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货币拜物教”的危害

2022-09-15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货币拜物教”的危害
内容摘要:“货币拜物教”对社会的危害。从人的发展来看,货币拜物教与人的全面发展相背离,剥夺了人的本质的丰富性,把人降低为金钱的奴隶;从社会来看,拜金主义盛行的社会必然是一个物欲横流、人情冷漠、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的社会,是一个道德沦丧、信仰缺失的社会 。经济领域如果任拜金主义泛滥,就会使经济秩序陷入混乱,诚信丧失,就会使诚实劳动得不到回报,使坑蒙拐骗、敲诈勒索者大行其道;政治领域如果盛行拜金主义,执政党和政府就会失去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执政党的政权就有得而复失的危险;文化领域如果一切唯金钱至上,整个社会就没有了精神支柱,没有了凝聚力,社会发展就失去意义和价值。 关 键 词:“货币拜物教”的危害 构建和谐社会 贫富差距 引 言 拜金主义是货币拜物教的通俗表述。拜金主义是一种在近代兴起的价值观,持此观念的人认为:\"在社会上,无钱万万不能\"与\"金钱至上\"等,这种价值观起源于资本主义鼓励人类追求自我物质利益的思想主张,因此,我们必须要有足够清醒的意识,发展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坚决反对货币拜物教的意识形态。 (一)、“货币拜物教”的影响 第一、拜金主义是金钱交易关系在意识形态中的绝对化的表现。其特点就是把金钱看成是万能的,从而把人变成了金钱的附属物,变成了获取金钱的工具。这样,人就将自身异化了,作为目的的人也就不见了。这就会在很大的程度上抵消金钱交易关系在促进社会的个人本位形成方面的积极作用。不仅如此,它甚至会把上述金钱交易关系所产生的一切积极影响全部都抵消掉。其实在正常的金钱交易关系中,金钱本身不过是一种实现利益的工具而已。因为这个工具可以实现利益而得到人们的重视也是很的。但是金钱一旦成为崇拜的对象,成为价值的核心,从而用物与物的关系代替了人与人的关系,便要导致人自身的异化了。

第二、三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由于利益饥渴现象的驱使,开始出现在追求利益上的不择手段的现象。但是那时这种现象还是在少数人身上出现的。对于多数人来说,虽然对实现利益的渴望也十分强烈,但基本上还是循规蹈矩的。可是到了改革开放二十年后的今天,情况就大大地变化了。今天已展开了一个全社会规模的、渗透到各行各业之中的、反映及其迅速的、不计社会后果和风险的、完全泯没了人类良知的不择手段地追求利益的潮流。这个潮流用它的浊浪冲击着整个社会:凡是出台一项新的政策,立即就会冒出千千万万个钻空子的人。凡是有一个可能获利的机会,立即就会有千千万万个人争先恐后地去争夺。在正常生活轨道上的任何一件平常的事物,都有千千万万的人挖空心思地去从中寻找能够获利的邪门歪道。从而使得这种不择手段地追求利益的行为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使普通百姓避之无路,使监督部门应接不暇。这种状况是“货币拜物教”即拜金主义泛滥的直接结果。

第三、拜金主义对行政权力的渗透,造成行政权力对社会的掠夺。行政权力是代表国家对社会进行管理的权力。从上说,行政权力除了代表国家和社会的利益之外,不应该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但实际上,由于政府的工作人员也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人的特征,因此在行政机构中也就生长出某种特殊利益来了,这就是一定机构的特殊利益和工作人员的特殊利益。从而也就会产生这些特殊利益与国家和社会利益的矛盾。尽管如此,在正常的情况下,国家和社会的利益仍占主导的地位。但是在拜金主义的影响之下,则往往使行政机构的特殊利益压倒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满足行政机构特殊利益的各种手段便纷纷出现。于是各种各样的“收费、”“罚款”“摊派”,以及收受“回扣”、贿赂,对人民群众作威作福,等等行为便普遍地发生了,特别是基层行政机构表现得更加肆无忌惮。这些行为实际上便是对社会的掠夺,使人民群众怨声载道。

第四、拜金主义对社会道德和社会文化的冲击。拜金主义冲击社会道德,这是人们都普遍感觉到的。它扭曲了平等的竞争,把正常交易中的互惠变成了利益的对立(即损人利己),从而使人们之间互相损害。这样,建立在互利基础上的市场道德的根基就被破坏了,使新道德

