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题
高一语文试题
命题人:陈莉 一、基础知识(1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模棱 摹拟 落寞 莫逆之交 顶礼膜拜 .....B.扉页 菲薄 斐然 匪夷所思 蜚短流长 .....C.诋毁 底蕴 邸所 低首下心 砥柱中流 .....D.搁浅 奶酪 贿赂 洛阳纸贵 一丘之貉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误字的一组是 (2分) A.孩稚 如醉如痴 端祥 辉皇壮观 B.轮廓 变换莫测 虔敬 全神灌注 C.奥秘 凄风苦雨 憧憬 历经沧桑 D.漫游 莫名其妙 蒙胧 金璧辉煌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1)冬至过后,气温下降,寒风瑟瑟,在南滨路 的人减少了。 (2)沈从文的《边城》以 的文笔反映湘西的人文风貌。
(3)重庆商报与市劳动局联合组织了一次“讨薪行动”,第一天就有四起欠薪纠纷得到 解决。
(4)本次历代名家书画展由中华博物馆举办,这些伤口堪称经典之作, 是赝品可以比拟的。
A.宵夜 简扑 妥善 决不 B.消夜 简朴 妥善 绝不 C.宵夜 俭朴 妥当 绝不 D.消夜 俭朴 妥当 决不
4. 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漫江碧透, 。(《沁园春•长沙》)
(2)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荷塘月色》) (3)桑之未落, 。(《诗经•氓》)
(4) ,兰泽多芳草。(《涉江采芙蓉》)
(5)对酒当歌, 。(《短歌行•曹操》) (6) ,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其一》) (7) ,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
(8)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游褒禅山记》)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 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使人属孟尝君 属:请托 .B.比门下之客 比:和„„相同 .C.左右以君贱之也 贱:轻视,看不起 .D.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 子:子女 .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 不如因善遇之 ..B.驱而之薛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孟尝君就国于薛 贪于财货 ..D.左右以君贱之也 使工以药淬之 ..7、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齐人冯谖,贫困至极,投靠孟尝君,颇有爱才之名的孟尝君没有因为他没有什么爱好和才干就不接受他。
B.冯谖具有非凡的才智,但他却抱着“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心理,从一开始就不断地索要,以检验自己准备辅佐的人到底是不是胸怀宽广、礼贤下士。
C.冯谖几次弹着他的宝剑唱歌,要鱼要车,孟尝君也都满足了他。后来,孟尝君问谁能替他去领地讨租税,大家都争着要去,冯谖更是毛遂自荐愿意前往。
D.冯谖为孟尝君干的这件事在常人看来是愚蠢至极的“千金买义”。说它愚蠢是因为它放弃了诸多眼前的金钱利益,而正是这一点体现了冯谖的战略性眼光和深刻的洞察力。 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3分)
⑵ 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3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8分)
夏日西斋书事 司马光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注]此诗是司马光被迫辞官退居洛阳时所作。
9、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物?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10、本诗第三句有“地偏”二字。晋陶渊明在辞官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其中亦有“地自偏”,但表达的情感迥异。试简要分析两者情感的不同。(5分)
三、文学作品阅读(16分)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11—14题。
合欢树 史铁生
①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做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②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医院已经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虔诚地抱着希望。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你小时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
③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④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⑤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去。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儿,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
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都把我当儿孙看,怪我不常去。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⑥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绿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再过一年,母亲去世,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⑦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跟前。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过道窄到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这么说,我再也看不见它了。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⑧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
⑨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有改动)
1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
A.本文一开头写了儿子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小冲突,渲染了一种略显紧张的生活气氛,为后来我的不幸遭遇和母亲的早逝做了铺垫。
B.文中“悲伤也成享受”一句,是说有时候,人在独自静静地怀念逝去的亲人时,即使悲伤,也会有某种温馨的感觉。
C.作者选取了每个人一生较为重要的三个转折点——十岁、二十岁、三十岁来组织材料,突出母亲在儿子心目中的地位,可谓独具匠心。
D.文中几次写到“我”想去看合欢树,又终于未能成行,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矛盾情绪正是对母亲复杂的思念情愫的一种流露。
E. 文章的语言淡雅、朴素。作者内心的感情不像洪水喷涌,而如涓涓细流,隽永的真情蕴涵于平朴自然的语言中,感人至深。
12、结合上下文意,分别解释第②段两个“希望”的含义。(4分)
①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虔诚地抱着希.望。 .
②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
13、文章开头两段反复提到“我”小时候作文比赛得第一的事,结合本文中母亲的形象,分析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
14、结合全文,谈谈题目“合欢树”有哪些含义?(5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2分) A.今年的赛龙舟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百舸争流的壮观景象 ....
