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化学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22-08-22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化学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化学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教育学人才。具体要求为:

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立志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2.掌握系统的教育教学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化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创新意识和化学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1.化学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 2.化学实验教学论 3.化学教学行为

三、学习年限

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提前毕业者按照《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执行。每位硕士研究生至少修满35学分。本校在职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年至4年,每年应累计脱产学习3个月以上。在职研究生从事毕业论文工作时,一般可脱产1年。

四、课程设置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 课程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自然辩证法概论 英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教育原理 教学论 现代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教育心理学 化学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化学实验设计与教学研究 现代化学与中学化学 化学史选论 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 教育技术学 总学时 18 开课学期及周学时 学分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备注 1 2 6 2 3 3 6 3 3 2 2 2 2 2 3 * 至少修6学分 至少修6学分 至 少 选 修 12 学 分 000002 公 共 000003 必课 000004 修学 002001 课(科 002002 学基 位础 课课 程专 )业 032001 主 002003 干 课 032003 032017 032018 选 修 课 032005 032007 032008 216 5 36 54 54 54 54 36 36 36 36 36 54 2 3 3 3 3 2 2 2 2 2 3 五、教学实践与文献阅读

030112 高等无机化学 教学 实践 中学化学教学实践调查研究 54 3 2 3 硕士研究生须参加教学实践的教学工作量相当于助教一个月的工作量。教学实践经考核合格者,计2学分。效果不好的,不给学分,但允许重新安排一次教学实践。

文献阅读不按课程开设,纳入论文指导环节,阅读内容及指导方式由导师组和研究生本人商定。 六、考核方式

必修课须安排考试,选修课安排考查。考试科目按百分制评定成绩,考查科目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记分制评定成绩。具体考核办法按《河南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课程考核及成绩管理的规定》执行。

七、校外实习与调查

硕士研究生根据科研和论文工作的需要,可外出到中学进行实际考察、或到有关部门进行社会调查、收集资料与实验等业务实习工作,一般安排在第二、第三学年进行。

业务实习、社会实践均不计学分,但要进行检查、总结及考评。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可以是科研论文、学术综述、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硕士研究生用不少于一年的时间参加科学研究及撰写学位论文,不计学分。

硕士研究生一般在第三学期内完成论文的选题工作,要求最迟于第四学期开学后的前两个月内提交学位论文计划,并向所属教研室或指导小组做开题报告,经讨论认为选题合适且计划切实可行者,方能正式开展论文工作。第四学期5~6月份结合中期考核对学位论文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

学位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作者应了解所研究方向的最新成就,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创新。论文工作要有足够的工作量。论文的字数一般不少于3万字。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若需要在其工作单位进行论文实验,必须事先征得导师同意,实验结果必须附有实验工作所在单位证明,表明确系该生本人的工作成果。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并完成学术活动或实习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的审议和答辩时间一般安排在第六学期,按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九、培养方式与方法

采取以导师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生指导小组由导师及本专业或相关学科专业的教授、副教授组成,由本专业或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担任组长。

研究生的指导小组应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全面负责,其主要职责是: (1)参与制定本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及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 (2)审核学位课程的命题及评分结果;

(3)负责对研究生进行开题报告审核和中期考核,对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和进展情况进行检查; (4)协助组织学位论文答辩。

对研究生的培养,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调查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方法。

十、专业课程介绍 课程编号:032001

课程名称:现代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总课时:54 学分:3

教材:唐力.化学教学论与案例研究.海口:南方出版社,2001. 开课学期:II 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学位主干课程。通过教学使研究生树立先进的化学教育理念,同时对化学教学理论体系有一个全面、系统、深入的理解,特别是对我国实施的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有充分的了解,从而达到掌握并能灵活运用理论独立进行化学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教学内容:

现代化学教育基本特征论;化学课程轮;化学教学过程论;化学学习论;化学教学方法论;化学教学能力论;化学教学模式论;化学新课改的理论与实践。 主要参考数目:

1.刘知新,王祖浩.化学教学系统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2.吴俊明,王祖浩.化学学习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 3.郑长龙.化学课程与教学论.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王小明.教学论――心理学取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5.施良方等.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 8.郑长龙.化学实验教学新视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9.加涅等.教学设计原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课程编号:032003

课程名称:化学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总课时:54

学分:3

教材:江家发.化学教学设计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开课学期:II 教学要求:

1、了解化学教学设计的有关概念过程和意义,理解化学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明确现代教学设计与传统的备课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通过对化学学习需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以及化学学习者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化学教学设计的背景分析。

3、了解化学教学目标的含义、功能、和分类,了解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目标,能熟练地、科学地对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化学教学目标设计。

4、理解化学教学策略的有关概念,通过案例研讨分析对化学事实性知识、理论性知识、技能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情意类知识等教学策略能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对新课程所提倡的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建构学习、有意义学习、分层次学习等教学策略也能够理解并尝试灵活运用。

5、了解化学教学情境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学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良好的教学情境。

6、了解化学教学媒体的有关概念,教学媒体选择的原则和方法,会制作化学教学多媒体课件。 7、了解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化学实验教学的主要模式,会运用化学实验教学的两种主要模式进行教学,对化学实验的设计体现绿色化、趣味性、生活化的思想。

