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1-03-27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柯观清

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1年第32期

【摘要】数学中解决问题能力是指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与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在小学阶段,解决问题既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因此,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唤起学生对问题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会提出疑问,教会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式,让学生在合作中产生思维的交流和碰撞,在实践中摸索,获得知识,从而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问题;解决问题;解题思路

在小学数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切实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小学数学教中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课题。如何才能提高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从教这科目以来的经验,笔者作如下浅析:

一、创设现实情境,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弗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教师在课前教学时,就要吃透教材内容,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精选出本节课中的典型题目,并努力创设出解决问题的生动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知识和理解能力,应采用实物演示、语言直观、游戏等教学手段,联系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场景,创设课堂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从而能轻松愉快地发现问题,找出问题。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册中连减的两步解决问题时,笔者创设了一个教师带学生去秋游的场景。秋游时,我们要坐车或坐船等,

通过师生的交流,导入新知,让学生说说图中学生在干什么?看着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这样的训练,能培养学生在情境中找出问题从而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引领学生探索解题思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是比较薄弱,要提高他们解题的能力。首先耍引导学生仔细审题,多读题目,真正弄懂题意。小学生由于缺少社会生活经验,认知水平较低,有些客观情况也确实存在所取素材与生活不太贴近的问题,使小学生对所描述的内容不能够清晰地理解。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相对较弱,耐心不足,部分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求的是快速完成,审题时走马观花,粗心大意,一道题可能只看一半就下笔做了,对所做的题目根本就没有理解,找不到真正的解题方法。因此,教师就要很好地引导学生认真审题,从而找出它的问题所在。其次,指引学生找出问题的关键,分析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划出题目中所给出的已知条件是什么?它们跟问题有怎样的关系存在,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例如,解答这一道题:一共有42人去坐船,大船限坐24人,小船限坐6人,先坐满大船,剩下的坐小船,至少要几条小船?笔者引导学生多读几遍题目,弄明白题目所要求的内容——至少要几条小船,那首先找出坐小船的有几个人?让学生一步一步地审题分析,很快就可以弄明白解题的方案。坐小船的人数量是总人数减去坐大船的人数,即42-24=18(人),从而找出了坐小船的总人数。那么,就可以知道需要几条小船了,即18÷9=2(条)。这样,学生就能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了。

三、培养画线段图,把应用题直观化

小学生喜欢画画,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尤其爱好,但他们只会画一些简单的图。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就应教会学生根据题意去画线段图,因为线段图,简单明了地反映出应用题中的各个数量关系,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画图,可以把应用题中抽象的数量关系直观地、浅显地表示出来,使人一目了然,从而使学生快速地找出解题的方法。例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中的“去奶奶家”就利用画线段图明了、直观地显示出来。

问淘气家到奶奶家一共有多少千米?根据这图,学生就会知道淘气家到奶奶家的距离就是4小时火车所走的路程加上2小时汽车所走的路程。

四、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让学生在思维的交流和碰撞中提高解题能力

新课改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因此合作学习成了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一个合理的合作小组有着明确的分工,相同的目标。各个组员之间可以形成竞争与合作,相互激励与促进。每一名学生都有不同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来思考和解决问

题。这样,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便会产生思维的交流和碰撞,不但提高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

例如,在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买矿泉水”教学,先让学生自己试做,做完后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有的学生是这样解法的:24×3=72,72×2=144;而有的学生用的是这个:3×2=6,24×6=144。他们的解法虽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让他们交流讨论,到底这两个解题的思路是怎样的?哪个更合适、简便。这样就能够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平等参与,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交流,从而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五、教师要与家长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努力让家长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自制力普遍较差,这时就需要成人的约束、引导。在学校时,教师可以承担这个责任,而在校外,就需要家长担负起这个责任。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孩子的成长程中,始终离不开父母的教导,并且跟父母接触的时间和接触的日常生活较多。因此,在学习数学时也需要家长的配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思考找解决方法。如,平时的买菜,今天买了什么菜,每样菜花了几元,让学生去算算今天买菜用去了多少元等等,很多的事例问题就在生活中,通过家长的指引诱导,日积月累,学生的解题能力就会逐渐提升。

总的来说,要提高小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实现解决问题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同步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侯述华.小学数学教学中解決生活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 (教育科研),2018(11).

[2]李振明.浅析如何提高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8(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