B.遥想荆轲刺秦之初,高渐离悲歌击筑送行,那一曲“风萧萧兮”流传千年,让多少英....雄涕泪满襟。
C.他表面上温文尔雅,实际却性情凶暴、傲慢、不驯服,桀骜不驯,顽劣异常。 ....D.刘邦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折柳相送,痴情的人们希望能借此留住行者的脚步,可是从来没有实现过,行人的身影远去了,送者的心也跟着远去,只有灞陵桥头被折断的残柳,在凄风中曼舞。
B.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们要关注一些行业战线过长、生产力过剩、造成新的资源配置不合理。
C.爱国诗人陆游,一生也是转战南北,经历了一段铁马秋风、豪雄飞纵的军旅生活,使他的怀抱为之一开,写出了许多热情奔放的爱国诗篇。
D.在卡夫卡的小说《城堡》里,主人公K陷入了无物之阵。城堡死气沉沉,村子也死气
沉沉,村子里的每个人的头上都长着冬烘的脑袋,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 17、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组合恰当的一组是(2分) ①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
②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 ③那突然显得高远了的天空则呈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 ④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成了浅红 ⑤最后,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
A.②①⑤④③ B.①④⑤②③ C.①②③⑤④ D.③①④⑤② 18、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分点概括出文中“粉丝”的主要特点,不超过30字。(4分)
如今的图书出版界,许多当红作家或学者都拥有数量极大的“粉丝”。 易中天的粉丝自称为“乙醚”,钱文忠的粉丝自称为“潜艇”,于丹的粉丝自称为“鱼丸”。他们的新书发布和签售受到各自粉丝的追捧,短时间内就能售出二三千本。难怪有人说,今天的大众阅读已成为“粉丝阅读”。
五、作文(40分)
1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主人要犁两块地。
老黄牛主动申请去了最远的那片地,走了小半天的路,踏踏实实地犁到天黑,累得筋疲力尽,却受到了主人的严厉批评。驴和骡子你推我诿犁完了最近的那块地,然后轮换驮着主人玩了小半天,主人很高兴,便奖赏了它们。
老黄牛就想:“踏实干事实在太吃亏了,以后做事要奸滑一些才行。”驴和骡子却相视一笑,彼此心照不宣:“看来,我们投机取巧的方法很可行,以后干事就这样!”
这个故事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文体自选,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题
高一语文试题答案
1. D(A:模mó 摹mó 寞mò 莫mò 膜mó;
B:扉fēi 菲fěi 斐fěi 匪fěi 蜚fēi
C:诋dǐ 底dǐ 邸dǐ 低dī 砥dǐ; D:搁ɡē 酪lào 赂 lù 洛1uò 貉hé)
2.C(A祥—详 皇—煌,B换—幻 灌—贯,D蒙—朦 璧—碧) 3. B(宵夜,夜间和夜宵。消夜,消遣夜间时光;夜里吃点心。
简朴,文笔语言简洁朴素;俭朴,形容生活作风朴素。 妥善,强调完善;妥当,强调适当可靠。 决不,一定不,主要从态度、立场等方面去强调; 绝不,绝对不,强调无一例外,不受任何限制。) 4.略。
5.D(子: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做子女。)
6. A(A.介词,趁机。B.动词,去,往/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介词,到/介词,对。D.动词,以为/介词,用。) 7. C(“大家都争着要去”,原文无此意。)
8.(1)我田文(即孟尝君)被国事弄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搞得心烦意乱,而性格懦弱愚笨,沉浸在国事中,对先生您多有得罪。[前两个“于”表被动,后两个“于”分别是“在”和“对”的意思。愦:昏乱。]
(2)我私自假传您的命令,将所有的债款都赐给百姓,并趁机焚毁债券,百姓没有人不欢呼万岁。这就是我替您买的仁义呀。(矫:假传。责:通“债”,债款。因,趁机。市:买。“„„也”,判断句式。)
9. 夏日大雨将至,榴花未全开,槐影沉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志不得伸、压抑苦闷的心情。 10.司马诗“地偏”两字,明写住地偏远,实则储蓄地表现了不为朝廷所用的孤寂(或:辞官后朋友同僚尽散的冷落);陶诗“地自偏”,说明居地虽处闹市,可心情却因摆脱了官场束缚而
