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隧道工程中的测量方法

2020-11-07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浅谈隧道工程中的测量方法


浅谈隧道工程中的测量方法

摘要:隧道工程测量的目地是保证隧道相向开挖时能按规定的精度正确的贯通,并使各项建筑物按设计位置修建。隧道工程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洞外、洞内施工控制测量、隧道贯通误差的测定及调整、辅助坑道的测量。

关键词:隧道工程;控制测量;测量方法

Abstract: the goal is to ensure each tunnel excavation tunnel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when can properly according to the accuracy of the rules, and according to the position of design to build the building. Tunnel engineering survey mainly includes hole, the hole construction control survey, tunnel breakthrough error of measurement and adjustment, auxiliary tunnel measurement.

Key words: tunnel engineering; Control survey; Method of measurement

引言

隧道建设过程中,测绘工作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勘测设计阶段,为正确选择隧道位置和设计其几何形状,须在地面上进行地形测量取得地形图;施工阶段,为保证相向开挖面正确贯通和各部位按设计施工,须进行定线放样测量;运营阶段,对隧道本身及其附近地面进行变形观测,是保证隧道本身安全,并使地面建筑物免受影响的必要措施。隧道工程测量是地下工程测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重要的技术部门,对地下工程的施工和建设起着保证和监督作用,对安全生产起指导性作用。隧道工程测量是随着地下工程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本文对隧道工程中最重要的施工测量方法进行阐述,以供同行参考。

一、洞外控制测量

洞外控制测量首先应根据控制网进行洞口的引测投点,以利施工时据以进行洞内控制测量。投点时应结合地形地物,力求图形刚强简单,在确保精度的前提下,充分考虑观测条件,测站稳定程度,便于引测进洞,避免施工干扰。每个洞口应设两个测点,并应纳入控制网中。洞外平面控制测量常用的方法有:中线法、精密导线法、三角锁法。

1.中线法

中线法是在隧道洞顶地面上用直接定线的方法,把隧道的中线每隔一定的距离用控制桩精确地标定在地面上,作为隧道施工引测进洞的依据。适用于中、短长度的直线隧道。如图1-1所示。

图1-1 直接定线法确定隧道中线

如图1-1所示:A、E为定测时的路线中线(也是洞口控制桩),B、C、D为洞顶的中线控制桩点,由于A、E是不通视的,通常采用正倒镜或拨180°角分中去平均点位置的方法,从一端洞口的控制点向另一端洞口控制点延长直线。

2.精密导线法

一般有下列四种形式:单导线、主副导线环、导线网、附和导线。

(1)单导线。直线隧道将定测中线作为导线点,曲线隧道则将两端洞口切线转点、副交点等作为导线点,测量导线的转角和边长。导线的测量方法同一般导线的测量。导线的测量必须独立测量两次以上,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导线应尽量布设成直伸式,因为直伸式导线测距误差只影响隧道的长度,而对横向贯通误差影响很小。

(2)主副导线环。将隧道洞外平面控制网布设成主副两条并行导线,在隧道两端连接形成一个导线闭合环。主导现测量角度和边长,副导线只测角不测边,形成一个多边形角度闭合条件。根据需要还可以在中部增加连接边形成若干个导线闭合环,用简易平查法进行平差。进洞联系方向选用主导线做进洞联系方向。主副导线环适用于较长隧道的控制。

(3)导线网。适用于线路形状复杂或辅助坑道(横洞、斜井、竖井)较多的长隧道,需测所有的角和边。

(4)附合导线。当隧道两端有已建立的高级控制点,其精度高于隧道控制测量所需的精度时,可在两相向开挖的洞口间建立附合导线,导线应尽量布设成直伸式,以尽量减少横向贯通误差的影响。

3.三角锁法

如果仅从横向贯通精度来考虑,三角锁是最理想的方案。可以布设为测角网、测边网和边交网。三角锁布设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1)三角锁应沿两洞口连线方向设置,三角形以近似等边三角形为佳,见图1-2-A所示。

(2)组成三角锁的三角形个数以少为好,起时边至最弱边的三角形个数不宜超过六个,否则应增设起始边。全隧道的三角形个数不宜超过十二个,见图1-2-B所示。

(3)洞口投点应是三角锁中的三角点,其他三角点应尽可能靠近中线,见图1-2-C所示。

三角锁布设如下图1-2所示:

A BC

图1-2

二、洞内控制测量

洞内观测的特殊性主要是施工干扰大,环境条件差,明亮度较差,边长较短,必须采用两次照准,当施工通风不好,烟尘严重时,不宜进行测角工作。洞内导线应尽量选择长边。根据总的贯通精度要求及洞外导线对贯通精度的影响值,确定洞内控制测量所需的精度和方法。

1.洞内导线应根据洞口投点向洞内作引伸测量,洞口投点应纳入控制网中,导线点应尽量沿路线中线布设。洞口投点是洞外与洞内联系的主要点位,应反复测设,并经常加以校核(防止破坏)且加以保护。

2.洞内导线应设成闭合导线或主副导线环。对于有平行导坑的隧道,正洞内设闭合导线,,平行导坑内设单导线,当导坑延伸至2~3倍洞内导线边长时,利用横通道与正洞导线组成一个闭合环,做一次导线引伸测量。

