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考改革

2021-04-19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高考改革
近来几个省市出台了高考英语改革方案,这些方案真是太低级,太没水平,太小儿科了,一派胡搞。江苏退出英语考试,山东英语不考听力了,北京降低分数,中考增加听力分值等等。就北京和山东的方案来说矛盾极致,一个不考听力,一个增加听力。你们拿英语考试当儿戏哪,你们是国家的管理部门吗,你们太业余了。英语不考听力,意味着什么?哑巴英语!人与人之间交际的70——80%是靠口头交际的。不考听力意味着小学,初中,高中的英语教学都可以不教听力了,(教学围着高考转)。这样的后果是什么,你们有没有想过。教育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一个国家的未来,高考是为国家挑选栋梁之才,创新之才,没有良好的语言能力,能有国际视野吗,能获取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成果吗,多么简单的道理。这么大的一个省(人口、面积赶上一个欧洲小国大了),这么大的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犯这么低级的错误,真是太荒唐了。江苏的方案更是垃圾,一个沿海城市,它需要多少懂外语的高端人才来获取世界最先进的科学和技术成果,来带动中国经济,文化,社会制度的快速发展和改革。中国在很多方面还是非常落后的,在人权,法制建设,社会的公平与公正等等。不要以为英美国家不行了,就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普通人的社保医保等方方面面,中国差的太远了。多学一点吧,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不要坐井观天了。 英语作为世界语已被全世界所接受,一个国家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是与英语学习有着直接的关系,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包括人才的培养都和英语学习有着直接的关系,希望你们站在世界发展的最高点,跳出狭隘民族主义意识,正确作出判断和决定,不要犯危害国家发展,阻碍民族振兴的大错。

英语学习从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磨练和积累才能达到熟练运用的水平。你们这么一搞,下面的初中,高中英语教学怎么进行,人才怎么培养?你们这么做的后果真是太可怕了。大学不是所有人都需要上的,没能力学好英语,没有能力学好数学的人就不要参加高考,社会需要方方面面的人。

中国的英语教学存在着很多技术方面的问题,主要是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特别是班额编排(学外语不要超过20人)有问题。几十年了,没有改变,太落后了,害了几代人了。那些所谓的英语专家教授们你们在干什么,英语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你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是你们害了别人,最后把自己也害了。 普通人不用学英语,大学是培养高端人才的地方,不是那种学数学就是为了数钱的那些人去的地方。不要打乱正常的初高中英语教学,不要取消英语考试这一科目。如果这么做,你们将成为毁掉中华民族前程的历史罪人。 接触一下世界各地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非英语国家的人几乎都可以说英语,为什么中国的大学生就可以不学英语,这样的水准太低级了。不要忘记大学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地方,不是为了拉动经济,增加政府和个人收入,给钱就可以去的地方。

最近,多地密集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纷纷拿英语开刀,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热议。就在前两日,一条重磅消息是,从2016年起,北京的英语高考分值将降至100分,语文高考分值升至180分。

高考改革山雨欲来,英语变化首当其冲。10月21日下午3时,腾讯在QQ和腾讯新闻手机客户端跳出及时新闻,“北京市发布《2014-2016年中考中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和《2014-2016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英语高考分值将降至100分……”之后三小时内,光是这条新闻后的评论就达5千多次,而微博、微信转发无数,更是一举进入新浪微博热门话题榜。几乎所有人都嗅出这是高考改革的前奏。但是对于英语“降分值”之举,究竟是否更有利于选择人才和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这些天各种讨论不绝于耳。记者也在第一时间采访了部分业内人士和一些读者,大家对这一举措,也有不同看法。 文/本报记者卢奕林图/本报记者刘婷婷特约记者吴东俊 背景

英语成高考改革突破口

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高考改革方案仍在征求意见中。根据方案,从2016年起,北京市高考英语卷总分值由150分减为100分,语文由150分增至180分。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3年内有效。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由300分增至320分。同时,在北京市规划的生态涵养区及城市发展新区增设本科一批专项招生计划。2015年起将一定比例招生计划投向这些地区,将优质教育资源向这些地区倾斜。

