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漳州九龙公园改造设计
漳州 谢小建
一、概 况
漳州市九龙公园地处市区中心,是市民的主要室外活动场所,因园内的园林景观和服务设施得不到有效的维护和管理,造成园内的景观杂乱无章,使用功能已经明显不能满足市民室外活动的需求。本次公园的改造规划,是根据公园现有的条件和整体布局的需要,对公园的功能区划分、园林景观及配套设施进行调整、改造,使公园布局更合理,内容更丰富,功能更齐全,景观更优美。
九龙公园位于漳州市区胜利东路与元光南路交汇处,公园面积9.9公顷,其中水面面积4公顷,是市区最大的一个以水景为特色的市级综合性休闲公园。
九龙公园历史上是漳州的东湖,公园1993年由市、区、镇三级政府共同出资3700多万元兴建,1995年底建成开放。园内主要景点有:九龙戏水喷泉雕塑、湖心岛、清远水榭、映雨轩、水仙阁、枕波亭、倚春亭、南山秋晚亭、不染亭、愚亭、云龙桥、霞起桥等。
二、现状分析
九龙公园是市区最大的一个市级综合性休闲公园。由于资金问题,投入使用以后,园内的园林景观和服务设施得不到有效的维护和管理,造成园内的景观杂乱无章,使用功能也已经明显不能满足市民室外活动的需求。主要存在问题:
1、园内的园林建筑年久失修,临时建筑和简易搭盖杂乱无章,摆摊设点
随处可见,严重影响公园景观。(图1)
2、南区山地部分除已建成的两个亭子外,道路及绿化均未投入建设,目前还只是一片荒地。(图2)
3、部分绿地的植物配置在品种及密度上不尽合理,显得杂乱无章。 4、园内有些区域的路网不完整,交通组织不合理。
5、园内照明系统太陈旧,且损坏很严重,使得夜晚的公园一片昏暗,没有生气。
三、设计理念及区域设计
全局性原则——使公园水、电、路、厕等功能齐全,新景观与原有景观相映衬,相配套。
保留性原则——对具有保留价值的现有建筑物及树木等尽可能保留。
和谐性原则——公园改造必需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在充分保持公园现有的良好地形、良好水体及良好绿化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功能分区,改善原有景点,营造特色景点。强化园林景观,淡化游乐设施,建成一个景观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生态自然的综合性公园。
根据公园的地形条件,以及现阶段的开发,对该公园的内部结构分区进行重新调整,规划成六个功能区:综合休闲区、水面活动区、疏林草地区、热带植物区、服务区、儿童游乐区等六个功能区。(图3) 1、综合休闲区:位于公园的东部、北部、西北部,把原来的果林区、苗圃区、花卉区、北入口区、综合区合并形成新的综合休闲区。清远水榭对面的大树底下原本树荫茂密,地被植物生长不好,导致大面积黄土
见天,规划在此处铺上河沙,把运动器械全部集中到这里,这样既方便游人运动,又会避免黄土见天。另外在人流量较密集的地段增加铺地,增设石桌椅,为游人提供了休闲的场所。又在几处较开阔的草地上安放了一些人性化的生活小雕塑,提高了公园的艺术品位。(图4)
2、水面活动区:位于公园的中部和东部,原有湖水较脏,水上活动项目很少,这次改造通过净化水体、加强管理,使水体洁净。可设游船、碰碰船、水上步行球等水上活动项目,丰富水上活动。
3、疏林草地区:位于公园的南部,该区原本尚未建设完全,杂草丛生,景观效果很差。根据现有的立地条件重新进行规划,形成疏林草地区。山上原有地形较陡不易行走,规划将地形重新处理,新设环山步道把山上原有的不染亭和南山晚秋两座亭子连接起来。山下较平缓的地方进行场地清理,植物配置以草地为主,周围种植一些大乔木,在草地上安放一些小雕塑来营造疏林草地的景观特色。(图5)
4、热带植物区:位于公园的西部和中部,把原来的西入口区和热带植物区合并形成新的热带植物区。原来的西门入口有一个时钟花坛,但时钟已坏,花坛已荒废,景观效果很差,规划把旧时钟拆掉,清理花坛,再种上鲜花,在花坛的周边配置热带植物。西门入口两侧原本是铺地,上面摆了许多茶摊,有碍观瞻,规划把这两块铺地破除掉,改成绿地,种植棕榈科植物,美化了西门入口的景观。(图6)
5、服务区:位于公园的西北部和东部,原来的小卖部和茶摊随处可见,很不雅观。规划把清远水榭、映雨轩、水仙阁等三座建筑物加以修饰,使之与周围的环境协调统一。把小卖部和茶摊,都集中到这里,便于管理,又美观。
