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满分为100分;
2、请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交卷时只交答题纸,不交试
题。
一、基础部分(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 下列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
A. 创伤(chuàng) 提防(dī) 刀俎(zǔ) 百舸争流(gě) ....B. 倾圮(pǐ) 忤视(wǔ) 骨髓(suǐ) 嘉言懿行(yí) ....C. 箕踞(jī) 濡缕(rú) 青荇(xìng) 浪遏飞舟(è) ....D. 青苔(tāi) 荆棘(jīng) 瞋目(chēn) 忸怩不安(ní) ....2. 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寥阔 斑斓 河泮 天伦叙乐 B. 踌躇 竟然 笙萧 满江碧透 C. 徵调 戊守 凌侮 切齿抚心 D. 拜谒 杀戮 扼腕 夜缒而出 3.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和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又有人把词称为“诗余”,又因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称它为“长短句”。
B.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新月派的代表人物,其主要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等。
C.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是研究我国战国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D.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三千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部分。
二、文言文阅读和翻译 (21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8题。(13分)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崇之。及
1
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疠,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然。”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
(《史记•刺客列传》)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女为说己者容 .
容:打扮
2
B. 襄子如厕 .
如:往,到
C. 襄子必近幸子 幸:特指皇帝到某处去 .D. 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日 .
数:责备
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去而事智伯 拔剑切而啖之 ..
B. 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C. 襄子乃数豫让曰 乃令张良留谢 ..
D. 且无所为者极难耳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6.文中曲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
B. 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
C.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
D. 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
7.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豫让曾先后臣事几个主子,智伯对他很宠信。在智伯被襄子灭掉后,豫让为报答知遇之恩一心为智伯报仇。
B. 豫让改变姓名,到宫中充当“刑人”,修整厕所,想在襄子入厕时,趁其不备杀死他,结果被襄子识破。
C. 豫让“漆身”、“吞炭”的目的是隐藏自己,方便报仇,但他的朋友却以为这样做不值得,劝他放弃报仇投靠襄子。
D. 豫让为智伯报仇义无反顾,明知报仇之事难为却拼死为之,就连险遭他刺杀的襄子也深深赞叹他的忠义。 8. 翻译下列语句(5分)
(1)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2)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 9. 课文语句翻译(8分)
3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3)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句,回答10—11题。(7分) 醉 汉 (台湾) 非马 把短短的巷子 走成 一条曲折 回荡的 万里愁肠
左一脚,十年,右一脚,十年,母亲啊 我正努力向您 走 来
(1997年2月5日).
10. 分析这首诗所用修辞方法极其表达效果。(4分) 11. 分析“左一脚,十年,右一脚,十年”的含义。(3分) 四、背诵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2. 携来百侣曾游,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
13. 寻梦? , ,满载一船星辉, 。
14. 又前而为歌曰:“ , !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16分)
古 诗 如 酒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曲《关雎》,就这样出现在我们生命记忆的源头,也出现在华夏文明的源头。已经很难确认《诗经》诞生的确切年代了,究竟是哪一个不平凡的喉咙,最先吟出中国诗歌第一行嘹亮的音符,更是无从查考。每当读罢《诗经》,我常常要问自己:为什么斑驳的岁月并未使《诗经》里锃亮的意象生出铜绿,无涯的空间更未令远古
4
诗歌包含的丰富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蒙受损失?当暗黄的纸页间错落的诗行成为我们灵魂的一部分,当代诗歌又为何离我们这般遥远?