实际上,全国多地已经开始了英语高考改革的实验。先是江苏,英语科2016年将“退出”高考,实行一年两考,以等级形式计入高考成绩,高校在录取时将对英语等级提出要求;然后是山东传出从明年起,高考中将取消英语听力测试,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外语科目听力成绩(取成绩最好的一次)单独记入考生电子档案。而在贵州省,去年年初,贵州省招生考试院正式对外公布,2013年起,贵州省高考中,增加英语听力考试,考生可在高中第三学年第一学期9月和第二学期3月参加听力考试,以最高计入高考英语科目考试,2013年和2014年英语听力分值为15分,笔试135分。2015年后听力分值为30分,笔试分值为120分。 而早在2011年,北京教育“十二五”规划中,就已提出“探索高考英语科目一年多次考试改革试点,开展多种考试评价办法试验”。当时,业内一致认为,英语听力最可能实现“一年多考”的试点。 理由

强化母语教学关注公平

对于高考究竟该如何改?多位教育界专家认为,中高考应该发挥好“指挥棒”的作用,要对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改革产生引导作用。现在大家对过于重视英语教学,忽视母语教学的现象不满意,那就要减少英语的考试分值,增加语文的考试分值。

北京教科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桑锦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考试改革是整个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目前的英语教学确实存在很多弊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付出很大的精力但收效很小。目前的英语教育体制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多都是哑巴英语,在实际的英语应用中非常不理想。

北京市教委一位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改革适当减少了英语考试分值,提高了听力分值。试题也将侧重对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淡化选拔功能,回归英语主要作为交流工具的功能。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学习英语这么多年,但效果并不很好,许多学生的英语还是“聋哑英语”,张不开嘴,不敢交流。此外,英语教育越来越趋向应试化,亟须改革。 这位负责人表示,北京中高考改革就是要突出英语作为语言的实际应用作用,在真实语境中考查语言运用,增加听力比重。

对于中高考改革未来的方向,有关专家表示,目前公众对于学校之间的不均衡现象不满意,应在招生中照顾一般学校和薄弱学校,引导大家去上那些名气不大实际办学不错的学校。大家对于高考加分政策、特长生政策、志愿填报方式等方面的不满意,政府都应该关注到并予以积极回应。但是也应该看到,中高考制度的改革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不能固步自封,也不能过于激进,要有步骤分阶段逐步推进。只要是有利于公平的、有利于提升学生素质的、有利于教育均衡的改革,都是百姓所乐见的。 英语培训机构:改革带来挑战和机遇

虽然目前,贵州省尚无高考改革的动向,更没有像其它省一样有较大的英语改革,甚至是减分这类的动静,但近日各省的改革方案,还是给本地的英语培训机构带来不小的影响。 贵州田田英特利教育集团教学总监陈威告诉记者,这两天很多老师,学生,家长都在相互打听讨论这个事情。乐观的悲观的,高兴的,担心的都有。有的认为英语培训机构生意会更好,因为更多的学生和家长会因为在校内吃不饱而更重视校外培训,而有的则认为会直接导致很多学生觉得没有多学英语的必要了。

对此,陈威总监认为:改革后的英语高考将渐渐过渡为社会性考试,一年内有两次机会考试,三年内的成绩均有效,以最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每年6月8号的那场考试将不会再是决定考试英语水平高低的唯一。显然,这样的形式更加公平、合理。从理论上来说,自进入高中以后,考生至少有6次机会可以参加英语高考,考生可以通过多次参加来“积累”经验,从而检验阶段性学习成果,找到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为下一阶段的学习 明确方向,会更加有的放矢。

再拿雅思和托福来打比方,两种考试每个月均有一至两次考试机会,而大部分取得优异成绩的考生几乎也都参加了两次以上的考试,从中获取了很多应考的经验。

陈威说,“如果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能力相对于较强,就不用再等到高三才参加考试。这使得他们可以更合理的分配时间,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更有效的规划。比如我的部分初三学生,由于从小学开始就接触国外原版的语言素材,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也非常注重培养语言的交际和功能性,所以现在只有14、5岁的他们,无论是阅读英语国家的户外广告、求职信息,

