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I1月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ov.,2006 第33卷第6期 Journal dHu] ̄University(Philosophyand sclcial Science) Vol,33 No.6 增进高等教育公平的路径选择 陈晓飞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建设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公平。迫切需要解决高等教育公平问题。开发高等教育责源总量。增加高 等教育供给是增进高等教育公平的根本出路;加速制度创新。规范决策行为,实施政策制衡是增进高等教育公 平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高等教育;公平;大众化;政策制衡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799(2006)06一o79 3 如何合理分配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让人们合理分享高等教育机会,以切实维护和不断推进高等教 育公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由于制约高等教育公平的因素很 多,且结构复杂,故推进高等教育公平切忌盲目,必须找准路径。 一、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开发高等教育资源。增加高等教育供给是增进高等教育公平的根本出路 教育公平是相对的,是一个无限实现的历史进程。从一定意义上说,除非到了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 的共产主义社会,否则任何社会都不能完全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即使在已经实现了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诸 多西方国家,也不能妄言彻底解决了教育公平问题。但是,教育公平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通过经济和 社会的发展,可以促进和扩大教育公平,无限接近教育公平。 经济上的不平等是导致教育机会不均等的主要根源。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还比较低,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差距很大。经济上的差距决定教育特别是 高等教育上的差距,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资料,1998年,全世界适龄青年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平均为18.8%,其中,西方发达国家平均为4o.2%,发展中国家平均为14.1%,而我国仅为9.8%。现在,西 方发达国家已基本普及高等教育,所有的人都有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而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一直是一 种稀有紧缺资源,高校招生规模有限,高等教育供给不足,高等教育公平一直处在一种低层次、低水平的 运作状态。教育差距的根源在于经济上的差距,只有加快经济的发展,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扩大高等教育 的规模,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才能为更多的人创造更多、更好的受教育的机会,才能为增进高等教育公 平创造条件。 从国内情况来看,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很不平衡,2oo3年全国人均GDP才1000美 元,而上海、广州等地则已超过5000美元,贵州等省只有300多美元,两者相差十五六倍。经济上的不平 衡导致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在东南沿海发达地区高校数量多,西部落后地区高校数量少。以普通本 科院校为例,截止到2oo6年4月,北京有6O所、江苏43所、辽宁4O所、山东4o所、上海3O所,而西部 的青海仅3所、宁夏5所、西藏3所、内蒙1O所、新疆l1 ”。高校区域分布不平衡导致高等教育入学机 会的不均等,具体表现在录取分数线上,由于各省、市、自治区招生比例不一样,录取分数线相差很大,同 样的考分,在甲地可以进重点高校,而在乙地则只能进一般本科甚至高职专科学校。2002年全国不同地 区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文科最大差距为106分,理科为120分;一般本科文科差9O分,理科差107分。 当年,全国高考平均录取率为52%,而上海、北京则超过7O%,有些西部落后地区只有3O%左右。经济发 展的不平衡导致教育机会的不均等,学生出生的地域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 [收稿日期】2006-02—22 [作者简介]陈晓飞(1964一),男。湖南新宁人,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2006级博士生,邵阳学院副教授,主要 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6期 陈晓飞:增进高等教育公平的路径选择 797 大小。不同地区对高等教育经济支付能力不平衡是影响高等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的主要因素之一。一 般 来说,经济发达地区的毛入学率比例高,欠发达地区则比例低。到2005年,全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 到了21%,上海、北京等地的毛入学率超过了50%,已经进入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阶段,而一些经济落后地 区还处在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的阶段。这种现象是社会经济状况决定的,虽然有其相对合理性, 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但其导致的教育不公却是不争的事实。 历史表明,只要存在经济上的不平等,教育上的不公平就不可避免。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即使实 行免费教育的政策,也不能消除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经济根源。教育公平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是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的关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教育越是发展,人均受教育的机会越多,人越能全面发展,社会 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而经济越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越高,受教育的权利就能得到更有效 保障,受教育的机会也就越多,就越能促进教育公平。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这两者 是相辅相成的。然而经济的发展需要靠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予以支撑,同时,高等教育的发展应该伴随 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只有国民经济发展了,国家投资教育的经费才会增加,高等教育才能得 到可持续发展。 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增进高等教育公平的必然选择。在精英教育阶段,“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无疑 是高等教育公平的标志,但是,这种公平是以牺牲大多数人的公平为代价的,因而客观上形成高等教育 只是少数学术精英才能享受的权利,这在事实上是极不公平的。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进而普及 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没有高等教育的大发展,高等教育的机会公平也就无从谈起。 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招生规模连年扩大,到2005年,高等教育在学总人数超 过23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l%以上,“十五”期间,高等教育向社会输送了1000多万名毕业生。