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政治实践性课程案例设计与反思

2023-04-20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政治实践性课程案例设计与反思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政治实践性课程案例设计与反思

作者:周思倩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下)》 2018年第10期

周思倩

摘要: 实践性作业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新课程力求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 采取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等方式呈现, 即通过一系列活动及其机构化设计, 实现 “课程内容结构化” “活动内容课程化” 。 思想政治课作业要向社会实践开放, 引导学生自觉、 自愿、 主动地亲自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性课程中体验创新的快乐。

关键词: 高中政治; 实践性作业; 设计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10-0095

一、 实践性课程主题的确定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是马克思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中的一句名言。 实践性是社会与人的本质属性, 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实践性是思想政治课的根本属性, 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课的归宿。笔者认为, 实践性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结合教材知识, 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用亲身感受来获取知识或加深对知识理解的一种课程。 它是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点, 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并能陶冶情操,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1. 基于课表要求、 学生成长需要确定主题。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 2017 版》强调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科课程,采取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等方式呈现, 即通过一系列活动及其机构化设计, 实现 “课程内容结构化” “活动内容课程化” 。 在课程实施中, 要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 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 培养创新精神, 提高实践能力。

而且,实践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也必须以学生的成长为主线, 以社会现实生活为载体, 注重学生生活经验, 关注学生生活体验。无论课程主题的选择、 课程内容的确定还是道德评价的应用都要从学生的兴趣、 能力和需要出发、 遵循学生的生理、 心理及其认知发展规律, 联系社会实际, 进行多元化、 多层面的时间活动策划, 给学生提供多种自主思考、 交流、 感悟、 体验、 参与的机会和空间, 引领学生经历合作探究学习和实践过程。

2. 依托乡土教材, 确定实践性课程案例主题。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以自己所任教班为实施对象, 以人教版 《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中的部分重难点为设计目标, 用两周时间着手实践性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笔者以河姆渡文化为此次实践性作业的研究背景, 有以下几个原因:

(1)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文化。 她在建筑, 农业, 劳动工具, 艺术等方面有悠久的历史, 丰富的资料, 可以作为文化的典型来研究。

(2)作为余姚的学校, 我们有地理上的优势, 除了上网, 翻阅文献等方式外, 还可以进行实地考察, 深入了解, 增强学生的感受。

(3)通过这次的课程, 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 热爱祖国的情感, 培养民族精神。

二、 实践性课程的规划实施

1. 立足师生合作, 规划周密的课程实施

活动实施是达成实践目标的关键一环。在实施之前, 要对学生安全、 活动计划、 职责分工、 过程记录、 展示点评、 总结反思等环节做精心规划。在实施中, 一要发挥教师的作用, 加强技巧指导,避免杂乱无章; 二要指导学生分工, 各负其责, 避免混乱无序; 三要全程记录, 既方便整理, 又避免弄虚作假; 四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鼓励创新, 鼓励思考。

2. 深入本地文化, 实施实践性课程案例

(1)实践课程问题设置。根据已经确定的实践性课程主题, 笔者首先设置四个问题: 淤如何从河姆渡文化中体会文化既是民族的, 又是世界的? 于河姆渡文化在现实生活中有何作用? 盂余姚政府是如何发挥教育在河姆渡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的? 榆如何从河姆渡文化中理解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2)实践课程学生任务安排。作业布置下去后, 笔者把全班 40个学生以 10 人为单位, 分成 4 小组, 设小组长, 每组各研究一个问题。小组活动设计、 问卷设计发放、 调查记录、 活动总结等由组内小组长落实人员安排。

(3)实践性作业的操作过程。 淤学生分组活动。学生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上网, 找文献, 找相关部门, 然后全班集中一天共同参观河姆渡遗址, 咨询讲解员, 咨询遗址周边居民等方式进行。 于学生集体交流。笔者用一个课时, 让学生分享各自的研究过程和成果, 到了交流的时候, 学生兴致都比较高, 每个大组派若干位同学上讲台来分享成果。

笔者选择其中两个问题来谈谈学生的交流情况。

问题一: 如何从河姆渡文化中体会文化既是民族的, 又是世界的?

文化既是民族的, 又是世界的, 这一知识点是 《3.1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中的一个难点, 很多学生在上课后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带着疑问去实践中找答案, 第一大组的学生普遍热情高涨。

第一大组的四个小组的学生分别进行上网搜集资料, 实地考察, 整理资料, 制作报告的工作。 他们搜集的材料丰富, 讲述生动,还制作了 PPT, 并配以实物图片。 他们研究认为可以从水稻, 干栏式建筑, 漆艺等方面来说明河姆渡文化既是民族的, 又是世界的。研究成果主要如下: 淤河姆渡是稻作文明的奠基石。 早在 7000 年前, 河姆渡人已开始栽培水稻, 以大米为主食, 水稻的出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一发现不仅是中国之最也是世界之最, 比之前印度发现最早的水稻还早了三千余年, 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稻作农业起源不仅对中国文明史的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而且对世界文明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于河姆渡是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的建筑模式—— — 干栏式建筑的代表。干栏式建筑上面住人, 下面饲养牲畜。它促成了穿斗式结构的出现, 并直接启示了楼阁的发明—— — 提高地板(居住面), 并利用了下部空间, 最终导致现代建筑中阁楼与二层楼房的形成。河姆渡的干栏式建筑在中外建筑史上写下光彩的一章。 盂河姆渡拥有迄今为止出土的最早的一件漆