还是写大学申请信、聆听学术性讲座或者是用英语在机场、旅游景点等场合下交流都没有太大困难。

于他们而言,显然改革后的考查形式更加如鱼得水。如果提前参加了英语高考,他们要么可以将英语学习转入专业英语或是学科英语方面的探索,或者是其他一些符合个人发展的规划等等。对于培训机构而言,这恰恰是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检验专业水 平的大好机会。

在现行情况下,由于资源和体制的因素,使得公立学校很难得对学生的每一门学科按学生的水平和能力进行分层教学,采用“一刀切”或者大班制(至少50人)教学的结果必然会产生部分学生“吃不饱”和“跟不上”的情况。无论哪一种学生都需要根据具体的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计划,才能有针对性地去解决他们的问题。所以无论是体制上还是资源分配方面,培训机构都可以做到建立专业的教研团队和师资进行集体教研和分层教学,开发配套资源,设立特色课堂和班级,包括在班级人数上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人数。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对教师的教研水平,教学能力,班级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很大挑战,部分师资良莠不齐,无法对教师个体发展提供支持,管理和服务配套都跟不上的培训机构必然会被洗牌淘汰出局。” 而我省另一家知名教育培训机构,CC英语的创始人,校长杨建嬉也认为,就算“北京模式”拿到贵州,对CC的冲击可能会有,但也不会像很多人担心的那样会是毁灭性的。 “毕竟于CC而言,我们的英语教学是重视学生的英语素质和能力的提高,针对中高考应试部分比例不多。而且英语学习这块蛋糕还很大,很多学英语的学生和成年人是为了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我们要做的市场还有很多。”她说。

杨建嬉认为,高考制度这么多年了,总要找个突破口来改,英语改革只不过是高考改革拼图中的一小部分,何况这只是一种尝试,未必是一种趋势。尝试后结果好不好,还有没有可能改回来都说不定。所以现在说英语以后在高考中就不重要了还说不准。

她说,“我个人同意高考改革,没必要在英语已经过热的情况下加温了,回归理性是早晚的事,只不过是不是要用减50分这种方式回归,或者是应该以改革教学方式的方法回归?我们还在观望中。我觉得可以淡化英语在高考中的作用,但不应该淡化英语的作用,一个优秀的个人和民族越需要有包容性,越能吸收文化为自己所用的民族才能越优秀。而英语在帮助我们吸收文化和先进科技方面是有重要作用的。 相关链接

盘点历年重大高考改革 1977年:恢复高考。

1983年: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分配。1984年:开始特殊专业(艺术类等)招生实行统考+单考。

1985年:实行双轨制。教育部规定:可以从参加统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数国家计划外的自费生。同年,从美国引进标准化考试,并在广东进行英语、数学两科试点。 1989年:高考标准化考试在全国推行。

1996年:高校试行并轨招生,高校学费增加。

1999年:教育部考试推行“3+X’”科目改革,广东省率先在高考科目设置和考试内容上进行改革。英语考试加试听力。 2000年:北京、上海、安徽进行春

季招生改革,高考由一年一次增加为一年两次。 2001年:取消考生年龄和婚姻限制。

2002年:普通高校招生第一次实现全面网上录取;同年,北京市在高考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进行自主命题尝试。

2003年:高考由7月提前到6月举行。北大、清华等22所高校被赋予5% 的自主招生权。

2004年:全国推广分省命题。 2005年:开始实行高职高专单独招考。

2006年:教育部允许香港高校在内地自主招生。同年,自主招生高校扩大到53所。 2007年:海南宁夏等四省区率先实行新课程改革后的新高考。 观点碰撞

对于北京这次高考改革,尤其是对英语的改革力度,一时间也是引来议论纷纷,赞成者众,反对者也不少,持中立观望态度的也有。那大家都是怎么看待这个改革方案的?记者采访了部分学生,社会人士,也收集了身边一些朋友和知名博主在微博微信上的观点。 赞同方:英语拖了不少孩子学习的后腿

