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春半》
宋朱淑真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赏析】
这首词写春愁闺怨,抒发了对意中人的深深思念,和因此生出的苦恼痛苦之情。
相传朱淑真生于仕宦之家,丈夫是一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婚姻不和睦,她最终因抑郁早逝。又相传朱淑真去世后,其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是劫后余篇。通过其《断肠集》中《春日书怀》“从宦东西不自由,亲帏千里泪长流”,可知朱淑真的婚姻生活十分不幸,这首《谒金门春半》亦可以反应出一二。
起首两句“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文笔简洁,通俗易懂,为全词垫下了一个抑郁的基调。“此情”二字,十分含糊,是是而非,是指伤春之情,还是美人迟暮之哀,亦或是苦恼婚姻的无奈与惆怅,还是兼而有之,读者不得而知。“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这两句写词人百无聊赖、惆怅苦恼的情态,十分形象逼真。“十二阑干”形容所倚阑干之曲折;“遍”,写出词人依靠停留时间之长;“愁来天不管”,将口语运用到了词
中,信手拈来,本来是自己的心里愁烦,词人却迁怒给老天,从侧面反应出词人内心怨恨至极。“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大好春光,本应该好好享受一番,可是自己因为孤单忧伤而无心赏玩,全都白白地送给了莺燕,表现出词人对莺燕的羡妒,又反应了现实的残酷无情。“莺莺”、“燕燕”,双字叠用,成双成对,更加反衬出自己的形单影只,委婉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孤单。末两句“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落花”照应了词的题目“春半”,“断肠芳草远”则照应了词的开头,含蓄地点明了“此情”的内涵。因为自己所思念的心上人在芳草漫天的远方,不得相见,又难以相遇,所以自己才为之愁烦无限,甚至为之断肠。因为词人已经成婚,所以碍于情面,用词相当含蓄。
扩展阅读:朱淑真的作品特点
相传朱淑真作品为其父母焚毁,后人将其流传在外的辑成《断肠集》(诗)2卷,《断肠词》1卷及《璇玑图记》,辗转相传,有多种版本。
其诗词多抒写个人爱情生活,早期笔调明快,文词清婉,情致缠绵,后期则忧愁郁闷,颇多幽怨之音,流于感伤,后世人称之曰“红艳诗人”。作品艺术上成就颇高,后世常与李清照相提并论。流传颇广的《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一阕,长期以来被认为欧阳修所作,其实是当时怕坏了女子的风气,才将作者改为了欧阳修的。
朱淑真书画造诣相当高,尤善描绘红梅翠竹。明代画家杜琼在朱淑真的《梅竹图》上曾题道:“观其笔意词语皆清婉,……诚闺中之秀,女流之杰者也。”明代大画家沈周在《石田集·题朱淑真画竹》中说:“绣阁新编写断肠,更分残墨写潇湘。”由此可见,其能力非寻常深闺女子可比,当与李清照并驾齐驱。朱淑真,她的诗作受到市民的激赏,却
在死后遭到父母的焚烧(据魏仲恭《断肠诗集序》)。她显然是英年早逝的“问题美女作家”。
扩展阅读:朱淑真的诗词作品
忆秦娥·正月初六日夜月
弯弯曲,新年新月钩寒玉。钩寒玉,凤鞋儿小,翠眉儿蹙。
闹蛾雪柳添妆束,烛龙火树争驰逐。争驰逐,元宵三五,不如初六。
浣溪沙·清明
春巷夭桃吐绛英,春衣初试薄罗轻。风和烟暖燕巢成。
小院湘帘闲不卷,曲房朱户闷长扃。恼人光景又清明。
谒金门·春半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江城子·赏春
歪风细雨作春寒。对尊前,忆前欢,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
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
昨宵结得梦夤缘。水云间,俏无言,争奈醒来,愁恨又依旧。
展转衾裯空懊恼,天易见,见伊难。
减字木兰花·春怨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眼儿媚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