6、儿童游乐区:位于公园的西南部,原本的游乐设施太陈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规划把旧的游乐设施都拆除,重新引进一批新的游乐设施如:海盗船、摩天轮、激流勇探、碰碰车等,此外又在原游乐场东部开辟出一块溜冰场,丰富了儿童活动的项目。
7、道路完善:原来园内的道路系统不够完善,以一条主干道为主,辅助性的次一级道路不够丰富。道路改造本着方便游人游览,游览路线顺畅的原则,和地形、水体、植物有机结合。
主干道是在原有主环路的基础上在疏林草地区增加一条支路,与原主环路相连,形成整个公园的主要道路体系。为了使游人有更多的亲水岸线,沿湖岸根据实际地形设置了环湖路。(图7)在疏林草地区新设环山步道把山上原有的不染亭和南山晚秋两座亭子连接起来。在综合休闲区也根据实际情况新增了几条次级道路,使整个道路系统布局更加合理。(图8)
四、绿化改造规划
公园绿化改造主要考虑以下原则:保留的原则、整体协调的原则、重新布置原则、生态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
1、综合休闲区:该区原有大乔木较多,树冠郁密,底下绿草难以正常生长,裸露的较多,绿化改造是在尽量保留原有大树的原则下,将部分生长不良、种植过密的树木移走,在大树底下配置杜鹃、吊竹梅、蜘蛛兰、蟛蜞菊、鹅掌柴、合果芋、海芋等耐荫的地被植物。(图9)在大乔木间阳光较充足的地方种植木槿、黄花槐、红叶李、紫薇、山茶、含笑、鸡蛋花、木芙蓉等大灌木或大花小乔木,使植物景观层次分明、形态丰富、色彩斑斓,构成一个优美、幽静清闲的绿化空间。沿湖岸保
留原有长势好的垂柳,把几株老化的鱼尾葵砍掉,再种植水杉、夹竹桃、红千层等景观优美的树种,在临水面的绿地上布置了美人蕉、软枝黄蝉、花叶竹芋、红桑球、龙船花等大色块灌木,使整个湖岸色彩斑斓,生机勃勃。(图10)
2、水面活动区:原有的人工湖水质差,水面上几乎没有植物存活,规划净化水体后,在湖面上种植睡莲、水生美人蕉、再力花、紫砂草、旱伞草等水生植物,既能美化水面,又能起净化水质作用。
3、疏林草地区:该区原本尚未建设完全,杂草丛生,只种植几株榕树、橡皮树和芒果等大乔木,规划在原有的大乔木下种植杜鹃、海芋、合果芋等耐荫植物。在靠近南面围墙的山坡上密植柠檬桉,形成绿色屏障。在阳光较充足的山坡上还片植了山茶、碧桃、红叶李、深山含笑、夹竹桃、广玉兰等植物,使整个山体花、色、香兼备。山脚较平缓的地方以疏林草地为主,配置上三五棵一丛的黄花槐、刺桐、桂花等植物,加上以凤凰木、蓝花楹、枫香等孤植树为焦点,在大树底下再配置黄金榕、花叶扶桑球等,营造一种开敞舒朗的园林空间。
4、热带植物区:西门入口原有的绿化效果很差,规划清理时钟花坛,种上鲜花,后面群植花色艳丽的红花紫荆做花坛的背景,花坛下面用红龙草、福建茶等观叶植物把花坛围合起来。(图11)把入口两侧原有的铺地破除掉,改成绿地,上面种植几株脱杆2米多高的银海枣作主景,下面用黄金叶、红龙草、福建茶等观叶植物以流畅的线条片植。使人一入西门就能感受到清新、明快而富有时代气息。原有的湖心岛由于缺少管理,杂草丛生,枯枝枯叶成堆,景观效果差。规划清理湖心岛,保留原有长势良好的华棕、假槟榔、蒲葵等棕榈科植物。在下层种上金
边龙舌兰、棕竹、龙船花、野牡丹等灌木,片植蟛蜞菊地被,这样既能增加湖心岛的野趣,又能充分体现热带风光。(图12)
五、照明改造规划
公园内原有的照明系统已太陈旧,加上损坏严重,使得夜晚的公园一片昏暗,没有生气。规划把旧的照明系统全部更换。在建筑物外部、人工湖驳岸、桥外沿根据其特色分别采用LED柔光管勾画轮廓、体现出它们的优美线条;园路两旁设置造型别致的庭院灯以满足路面照明的要求。选取造型独特的树木、园林小品进行装饰,根据其不同的造型布置不同位置、角度的柔光投光灯,经过修饰的树木郁郁葱葱,小品别有韵味,显示生态公园的优美环境。(图13)
九龙公园改造规划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主要对公园的园林景观、和配套设施进行改造,同时完善园内道路系统及合理布置功能分区。改造后的九龙公园在景观上、生态上及使用功能上都有了较大的改观,呈现给市民一个全新的面貌。(图14)创造出一个具有美感、具有区域文化特征及良好城市生态的绿地环境;创造出一个内容丰富,功能齐全的绿色空间,满足市民休闲、游乐的需求。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提高,受到各方面的好评。
作者简介:
谢小建/女/工程师/漳州市园林管理处(漳州 3630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