知名专栏作家曾颖:英语考试在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程度,是否可以回归它本应该有的地位,将硬性考试的品种和门类,降低到合理的程度。真正有需求的人,即使没有考试,也会拼命学习,而没有兴趣和愿望的人,则没必要被绑上战车,空耗精力和时间去学对他们来说永远都用不上的东西。英语是一个学科,但也仅仅是“一个学科”而已,令其回归正常的位置,并为全民英语祛魅,就从高考分值降低开始吧。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方平:从国际上看,没有一个国家把英语放在一个终身学习的重要位置上。例如,日本的国际化也很明显,但这个国家也没有搞全民学外语。对于英语,很多专家都建议应该将其社会化考试,类似于计算机考试一样。同时加大中国

人的中国文化素养。其实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发展,了解自己本国文化才是最重要的,只有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又对自己本国文化熟悉的情况下,一个中国人的国民素质、自信心、创造力才会提升。

贵阳花溪区某中学英语老师:这几天都有人来问我,如果贵州也降低英语比值会不会影响我的饭碗。我个人不担心,而且我觉得降降也有必要。因为我觉得中学英语,学好基础的语法和一些基本词汇就可以了,有留学或其它需求的学生可以作为爱好,自己学习或上补习学校,或以后走专业化英语学习的路子。大部分学生实在没有必要在英语学习上耗费太多时间。现在的情况是,很多学生在学习比例上,英语几乎占了四分之一甚

至的时间,这是不科学的。

不过我个人不太赞同在语文或数学上加分。我认为英语减下来的分数,应该在理化或者历史地理之类的学科上加分,这样学生的知识结构才全面。

高二学生家长何玉祥:支持!非常好!作为一门外语,弄得比母语教育还重要,现在的孩子学英语花的时间比学母语花的时间还多,而且因为没有语言环境,学的东西几年后80%都丢掉了,这有意思吗?而且很多理科好的孩子,因为英语不好而读不上自己想学的专业,很多没钱在外面上英语补习班的学生因为英语而削弱了竞争力,这也是一种不公平。建议增加物理化学的分值!国家强大需要物理化学生物人才。

网友盖世老头说:现在醒悟还不晚,如果等哪天我们把中国的文化都丢了,那再也找不回来了,英语改成业余爱好才好,增加四书五经课。

网友青花瓷说:早该这样了。初高中阶段英语根本不需要作为必修课或虽可以作为必修课,但国家要制定出初高中生英语知识学习掌握大纲内容,分数可以划分底线标准作为加分处理,但大学生阶段就不同了,你要学什么专业或是否留学完全由你的知识水平和应考能力决定,个人专业与英语有关的,英语不过关就一直学,不行就可以推迟学位毕业时间。 网友未来很美说:大国自信!连自己的文字、语言都没信心。何谈国之强大。取消英文上上之选!变为兴趣课目。

反对方:忽视英语教育将影响教育国际化

原北京四中特级英语老师李俊和说:降低英语分数的做法“心思不正”,即使降低高考中英语的分数比重,对北京学生来说,学习英语也是大势所趋,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现在要做的不是减少英语的分值,而是改变目前存在的英语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目前的学校教育中,过分重视语法的学习,忽略学生使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语法学得很多,但不会应用,不敢开口。在学生减负中,英语减分不会起到明显作用,降低英语分数提高语文的分数,只是管理部门的一厢情愿,最终会导致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数理化等学习。

教育学者熊丙奇发表博文说:高考改革,如果不打破集中录取制度,是很难有改革的效果的。在集中录取制度不变的情况下,“改革”无非是考试科目调整(诸如3+1,3+2,3+X)、考试分值调整(诸如750分、810分、600分以及A、B、C等级)。综观各省市的高考改革,近年来的改革都是在这方面做文章,由于改革空间很小,这种换汤不换药的改革,就是一种折腾学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贵阳一中高三学生宁梅(化名)说:这两天我们同学也在讨论,虽说贵州还没有这样改革,就是改,也和我们这一届没关系。但我身边的同学,对这个改法反对的比较多。而且不管英