②与诗人共同生存在这个世界里,应当说是我们的幸运。诗,使灰暗变得多彩,使短暂变得永久,使有限成为无限,使腐朽化为神奇;诗,使生命中许多不可能最终成为可能。诗使人类充分体验到情感的欢畅与智慧的奇谲。无数的新诗正散布在我们周围,如星雨,如花瓣,飘散在我们的日子深处。它们与我们相距那么近,伸手可及触,然而又有多少人注意到它们的存在呢?是因为李白李贺李商隐都已在历史的烟尘中隐退,浮华的现世,不再造就王勃王维王昌龄了吗?现在就下这样的结论,未免太匆忙了一些。惟一的解释,就是它们未曾经历过时间的淘洗,一首诗若成为绝唱,是不能省略这一手续的。于是明白了,好诗的诞生,是天才与时间的共同结果,而读诗,是需要一个时间的距离的。
③因为有了一个时间的距离,古诗里的字句,才化成水底的珊瑚,美丽而持久。所以,《诗经》里的蒹葭、白露的痕迹依稀能辨;骆宾王的“西陆蝉声”,依然如丝如缕,陈子昂的幽州台、温庭筠的五丈原,慷慨悲凉之气未改;而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与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将同一个凉州,锁定在心灵的地图上。古诗如酒,存放得久了,便经历了一场美妙的发酵。我们要感谢酿酒师,同时更应对时间产生由衷的敬意。
④在隔过了久远的时间之后,我们再去读它们,已不再是普通的阅读,这些诗的年龄与生命力,使我们升起由衷的敬畏感。如同啜饮一杯古酒,每一滴不曾挥发的汁液,都是与时间抗争的结果,令我们不能不感到激动,不能不肃然起敬。这种“先入为主”的敬意,在阅读同代人的诗作时,是不常有的。
⑤其实,既然诗是诗人灵智的闪光留下的痕迹,那么,构思的机巧,应当只有一次效用。就像对一悬念小说的欣赏,应当是“一次性”的,谜底揭开之后,再去重读,恐怕就会失去初读的那份奇妙感受。按说,诗也一样。名诗佳句,诵过千遍之后,熟稔到了不假思索便可脱口而出的程度,理应不再有任何新鲜的刺激了吧,这似乎应该是旧诗的劣势、新诗的优势,可事实却不是这样。比如李太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比如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比如刘禹锡的“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比如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每次品读,心灵都如初读一般悸动,每次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些诗中名句是在诗人高度敏感的情感酒窖里酿制的,它们有足够的力量抵御心灵的麻木。于是,在一次一次反复的吟诵当中,我们对世界对生命对完美对缺憾的体察一天一天地深化,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诗歌最终成为我们精神的源泉与归宿。读诗,赋予我们的生命以更浓厚的意义,同时也使诗歌本身的魅力一次次地深化和升值。天荒
5
地老,美人迟暮,只有诗,常读常新。诗不会老,就更不会死。在诗歌的低潮时期,我从未对诗失去信念,原因也正在这里。
15. 下面两个句子在文中意思是什么?(4分) (
1
)
锃
亮
的
意
象
生
出
铜
绿 (
2
)
浮
华
的
现
世
,
不
再
造
就
王
勃
王
维
王
昌
龄
了 16. 作者认为造成当代诗歌距离我们有遥远的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2分)
17. 文中第五段作者说到重读诗歌和重读悬念小说是有区别的,请据文意分析其区别及原因。(6分) 区
别: 原因:
18. 文章最后一句话“在诗歌的低潮时期,我从未对诗失去信念,原因也正在这里”中的“原因”是什么?(4分) 六、作文(40分)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把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千百年来,荆轲和项羽都以其悲剧性的人生激荡着后人的心灵,读过《荆轲刺秦王》和《鸿门宴》后,你一定感慨良多,请以“我眼中的 ” 或“ ,你听我说 ” 为题(荆轲或项羽任选其一),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西安市第一中学
2015-2016学年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6
语文参考答案
1、C 2、D 3、C
4、C 5、D 6、D 7、C “劝他放弃报仇投靠襄子”错。
8、(1)可是我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做法,就是要使天下后世的那些怀着异心侍奉国君的臣子感到惭愧!