11.A C( A.写小冲突是为了突出母子的感情融洽,为后来思念母亲做铺垫。C. “作者选取了每个人一生较为重要的三个转折点”不准确,只是作者本身的转折点。) 12.①“希望”:指治好“我”的病。
②“希望”:指“我”能通过写文章走出人生的困境,找到未来的出路。
13.要点一:第一次写“作文得了第一”,母亲却“急着说她自己”,表现了“我”十岁时生活轻松、快乐,当时的母亲年轻、好胜、可爱。
要点二:第二次写“作文得了第一”的事,是在“我”二十岁双腿残废后,母亲已经“有了白发”,母亲主动提出此事是想鼓励我振作起来,帮我寻一条生活的出路。
要点三:两次描写形成了对比,既写出了母亲的变化,也表现出母爱渐趋无私与深沉。(意思对即可)
14.①合欢树是母亲种的,是母爱的象征,它寄托着母亲对儿子的希望,见证了母亲对儿子无私的付出。
②合欢树是作者的象征。它曾经弱不禁风,因承受着母爱而生机勃勃。
③合欢树寄托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合欢树身上有着母亲的影子,母亲虽已逝去,而合欢树“年年都开花,长得跟房子一样高了”,暗喻着母爱长青,思念永远。
④合欢树象征着母子间的亲情,树的成长见证了我对母爱的理解不断深化的过程。 ⑤“合欢”二字婉转地传达出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愧疚与悲伤——无法和母亲共享成功的快乐,无法回报为自己辛勤操劳而致早亡的母亲。 15. C.语义重复。
16.A(B项“关注”后缺少宾语。C项主语不一致。D“的头上”多余,删。)
17.B(按事物的发生过程排列:霞光逐渐变浅→霞光消失→天空变成深蓝→启明星出现)18. 出现知性粉丝;数量极大;谐音命名;追捧各自偶像。 19. 略
参考译文:
齐国有个叫冯谖的人,家境贫困,难以养活自己,托人请求孟尝君,希望在他那里当一名食客。孟尝君问:“先生有什么爱好吗?”冯谖说:“我没有爱好。”孟尝君又问:“先生有什么才干吗?”他说:“我也没有才干。”孟尝君笑了笑同意接纳他,说:“好的。”孟尝君身边的人以为孟尝君轻视冯谖,就拿粗茶淡饭给他吃。
过了不久,冯谖就背靠柱子,弹剑而歌:“长剑呀,咱们回去吧!吃饭没有鱼。”左右把这件事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吩咐说:“让他吃鱼吧,给他和中等门客相同的待遇。”过了不久,(冯谖)又弹着他的剑,唱道:“长剑呀,咱们回去吧!出门没有车坐。”左右的人都嘲笑他,把这件事又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说:“替他配上车,给他和坐车的门客相同的待遇。”于是冯谖驾车带剑,拜访他的朋友并夸耀:“孟尝君尊我为上客。”这样过了一段日子,冯谖又弹其剑,唱道:“长剑呀,咱们回去吧!没什么来养家。”左右的人都厌恶他,认为他贪得
无厌。孟尝君问道:“冯先生有父母吗?”左右答道:“有个老母。”孟尝君派人资助他的家用,不让他母亲穷困。冯谖从此不再唱牢骚歌了。
后来,孟尝君出了一通告示,问门下食客:“请问哪一位通晓账务会计,能替我到薛地收债呢?”冯谖在文告上署上名字说:“我能。”孟尝君看了很诧异,问(左右随从):“这是谁呀?”人们答道:“就是那个唱长剑呀,咱们回去吧的人。”孟尝君笑道:“他果然有才能,我真对不起他,还未曾见过面呢。”于是请他来相见,道歉说:“我田文(即孟尝君)被国事弄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搞得心烦意乱,而性格懦弱愚笨,沉浸在国事中,对先生您多有得罪。好在先生不以我之怠慢为辱,先生愿意替我到薛地收债吗?”冯谖说:“愿效微劳。”于是孟尝君和他约好日子,替他备好车马行装,让他载着债券契约出发,辞别时,冯谖问:“收完债后,买些什么回来?”孟尝君回答:“先生买点我家缺少的东西吧。”
冯谖驱车到了薛地,派官吏把该还债的百姓都叫来验对债券。全部验对之后,冯谖站了起来,假托孟尝君的名义将债款赏给这些百姓,并趁机烧掉了那些券契文书,百姓感激得欢呼万岁。
冯谖又马不停蹄地返回齐国,一大早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很奇怪他回来得这么快,穿好衣服接见他说:“收完债了吗?何以回来得这般快捷?”冯谖答道:“都收完了。”“先生替我买了些什么回来?”冯谖说:“您曾言‘买点我家缺少的东西’。我暗想,您府中珠宝堆积,犬马满厩,美女成行。您家中所缺少的唯有仁义了!因此我自作主张为您买了仁义回来。”孟尝君说:“你怎么买仁义的?”冯谖答道:“现在,您只有小小薛地,您不但不好好安抚薛地子民,视民如子女,反而像商人一样在他们身上榨取利益。我私自假传您的命令,将所有的债款都赐给百姓,并趁机焚毁债券,百姓没有人不欢呼万岁。这就是我替您买的仁义呀。”孟尝君很不高兴,说:“我知道了,先生退下休息吧!”
一年以后,齐王对孟尝君说:“寡人是不敢用先王的旧臣为臣的。”孟尝君回到封地薛,还差百里未到,当地百姓扶老携幼,在路旁迎接孟尝君。孟尝君回头对冯谖说:“先生为我买的‘义’,今天方才看到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