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培浅谈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 教育行为研究 浅谈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 邢 培 (河北衡水市第十三中学053000) 摘要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处于发展中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独特的心理世界。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七 彩的世界,一个学生就是一本内容丰富的书,这美妙的世界,需要教师发自肺腑地欣赏和鼓励;这丰富的书本,需要 教师用爱去品读。作为教师,要能真正走进学生 灵,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 关键词 学生心灵教师 爱 ;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 种在上面。”如果离开‘“『青感”这块土地,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 的果实。师生心灵交融的基础是感情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作 为教师的我们应深入了解学生,倾听学生的心灵声音,感知学生 的内心世界,以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孩子,让他们的心灵 得以寄托,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 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使他们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 他们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一、平等相待学生,用父母之心关爱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在生活中给予的无私关爱,学生会用 敏锐的感觉接收,将之转变成动力,并对该教师所教的学科产生 浓厚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关爱学生常常表现 在细微之处,如:关心学生的家庭,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关心学 生的疾病,关心学生的身体,关心学生的生活,关心学生的行为 习惯,关心学生的心理活动……??主动的关爱,给学生的心田仿 佛注入一股暖流,使他们在校园里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有人说:”老师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这 就要求教师调整心态,站在学生父母的角度上去主动关爱学生。每 当开学的时候,有的家长送孩子来校后,总虔诚地拜托老师,”唠叨 ”地叮嘱孩子;有的家长,家境困难,为了孩子省吃俭用,心中还是藏 着一丝美好的希望;有的家长还要通过电话,常常就其孩子的学习 和成长,向班主任或科任教师事无巨细地问长问短,或喜或忧。他们 将孩子在送进学校,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梦想变成现实。 教师转变了心态,改变了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 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 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 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 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心理 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真诚相对,以朋友之心理解学生,理解铸就成长 学生的心是很脆弱的,需要用平等、尊重、理解、赏识的甘露 来滋润,教师以坦诚、磊落的胸怀去理解学生,与学生共同体会 他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能够帮助学生找回失去的信心,增强面 对生活的勇气,强化他们自强、自爱的信念。 当学生得到教师的理解和帮助后,学生也会用理解和宽容 的心回报教师,他们会从心底接受教育,并对这位教师所教学科 产生知识的渴望,提高学习积极性。在充满理解的学习环境中, 学生会感受到每天的E1子都是新的,都是快乐的,甚至他们会觉 得,遇到这样的教师是一种幸运。每年的教师节,我都会收到许 多学生来的节日礼物,听到他们的心声:他们喜欢我“能站在学 生的角度看问题,站在家长的角度看问题”;他们说我“真诚地理 解学生,也喜欢我的教学方法”;他们说“您那联系生活的生物教 学以及幽默和风趣,将我们带入了快乐的海洋。”……还有很多 同学写到:“老师,我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和您交谈,作您忠实的学 生和朋友,同时祝你教师节快乐!” 作为一名老师,如果不理解孩子的心理情感,不与他们真诚 的相处,他是难以顺利开展工作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 人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变化着。社会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给我们 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唯有积极探索,适应新情况,敢于面 对新问题,才能不断地发现学生的最新动态,走出一条与时俱进 而不会落后的道路。 现代的教育观认为,教师不应该是教育的主宰,不应该再有 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强迫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把软刀子, 不但否定了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扼杀 了学生的创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 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的 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接受你善 意的意见与建议。 三、严于律己,以表率之心引导学生,给学生做出好榜样 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师德修养,处处注意为人师表。学生感 觉敏锐,模仿力强,思维尚不成定势,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映入 他们明亮的心瞳,影响着他们的行为习惯。所以,我们要求学生 去做的,自己要首先做好。 为人师表,是示范,是引导,也是融化师生隔阂的催化剂。要 求学生做到的事情,教师首先做到,这也是尊重学生和关心学 生,也是正面影响学生。老师用行为规范引导学生,当学生规范 了自己的行为,老师是不是在生活中也平等地回报了学生。当与 学生一起集合时,学生排队做到了快、静、齐,老师做到了吗?当 学生在走道上轻声慢步,老师做到了吗?当学生亲切地向你问好 时,老师回礼了吗?当学生按时进教室上课,老师按时到了吗?当 学生能够自觉地弯腰捡起地上的垃圾,老师能自觉地做到吗?当 学生能在校园内做到衣冠整洁,老师能做到吗?当学生心中赏识 老师的时候,你能赏识每一位学生?…… 教育是用人格塑造人格的过程,不管在治学上还是在生活 上,教师都要为学生做出表率,言教不如身教,以自己的实际行 动和高尚的人格塑造学生,可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接受教师, 教师才悄悄的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有人说,教育是一堆细节,是一项精细的工作,面对个性不 同的学生,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用心地 塑造每一个稚嫩的生命,那么,教鞭下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 何愁学生难管?走进学生的心田并不难,只要对学生心胸开阔一 点,师爱博深一点,欣赏多一点,理解多一点,与学生心灵的距离 就会近一点,再近一点,直到实现零的突破——那是每位教师最 美好的愿望。 2013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