(2)于是襄子非常赞赏他的侠义,就派人拿着自己的衣裳给豫让。 参考译文:
豫让,是晋国人,以前曾经侍奉范氏和中行氏两家大臣,没什么名声。他离开那里去奉事智伯,智伯特别地尊重宠幸他。等到智伯攻打赵襄子时,赵襄子和韩、魏合谋灭了智伯;消灭智伯以后,三家分割了他的国土。赵襄子最恨智伯,就把他的头盖骨漆成饮具。豫让潜逃到山中,说:“唉呀!好男儿可以为了解自己的人去死,好女子应该为爱慕自己的人梳妆打扮。现在智伯是我的知己,我一定替他报仇而献出生命,用以报答智伯,那么,我就是死了,魂魄也没有什么可惭愧的了。”于是更名改姓,伪装成受过刑的人,进入赵襄子宫中修整厕所,身上藏着匕首,想要用它刺杀赵襄子。赵襄子到厕所去,心一悸动,拘问修整厕所的刑人,才知道是豫让,衣服里面还别着利刃,豫让说:“我要替智伯报仇!”侍卫要杀掉他。襄子说:“他是义士,我谨慎小心地回避他就是了。况且智伯死后没有继承人,而他的家臣想替他报仇,这是天下的贤人啊。”最后还是把他走了。
过了不久,豫让又把漆涂在身上,使肌肤肿烂,像得了癞疮,吞炭使声音变得嘶哑,使自己的形体相貌不可辨认,沿街讨饭。就连他的妻子也不认识他了。路上遇见他的朋友,辨认出来,说:“你不是豫让吗?”回答说:“是我。”朋友为他流着眼泪说:“凭着您的才能,委身侍奉赵襄子,襄子一定会亲近宠爱您。亲近宠爱您,您再干您所想干的事,难道不是很容易的吗?何苦自己摧残身体,丑化形貌,想要用这样的办法达到向赵襄子报仇的目的,不是更困难吗?”豫让说:“托身侍奉人家以后,又要杀掉他,这是怀着异心侍奉他的君主啊。我知道选择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困难的,可是我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做法,就是要使天下后世的那些怀着异心侍奉国君的臣子感到惭愧!”
豫让说完就走了,不久,襄子正赶上外出,豫让潜藏在他必定经过的桥下。襄子来到桥上,马受惊,襄子说:“这一定是豫让。”派人去查问,果然是豫让。于是襄子就列举罪过指责他说:“您不是曾经侍奉过犯氏、中行氏吗?智伯把他们都消灭了,而您不替他们报仇,反而托身为智伯的家臣。智伯已经死了,您为什么单单如此急切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们都把我当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
7
智伯,他把我当作国土看待,所以我就像国土那样报答他。”襄子喟然长叹,流着泪说:“唉呀,豫让先生!您为智伯报仇,已算成名了;而我宽恕你,也足够了。您该自己作个打算,我不能再放过您了!”命令士兵团团围住他。豫让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埋没别人的美名,而忠臣有为美名去死的道理。以前您宽恕了我,普天下没有谁不称道您的贤明。今天的事,我本当受死罪,但我希望能得到您的衣服刺它几下,这样也就达到我报仇的意愿了,那么,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憾了。我不敢指望您答应我的要求,我还是冒昧地说出我的心意!”于是襄子非常赞赏他的侠义,就派人拿着自己的衣裳给豫让。豫让拔出宝剑多次跳起来击刺它,说:“我可用以报答智伯于九泉之下了!”于是以剑自杀。 9、略
10、诗中“短短的巷子”喻指台湾海峡,“母亲”则指祖国,“醉汉”喻指远离祖国的游子。(3分)表达了痛心分裂、渴望统一的感情。(1分) ( 4分)
11、“左一脚/十年/右一脚/十年”,表层意义是写醉汉的蹒跚步态,(1分)实际上是以脚步与时间的对映,形象说明回归路途之遥远与回返之艰难。(2分) 12-14、略
15、⑴生动的形象意境变得模糊陈旧 ⑵虚浮华丽、讲阔气的今天,产生不了杰出的诗人 16、作者认为当代诗歌没有经过时间的淘洗。
17、区别:重读悬念小说恐会失去初读时的奇妙感受,诗歌却并非如此 原因:①诗人高度敏感之情感酒窖里酿制的诗句能抵御心灵麻木; ②读诗本身也能使诗自身魅力深化与升值
18、读诗,赋予我们生命以更深厚的意义,同时也使诗歌本身的魅力一次次地深化和升值。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