语好不好的,反对的都比赞成的多。原因有两个,第一,说英语学了以后没啥用的不靠谱。起码看看美剧,出去旅游时总用得着吧。国家越来越好,大家自然更爱旅游了,这几年

出国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呀,英语基础好些,起码会点日常用语也好嘛。要说毕业后没用,那数学物理高中学的好多东西,生活中更是用不着。第二就我们自己觉得,要在高三提高成绩,英语相对来说要快一些,而语文数学都还要慢一些。把英语的分补在语文数学上,对学生来说更难。

贵阳媒体从业人员EICE说:单纯地降低某一科的分数或比重绝对不是解决农村教育资源匮乏以及教育资

源不公平的途径。英语不强制教育的话,那农村和城市里的孩子差距会更大,因为城市里那些高素质、高学历或有钱的家长会早早地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小孩的外语能力。当英语不能成为全民工具的时候,必然会沦为精英工具。这恰恰是我不想看到的。

网友萸儿说:“师夷之技以制夷”,不会英语,制个屁!公司英语不好的同事,看国外合作公司提供的技术文档都费劲,设计出来的产品,天天改!这说白了,只会阻止中国的进步。自己不行就乖乖学,别傻子一样取消。学好英语,才能有国际化的思维,才能集多种文明之长。

中立方:部分学生减负有需要者可以校外学习

贵阳某公立中学资深班主任:降低英语分数,变成一年两考,直接会对高中英语教学产生冲击,在没有全国一盘棋的情况下,对未来不学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会有好处,但是对于上大学学习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与上海、广东等地学生相比会非常吃亏。很可能别的省市学生大一时便通过英语四级,而北京的学生直到大三才能通过。改革后的结果就是学校教育被削弱,校外英语补习升温。

改革的优点则在于会减轻学生的负担,对于不学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有基础即可,特别是没有出国计划的学生,在高三阶段会相对轻松。 长江网网评员王志尧认为:对大

多数学习者而言,英语只是一门工具。因此对于学校而言,其英语教学应重在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对学生而言,其学习英语应是为了获取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对学生而言,都不应把让学生通过英语考试、让其在考试中得高分作为其英语教学或英语学习的目标导向。但是反对“聋哑式英语”教学、学习不等于反对英语教学、学习。高考中削弱或者像很多人说的取消英语考试极可能意味着很多人失去了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一扇窗。

如果说汉语为我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打开了一扇门,那么可以说英

语这门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则为我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打开了一扇窗,通过“门”、透过“窗”,我们可以更全面、准确、客观地了解世界。“全世界50%至60%的报刊杂志用英语出版;60%以上的广播节目是用英语播送;70%以上的邮件用英语书写或用英语写信封地址;85%的科技资料用英语发表。”在万人齐过独木桥的高考选拔压力下,不考英语基本

就意味着大批学校不再教英语、大批学生不再学英语,因此通过英语这扇窗来开阔视野、更全面、准确、客观地了解世界几乎就成了空谈。

高考英语改革影响深远,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不慎重。要使学校和学生尽可能避免“聋哑式英语”教学、

学习,就一定要挥好高考英语这根指挥棒,切莫让纠正“聋哑式英语”教学、学习的导向误入反对英语教学、反对英语学习的歧途。

网友杜晨认为:不可否认,“弱化英语”是一种理性回归,有利于为畸形的“英语热”降温。但客观来说,“弱化英语”也不可过于拔高。毕竟高考改革的步伐,远不止英语这一环节。过分地关注“弱化英语”,很可能遮蔽了高考改革的真问题。在“弱化英语”之外,高考改革的拼图还有不少。如异地高考,再如高校去行政化,又如多元评价体系,我们都知道高考的单一评价模式是不科学的,多元评价才更加妥当,但制度方面的努力,仍然十分鲜见。 回顾英语考试变迁

据介绍,1977年恢复高考时便已经有英语考试,当时考试主要以选择题等客观题为主,没有听力考试。2003年开始,我国制定实验版课标,在2007年时,听力考试进入英语试卷,改变了以前聋哑式英语的考查,试卷也从一张变成两张。在3至5年的过渡期内,英语试卷也逐步加大了对读写的考查,阅读题的种类也随之变迁。此后,各地相继出现具有地方特色的英语试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