器—— — — — 朱漆木碗。2005 年召开的中国现代漆艺展, 不仅给中国传统工艺文化以发展契机, 也汇集了日韩等漆艺家, 促进了国际漆艺的交流。

在第一大组的成果分享中, 其他组学生都被图片和讲解深深地吸引着, 这些知识都是课

本给不了的, 而通过实践, 学生的知识面扩展了, 兴趣提高了, 理解也深刻了。通过实践, 学生能深刻体会到 “越是民族的, 越是世界的” , 河姆渡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也为世界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以这种方式得出的结论不再是教师纯理论的灌输, 而是学生真正有感而发, 有话要说。

问题二: 如何从河姆渡文化中理解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5.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中明确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这也是第二单元的重点内容。在以往的课堂中, 笔者选取了各个朝代不同壁画的比较, 以及 《汤姆叔叔的小屋》 对美国独立战争的作用为例来突破重点。 但是笔者认为例子不够生动, 离学生的生活太远, 为了更好的落实这一知识点, 所以设计这一问, 让学生亲身去找找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第四大组学生的讲解方式新颖独特,他们展示实地图片并以提问的方式展开介绍。 “你们猜猜为什么这个建筑底层是空的? “你知道这些器物有什么用途么” ……学生讨论热烈, 你来我往, 不亦乐乎。最后, 第四大组的学生代表一一揭晓答案。例如河姆渡人为了适应江南地区多雨、 潮湿的自然环境, 抵御蛇虫猛兽的攻击和方便饲养家畜、 堆放杂物, 发明了榫卯木作技术和干栏式建筑。为了生活的舒适和环境的美观, 干栏式建筑还有不少装修, 包括有室外走廊的栏干安装、 室内地坪平整处理、 苇席铺设和进出口及室内中柱, 横撑构件上的刻花装饰等。 还有河姆渡人为了生产生活的需要制作了很多工具, 例如骨器制作在当时已经比较进步, 有耜、 鱼镖、镞、 哨、 匕、 锥、 锯形器等器物, 精心磨制而成。 不同骨器具有耒、 耜、锄、 臿等农具的不同功能, 又促进了河姆渡农耕文明的发展。

实践性的活动, 游戏性的交流, 全班学生既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揭示出文化创新的源泉, 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也被家乡祖先的聪明才智所折服, 情感得到升华, 感悟到文化创新是河姆渡文明乃至中华文明繁荣的重要保证。

三、 实践性课程的案例反思

1. 分析评价

这次实践性作业实施结束后,笔者又对学生进行了问卷反馈, 了解学生对实践性课程的总体感受。 学生中认为增长见识, 提高能力的约占 91%; 认为促进合作, 提高交流的约占 96%; 认为能在作业中实现自我价值的约占 73%; 希望下一单元继续实施的约占 79%。可见, 学生欢迎并喜欢此类课程, 大家认为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氛围宽松, 评价善意, 能张扬个性, 锻炼能力, 真正体验学习的快乐。

通过此次操作发现, 实践性课程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 辨析、反思和实践, 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实践性课程注重学生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行为表现, 更能够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来综合评价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价值判断力、社会参与能力和法治素养, 全面反映学生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

2. 存在问题

(1)实践性作业实施常性不足, 要开展类似此次作业有效的探索从前期准备到实践到交流总结,需要两个星期左右的时间, 不可能经常性的开展类似探究。

(2)调查研究过程会消耗学生大量的课外时间, 可能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 加重学生的学业压力。

(3)此类作业更适合于学习能力强, 自觉性高的同学, 学生学习的效果差异性更加明显。 如何合理划分实践小组, 搭配组员, 分配任务从而帮助内向怯弱的同学完成此类作业也值得多加考虑。

(4)也存在一些学生浑水摸鱼, 抱着玩闹的心态, 走过场, 图热闹的情况。

3. 反思提高

实践性作业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 适应新课程改革的。 另外,考试中也不乏开放类研究类的题型, 需要学生具备相应的分析能力。因此, 实践性作业的实施是势在必行的。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 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实践性因素, 让学生把课本知识及时运用到实践中; 要找准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的结合点, 注意沟通课本内外、 学校内外的联系, 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增加实践的机会。 在整个过程中, 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展示学生的个性特征; 坚持可操作性原则, 不追求高、难; 坚持生活化原则, 立足生活, 关注热点。

(作者单位: 浙江省余姚市第七中学 3154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