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鉴赏古诗词的五种方法

2022-05-09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鉴赏古诗词的五种方法


鉴赏古诗词的五种方法

古诗词在浓缩的语言里饱含丰富的情感,常以抒情言志来反映生活:或抒凌云壮志,或言婉约柔情;或心忧天下,或寄情山水;或慨叹身世,或讽喻时政;或描摹事物,或吟咏古今……容天下诸事,抒万千情思。这就是诗歌流传至今的魅力所在。

理解品味文言诗词,人们有很多高雅的方法:用译诗来解说内容,用描述来表现诗境,用抒情来表达感受,用阐释来点示深意,用呤诵来传情达意,用评说来赏析美点。总的来说,人们欣赏诗词的着眼点是诗情画意。

下面以具体例子对诗歌鉴赏的方法进行说明:

1、字词品味: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一个“空”字领起,把所有的景致都染上了静谧写出了山中的空寂。“空”是秋山的特征,秋雨过后,山村一色,就更显空旷。“空”境通感空旷的视觉感受,伴随的是静寂的听觉感受。“空”是双关,即是写景,也是对佛理的感悟。王维在山村中,追求“空”、“静”,以获得心灵的“空”、“静”。根据“字词品味”这种方法,从人物、时空、动静、声色、远近、视听、刚柔、宏微这些角度赏析:①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②红杏枝头春意闹;③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④山光悦鸟情,潭影空人心。

2、画面欣赏,如:诗人以泉流之动态衬山村的静态,以泉流之声响衬山村之宁静。“明月松间照”写静态远景,可以是明月初升,透过松林看到斑驳圆月,月亮就像悬挂在树梢上;也可以是皓月高悬,月光倾泻,树影斑驳,风影移动,姗姗可爱。“清泉石上流”,写动态近景,喑含水声,雨后山泉微涨,“石上流”明其线,水线声亦轻,山村中万籁俱寂,惟闻水声潺潺。请根据“画面欣赏”这种方法赏析①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③风掣红旗冻不翻。

3、景物描述:如“竹暄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月光透过松枝,洒在潺潺流泉上,斑驳陆离;清泉在山间跳跃,闪闪烁烁,仿佛银柱击弦,发出清脆悦耳的轻响;忽然竹林喧动,传来洗衣归返的姑娘阵阵甜美的笑语,湖中莲荷,颤动起来,那是晚归的渔舟荡波而过……一幅多幺恬淡幽美的山居图画。请根据这种方法赏析:①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②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③烟笼寒水月笼沙;④《天净沙?秋思》。

4、意境(画面环境抒发何种情感)探求: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写出林木的广漠,见出秋色的萧瑟;“萧萧”形容风吹叶落的响声,见出树叶飘落的情景。“不尽”写出长江的源远流长;“滚滚”写出江水汹涌翻腾的气势。绘声状势,音韵悠长,壮阔雄浑,造成一种天下皆秋的苍茫辽远的艺术境界,抒发了诗人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辛酸悲苦的心情。 请根据这种方法赏析:①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不觉月光寒;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情感体味: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正确对待死亡足以令人钦敬,而在年华渐老之时能正确对待自己的有生之年则更为可贵。“老骥伏枥”四句把作者对人生的执着追求和不懈进取的精神显现于纸面。作者以老骥自比,胸中仍有凌云壮志,透露出作者希望在有生之年完成统一大业的强烈愿望。(《龟虽寿》中的名句激昂千秋,使人慷慨)。请根据这种方法赏析: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常用鉴赏语言风格的词:

①清新秀逸 俊美清秀 清幽淡远 高雅 委婉 含蓄而有韵味 雄放壮阔 慷慨悲壮 雄健遒劲 豪爽苍凉;清新淡雅 平淡自然 明快浅显 辞藻华丽 委婉含蓄 简洁洗练 沉郁顿挫 浑厚雄壮 明白晓畅 朴实无华 通俗传神 生动活泼 节奏鲜明 音韵和谐 有声有色 栩栩如生 气势磅礴 亲切感人 情景交融 言简意赅 细致入微

②手法千变万化,不拘一格 想象大胆神奇 叙事生动 形象鲜明;语言明白晓畅 通俗易懂 语言纯朴自然;感情强烈奔放 真挚动人 感人肺腑,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能引起人们的同情和共鸣 抒写悲愤酸楚之情,郁闷神伤;内容深刻,富含哲理。

古诗欣赏的再现、联想与再创造

[内容提要]

中学诗歌教学的任务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基本思维方法,笔者认为主要有“诗歌意象与情节的再现”、“现实生活的迁移与联想”与“诗歌的再创造”。要尊重学生对诗歌的独特体验,个性化理解。

