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隐公论》是宋朝苏轼写的一篇文章,出自《经史百家杂钞》卷二 。 译文:
公子翚向鲁隐公请求让他去杀掉桓公以此要求任命他当太宰。隐公说:“因为桓公年纪小的缘故我才代替作了国君,现在他成人了我将要把君位还授给他,我已派人去建造我的芜裘城,将退居到那里去。”公子翚害怕将来受到惩罚,于是反过来在桓公面前诬陷隐公而将隐公杀死。
苏子说:强盗用兵器揣度人,那人一定要将他杀死的。难道只有被他揣度的人去杀他吗,道路上的人都会去将他捕杀掉的!道路上的人与强盗并非有仇,但他们认为 不杀他,那强盗就会杀他们自己。鲁隐公的智谋,还不如路途上的人!悲哀啊!鲁隐公是惠公继室所生的儿子,他虽不是嫡子,也是与鲁桓公地位相等的,而且还比 鲁桓公年长。鲁隐公追念先君惠公的心意而将君位传授给桓公,不可称作不仁吧?可惜哟!他没有敏感的智慧。假若隐公诛杀掉公子翚后把国君位让给桓公,即使是 伯夷、叔齐,哪还能有超过这样的举动呢!
春秋时晋献公夫人骊姬想杀掉太子申生,而担心里克反对,就有优施来诱导他;秦二世打算诛杀他的长兄扶苏,而担心李斯阻拦,就有赵高来胁迫他。这两个人的智 慧就像出自一个人一样的水平,而他们遭受的灾祸也没有多少差别:里克没有免掉被晋惠公诛杀,李斯没有免除遭受秦二世的虐待。这种下场都没有什么可悲哀的, 我特
别揭示出来作为世人的鉴戒。君子实施仁义的行为,不是想到对自己有什么利害关系,然而君子的行为,义和利是常常应该兼顾的,而小人却不是这样的。李斯 听从赵高的谋议,不是他的本意,只是害怕蒙恬夺去他皿相的位子,所以勉强听从了赵高。倘使李斯听到赵高废立的计谋,马上召集百官,召集全军而将赵高杀掉, 对扶苏有这种恩德,哪里会被罢相呢!蒙恬哪里值得担忧的呢?放弃这种行为不做,而遭五刑斩于市上,这不是最愚蠢的人又是什么呢?
啊呀!乱臣贼子,就像蝮蛇 一样,它所鳌过的草木,还完全可以毒杀死人,更何况被它直接咬上了呢?
郑小同担任魏帝高贵乡公的侍中,曾经到司马师的家中去,司马师有一份秘密的文件,没有收藏起来就上厕所去了,回来时问郑小同:‘看到我的文件没有?”郑小 同说:“没有看见。”司马师说:“宁可我对不起你,不要让你对不住我。”于是就把他毒死。王允之跟着从伯父王敦夜里饮酒,因酒醉了先去睡觉。王敦与钱凤两 人谋划作乱,王允之已经醒了,听到他们的全部谈话,担心王敦怀疑自己,于是就大肆呕吐,衣服脸上都是污物。王敦果然提着灯来查看他,见王允之躺在床上正在 呕吐中,就出去了。悲哀啊,郑小同!危险呀,差一点就完了的王允之呀!孔子说:“危险的国家不要进去,混乱的国家不要居住。”是有道理的啊!”
我读史书, 看到鲁隐公、普国的里克、秦国的李斯、魏晋时的郑小同、王允之五个人的事,感慨于他们所遇到这样的祸福,所以特别写出他们的事实来,使后来的君子们,可以 观看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