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中学八年级第三单元测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题号 得分 一、填空题
1、声音是由于物体 产生的.我们听声音就能判断谁在说话,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如图1甲所示,在鼓面上撒上一些纸屑,轻敲鼓时看到纸屑上下跳动,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都在 ________ ,比较图1甲、乙两次敲鼓的情况,两次鼓面上的纸屑振动幅度不同,说明两次鼓发出声音的 ________不同(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3、晚上,隔壁邻居家里传来阵阵歌声,周越同学一听就知道这是他最爱听的宋祖英唱的民歌,他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来分辨的。但是他此时很想睡觉了,他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合理的做法即可)。
4、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 很大;花匠在挑选花盆时,常常将新花盆拎起后轻轻敲击它,根据敲击声来判断花盆是否有裂缝,这主要是根据 来判断的。
一、填空题 二、选择题 三、实验,探究题 四、计算题 总分 5、 一物体在1min内振动了
次,则该物体振动频率为 Hz。
6、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 产生的,它是通过 传入我们耳中的。我们能分别出不同老师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各人发出声音的 不同。
7、将要上钩的鱼儿,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逃,这表明 ;月球上没有空气,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这表明 .而无线电波在 中能够传播. 8、拿一张硬纸片,用同样的力在木梳上划过,如图所示,一次划得快些,一次划得慢些,比较一下当快划时,木梳齿振动得________些(选填“快”或“慢”),听到的声音________些(选填“低”或“高”);当慢划时,木梳齿的振动________些(选填“快”或“慢”),听到的声音________些(选填“低”或“高”).
9、“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 ,又没有阻止声音的 ,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10、人们在道别时,挥动的手臂由于________也会产生声音,但我们却听不到挥手声,其原因是挥手声属于________(超声波/次声波).在扬州创建“全国文明城”期间,路政部门加强了城区噪声的监测与防治,如图是道路两侧的“禁止鸣笛”标志,这属于在________减弱噪声.
二、选择题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
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 B.高速公路两旁的屏障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汽车产生的噪声
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12、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
13、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飞溅,如图3所示。这一实验现象证明了( ) A.真空不能传声 B.音叉在振动 C.超声波的存在 D.水具有导电性 14、如图是学习声学知识时所做的三个探究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甲图可以探究真空能不能传声 B. 乙图可以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C. 丙图可以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D. 丙图还可以探究声音的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
15、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 )
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 使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 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尽可能延长,便于观察 D. 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16、自然界中有许多奥妙的声,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B.用超声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2
C.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调 D.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17、下列对声学现象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在全市中学生运动会上用高音喇叭播放《运动员进行曲》,高音喇叭的主要作用是增大音调 B、歌迷们能准确辨别自己所喜欢的歌手的声音,主要是根据音色来辨别的
C、在太空中漫步的翟志刚可以在舱外和队友面对面交谈 D、考场周围禁止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8、在学校的田径运动会上,我们会看到发令台上有一块“板子”,如图所示,关于这块板子的作用,小凯组的同学们做了如下猜想,其中正确的是
A.主要用来减弱噪声,所以要把它放在看台和发令枪之间 B.主要用来防止危险事故的发生
C.主要用来作为标志,让人们都能看清发令员的动作
D.主要用来反射发令枪的枪声和衬托发令枪冒出的白烟,所以必须正对着终点计时裁判的方向且应该是深色或黑色的
19、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女高音”中的“高”描述的是响度 C.赫兹(HZ)是振幅的单位 D.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比在液体中大 20、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够传递信息。 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三、实验,探究题
21、以下各图是我们学习过的有关声现象的小实验,其中:
(1)如图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划得快时,发出声音的音调________,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有关;
(2) 观察图4,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观察图5,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4) 观察图6,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22、2007年12月22日上午,位于海面下几十米深处的“南海一号” 商船被打捞浮出海面,这是中国考古史上的又一突破. “南海一号”商船长约30米,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如图所示。
很早以前,我国考古队员就利用超声波方向性好的特点制成了一种装置安装在船上,用它发出的超声波对“南海一号”沉船进行了细致的探测。 (1)题中所指探测装置的名称是什么?
(2)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为1500m/s,如果探测装置发出的信号后,从发出到遇到沉船,再到接受返回信号所花时间是0.024s,则沉船在海面下多深处?(注:该小题必须有必要的运算过程) (3)该装置能不能用来探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
23、校运会上,100m赛跑比赛正在激烈进行中,问:
(1)如图所示,计时员应该在看见发令枪冒出的“烟”时开始计时,而不是在听见“跑”声后才计时,这是为什么? (2)若计时员是在听到“跑”声后才计时,则运动员的成绩将被提高多少?(已知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 m /s)
4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振动 音色 2、振动、响度
3、音色 关闭门窗、要求邻居调小声音或塞住耳朵 4、响度,音色。 5、3000
6、振动 空气 音色
7、水能传声 真空不能传声 真空 8、快,高,慢,低
9、产生 传播 (可以对换) 10、振动 次声波 声源处
二、选择题
11、D
12、D.选项A是探究真空能不能传声;选项B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选项C探究发声体是否在振动;选项D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故选D. 13、B 14、D
A、在甲图中,玻璃钟罩中的空气越少,声音越小,所以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不符合题意;
B、乙图中,尺子伸出的越长,拨动时振动的越慢,音调越低,所以可以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不符合题意; C、丙图中,敲音叉的力度不一样,小球被弹开的高度也不一样,探究声音响度与振幅之间的关系.不符合题意. D、丙图中,小球弹得越高,说明音叉发音的响度越高,与音调没有关系.符合题意. 故选D.
15、解:正在发声物体在振动但不易观察,为了观察到它的振动,放一小球,振动的音叉将小球弹开.通过小球的振动来反映音叉的振动.
5
故选B 16、B 17、B 18、D 19、D 20、C
三、实验,探究题
21、高 振动的频率或快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真空中不可以传声
四、计算题
22、(1)声呐(1分)(2)18m(2分)(无过程不给分)(3)不能、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分)
23、(1)“烟”是以光速传播的,计时员看到“烟”所用的时间极短;而“跑”声是以声速传播的,计时员听到“跑”声较长。(2)t=s/v=100m/340 m /s=0.29 s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