 工形式已不再适用。
佛教丛林里,有“四大察口,八大执事(有的说是八大头首)、四十八单执事”的说法。
实际上就是指寺院中四个主要部门、八种主要岗位和四十八种工作人员的分 工。
其实,各地寺院由于体制、规模和管理形式的不同,也不尽相同。
“四大察口”,指寺院的四大部门,即库房、客堂、禅堂、察房。
库房,是掌管寺院的经济、财务、物资大权的重要部门;客堂,是负责寺院人事、内外交流、接待来往政 府官员、僧俗人员及重要宾客的部门:禅堂,是保证寺院宗教活动、督促僧人修持、培 养和提高僧人佛教素养的部门;寮房(云水
堂),是管理僧人日常生活、作息制度,使寺院能进行有序的生活、生产和宗教活动的部门。
寺院的总负责人为住持(方丈),一般由都监(都寺)和首座分别协助住持主管行政和法务方面的事务。
寺院的都监和首座,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分别由几个人担任。
佛教寺院的住持和方丈是不是一回事,还是有区别,尼姑的叫什么?
方丈专指住持的居室,并用为一般寺院内主持僧的尊称 从形式逻辑的角度 “方丈”的内涵和外延都大于“住持”。 严格的说 方丈和尚=住持,但现在一般用方丈代表方丈和尚. 他们是寺院的最高领导者,同时有老师的职责,详细如下: 1.白话解释 佛教原用以指禅寺的长老或住持所居之处。 如《维摩诘经》载,身为菩萨的维摩诘居士,其卧室一丈见方,但能广容大众。 禅寺比附此说,故名。
至唐代,怀海(720-814)建立住持制度后,方丈专指住持的居室,并用为一般寺院内主持僧的尊称。
《景德传灯录》卷六载怀海所制《禅门规式》:“既为化主,即处于方丈,同净名(即维摩诘译名)之室,非私寝之室也。 ”《西游记》第四四回:“打扫干净方丈,安寝一宿。 ”以后道教全真派亦采用此名,指道院的主持人和他居住的静室。
(常正) FROM:【俗语佛源】 2.1.文言解释 (堂塔)禅林之正寝,住持之住所也,故称寺主曰方丈,因其住于此也。 古来之说维摩居士之石室,四方有一丈,丈室之名,始基于此。
法苑珠林感通篇曰:‘吠舍厘国宫城周五里,宫正北六里有寺塔,是说维摩经处。
寺东北四里许有塔,是维摩故宅基,尚多灵神。 其舍叠砖,传云:积石,即是说法现疾处也。
于大唐显庆年中敕使长吏王玄策,因向印度过净名宅,以笏量基,止有十笏,故号方丈之室也。
’传灯录禅门规式曰:‘长老既为化主,即处于方丈,同净名之室,非私寝之室也。
’案方丈之名,先唐王玄策已有其说。
王简栖头陀寺碑文曰:‘宋大明五年始立方丈茅茨。 ’注,高诱曰:‘堵长一丈,高一丈,面环一堵,为方丈。 铣曰:宋孝武皇帝时也,言立方丈之室,覆以茅茨之草,以置经家也。
’则方丈唯言僧坊之狭小而已,必非由于维摩也。
昙鸾之往生论注上曰:‘如维摩方丈,苞容有余,何必国号无赀,乃称广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