这不但 实现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跨越,而且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入学门槛的降低,为更多的人创造了接受高 等教育的机会,有效地增进了高等教育的公平。 二、加强制度创新.规范决策行为。实施政策制衡是增进教育公平的基本途径 教育决策无疑是影响高等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教育政策具有教育公平与平等的理念,但仅仅 有这种理念还不够,研究和建立教育政策运行的公平机制则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和保障,制度创新和 政策制衡是解决教育领域不公平问题的基本途径。 一是建立规范的宏观调控体系首先,要坚持依法治教,落实国家《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并据此 制定必要的法规法令,规范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的条件与标准,加强信息服务,采取经济调控的手段,规范 高等教育的办学行为,避免盲目设置所谓的“热门”专业,从而使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发挥最佳的经济和 社会效益。其次,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问题实际上就是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对有 限的教育资源的配置,要做到公平与效率并重很难。但是根据全国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适时调整、提高高 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整体效率,特别注意处理好东部与西部、重点与一般、城市与农村的关系,进而实现在 改革中提高效益,在改革中增进公平,却是国家尤其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努力做到的。最后,政府应 建立高校的成本监控系统,监督高校在保证一定教育质量前提下的合理成本水平和结构,为学生提供真 实、合理的成本分担标准,降低学生对不合理成本的支持。因而高校的培养成本应明朗化,同时注意加强 投入产出的管理,以增强成本意识。 二是建立合理的高校收费制度作为高等教育受益者的学生或者家长必须支付一定教育成本是合 理的,是一种深层次的教育公平。从2O世纪8O年代中期开始,高校开始招收属于市场调节成分的自费 生和委培生,l989年高校对所有学生实行收费(但公费生只是象征性的),招生与就业的“双轨制”正式 确立。此后,随着自费生比例的提高及其与公费生入学标准差距越来越大,“用钱买分”的事实出现不得 不让人关注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1993年部分高校开始实行招生并轨,并实行学生缴费上学改革试点。 到1997年,全国所有高校基本完成招生并轨和学生缴费上学改革。高校招生并轨特别是全面扩招以后, 高校贫困生群体开始显现出来,高昂的学费使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临失学的危险,使高校收费问题 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并由此引发了人们对于教育公平问题的争议。在大部分人看来,高校并轨、学生缴 费上大学,全面扩招,扩大了教育资源,增加了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从整体和长远看是有利于增进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798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33卷 教育公平的。但是,由于高校收费政策缺乏强有力的配套措施,也确实造成了家庭经济条件不同的学生 接受高等教育机会和接受高等教育公共资助方面的不平等。随着学费水平的提高,学费占学校经常性支 出的比重不断上升:1993年为12.1%,1999年上升到23.4%,到2001年已达到31.4%,明显高于国际公 立高等教育25%左右的平均水平。为此应从三个方面规范比较合理的高校收费标准:1.通过市场竞争和 消费者需求确定不同高校的收费标准,使学费成为反映高校质量的信号,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市场的竞 争机制。2.用个人回报率来确定收费的高低,确保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校收费标准的等级化和显性化, 用学费进行同等教育内部学生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学费来平衡社会需要、国家意志与专业回报率的反 差。3.根据教育成本的不同确定不同的收费标准,使高等教育市场形成重点发展和共同提高的格局[ 。 三是完善贫困生救助制度要保证教育的公平,确保每个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去上学的机会,国 家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助学措施。目前,我国高校的学生资助体系包括“奖、贷、勤、减、免”等几项制 度,但除国家助学贷款以外,其余的都难以完成确保贫困学生不因经济原因而失去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 使命。从目前情况看,除了继续改革现行贷款制度外,可以考虑在社会信用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以 后,建立与个人收入挂钩的贷款制度,尽量减少还贷风险。与此同时,还应该改革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第缺 陷,对于就业岗位不同,服务去向不同的毕业生,实行不同的还贷政策。比如,对那些急需人才而目前又 难以引进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可减免还贷;对确有困难的毕业生适当延长还贷期限等,以实现国家助学 贷款的可持续性。 四是尽快发展民办高校民办高校的异军突起是我国近几年来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亮点。至2005 年底,我国共有民办普通高等学校250所,独立学院295所,在校学生达209万,占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总 数的13.4%。民办高校的发展,不但对消除计划经济体制下公立高校的“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形成面 向社会自主办学机制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可以开发高等教育资源,增加高等教育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对 高等教育的多元化需求。政府应按照市场经济法则,积极鼓励和扶持民办高校的发展,消除政策歧视和 政策障碍,增加优质民办高等教育资源的供给。我国是穷国办大教育,在国家财政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光 靠国家投入扩大办学规模,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显然是不够的,应开辟多种渠道增加教育投入,实现国 家、社会、个人三者联动,才能缓解高等教育El益突出的供求矛盾,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教育公平的实 现。 【参考文献】 【l】教育部.2006年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N】.中国教育报,2006—04—26 【2】刘微,陈中原.高校收费:公平与效率辨析【J】.中国教育报,2003-01-19. 【责任编辑:陈阳凤1 On How to Enhance the Justice of the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CHEN Xiao—fei (Shaoyang University,Shaoyang,H ̄nan 422000,China) Abstract:It is essential to deal with the pm ̄em of fainres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and maintain its jusitce.Boosting the popularization,promoting the its 80uFce,increasing its supply,pushing the system innovation, ergulating the decision behavior and carrying out the balance of policy are the elementary paths to enhance faime ̄of higher education. Key words:higher education;fairness;popularization;the balance of policy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