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14 记叙文(散文)阅读教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届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14 记叙文(散文)阅读教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届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14 记叙文(散文)阅读教案的全部内容。
1
2017届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14 记叙文(散文)阅读教案
14.记叙文(散文)阅读
教学目标
1。了解记叙文散文阅读的题型。
2.总结记叙文散文阅读的一般步骤,掌握记叙文阅读的一些基本方法。 3。提高记叙文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总结记叙文阅读的一般步骤. 难点:掌握记叙文阅读的一些基本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语文考题形式,“阅读理解\"占三分之一分值的重要地位。一是基础知识比重进一步缩小,而且涉及的多为背诵和文学常识;二是现代文阅读从课内转向课内加课外;三是由客观性试题转向主观性试题,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而且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因此,现代文阅读已成为初中语文考试的“半壁江山\".目前来看,我们对于基础知识部分的内容是掌握得不错的,语文考试成绩的差异主要集中在阅读理解上。这节课我们就研究“记叙文阅读理解”的出题规律和典型题型,研究答题技巧.
二、要点回顾
中考阅读中的散文,专指用凝练、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短小精悍的文章,它取材广泛,立意深远,结构洒脱,手法灵活,很受出卷者的欢迎。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2
2017届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14 记叙文(散文)阅读教案
3.赏析形象内涵. ( 一)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四点即“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在这类散文中,有的着重是记写、刻画人物,以人物为全篇的中心。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它虽然也是以写人物为主,但与小说的区别是明显的。它们不像小说那样多方面地、细致地刻画人物,也不讲求故事情节的完整和曲折。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散文阅读一般方法
3
2017届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14 记叙文(散文)阅读教案
首先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其次要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再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最后品味散文的语言.具体如下:
1.把握文章内容, 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而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3.鉴赏现代散文的形象内涵
现代散文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物象两种。 鉴赏现代散文中的人物形象要注意:
(1)思想性.包括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和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两个方面。在鉴赏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的时候,又要注意它所揭示的作品的主题和它所体现的现实意义。
(2)艺术性。艺术性主要是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包括:①环境和情节对人物的作用;②人物描写的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③人物描写的技巧:人称、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
物象就是文学作品中所出现的具体景物形象,它往往包含着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客观物象和作者或人物主观思想感情相融合,所构成的新的形象,我们往往又叫它意象。
4
2017届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14 记叙文(散文)阅读教案
文学作品阅读的本质就是写什么、怎么写、读出了什么。写什么,就是一篇现代文学作品,究竟塑造了什么样的文学形象,塑造这一形象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通过它反映了什么主题;怎么写,就是这篇作品是通过什么手段来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包括语言风格的选择和表达技巧的运用;读出了什么,就是强调
读者的主体意识,实际上也就是对形象的认识。 4.品味语言
品味语言一般有:a。字词含义,b。词语妙用,c。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同时还要注意表达方式及作用。
三、技法点拨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典型题例】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解题思路】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典型题例】a.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解题思路】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线索一般是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等,其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答题套路一般是“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等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5
2017届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14 记叙文(散文)阅读教案
【典型题例】b。①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②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解题思路】形式①,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
形式②,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这样的题,往往是有选择答案,即使没有选择答案,也不要回答为什么,但在思维过程中要考虑到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搭配的习惯。
3.鉴赏形象内涵
【典型题例】对写景状物、托物言志为主体的散文形象鉴赏。
【解题思路】从三方面入手,A。明确形象的外在特征或特点,包括形状、色彩、声音和气味等。B.把握形象内在的品质(内涵、本质、精神)和所蕴涵的作者情感。C。分析表达技巧,如象征、联想和想象及常见的修辞手法。
4.品味语言
【典型题例】a。原文给一个词语的拼音,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
【解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典型题例】b.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解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
6
2017届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14 记叙文(散文)阅读教案
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典型题例】c.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解题思路】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典型题例】d.描写的作用,议论的作用,抒情的作用。
【解题思路】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散文的抒情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四、典例精析
枫叶礼赞 叶孟
我爱枫叶,因为它红得深浓,红得艳丽。
多少年来,一想到秋,我首先就会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就会想到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会引发许多联想和感慨.在萧瑟的秋天,枫叶红得那么动人,不能不使我心驰神往.