的建立过程变得十分艰难,并使人们怀疑金钱交易关系对建立新道德的积极作用。拜金主义对文化的冲击主要是造成文化的低俗化。它既妨碍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妨碍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人们总以为是金钱交易关系使文化变得低俗,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金钱交易关系只是把文化的供求关系引入市场,使供给与需求之间的联系变得简单而明了。这样对文化的发展是有利而无弊的,并不会造成文化的低俗。真正造成文化低俗的是拜金主义,是把文化当作赚钱的工具,而不是把金钱作为文化发展的润滑剂或外部条件。所以拜金主义是反文化的。 (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摈弃\"货币拜物教\"的生活原则

在当前现实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我们所能看到和觉察到的,大量是市场机制及其观念和规范的作用和影响。这中间既有自立、竞争、民主、开拓、效率等积极作用,又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利主义等消极影响。所谓拜金主义,即指那种把钱看得高于一切,迷恋、崇拜金钱的思想意识。它是货币拜物教的现实表现。正如马克思所说,货币拜物教往往表现为享乐、悭吝这两种极端行为;作为资产阶级的生活准则和道德意识, 货币拜物教或拜金主义不仅不能带来社会的和谐、繁荣,反而带来更大的矛盾,引发更大的危机。就全球范围来看,当代资本主义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在所有制问题上,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既带来了利益相关者模式的积极变化,也悄悄发生着经营者资本主义企图取代业主资本主义的变化。但是这些变化并不影响资本家攫取剩余价值的欲望,大肆敛财和挥霍成了经营者资本家比业主资本家有过之无不及的生活方式。

从我国社会发展的环境需求来说,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是研究并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文化取得了巨大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分配不均问题、劳资矛盾问题、贫富悬殊问题、教育医疗购房问题、三农和城乡差别问题、腐败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不仅会给我国的发展带来阻碍,而且还可能产生更大的社会风险,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消除不和谐因素,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因此,我们必须要有足够清醒的意识,发展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坚决反对货币拜物教的意识形态。

马克思对货币拜物教的分析提醒人们注意拜物教的存在,人们只有自觉地克服了货币拜物教的影响,才能克服异化,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人。如果把金钱看得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唯利是图,为了金钱可以不顾法律禁令甚至不惜损害他人利益,那就是拜金主义。自然,我们反对货币拜物教或拜金主义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不是限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树立商品意识和市场观念,为的是通过市场竞争,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三)、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实现社会主义劳动由生产交换价值到生产使用价值的转变

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当中,为了交换价值的生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颠倒地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这种\"物的依赖性\"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人类主体性的基本状况。由于交换价值成为目的,一切的一切都必须转化为交换价值,这是个人通向现实社会的唯一通道。

今天,变化着的资本主义社会尽管在分配制度上有许多新的变化,工人在获取自己的劳动所得方面有了某些政治经济制度(例如股份制、工会劳资协商制度等)的保障,但是绝对化的贫困趋势依然存在。据《人类发展报告》说,1997年世界上225名最富有的人的财富总和超过1万亿美元,几乎和全球最穷的47%的人的年收入不相上下。 这表明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没有改变,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的欲望没有减退。虽然我们不时从媒体上可以看到有关个别资本家进行慈善活动的报道,但是资本的幽灵依然在显露着狰狞的面庞,资本在统治着人们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并没有改变人们对于物的依赖。

马克思设想的未来社会,其生产的本质已经根本改变。对于今天的中国,由于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生产还没有丰裕的物质基础,因而,必须认识到,和

谐社会还是未来时。但是,正是因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过程,我们更应该认识到它的迫切性。比如,中国的贫富差距目前也非常严峻了,根据《2013年度全球财富报告》,报告称,中国拥有百万美元的人数超过112万,在全球占比4%,同时,中国42%的成年人口拥有10,000美元以上的财富,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为31%。然而,随着企业家、专业人士及投资者的财富不断增加,财富不均情况在近年一直扩大。再一个现在社会上大量存在着为富不仁现象,存在着富者奢靡挥霍、贫困者仇富疑富现象,这种危险的社会阶层结构和社会心理隐含着不稳定因素,与邓小平\"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的社会主义理想还有相当距离。 (四)、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人的自由发展为根本目的

马克思关于未来和谐社会的本质是每一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的论述, 表明了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人的自由发展\"的理念。拜金主义是以物役人,它的对立面就是以人为本。人的自由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和核心。因为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动力和目的,只有坚持人的自由发展, 真正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 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 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才能化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矛盾,最终达成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人类发展报告》

《2013年度全球财富报告》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