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活动是作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写作这一炊事活动中的“米”。学校和家庭既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去接触大自然,运用课内学到的本领去观察大自然,从而丰富感性知识,丰富自己的语言。又让学生去接触社会,通过参观、访问、调查,领略祖国大好河山,了解日新月异的社会主义建设,开阔眼界,丰富生活,激发与发展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培养学生写作的动机。课外活动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一) 校内活动
1.阅读。阅读是增长知识的有效办法之一。要提高语文水平,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光靠教材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在课外阅读方法上,可以采取自由阅读和定向阅读相结合。自由阅读,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阅读作品,教师一般不加限制,但要讲清目的和要求。定向阅读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或某一写作单元的目的和要求,确定阅读作品。教师还应要求学生每个学期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在阅读中摘抄妙文佳句,多做一些笔记和卡片,这对增强学生的词汇量,积累素材,激发思维,丰富语言,大有好处。 2.练笔。练笔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除了强化课内定性作文(教学计划内规定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 外,还必须抓好学生的课外练笔,提倡写随意文,包括日记、周记、评论、读书笔记等等。这是学生写作上自由耕耘的一块园地,让他们写自己的话,写自己的生活。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规定每人每周写作的最低量度。适时进行督促检查和总结。
3.办报刊。这里包括学生的手抄报、学校或班级办的橱窗、黑板报、文学社刊等等。此举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及其他学科基础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训练学生的编辑、排版、写作、绘画、书法等多种技能。
教师要从内容到形式诸方面给以具体指导。要注意循序渐进,不断提高要求。
4.听报告,办讲座,收看有意义的影视节目。学校、年级、班级应根据实际有计划地经常性地组织些专题性的报告讲座。如请英雄或者模范讲事迹,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及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观看一些有益的电视节目,如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让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掌握国情国策,课堂内开展评论,发表看法。 (二) 校外活动
校外活动的天地是极广阔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观察世界。让学生开阔眼界,熟悉生活,了解自然和社会,认识新事物、新现象,从而使课堂教学得到升华。
活动内容:1. 参观,考察。包括工厂、农村、工程、科研项目等,既增长见识,又可以使学生热爱祖国,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动力。
2.逛市场。了解百姓生活变化,增强文学作品中贸易市场的感观认识。
3.欣赏自然、名胜。这是学生获取自然常识、历史知识和民间文化的生动教材。
4.系统地观察某种生物的生态变化过程,收集昆虫、植物标本。如饲养小蝌蚪、养蚕、养鸟等,增长知识。
5.与名人通讯,和作家交谈,向重要会议献词,从小树立远大志向。 6.参加培训和竞赛活动,发展个性特长。 7.营造“家庭小天地”,学生在家里应有自己的小天地、活动内容,有自己的兴趣,或养殖、种植、或做小制作等等,培养自我动手的能力。
课外活动的内容是丰富多采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开展课外活动,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克服以“教师为中心”和“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发挥条件优势,因地制宜,有选择地开展,注意课内外结合,才能更好地开发引导学生的天资,启迪学生的智慧,从而为学生送去写作之“米”,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