在北京,重阳节过后到香山看枫叶,正是很好的时节.过去的文人骚客,在这样的时候,往往骑一头小毛驴儿,慢慢地出了西直门,一步一颠直往西边走去。到了碧云寺一带,就渐入佳境,像喝了一杯花雕酒一样,陶醉于枫叶那鲜艳的色彩,流连忘返.有时,他们还会即景遣兴,吟诗作赋。我虽没有这样闲散的雅兴,但我也爱枫叶。没有别的,爽直一点儿说,就是因为她红!
秋冬之交,正是吃萝卜的时候。夜晚的街头,常常传来“萝卜赛梨\"的清脆叫卖声,引诱你不得不去买一个尝尝。萝卜有“红到心\"的别称,可是它的内心是不是红的,还得等到剖开
7
2017届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14 记叙文(散文)阅读教案
之后才见分晓.这哪里赶得上枫叶。枫叶是那么直接、那么毫不遮掩地展现自己的色彩。枫叶敢于红,红得有气魄.
枫叶之可爱,还在于当别的叶儿经秋枯落时,她偏偏红得艳丽。她耐得住风霜交加,经得起秋之摧残,战西风而不怯,披严霜而愈丽,显露出无畏无惧的神采.单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赞美。
有人说,枫叶虽红,可毕竟是到了肃杀的秋天。《董西厢》
中有一警句:“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以枫叶吟离别,把枫叶比作血,这是随人的心情而生发的。但在我看来,说肃杀也好,比作血也好,都还是在于秋,而不在于枫叶;把枫叶之红比作血,这是因为她抗得住肃杀之气啊!
枫叶也并不因为红而孤独。你看,去香山看红叶的人那么多;而且,东篱黄菊,山涧青松,挺拔的竹,清香的梅,或跟她同时,或相继绽放,都与枫叶相伴,在耐寒抗冷中各显风采。
一想到秋,我就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往往使我又联想到那些在各个岗位上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展示自我的劳动者.他们抗严寒,战酷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他们不畏艰难,勇于奉献,弘扬了时代的精神。他们尽管很普通,却是我们时代的英雄。我觉得,用枫叶来比喻这样的英雄人物是再恰当不过了。
我礼赞枫叶,我爱她斗西风血点儿红! 从上文看,枫叶有哪些特征?(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红得深浓,红得艳丽;耐得住风霜,无畏无惧.
[解析]开篇即点明,“我爱枫叶,因为它红得深浓,红得艳丽。”第五段又点明了赞美枫叶的深层原因,“她耐得住风霜交加,经得起秋之摧残……显露出无畏无惧的神采。”抓住关键词语,一表一里,表现枫叶由形到神的特征。此题考查现代文阅读的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难度适中。两个特征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8
2017届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14 记叙文(散文)阅读教案
作者写秋冬之交的萝卜,引用《董西厢》中的警句,各有什么用意?(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6分)(1)将萝卜与枫叶进行比较,以衬托(或:突出)枫叶红得直接,红得有气魄。(2)引出自己对《董西厢》警句的理解,强调枫叶能抗得住秋天的肃杀之气。
[解析]将萝卜与枫叶进行比较,是对比写法,对比写法是为突出其中一方;作品中引用名言警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强调事物的特点。此题考查写作方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能欣赏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难度偏大,分值也高,各占3分。
板书设计 形散神不散”.
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作业布置
阅读《花开的声音》一文,回答题目。
花开的声音 陈文和
花开也有声音么?
一个夏季的晚上,我在住家的阳台上,就捕捉到昙花开放的声音.那棵昙花的花苞早在两三天前就显露出了雏形,这个“雏形”的花苞越来越大,在枝头垂首有如纺锤。那一夜,我估摸它会开放的,便在阳台彻夜守护着,耐心地等待,等待。近午夜十一时,那美好的时刻终于在焦灼的期待中来到了。它的花苞慢慢地鼓胀起来,好像原先干瘪的汽球一下子灌进了风,紧
9
2017届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14 记叙文(散文)阅读教案
接着,我便听到一声“噗”的响动,那是我盼望已久的昙花开放的声音。只见那由许多纤长洁白的花瓣组成的花蕊,快速、灿然地开放了.
