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贵州省遵义市高三历史假期模拟考试试题

2021-04-05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贵州省遵义市高三历史假期模拟考试试题
贵州省遵义市2018届高三历史假期模拟考试试题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 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25.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26.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

B、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D、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D、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A、 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C、 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27.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1

28.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文字的频繁使用 C、各国变法的实施 B、书写材料的不同 D、“书同文”的推行 29.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 A、自耕农经济盛行 C、均田制破坏严重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30.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31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32.董书业先生颇有见地地指出:“凡有封土即有人民,得组织武装,为独立之资。春秋以来,天子之不能制诸侯,诸侯之不能制大夫,以至大夫不能制家臣,悉由于此。”这段话实际上指出了( ) A.春秋战国时代到来的必然性 B.分封制存在的弊端和隐患 C.封建割据出现的历史必然性 D.春秋时期统治秩序混乱无序 2

33.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核心主张,同时他还强调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在这里朱熹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 )。 A、不畏权贵,忠君爱国 C、格物致知,自我修行

B、有所为有所不为 D、自我克制,廉洁奉公

34.《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

35.山西有民谣称:“山西人大褥套,发财还家盖房置地养老少。”这表明晋商所崇尚的是( )。 A、“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C、“诚信经营,以义制利”

B、“到处树根基,无往而不利” D、“以文会友,汇通天下”

第II卷非选择题

41.(25分)南宋以后,随着江南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波义信先生把南宋时杭州的商品集散和流通划分为三个层次(环)的市场圈。一环市场圈由杭州和它的近郊区组成;二环市场圈是杭州的中距离商业运输圈,它直接供应杭州150万人口的日常需要物资,如米谷、薪炭、油脂、鱼肉、生鲜食品、原料、建筑材料、茶、盐等,其范围涉及明州、衢州、镇江、黄池等地;三环市场圈是杭州的远距离商业运输圈,它联络全国,甚至波及海外。其实各个城市都能够划分出大小不等的市场圈。市场圈是通过商品的消费和商品的吐纳构筑的。……这些市镇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城市的周边,依次递进,构成了市场网络的联结支点。它们的兴起与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是分不开的。

——李晓《宋代城镇综合经济功能的增强与城乡经济一元化》

材料二 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注:华亭即徐阶,明代内阁首辅)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

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徐光启文集》(徐光启为明代内阁大学士)

材料三 明清江南地区依托多种经营有机结合的集约化农业和自然资源的优势,拥有充足的原料市场,如蚕丝、草棉两大类,又有由于人口数量增长产生的农业过剩劳动力构建的巨大而低廉的劳动力市场,因而使得手工业得到长足发展,丝织业与棉纺织业两大手工行业极为突出,向为学者所关

3

注。……明清江南本地农村过剩人口、外来人口大量汇聚于城镇的工商业,促使多种服务需求大增,形成一支可观的服务大军,包括轿夫、脚夫、饮食、旅馆、盘夫、土工、吹手、剃头、整容、饭馆、面馆、酒馆、膳食馆铺、娱乐服务业等,都吸引本地或外地人口参与,也产生了不少社会问题,政府必须及时加以管理。

——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以苏州为中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宋代市镇兴起的原因。(6分)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样的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现象进行评述。(7分)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人口结构的变化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12分)

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尽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4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

4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北周武帝时期制定的《大律》“凡二十五篇”,制罪“二十五等”,定罪1537条,“条流苛密,比于齐(北齐)法,烦而不要”。宣帝“更峻其法”,导致“上下愁怨”、“内外离心”。隋文帝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开皇初年两次“更定新律”,史谓《开皇律》。

隋朝统治者鉴于《北齐律》“法令明审,科条简要”,将其作为制定《开皇律》的主要参考,并“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轻重,取其折衷”,成文“十二卷”。新律制罪二十等,废除“前代鞭刑及枭首”等“苛惨之法”,“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定罪500条,删繁就简,比旧律减少死刑81条、流放刑154条、劳役刑等一千余条。唐朝官修史书评价《开皇律》“刑网简要,疏而不失”。

