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立足学科核心素养,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2021-08-23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立足学科核心素养,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立足学科核心素养,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摘要: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是,学生通过学习,让自身品质达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更好地展望未来。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培养,是现代教学中各项课程设计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也是创新、整顿新时期课堂的关键。小学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健全个人人格的必经之路,要想提高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就要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进行优化,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本篇文章通过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深度分析,对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进行初步探究,给教育者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优化措施

进行小学生道德与法治工作的培养,工作培养目标就是以学生日常生活的道德素养水平和生活中对法治理念的认知为基础。在学科的核心素养基础上,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法治教学能够满足学生对社会认知的各项指标,也会对社会发展进程做出深入了解。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要紧随社会发展的进程,根据实事热点,及时更新教学理念,让教学方法更加多元化,积极、高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当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意义和现状

1.当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意义。对于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方式来说,这样的方式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未来的发展奠定了优良基础,也为学生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法治与道德教育培养打下坚实地基。小学生正是身心飞速发展的生长阶段,他们的认知能力比较低下,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也比较浓重,所以,小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可塑性相当的强。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讲,小学生一直都处于认知懵懂的阶段,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方面的认知处于空白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小学教师加强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和引导,发挥教师应有的作用,强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重视学生道德素养和人生观的塑造。

2.当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现状。就目前的教育发展形势来说,我国学校对于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经验非常少,在进行各种各样教学活动的时候,也没有形成合理的、科学的教学理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思想和行动比较落后,大部分教师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略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教师一直坚持以自己为中心进行教学,没有实施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对学生进行整体测评的时候,方法比较单一,就是以学生成绩单为统一评价标准,学生和家长在这样的教学体制下,也形成了只注重成绩的学习理念,长久发展下去,会对我国教育事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课堂教学的氛围也非常沉闷和压抑,教师讲课费时费力,学生听讲的兴趣也不高。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属于理论性的知识,课堂氛围本身就存在着沉闷和压抑的可能性,教师如果不能给学生创造生动有趣的教学课堂,就会导致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成果不理想。从现在的发展形势来讲,教师并没有采取积极向上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对道德法治学习的兴趣,所以现在的教学效果在逐步降低。

当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教学方式的单一化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过程单一,这样的形式非常不适合道德与法治课堂,学生不能通过单一的教学模式吸收课堂知识。长期下去,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率都会大幅度下降。 二、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实践措施

1.进行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跨学科组织教学。在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时候,有效地传授基础性理论知识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小学生形成和提高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同时,学生也更能够轻松、愉悦地掌握所学道德法治知识,并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和总结学习方法。教师要及时更新和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自己改变的同时,帮助学生挣脱传统的机械化、呆板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自己较为熟悉和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独自研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挖掘,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结合实际教材任务,加强道德与法治学科与历史知识、心理教学等方面的有机融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理解和感受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综合性与广泛性。例如,在学习“花儿草儿真美丽”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推陈出新,组织学生郊游,对于郊游过程中存在的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和研究,让学生“走出课堂”后,再次“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在对花花草草观察后,要求学生把自己印象深刻的知识用彩色铅笔画下来,从而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美术学科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理论。

2.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现代教学形式在不断的创新和改革中,学校和广大教育者逐渐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越来越重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在进行日常讲学中,逐渐尊重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和探索,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师是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中的引导者和组织人,也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朋友。例如,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时候,可以多多组织“大家一起做”活动,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完成对道德法治课题的分析、研究和结论。在进行此项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每个学习环节进行观察和指导,在合作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教师及时地协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传统的刻板操控式学习转变成共享式学习,从而进一步培养和拓展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从小就打下学生互帮互助、信任他人能力的基础。这样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形式,不仅有效促进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而且增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的情感。

3.进行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情景创设。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情景创设,要从实际出发,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生活。课堂中的一盆花、一株草都可以进行情景创设,要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真切地感受到道德与法治无处不在。比如,一只憨态可掬的小兔子,可以激发学生内心的善良;射进窗内的一束阳光,可以让学生感受生活的朝气。再比如进行《爱心传递者》课程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把一只小仓鼠带到课堂中,提问学生“假如小仓鼠受伤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学生看到仓鼠可爱的模样,就会激发内心的怜爱之情,如果小仓鼠受伤了,学生会为小仓鼠难过。教师可以在这个时候向学生传达“在别人痛苦难过的时候,我们要有同情能力,主动地帮助别人,用开心的事情安抚他人;作为人类,我们要互相帮助,善于分享,将自己的温暖及时送到需要的人手中和心里。”这个知识点,要善于运用这种体会、感受、总结和启发的情景化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传授。顺着这样的教学方式,不断地创新和探究教学方法,要在课堂中将学生的热情点燃,让这份对学习的激情燃烧到最高点,从而高效的提升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小学是一个人学习和成长的基础阶段,小学教育为以后道德观、价值观和人格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打下牢固的地基。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科学、高效的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不断优化和创新。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根据课堂实际标准进行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情景创设,在学习阶段的不断探索中,用更好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把学生培养成未来社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罗斌 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薄弱点及优化对策[J].新课程,2018,(35),137-137。

[2]严建香 优化教学策略,构建活力道德与法治课堂[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9,(5),31-31。

[3]黎细玲 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J].考试周刊,2019,(22),129-129。

[4]单安花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探索[J].考试周刊,2019,(33),136-136。

[5]奚燕萍 微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小学电教:下,2018,(11),20-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