痴迷间,眼前仿佛跳出了一个长袖善舞的倩女,只一刹那,便羞煞了天际那半轮夏月,那美的光焰,撒向城市街道,使夜的峡谷为之闪闪发亮。除了昙花,我还真切地听到茶花开放的声音。茶花的开放可不是那种“急性子\",早在夏季时,它的蓓蕾就在枝叶间开始孕育,开头只有一粒米那般大小,和叶芽的形状几乎难以分辨,过了好几天,它的雏形才微微显露出来,又再好几天,它那结实的体态和叶芽松动的体态才泾渭分明.茶花花苞的长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像一个长途旅者,走过了夏天,又走过了秋天,到了冬季,那一头尖的椭圆花苞,那花瓣如鳞片重重包裹的花苞,才终于展现在你的面前,但距离开放仍有些日子.我栽在阳台的那一株茶花,叫“五宝茶花\",枝头共有十几个花苞,它们之间好像有个约定,谁先开谁后开.
那一天是休息日,我终于看到第一颗准备开放的花苞有些异样了,它在微微地颤动、颤动,仿佛是个睡美人,在阳台上睡了许久、许久,此刻才在深绿色的枝叶间苏醒,惺忪的眼眸,抖动的睫毛,微微地张开,张开。那张开的声音,和昙花的那一声“噗”完全相反,它是那么细微,那么柔和,那么舒缓.昙花开放的声音是短促的,茶花开放的声音是悠长的,不管短促或悠长,都是那么动听,那么迷人.由此我认定:花开的声音是自然界一种最美妙的乐曲, 花儿这样,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何尝不是如此。当它突然出现时,也会有一种异样的信息,一种类似花开的声音,那是一种文明之花开放的声音.美好事物的孕育、萌发、成熟,也有个渐进的过程,或许中间还会出现一波三折,受到某种压抑和禁锢.
当它“破茧而出”或“破墙而出”时,会出现多大的冲击波啊,那一瞬间闪亮的冲击,给人带来的是一种无限的惊喜。这种声音,你只有保持一份纯净、洁白的心态,于细微处才能听到。对于美好的事物,不要有疏离感,要把它置于自己的关爱之下,用自己的羽翼和体温去为它孵化和催生,这样,你就可以及时地听到另一种“天籁”了。
长时间以来,我都迷恋于谛听各种花开的声音。我始终认为,在人世间,倾述是一种方式,
10
2017届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14 记叙文(散文)阅读教案
谛听也是一种方式.一个人能听到花开的声音是十分幸福的,因为花开的那一刹那,会最充分地展开事物的内秀和外美,会给你带来一种审美的愉悦和情感的满足。
1.题目“花开的声音”的深层含义是什么?怎样才能听到这种声音?(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文明之花开放的声音.保持纯净、洁白的心态,于细微处谛听,对美好的事物要付出关爱.(4分)
2.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迷恋于谛听各种花开的声音”?(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花开的声音是自然界最美妙的乐曲,能听到花开的声音是十分幸福的。(4分) 3.观照全文,作者如何由物及理,从自然之花联想到“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先写昙花、茶花开放的声音动听、迷人,由此认定自然之花开放的声音是一种天籁;继而联想到“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突然出现时,都会给人带来同样的惊喜,要用心谛听,感受其审美的愉悦和情感的满足。(4分)
教学反思
悉心培养对散文作品的审美情趣。散文的语言对人物、事物、景物的描写上常常造成一种意境,在总体形象上给人以美感,为读者描绘出一种情景交融的画面,给人以强烈的诗情画意之感。如《春》,全文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迎春图\"等画面,作者以诗的笔触描绘春天,赞美春天。这样,读者必须抓住语言中具有美感的因素进行开掘,在开掘中深
11
2017届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14 记叙文(散文)阅读教案
入体味,也就是要对语言文字有敏锐的感受。这种敏感来自于自身的经验和透彻的体会。比如,作者写花色鲜艳,不直接说出红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而用“火”、“霞”、“雪\"来比喻,充分调动读者的想像力,那火焰的炽烈浓郁,霞的轻柔艳丽,雪的高洁纯净,同时映入读者的脑际,给人以生活实感。当然,语感要通过阅读不断地培养.有了这语感,“才可以通过文字的桥梁与作者的心情相契合”,才能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对散文作品的鉴赏能力。
散文是极其富于个性化的文章,也是极其富于内涵的文章,要想把散文教好,教师必须把以上三点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明确教学的方向,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学会理解散文、鉴赏散文.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