[正文]

诗歌本身是一种很特殊的语言,缺乏语言感悟能力的很难读懂诗歌,而古诗,由于用的是文言,离现在的年代比较久远,更是难懂。

初一学生,虽然在小学中学过、背诵过一定量的诗歌,但毕竟语言功底较差,领悟诗歌的能力较弱,学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背诵,那是一种蛮干的办法,教师将诗歌的大意“教”给学生,学生缺乏体验,恐怕对诗理解不透,最重要的是没有一种方法的训练,学生能懂这首诗,不见得能懂另一首诗。所以诗歌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一种诗歌欣赏的方法,特别是思维的方法。这是以一当十的武器。

欣赏诗歌最主要的思维方法有三种,这里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三个例子来说明。

一 诗歌意象与情节的再现。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等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首诗歌字面意思并不难,较好理解。而这首诗歌的理解过程正好呈现了诗歌欣赏的一种基本思维方法----再现。这首诗歌重要的不是意象,而是情节,讲了一个故事,通过对这个故事的解读,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旅游”一回。

老朋友准备好了酒菜饭,邀请我到他们家去作客。朋友的家在农村,在去的路上,“村庄、绿树、青山”向我们展现了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到客人家里,打开窗户,农家晒谷子的“稻场”和场边的菜地一览无余。跟朋友边喝酒,边聊聊农活。离开的时候,客人甚至还发出了邀请,到重阳节再来作客,欣赏菊花的美景。

理解了这样的故事,然后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已在不言中矣。全诗向我们展现的田园的风光美、纯朴的人情美、闲适的生活美,不知不觉在唤起读者对农村生活的向住。如果读者来自农村,那就会倍感亲切。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将全诗朗读给学生听,或将翻译随意地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完全融入到这种意境中去。

二 现实生活的迁移与联想

诗人通过诗歌传达一定的信息,表达一定思想情感。人类的情感,如思乡、爱情、孤独等,它完全可以跨越时代,是相通的。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可以成为作者情感的很好的诠释。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全诗的诗眼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在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时,笔者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例子,有没有那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事例。学生很自然地联想到了我们学校的董事长胡鑫镛先生,他在晚年创办了这所学校,培养21世纪的栋梁之才。还有些同学联想到了历史上的一些伟大人物,像邓小平在晚年进行改革开放的政治实践,为中国的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灰的功勋……

三 诗歌的再创造

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个哈姆雷特”,作者在写诗时,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地点,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是特定的。而读者,由于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思想学识不同,对诗歌的理解也往是个性化的,独特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诗的一种再创造。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瘐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诗意象丰富,情节简单,作者表达的情感也应该说是单一的。但蕴含在其中的故事却是

丰富多彩的。我让学生设想这首诗的主人公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学生思维的阀门一下子打开了。有的说主人公是一个落榜的考生,他十年寒窗甚至数十年寒窗,经历了考试的一次次失败,心灰意冷,心力憔悴。有同学说,他是一个失意的商人,做生意亏了本,两手空而回,甚至还不敢回家去见自己的亲人。有同学说他是一个逃难的难民,虽然家里没有到忍饥挨饿的地步,但家乡发生了战乱,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乡,去异乡谋生,而心中又怀着无限的不忍心,对家乡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有同学说她是一个寻找丈夫的女子,丈夫被征发去守卫边关,多年来音讯毫无,不知是死是活,她就不远千里,去与自己的丈夫会面,但思念、期盼、害怕……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

马致远本来刻划的主人公是一个特定的形象,或者是他本人的某次特定的经历。但经过读者的理解,诗歌引发出来的是五彩缤纷的故事。有了这样的情节设想,学生也就不难理解“昏”“瘐”“断肠”这些关键词的含义了。

懂得了对诗歌的再创造,也就用不着去争论“鸟宿池边树,僧敲(推)月下门”中“推”字好还是“敲”字好。应该说在一定的情境下,这两个字各有千秋。如果和尚是晚上去会一位老朋友,或冒然去拜访一位故人,自然是“敲”字更恰当些。如果是趁着夜色出去散心,回到自己的房间,那“推”字恐怕更符合意境。

诗歌不是一样实物,人的大脑也不是一面镜子。读者读了诗歌,不会像实物在镜子面前那样显出原形。诗歌本身是单色的,而读者的头脑是多色的,经过各个读者理解,加工,每首诗也变得五颜六色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情感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①就中学诗歌教学任务而言,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一种对诗歌理解欣赏的基本思维方法。有了这样的一种基本思维方法,就可以个性化地去解读诗歌,获得独特的体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