3.采用上、下导坑法施工的隧道,上导坑每引伸一定的距离后,应与下导坑的中线联测一次,用以校核上导坑的中线点或向上导坑引点。

4.洞内高程点为了施工及复测方便,设置密度应较大。每次施测前应最少检测两个以上的点。

三、掘进中隧道断面的测量

每次断面掘进前,应根据设计的断面类型和尺寸放样出断面。常用的方法有:五寸台阶法(断面支距法)、大样法、三角高程法等。

1.五寸台阶法(断面支距法)

根据中线及拱顶外线高程,从上而下每0.5m(拱部和曲线地段)和1.0m(直墙地段)向中线左右量出两侧的横向支距(量测支距时,应考虑隧道中心与路线

中心的偏移值和施工的预留宽度),所有支距端点的连线即为断面开挖的轮廓线,用以指导开挖及检查断面,并作为安装拱架的依据。遇有仰拱的隧道,仰拱断面应由中线起向左右每隔0.5m量出路面高程向下的开挖深度。此种方法最常用,适用于全断面开挖或上下导坑开挖施工的隧道。

2.放大样法

对于一种类型尺寸的开挖断面,提前在地面上放出大样(1:1),用木板或金属条作出大样,测量时放出拱顶中点及两侧起拱点的位置,往上套上大样,在周边画点即可,此种方法是用于全断面开挖或上下导坑开挖及预留核心土的施工的隧道。

(三)导师制的作用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是否有必要?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我院04、05级93人中,有79%的学生认为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对于本科生培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82%的教师认为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密切师生关系,增进师生友谊。可见,绝大多数师生对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认识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四)结论

通过调查和比较分析,我院本科生导师制在实行过程中仍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本科生导师制形式化程度较浓厚,活动方式比较单一,师生比例不协调,师生间沟通交流较少,本科生导师制难于真正发挥作用。二是导师制指导内容不够规范。导师对自身职责和工作目标不够明确,部分导师难于做到尽职尽责。三是导师制考评机制缺乏科学性,且与之配套的制度不健全和不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效果及导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对策和建议

(一)结合实际,加强针对性指导

指导方式应结合我院师资条件、教学科研状况、学生素质、班主任和辅导员制度等实际,选择不同类型。目前,本科生导师制基本上分为综合导师制、年级导师制、英才导师制等不同类型。由于我院班主任和辅导员制度的存在,与综合导师制必然产生职能上的重复,难于协调两种制度的职能,加之生师比问题突出,因而不适宜采用。而英才导师制由于其覆盖面过小,闲置和浪费了导师资源,因

而也不适宜采用。相对而言,年级导师制由于主要是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大学生活适应、学习方法、专业发展和职业规划的指导,可以有效地克服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加之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自主能力,就不再需要配备导师了,因而比较适宜。同时,为求得导师制的良好效果,应加强指导的针对性和多样性,如利用电话相互联系或网上交流、导师经常下寝室、学生经常登门请教等加强学生与导师间的交流与了解,为导师制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导师应根据学生的专业特长、学习兴趣和个性特征,制订并实施具体计划,通过导师论坛、专题讲座、谈心交流、学业辅导等形式,采取集中和个别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经常性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此外,在指导要求上,既要倡导导师找学生,也要要求学生主动找导师,发挥两方面的积极性,形成良性互动,以增强指导实效。

(二)强化导师队伍,明确导师职责

在进行导师筛选的过程中,挑选专业业务好、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的老师担当本科生的导师是本科生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几年,随着我校扩大招生,学生数量急剧增加,但与此相对应的师资队伍建设却严重滞后,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本科生导师的数量不能适应本科生导师制发展的要求。为此,我们认为一方面应严格控制学生规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以稳定导师队伍,激发导师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适当招收部分在读研究生来充实导师队伍,使师生比保持在理想状态。此外,应明确导师职责,这既是加强导师工作管理的必要手段。也是衡量和考评导师工作的客观依据。具体而言,本科生导师的职责大概分为以下几项:一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计划,对学生的专业学习、选课过程给予指导。二是定期组织学习讨论,让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了解学科前沿情况,对学生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三是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充分地发展。

(三)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考评体系

一是学院应建立导师培训制度,提供有关信息,使导师懂得如何去导。如为保证导师能有效地指导学生选课,教学管理部门可利用课余时间让导师集中学习学分制的有关管理规定,使导师了解学分制的管理模式、选课过程的操作;学院和各系可组织导师学习,使其了解本专业培养计划,熟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与选修课等课程的安排情况;学院可为导师提供所指导学生的有关信息,如学习、奖惩、家庭情况,以便于导师因材施教;学工部门应向导师发布毕业生就业行情及市场信息,以方便导师为学生就业出谋划策。二是完善导师岗位目标责任制和具体考评办法,对导师在任期内的德、能、勤、绩定期进行考核并记入档案,对导师的考核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要把考核结果与教师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晋升、岗位聘任和奖酬金结合起来。学校可设立本科生导师奖励基金,对工作突出的优秀导师进行表彰奖励,对不认真履行导师职责、考核不合格的导师加强教育管理,甚至取消其导师资格。三是建立健全监督体制,采取灵活多样的监督方式,如在学工或教科办设立意见箱,向广大学生做定期导师成果调查,接受学生提出的建议和批评;加强监督网络,拓宽监督渠道,保障言

路畅通等。

[参考文献]

[1]李达轩,曾凡东.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N].光明日报,2003-06-06.

[2]周萍,樊如放.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研究,200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