——据《隋书》

(1)根据材料,概括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开皇律》制定的意义。(8分)

44.【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自1931年起,日本对外侵略的口号经过了一个演变过程。1931年初,日本大肆宣扬“满蒙”(中国东北和蒙古地区)与日本有着特殊关系,提出“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的口号。1938年11月,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宣称战争的最后目的是建设“东亚新秩序”。“日满华”建立起连环互助关系。1940年7月,在纳粹德国席卷西欧后,日本内阁确定了南进政策,把侵略矛头指向法国、荷兰、英国等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提出了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口号。不久,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将其改称为“大东亚共荣圈”。

——摘编自(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侵略口号是如何随着侵略战争进程而变化的。(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剖析日本提出侵略口号的企图。(8分)

5

45.【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全国解放后,部分城市通货膨胀严重,少数商人投机,哄抬物价。政务院副总理陈云很快将上海局势稳定下来,进而稳定了全国经济形势。面对工业化建设资金短缺等问题,陈云提出对粮食等主要农副产品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即统购统销,被中央采纳实施。他在中共八大上系统地提出了改进经济体制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补充一定的个体经营;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为主补充一定的自由生产;在市场方面,国家市场为主补充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1979年春,陈云指出:“六十年来,无论苏联或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缺点: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他提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必须有计划经济部分和市场调节部分。

——摘编自金冲及等主编《陈云传》等

(1)根据材料,概括陈云的主要经济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陈云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贡献。(7分)

6

历史答案

24.A 25.B 26.A 27.C 28.A 29.A 30.B 31D 32.B 33.D 34.C 35.A 41.(1)原因:商品经济高度繁荣;远距离运输发达;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 (6分)

(2)新现象:士大夫从事工商业致富。(2分)评述:具有一定的进步性,说明明代工商业确实取得了很大发展。但是,这并未改变“重农抑商”政策,很多士大夫、商人用经营工商业取得的财富购买田产来保值,中国自然经济并没有正式解体。(5分)

(3)变化:农业人口减少,工商业和服务业人口增加。(3分)

原因:农业生产发达(经济作物广泛种植);手工业迅速发展;商品经济繁荣;人口数量增长(农业劳动力过剩);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大量汇聚城镇)。(任答3点,每点3分) 42.

观点1:唐朝时期的玄奘和鉴真对佛学的发展贡献重大。(4分)

提示:玄奘为寻求佛法,不辞辛苦,西行十余年,最终著成《大唐西域记》,对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重大贡献;鉴真受日本邀请东渡研习佛学,既充实了自己的知识,也对日本佛学产生重要影响。(8分)

观点2:中国古代与世界各国的和平友好往来。(4分)

提示:汉代丝绸之路、明朝郑和下西洋,包括材料中玄奘和鉴真对佛学的贡献,这些都加强了中外友好交流。(8分) 43.答案

(1)特点:改变了北周的严刑峻法,减轻刑罚;对之前的法律兼收并蓄、择善而从;法律条文简要而不繁琐。(每点2分,答全3点得7分)

(2)意义:总结和发展了前代立法的经验;提高了法律的文明程度;为隋朝发展与强盛提供保障;为后世法制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8分) 44答案

(1)“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口号提出后,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企图灭亡中国,提出“东亚新秩序”的口号;“大东亚共荣圈”口号提出后,发动太平洋战争,侵占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广大地区。(7分)

(2)服务于侵略战争需要;掩盖其侵略战争本质;蛊惑本国民众;麻痹被侵略国家的反抗意志。(8分) 45答案

(1)思想: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也有市场,计划为主市场为辅。(2分)

7

背景:苏联的经验教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6分) (2)贡献:为新中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突破了苏联经济模式的限制,提出了许多影响深远的重要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改革开放做出了重要贡献。(7分)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