8、明确现代化学教学评价的新理念,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9、能够在目标设计、策略设计、媒体设计、实验设计、评价设计的基础上,完成对教学设计的总成,编制完整的体现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化学教学方案和化学学习方案。

10、学会对教学设计方案进行组织实施和反思的方法,完成对教学设计方案的优化。 教学内容:

化学教学设计概述;化学教学设计的背景分析;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化学教学策略的设计化学教学媒体的设计;化学实验及其教学设计;化学教学评价的设计;化学教学方案的设计;化学教学设计的实施及其反思。 主要参考数目:

1.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组编.化学教学设计及案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徐承波,吴俊明.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8 3.郑长龙.中学化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2001 4.王磊.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课程编号:032017

课程名称:化学实验设计与教学研究 总课时:36 学分:2

教材:蔡亚萍.中学化学实验设计和教学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5 开课学期:II 教学要求:

1、了解化学实验发展史及化学实验的有关概念和理论,理解中学化学实验以及教学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实验教学发展的趋势,更新化学实验教学理念。

2、了解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3、掌握演示实验、边讲边实验、学生实验、家庭实验、多媒体辅助实验的特点、要求和教学策略。

4、明确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内容,掌握使学生形成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教学策略。 5、理解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理论基础,并能够运用实验探究教学理论指导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6、通过案例学习研讨,理解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微型化、趣味化、生活化等理念,并能审视现有教材中的化学实验,对实验进行绿色化、微型化、趣味化或生活化的设计和研究。

7、对中学化学课标和教材中涉及到的化学概念和原理实验、元素和化合物实验、有机化合物实验、定量分析与仪器分析实验等,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进行合理有效地设计,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有所提高,最终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实验教学目标。

8、了解化学实验教学评价的意义和化学实验教学评价的现代理念,掌握化学实验教学评价的方法以及评价指标。 教学内容:

化学实验概论;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化学实验教学策略;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化学实验探究教学;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趣味化、生活化设计;根据化学实验内容分类的化学实验教学设计;化学实验教学评价。 主要参考数目:

1.梁慧姝,郑长龙.化学实验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蔡亚萍.中学化学实验设计与教学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5

3.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郑长龙.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2001 5.王程杰.中学化学实验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郑长龙.化学实验教学新视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杨德壬.中学教学全书 化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8.刘怀乐.中学化学实验与教学研究.昆明: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课程编号:032018

课程名称:现代化学与中学化学 总课时:36 学分:2

教材:王明华,周永秋等.化学与现代文明.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开课学期:II 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了解现代化学与社会及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现代化学与中学化学的密切关系。 教学内容:

本课程是本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非学位),是在本科化学课程基础上的综合拓展,在比专业课程更高的知识层面上,以更开阔的视野,从整体上认识化学学科,了解化学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漫长年代中所起的促进作用,在知识经济为主导的当代文明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机遇,及时了解最新的和最热门的科学技术成果。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化学与能源、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环境污染、化学与生命、化学与生活等,并以专题的形式加以组织,选择内容突出现代化学的特点。 主要参考数目:

1.唐有祺,王夔.化学与社会.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赵文斌,李彩云.生活化学.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 3吴 旦.化学与现代社会.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4.《大学化学》编辑委员会.今日化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5.许后效.环境化学浅说.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10.赵秦生,胡海南.新材料与新能源.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87

课程编号:032007

课程名称: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 总课时:36 学分:2

教材:李广洲.化学教育统计与测量导论.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开课学期:II 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研究生学会应用统计学原理和数理方法研究化学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掌握化学教育教学的评价手段;学会通过教育测量获得相关的各种数据,并能运用统计方法从中发现有用的信息,从而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定量分析。 教学内容:

基础统计知识;考试理论;记分科学化的方法;化学标准化考试;化学教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化学教学实验评价;估计与预测;因素分析的应用介绍。 主要参考数目:

1.马庆国.应用统计学.北京:科学出版社北京,2005 2.王孝玲.教育统计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3.张敏强.现代教育统计方法.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2 4.刘知新.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5.吴俊明.中学化学实验研究导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课程编号:032005 课程名称:化学史选论 总课时:54 学分:3

教材:赵匡华.化学通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开课学期:II 教学要求:

化学史是化学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是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知识结构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通过教学使研究生在本科学习基础上,对化学史有系统的了解,并对化学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地位、作用等用深入的认识,从而形成对化学史和化学史教育的基本研究能力。

教学内容:

化学的前奏;金丹术;近代化学的孕育;近代化学的创建;分子学说的论证与早期原子量的测定;电化学的兴起;分析化学学科的建立与新元素的发现;有机化学的诞生;有机化合物结构理论的兴起与发展;有机合成化学发展的高潮;化学元素周期律;热化学与化学热力学;核化学的诞生与发展;溶液理论的发展与电化学的建立;结构化学的发展;天然产物化学与高分子化学的产生与发展;分析化学的现代化;胶体化学的兴起;化学动力学与催化作用原理的研究。 主要参考数目:

1.[日]山冈望.化学史传.廖正衡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2.廖正衡.中外著名化学家传略.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 3.吴国盛.科学的历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英]W C 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宗教的关系.李珩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5.[澳]艾伦·查尔默斯.科学究竟是什么.邱仁宗译.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